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虽然是“不经之谈”,《长安的传奇》却缘起于作者唐克扬对中国古代城市历史的专业研究。这本“建筑小说”既是“虚构的历史”又是“空间的文本”。它用文学叙述的方式阐述中唐之后中国都会出现的一个重大变化,即魏晋以来封闭的里坊制城市向“清明上河图”式的市民城市的转变。
精彩书评
★千年之前的长安城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在它的城外,蜿蜒着低矮精致的城墙;在它的城内,纵横着低矮精致的城墙;整个城市是一座城墙分割成的迷宫……在这座城市中,一切人名、地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实质。
——王小波
★上升的和下降的乃是同一条路。
——赫拉克利特
★一切自古就有,一切又将重复,只有相认的瞬间才让我们感到甜蜜。
——曼德尔斯塔姆
目录
关于本书的时间
序:遗失的证词
引子:天门的刺客
第一章街西的鬼魅
第二章街东的园林
第三章两市的计谋
第四章起死和往生
第五章暂时的困境
第六章最终的圆满
尾声
关于本书的时间——大结局
精彩书摘
《长安的传奇》:
千年之后我们知道,与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些“真理”比起来,梦境往往还要来得更真实些。臼行简,大诗人自居易的胞弟,在他半真半假的故事里传递了一个真实的信息,记录了一桩真实的事件——与大多数“戏说历史”的段落相仿,它们其实并不是什么陈年旧事,而是时下冒着热气的新闻——在故事的开头,皇帝梦中遇刺的那天京城里确实有个重要的东方来客,而在这个故事的结尾,刺杀最终沿着梦境设定的路线发生,确实引起了相同的惊扰。自行简显然知道贞元十一年发生在内廷的灵异事件,也了解他编织的故事的内情。
但他却有意无意地省去了故事的背景,也使人们忽略了这两桩乍看起来不相干的事件的联系。
按照白行简的安排,故事中出场的主人公是一个举子。他的老子出身于荥阳的名门世家,时任常州刺史。为了送儿子赶来年的秋闱,荥阳公送给他一个当过兵的高丽人做仆人,安排荥阳公子上京备考。
这本是一个庸俗故事的开头。贞元十一年,一老一少来到京城赶考,他们从长安的东边入城,住在城西的布政坊……在很多历史学家们看来,这个故事本属虚构,但是它却与梦中的若干疑点合拍应节,容后一一细表——这就不得不让人们怀疑,两件事之间是有重大联系的;只是历史已经消逝,我们已无法挖掘当事人脑子里的念头,只能从“事后的”记载来推测一切。我们甚至连主人公的姓名都不知道,只能称他为“荥阳公子”。
荥阳公子看上去全然不知道宫廷之中的事变。那天除了为找不到住处发愁之外,他也没有理由为他所不了解的噩梦所惊吓——尽管他没准就是这个噩梦的主人公。有时候,人们的的确确活在别人的梦中。
他是欢天喜地来到长安的。就在荥阳公子到来那会儿,已经有近二百年发展的长安,虽然有安史之乱的纷扰,却也依然算是一座神话中的城市。它有异乎寻常的尺度,城市的每一个巨大的“坊里”看上去都像是一座小型的地方城市,使他的家乡小城相形见绌——更不用说,这里还有吸引年轻人的两样东西,它们表面无关却勾曲暗连:
“远大前程”和“声色犬马”。
街西
就在本朝开国之际,“西京”对它的东方来客尚有几分猜忌,这是住在神京的人都知道的。定都长安,本是为了“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有一天,坏小子建成和元吉在高祖面前告发太宗——也就是当时的秦王——图谋不轨。他们阴暗地,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秦王左右皆山东人”(因此他们把世民带坏了)。
听到这句话,高祖心里不是没有打个咯噔。从北周到隋,所谓的关陇集团,也就是北周以来起源于代北武川,初建于关中的当朝权力,警惕的目光一直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那里既有帝国的粮秣,也有不甚驯服的、忠诚度可疑的势力,甚至太宗本人也不是没有这种疑虑。即使长安城已经有了一张向南的面孔,可是,它从上古都城那里继承来的面东背西的直觉,依然使它的左耳时时不安地竖起。
可是,此一时彼一时,荥阳公子带着他的高丽仆人来到长安的时候,“山东”一词的语义,连带着都城东西南北的态势,显然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以城市的中轴线天门街为界,“东方”早已不再是(政治)“落后”的代名词,而是精神高贵的象征。虽然遮遮掩掩地,来自西方的贵族们逐渐把家都搬到街东了(最终,连带皇宫也移过去了)。
……
前言/序言
贞元十一年(795)的秋天,正是木叶飘零的时节。“据说”,就在这个秋天,在长安,一个枯灯夜雨的长宵,大诗人自居易的胞弟,监察御史白行简偶遇李公佐,向他报告了一起风化案件。
