简明大历史

简明大历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伊恩·克夫顿(Ian Crofton) [英],杰里米·布莱克(Jeremy Black)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世界历史
  • 通史
  • 大历史
  • 文化
  • 文明
  • 时间线
  • 知识
  • 普及
  • 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048360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9364
品牌:博集天卷
包装:精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0
字数:215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比尔·盖茨“大历史”计划普及书本解读!
一本拆掉学科之间的围墙,帮助人类在宇宙中自我定位的答案之书!
让你快速了解宇宙、生命及文明的发展历程,精准掌握每一个时间节点的重大事件!

内容简介

我们从哪儿来?如今在哪儿?要到哪儿去?从宇宙大爆炸到21世纪,每一次突破都意味着某种全新事物的诞生。本书集历史、天文、物理和生物学的方法于一身,展现了宇宙、生命、文明诞生的过程,构建了一个宏观历史的框架,帮助我们清晰了解自宇宙大爆炸起每个时间节点发生的重大事件。这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定位人类在浩瀚宇宙的时间线中,身处何处的漫游指南,也是一本关于宇宙、生命和文明的口袋百科全书

作者简介

伊恩·克夫顿(Ian Crofton):
《吉尼斯百科全书》前主编,至今出版约十八本著作,包括各种工具书、参考书、辞典等,皆以历史事典故为主。

杰里米·布莱克(Jeremy Black):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历史系教授,同时也是美国和西方国家外交政策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曾出版过多部历史著作,他是当今世界上多产的历史学者

精彩书评

令人印象深刻。在宇宙继续膨胀的同时,克夫顿和布莱克让我们对人类的存在是多么偶然和短暂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出版人周刊》

本书采取的简单的切入点经验了读者,从宇宙大爆炸开始讲到宇宙可能终结,对一个庞大的主题进行了提炼与全面的分析。书中的关键事件时间轴更是强调了对应历史阶段的重点。对新涉足大历史领域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段引人入胜、令人钦佩的精简介绍。
——《科克斯书评》

这本书涵盖了大量的史实素材,同时强调了构成人类文明和宇宙的一切事件、生物、概念和发明。
——《图书馆杂志》

真希望我年轻的时候就能学到大历史,因为它能为我提供一种思考学校作业和阅读的全新方式。它在非常有趣的历史语境中讲述科学,它做到了这一点,并且解释了如何将科学应用到大量当下议题之中。”
——比尔?盖茨,“微软之父”

“大历史将自然史与人类史结合为一种单一、宏大且易懂的叙述。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可以与牛顿在17世纪以统一的运动规律将天与地结合起来的方式相媲美,它取得了近似达尔文在19世纪以一套进化理论将人类与其他生命形式统一起来的成就。大历史是世界史许多目标的自然延伸。”
——威廉?麦克尼尔,前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美国世界史学会主席

“大历史能做的,是向我们展示我们自身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以及我们面临的危机;它同时也向我们展现我们拥有集体学习的力量。我希望遍布全球的下一代都能够了解大历史,并通过大历史了解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及机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一群人要为全世界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建立一个免费的大历史在线教学纲要。”
——大卫?克里斯蒂安,国际大历史学会创会主席

