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先后侍奉乾隆、嘉庆两任皇帝,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他还是一位才华横益、涉猎颇广的学者,尤以书法名世,被誉为“浓墨宰相”,其诗文也颇具造诣。刘墉与其父其侄祖孙三代均位居高官。这是怎样显赫的一个家族呢?刘墉是否凭借其父的力量才在杀机四伏的官场如鱼得水?刘墉与大贪官和珅、《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晓岚同朝为官,又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呢?刘墉为何被称为“浓墨宰相”,这又有着哪些精彩的故事呢?
纪连海 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院成员、中国青年网络智库成员、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CCTV-10《百家讲坛》主讲人、北京师大二附中历史教师。曾经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正说和珅》等56讲;在上海电视台《文化中国》栏目主讲《〈孝庄秘史〉大揭秘》等105讲;先后出版数部历史著作。
代序 探寻清史真相的向导
楔.子. 关于刘墉和刘统勋
第一讲 刘家先祖的三次迁徙之谜
第二讲 刘必显和刘棨
第三讲 刘统勋的崛起——与张廷玉等权臣集团的斗争之谜
第四讲 刘统勋为官 (一 )——为乾隆皇帝“立德”“立功”之谜
第五讲 刘统勋为官 (二 )——与纪晓岚的关系之谜
第六讲 刘墉的出身和外貌之谜
第七讲 刘墉与和珅斗智之谜 (一 )
第八讲 刘墉与和珅斗智之谜 (二 )
第九讲 刘墉与和珅斗智之谜 (三 )
第十讲 刘墉与和珅斗智之谜 (四 )
第十一讲 刘墉的智慧故事
第十二讲 刘墉的后代之谜
附录 刘墉年谱
“罗锅”这俩字,还真的有个来头,还真是皇上给说的。但是哪个皇上说的呢 ?你看,这个《宰相刘罗锅》里面,还有说书里面,都说这个“罗锅”是乾隆皇帝赐封的,说乾隆有一天拿刘墉开涮,赐封刘墉叫罗锅,而且还给刘墉题了一首诗,“人生残疾是前缘,口在胸膛耳垂肩。仰面难得见日月,侧身才可见青天。卧似心字缺三点,立如弯弓少一弦。死后装殓省棺椁,笼屉之内即长眠”。这是乾隆爷寒碜刘墉的,还要让刘墉还他一首诗,我都给你写一首诗了,你也得给我写一首诗。哎,说书的人说刘墉是这么说的,他是这么想的,哎,管他寒碜不寒碜。先说“罗锅”俩字,一年两万块钱啊,咱们前面讲,刘墉的父亲刘统勋谥号“文正”,那两个字也是世代要享受钱的,这可不是假话。
咱们刚才讲吏部有一个抚恤金,凭的就是这个字来抚恤,他一想,哎,皇上赐封我为“罗锅”,“罗锅”两字也两万两,一年两万两啊,一个字一万两,好吧,罗锅就罗锅吧,我也不能跟皇上顶着啊,皇上让咱写诗,咱也写一首,立即提笔就写了一首诗来回复皇上。这首诗是这样写的:“驼生脊背可存粮,人长驼背智谋广。文韬伴君定国策,武略戍边保家邦。臣虽不才知恩遇,诚蒙万岁赐封赏。别看罗锅字不多,每年得银两万两”。这首诗是不是他写的咱不敢说,为什么呢 ?还有另外一说呢,他面对着皇上给他这个诗,他是这么写的:“背驼负乾坤,胸高满经纶。一眼辨忠奸,单腿跳龙门。”他说的是四种残疾人。
第一种残疾人是驼背。第二种残疾人是肚子比较大,长得比较胖,大腹便便。第三种人是独眼。第四种人是单腿。他说这四种人都是好人,然后下面还有四句话呢,叫“丹心扶社稷,涂脑谢皇恩。以貌取材者,岂是贤德人”。有人说这诗是刘墉写的,刚才那诗只说了一个驼背,这首诗把几种残疾人都写进去了,人家考证完了之后说,刘墉写的应该是后者。不过至于哪个是刘墉写的,我觉得哪个都不像,我觉得都是传说。但是刘墉这罗锅还真是皇上说的,但这个皇上不是乾隆,是乾隆的儿子,嘉庆。说的不是“罗锅”俩字,说的是“驼子”,史书上就这么写的,嘉庆说刘墉叫“刘驼子”。嘉庆皇帝继位的时候,刘墉多大岁数了?快80岁了 !刘墉他们家祖孙几代就刘墉的父亲短寿, 75岁,其次就是刘墉, 80多岁就死了,他们家人都 90多岁才死的。你想刘墉 近80岁了,似乎感觉也该驼背了,所以从客观上说,刘墉到了老年,驼背应该是真的。
……
;
关于刘墉和刘统勋
提起刘墉,不得不提到刘统勋,也不得不提整个刘氏家族,以及这个家族的兴起缘由。刘氏家族的繁衍生息,枝盛叶茂,到刘统勋和刘墉时达到巅峰。说起刘统勋,我们知道,他是一个近些年才“流行”起来的人物。我相信,一般的读者都是从近几年来的一些电视剧,诸如《大清官》《天下粮仓》等电视剧中认识这个人的。通过电视剧的介绍,我们知道刘统勋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个“清官”。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似乎对历史上各种各样的“清官”很感兴趣,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每一个人似乎都很想了解这个人的真正身世。
提起刘墉,我们似乎就更熟悉了。我们大家是怎么认识刘墉这个人的呢 ?一般而言,认识刘墉的方式有以下五种。
第一种: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他们听说刘墉,一般而言是听过去的说书人说的书。什么书呢 ?《刘公案》!