这奇怪的旧案发生在许久前的天宝年间(742—756),早过了有效起诉期——显然,“过期不诉”才是监察御史敢于报告的主要原因。如今,这起案件已经是诲盗诲淫,引人入胜的“法制文学”,而不再是故作正经的在庭诉讼——它,是个有关“妇人操烈之品格”的狭邪故事,其中真实的情趣,却与“操烈之品格”正好相反。据说,千年之前的那一刻,李公佐听到好处,拊掌微笑,于是吩咐笔砚,请自行简把这个故事的本末记述下来,以便流传后世。
这个以风化案件的模样流传下来的传说,就是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李娃传》,鲁迅誉之为“近情耸听,缠绵可观”。
人们常用到“据说”这样的字眼,道理非常显然,因为这故事的情景设定里有着太多不能自圆其说的破绽——那一年,白行简不过才19岁,对于男女情爱固然不一定毫无经验,然而长安那座巨大的欢场,他却不至于如此熟稔老到。十二年之后的元和二年(807),白行简刚刚中了进士,由此迈上他仕途的第一步:人剑南东川节度使卢坦幕府,做了一个小小的掌书记。因此,贞元十一年,他决计不是故事中所自诩的“监察御史”——事实上,他这辈子是否在长安担任过这一官职还值得,怀疑。
种种迹象证明,《李娃传》只能是白行简的后期作品,创作时间当在长庆四年(824)五月与宝历二年(826)冬之间。那时候,白行简已经老了。
在故事的结尾,白行简信誓旦旦地说,我并没有“创作”这个故事,我只是“记录”了一桩真实的往事——他不惜牺牲故事创作者的名义,去换取一个历史真实见证人的身份——可是,这证词里种种明白无误的“不可能”,却分明暗示着贞元那年的秋天,他并“不在(故事讲述的)现场”。乍看起来,自行简似乎要模仿陶渊明笔下那个迷失在武陵源的渔人,他在故事里打下一个楔子,似乎想要明见自己的来路,然而,却故意丢下了一块“不可能”的证物,只有未来才有机会出现。(就像在《回到未来》这部电影里,主人公穿越到过去,时光机器不小心带进一本不属于那个时间的球赛比分簿,它记录的所有关于未来的“预言”当然都是准确的,因此它事实上是“证词”,不是“预言”。可是为了让过去的人们深信不疑,这种证词不得不伪装成模棱两可的占卜术,好像真的是算卦算出来的一般。)
于是,这“不可能”的证词越是煞有介事,那些“真实”便越是岌岌可危,证词中些微却触目的瑕疵,让整个精心搭起的、意义的七宝楼台都在瞬间崩溃了……
老奸巨猾的白行简并不是不清楚这一点。或许,对他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无心而致的错误,它是蓄意而为的暧昧,一丝不苟但角色错乱的游戏。在这起早已过了有效诉讼期的风化案件里,他到底是见证“妇人操烈之品格”的官油子,还是乳臭未干的轻薄儿?他是道德家,还是堕落者;是旁观客,还是剧中人?这言之凿凿,但同时语焉不详的文字,让千年之后的人们犹疑不决。
以一种骨子里极其类似、但后果却截然相反的方式,这种犹疑也出现在今天的长安一西安,它是传奇故事的考古现场。
——千年之后,这座方方正正的城市分明还在那里,几度荒芜,它层层累积的地表里依然有海量的“过去”残留的痕迹。关于这种“过去”的兴趣汪洋恣肆,足以还原出另一篇详尽的证词;可是,这种证词太过生动了,生动得不太真实;太过具体了,具体得不太像是史实;太过轻松了,轻松得和“过去”应挑逗起的伤感情绪沾不上边儿。在从过去向此跃进的过程中,它忽略了太多的空洞、残缺和张冠李戴,这种一面之词在把轻佻的通俗推向前台之时,却让庄重的想象掩没在阴影之中。
……
《李娃传》这个故事不仅仅流传了下来,而且还衍生出《太平广记》和《类说》两种版本。后出的《类说》甚至还提供了先出的《广记》所无的一些细节。在两个版本的结尾,那个“白行简”都宣称,他的伯祖曾经在晋州当官,与故事的主人公乃多年同僚,因此可以得到这么周详的细节……好玩的是,一方面,讲故事的人信誓旦旦地保证“这个故事是真的”;另一方面,故事里却又充满了“没有看见”“没有亲闻”。但是,对它曾经的听众们而言,这个故事周转得越频繁,它的情节便也就越发丰满。
千年之下,在传奇故事的考古现场长安一西安,由于一种类似的矛盾,这种趋势却变得正好相反:“过去”所残留的海量痕迹(故事),渐渐成了不可逆转的事实(历史)。与此同时,对这种事实日益增长的兴趣,却渐渐排挤和抵消了所有其他的事实……换句简单的话来说:如今以庄重历史名义讲述的,不过也是些强行编排的故事。
但这些故事却有一张板起的面孔。因此,它们不太可能是遗失的证言。
其实,将故事混淆为真实的后果,并不像考据先生渲染的那般可怕,但是所有的真实,此刻都沦落成同一个乏味的故事……这却将是多么可悲的一种结局啊!
——不过这些“故事”自命的“真实”,注定将只能有一个结局,但是真实的历史却可能蕴集许多个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仅关乎事实、现状和操守,也关乎态度、欲望和行为。
长安的传奇 [The Romance of Chang'an]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长安的传奇 [The Romance of Chang'an]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