目录

第一章 大背景
时间表 002
宇宙起源 004
恒星的诞生与衰亡 007
金发姑娘地带 009
不安分的地球 011
地表的成因 013
什么是生命 015
能量从哪里来 017
生命变得复杂 019
生命的繁衍 021
物种的起源 023
生命的蓝图 025
第二章 动物星球
时间表 028
最初的动物 032
登陆 035
恐龙的时代 037
大规模的物种灭绝 040
哺乳动物来了 043
我们从哪里来 046
第三章 人类主宰地球
时间表 050
人类的过去和现在 053
人类何以称为人 056
文化 059
人类怎样遍布世界 062
冰的影响力 064
从清道夫到猎人 067
火 069
狩猎和采集的技术 071
语言 073
亲缘关系 076
早期的宗教 079
艺术的起源 082
庇护所 085
服装 087
陶器 089
最初的农夫 091
驯养野兽 094
役畜 096
车轮滚滚 099
迁徙者 102
从石头到青铜 104
从青铜到铁 108
第四章 文明
时间表 112
早期的贸易路线 118
城市的诞生 121
运输 124
从物物交换到金钱贸易 126
纸币 131
信贷、债务和投资 133
书写 136
法律 138
古代帝国 141
帝国陷落的原因 144
多神教与一神教 146
史诗 148
记录历史 151
现实的本质 154
美好的生活是什么 156
科学的黎明 159
疾病大流行 162
动荡中的欧洲 165
土地、劳动力和权力 167
文明与文明的冲突 170
第五章 西方的崛起
时间表 176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182
宗教自由的漫漫长路 185
印刷术 188
第一次科技革命 190
欧洲的扩张 193
启蒙运动 197
工业革命 199
农业革命 202
社会契约论 205
从重商主义到自由市场资本主义 208
民族主义与国家 211
城市化 216
四通八达 218
帝国时代的顶峰 220
工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23
第六章 现代世界
时间表 228
现代主义艺术 233
性别平等 237
第二次科技革命 241
向疾病宣战 244
大战一触即发 247
工业化绞肉机 249
《凡尔赛和约》及其影响 253
革命烽火 255
世界经济大衰退 258
集权主义 261
全面战争 264
种族灭绝 268
核武器时代 270
冷战 274
冷战后的世界 278
信息革命 281
生物科学的前景 285
国际化、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未来 289
人口 294
人口迁移 296
经济的发展 299
环境问题 302
人类的未来 306
宇宙的命运 310

精彩书摘

金发姑娘地带
大约46 亿年前,太阳系—太阳和它的各大行星—形成于一个星云,这是一个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旋转云团。随着尘埃越来越密集,更多的物质被引力吸引过来,最终形成了行星。至今,它们依然朝着同一个方向旋转。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地球的体积不到其1/10,而木星的大小只有太阳的1/10。地球距离太阳1.496亿千米,木星到太阳的距离是这一长度的5倍,而最外层的主要行星—海王星,则比地球远上30倍。相对较小的内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基本是由岩石构成的,而那些巨大的外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则主要是由环绕在一个小岩核周围的气体组成的。
据我们所知,生命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的,而想要细胞发挥作用,液态水是不可或缺的。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太近了,这一切不可能发生。或许火星上曾经存在过孕育




生命的条件,NASA的探测器正在这颗行星的表面上探索这种可能性。其他外行星太过寒冷,生命难以存活,不过在它们某些卫星的表面之下,或许也存在着液态水。
众所周知,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我们相信,地球正位于恒星周围最适合生命存在的区域内,也就是“金发姑娘地带”。在《金发姑娘和三只熊》的故事中,她喝的粥既不太热也不太冷,坐的椅子既不太小也不太大,睡的床铺既不太硬也不太软。同样,地球距离太阳既不太近也不太远(因此既不太热也不太冷),水可以作为一种液体存在。它的体积大到足以产生一个强大的引力场,形成大气层,并产生足够的大气压强,把液态的水留存在其表面上。

我们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吗?
根据我们对银河系最近的详细观察,在那些类似太阳的恒星周围的宜居带中,有大约110 亿颗地球大小的行星。科学家们认为,在它们之中,距离地球最近的只有12 光年,也就是说,只需要12 年时间,它就能接收到地球发射过去的无线电信号。当然,出现这些条件并不意味着一颗行星必然拥有生命—更不用说已经进化到足以给我们发送无线电信号的生命了。事实上,尽管遍布世界各地的射电望远镜已经监测了几十年的时间,但迄今为止仍没有发现任何外星生命的迹象。