第二种:就是听刘宝瑞先生的相声,当然刘宝瑞先生已经故去很多年。我们现在听到的刘宝瑞先生的相声段子,都是刘宝瑞先生的嫡传弟子殷文硕先生整理过的,殷文硕先生把刘宝瑞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前说的长篇相声段子整理成了一本书,这本书叫《官场斗智》。在此前说书的时候,它不叫《官场斗智》,叫《满汉斗》,或者叫《君臣斗》。它是一部 30集的相声段子,每一集大概有半个小时。通过刘宝瑞先生的相声,我们能够知道刘墉跟和珅斗智斗勇的故事。
第三种:一些年轻的人,一般而言都是从 1996年开始风靡全国的一部长达 40集的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了解到刘墉这个人的。剧里面说刘墉是清朝乾隆年间山东人,进京赶考巧遇皇上并与之下棋,与和珅结怨。和珅念念不忘要置刘墉于死地,此后刘墉与和珅在朝廷、在民间,因公事、因私事发生了一系列斗智斗勇的故事。
第四种:这就是少数人了。有一些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人,或者专业的史学工作者,就是研究历史的,就是通过老师的传授或自己研究得到的关于刘墉的历史知识。
第五种:这就更是少数人了。有一些人了解刘墉的方式,是通过我们所说的书法了解的。有很多喜好书法的人都知道,刘墉是清朝中期著名的书法家。由于他的书法很有名,他的书法现在在市面上,我们也经常能见到,偶尔有拍卖会能拍卖到。有一些人是通过这种途径了解到刘墉的。
在历史上,刘统勋、刘墉确有其人。而且,他们之间,还是父子关系!
那么,历史上的刘统勋和刘墉是什么样的人呢 ?本书就是为大家揭示刘墉,包括其父亲刘统勋,以及刘墉家族的一本历史专著。
这部作品,初翻开时,便被那磅礴的气势所摄。作者似乎并未急于将我们拉入历史的深处,而是先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从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到官场上的尔虞我诈,那种扑面而来的真实感,让人仿佛置身于清代的某个熙攘的街头。尤其是对地方官吏治理策略的探讨,没有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展现了“为官之道”的复杂性。我特别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执着,比如对古代文书格式的考究,对不同地区方言俗语的引用,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体验,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史实叙述,变得如同翻阅一部精心绘制的时代画卷。它更像是一部社会风俗史的侧影,而非仅仅聚焦于某一个历史人物的传记,这种广阔的视角,令人在品味个体的命运时,更能感受到时代洪流的裹挟与塑造。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布局堪称精妙。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性时间叙事,而是采用了如同交响乐般的主题变奏和回旋结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品,讲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片段,但当你读完全书后,会发现所有这些碎片化的叙事,最终完美地汇聚成了一幅宏大而立体的历史图景。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那种看似不经意的引述或场景切换,实则暗含着深厚的逻辑线索,将跨越数十年的事件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极大地考验了作者的功力,同时也让习惯了传统叙事的读者获得了一种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让你在不断“回溯”和“前瞻”中,对事件的全貌有了更立体的把握。
评分我向来对那种故作成熟、语气老气横秋的“大部头”感到畏惧,但此书却以一种近乎散文诗般的流畅性,将厚重的题材写得引人入胜。语言的驾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行文间偶尔蹦出的幽默感,既不失分寸,又极大地缓解了历史题材的沉闷。特别是在描述人物情感纠葛,或某些戏剧性转折点时,作者的文字就像是精雕细琢的玉器,温润而有光泽,却又不失锋芒。它不是那种直白的叙述,而是充满了暗示和留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我常常读到深夜,并非因为内容艰深,而是因为那种文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让人欲罢不能,仿佛被一种优雅的力量牵引着,不得不读到下一处转折,才能放下书卷,回到现实。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那近乎苛刻的史料考据和批判性思维。阅读过程中,我能明显感受到作者在面对那些“既定事实”时的那种审慎与质疑。他似乎从未满足于流传已久的版本,而是反复在不同的档案、笔记、甚至民间传说中进行交叉验证。这种“去神化”的处理方式,使得书中的人物形象不再是教科书上扁平的符号,而是还原成了有血有肉、充满矛盾的个体。尤其是在分析几次关键性的政策变动时,作者抛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挑战了许多传统史学家的定论。我甚至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查阅一些附注中提到的其他文献,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作者论证的严密性。这哪里是轻松的阅读,分明是一场智力上的深度对话,迫使读者也调动起自己的分析能力,一同去审视和重构历史的真相。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种专注于某位地方大员的传记并不抱太大期望,总觉得题材受限,难以写出新意。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不仅仅是在记录一个官员的升迁与功过,而是在通过他的视角,对清代中后期的权力制衡、司法体系的运作,乃至文化与地方势力的复杂博弈,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解剖”。作者仿佛拥有了一把手术刀,冷静地剖析了制度的缺陷是如何被个体行为所放大或掩盖的。书中的案例分析,往往都指向了更深层次的制度性问题,引人深思。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古代“治理”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再停留于表面的道德评判,而是深入到了体制运行的底层逻辑之中。这是一部充满洞察力的作品,它超越了人物本身,成为了研究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社会肌理的绝佳窗口。
评分非常好的产品
评分包装太差了。。。。。唉。就一层。失望透顶
评分包装太差了。。。。。唉。就一层。失望透顶
评分历史上确实是个罗锅,电视剧上了解到一些。
评分包装太差了。。。。。唉。就一层。失望透顶
评分包装太差了。。。。。唉。就一层。失望透顶
评分包装太差了。。。。。唉。就一层。失望透顶
评分包装太差了。。。。。唉。就一层。失望透顶
评分历史上确实是个罗锅,电视剧上了解到一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