美好的生活是什么

大约在同一时期,许多哲学家和宗教思想家开始不约而同地质疑现实的性质,其中的一些人开始问一个问题:人们该如何生活?告诉人们遵守法律或面对现实是一回事,给他们解释什么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对于这个问题,一些宗教采取了法律和道德两种方式,比如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人们根据宗教典籍制定了各种律条,任何人一旦冒犯,都将会受到惩罚。犹太教的核心典籍是《十诫》,根据《圣经?旧约》中的记载,上帝把它交给了摩西。根据这些教条,好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是由不犯戒规组成的。献身于上帝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
早期的印度教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只要虔诚地执行宗教仪式,死后就能前往神的国度。然而,随着“轮回”这个概念的出现(参见第154 页),人们不能仅仅依靠仪式就得到神眷,而且被要求去除尘世的欲望,从而超脱永恒的生死循环之苦。根据这一说法,佛祖教导他的信众,爱欲和贪念只会带来痛苦。假如一个人以获得金钱为生活目标,或者执着于钱财所能带来的物欲,那么他永远都不会感到满足,还不如只以爱或快乐为生活目标。
佛祖敦促他的门徒,要在自我放纵和极端自律之间,选取一条“中间道路”。许多哲学思想中都有这种“中庸”的理念,这是构成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中国的圣人孔夫子(也称孔子)也推崇这样的平衡。他教导信徒们说,想要安乐幸福,人必须遵循“天道”,并培养出五种素质:忠、孝、礼、仁、义。儒家这种齐家治国的思想,成为中华帝国几千年的思想基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这是为后世所熟知的早期处事“黄金法则”,而耶稣在《路加福音》6:31中也说过类似的话。

“中庸”的意思是说,对于一切事物都要适度。在古希腊的哲学家中,苏格拉底(据柏拉图所说)把它应用到教育上,他提出在体操和音乐之间获得平衡,因为前者可以锻炼身体的强度,而后者则更倾向于陶冶心灵。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把美德定义为用理性选择“过多和过少这两种恶习”的中间值。举例来说,作为一种美德,勇气是介乎于蛮勇(勇气过剩)和懦弱(缺乏勇气)之间的中值。
柏拉图曾写道,道德的目标是“成为神一样的人”。而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最大的善,是美好生活的根本。其他希腊哲学家也认同这一观点,并将其视为生活的终极目标。其中一些人将幸福与快乐联系在一起,而且坚持认为,理性和自我控制才是实现最大快乐的根本。另外一些人把幸福定义为没有痛苦,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肉体上,且崇尚由淡泊而远离欲望中得到幸福。
对于许多思想家来说,个人的美好生活与其所处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息息相关。为了实现和谐幸福,对欲望的节制和在利益冲突中获得平衡是必不可少的


《星辰与沙砾:中古世界的兴衰与变革》 本书聚焦于公元500年至1500年间,人类文明在欧亚大陆和北非地区经历的深刻转型。这不是一部面面俱到的通史,而是选择性地深掘了几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与文明核心,旨在揭示“中古”时代并非一个停滞的黑暗时期,而是孕育现代世界诸多要素的熔炉。 第一部分:帝国的黄昏与新秩序的萌芽(约500-800年) 本部分首先考察了古典帝国——西罗马帝国崩溃后的西欧碎片化状态。我们将深入分析墨洛温王朝的崛起,以及法兰克人如何通过与教会的复杂互动,奠定了未来欧洲政治格局的基础。重点在于查理曼帝国的短暂辉煌及其瓦解,这不仅是政治地理上的重组,更是文化认同的艰难重塑过程。 与此同时,东方世界的动态与西方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详尽描绘了拜占庭帝国在查士丁尼大帝统治下的“复兴之梦”,分析其在法律(《查士丁尼法典》)、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军事上的持久影响力,以及它如何充当了东西方文明的缓冲带和知识的守护者。 在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的诞生和随后的“征服的世纪”被置于核心地位。从麦地那的建城到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的扩张,本书着重分析了穆斯林世界在整合了波斯、希腊和埃及遗产后,如何在科学、数学(代数、零的应用)、医学和哲学领域取得的空前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塑造了中东的未来,也通过伊比利亚半岛和西西里岛反哺了欧洲。 第二部分:信仰、贸易与边疆的碰撞(约800-1200年) 这一阶段的重点转向了区域性权力中心的巩固与全球性联系的加强。 在西欧,封建制度的成熟与“卡洛林文艺复兴”的遗产被细致考察。我们探讨了庄园经济的运作模式,骑士阶层的形成与荣誉准则的演变。同时,本书特别关注了克吕尼改革运动对教会权力的集中,以及“九世纪的入侵”(维京人、马扎尔人、撒拉逊人)如何迫使地方权力下放,间接强化了地方领主的地位。 东欧与北欧:罗斯公国的崛起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地理政治事件。基辅罗斯如何吸收拜占庭的东正教信仰,成为斯拉夫文化圈的中心,并与草原民族进行持续的互动与冲突。 地中海的贸易网络在这一时期重新繁荣。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等商业城邦的兴起,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迹象。我们分析了“十字军东征”的复杂动机——宗教狂热、商业利益和政治扩张——及其对东西方物质文化和观念交流产生的深远影响,尽管其军事结局不尽人意。 第三部分:危机、转型与全球性的连接(约1200-1500年) 中古末期是剧烈震荡与最终蜕变的时期。 蒙古帝国的出现是本书叙事的高潮之一。本书不将蒙古视为单纯的破坏者,而是深入探讨了其作为“世界联结者”的角色——“蒙古和平”(Pax Mongolica)下欧亚大陆内部贸易路线和技术(如火药、印刷术)的空前加速流动。对元朝中国和伊儿汗国等分支政权的分析,展示了游牧帝国如何短暂地重塑了传统定居文明的格局。 西方的内部张力在这一时期达到顶峰。我们细致剖析了“黑死病”对欧洲社会结构的毁灭性影响——劳动力短缺如何提高了农民的议价能力,加速了农奴制的瓦解,并引发了对传统权威的质疑。 政治权力的集中在这一阶段也初见端倪。英法“百年战争”不仅是王朝间的冲突,更是民族认同和常备军制度崛起的催化剂。在意大利,城邦间的权力斗争催生了新的政治思想和艺术赞助模式,预示着文艺复兴的到来。 本书的终章探讨了15世纪末的重大航海探险,认为这并非与中古时代完全割裂的事件,而是建立在中古时期积累的航海技术、地理知识(通过阿拉伯学者继承和发展)以及对东方财富的持续渴求之上。奥斯曼帝国对君士坦丁堡的占领,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彻底终结,同时也为欧洲开启了寻找新航路的动力。 核心论点: 本书试图证明,中古时期是一个充满动态平衡与内在矛盾的时代。它在西欧的相对迟滞与伊斯兰世界和东亚的先进性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与思想的交换。理解中世纪的“连接性”与“区域性”的相互作用,是理解现代世界多样性起源的关键。我们关注的不是一个统一的“中古世界”,而是无数个在信仰、贸易和冲突中相互塑造的文明碎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带着一种老派的、近乎文学性的魅力,却又丝毫不晦涩难懂。我常常被那些精妙的比喻和恰到好处的幽默感所吸引,仿佛作者是一位博学的长者,正坐在壁炉旁,用他丰富的人生阅历为你娓娓道来世间的兴衰。它成功地将那些遥远、宏大叙事中的人物,还原成了有血有肉、充满矛盾的个体。你会看到帝王们的雄心壮志如何被琐碎的宫廷阴谋所消磨,也会体会到普通民众在历史洪流中那种坚韧不拔的生存智慧。这种细腻的笔触,极大地拉近了读者与历史的距离。我甚至会在读到某些悲剧性的历史转折点时,产生一种强烈的共情,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的苦难与辉煌。这种情感上的连接,是许多严肃历史著作所缺失的,也正是这本书最动人的地方之一。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敢于挑战和重新审视一些根深蒂固的历史定论。它没有满足于重复那些被无数次讲述的“正确答案”,而是勇敢地抛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邀请读者一同进入思辨的迷宫。它在论述中体现出一种令人敬佩的批判性思维,尤其是在审视殖民主义和全球化早期进程时,它呈现的视角是如此的立体和多维,既不完全谴责,也不盲目赞颂,而是聚焦于权力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对不同群体的实际影响。这种不偏不倚、追求真相的学术态度,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科普读物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思想的激发器。每一次阅读的停顿,都伴随着大脑内部的重新整合,它成功地让历史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仍在进行中的讨论,而非一堆尘封的档案。

评分

就阅读的流畅性和信息的密度而言,这本书的表现堪称惊艳。我通常在阅读涉及跨文化比较的史书时,很容易迷失在陌生的地名和复杂的人名中,需要频繁地查阅地图和注释。然而,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用最简洁的语句勾勒出事件的轮廓,同时确保关键信息的完整性。更难得的是,它在处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间感”上把握得极为精准。例如,它能让人清晰地感受到中世纪漫长而缓慢的演变,与近现代爆炸性的加速发展之间的巨大张力。这种对时间刻度的敏锐把握,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更稳固、更具层次感的历史认知框架。合上书本后,我感觉自己对世界历史的地理空间和时间跨度都有了一个全新的、更具空间感的理解,不再是平面上的知识点堆砌。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它不像传统历史著作那样沉闷地堆砌史料,而是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将人类文明的各个阶段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读起来,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而是在参与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作者似乎深谙“大道至简”的道理,在宏大的历史脉络下,总能精准地捕捉到那些决定时代走向的微小细节,比如一次关键的贸易协定,或者某位哲学家的不经意间的一句低语,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节点,却被赋予了足以撼动世界的力量。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不同文明冲突与融合的描绘,充满了洞察力,没有那种非黑即白的简单判断,而是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那种深入骨髓的文化理解,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对“进步”和“文明”的固有认知。这本书成功地在广度和深度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让你在合上书卷后,仍能清晰地感受到历史长河奔流不息的震撼。

评分

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样一本“简明”的历史读物抱持着怀疑态度,总觉得它可能只是蜻蜓点水,无法提供真正的思想深度。然而,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没有采用线性编年体,而是采用了主题驱动的方式,将政治、经济、技术、艺术等多个维度无缝对接,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历史图景。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它处理技术革命的部分,作者没有仅仅罗列发明的时间点,而是深入剖析了技术变革如何重塑了人类的社会结构和心理模式,比如印刷术对知识垄断的颠覆,以及工业革命对个体自由的重新定义。这种超越事件表面的分析,使得阅读体验极具启发性。它迫使你去思考,我们今天所依赖的每一个社会基石,其根源究竟埋藏在哪个世纪的尘土之中。它不是在讲述“发生了什么”,而是在追问“为什么会发生,又带来了什么深层后果”。

评分

浅显易懂,值得阅读。

评分

第二次买了,很喜欢的款式,价钱也优惠多了,希望多活动

评分

掌握每一个时间节点的大事件。

评分

基本上就是对已有知识的梳理,全部是点到为止,欧洲史也被拆分开来,散布在两个章节,显得零散。总体上来说比较适合小学或初中生阅读。

评分

书比想象中小,内容还没看

评分

很好很不错的一件商品

评分

东西不错,感谢京东提供这么好的平台。送货的小哥服务也不错,又快又及时。

评分

物美价廉!网购就是京东!!!!!!

评分

书籍已收到,质量很好,绝对正版,一直在京东买书,活动时屯入,价格优惠,发货很快,书还没有看,等看后再来评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