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

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苏州博物馆 编
图书标签:
  • 青铜器
  • 吴越
  • 楚国
  • 考古
  • 历史
  • 艺术
  • 文物
  • 古代文明
  • 中国古代史
  • 博物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621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5510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4
字数:24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吴越楚青铜器》一书,是配套苏州博物馆于2017年6月28日—9月3日举办的“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展览出版的学术图录。本书共收录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安徽博物院等全国23家博物馆收藏的吴、越、楚青铜器一百余件/套。全书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为青铜兵器,以吴、越、楚世系表为主线,囊括吴王夫差剑、吴王余眜剑、越王勾践剑、楚屈喜戈等28件/套兵器;第二单元为青铜礼器,主要包括鼎、缶、敦、簠、尊、盏、匜、盉等近50件/套,其中以楚国礼器居多;第三单元为青铜乐器,共13件/套,有曾侯与钟、秦王卑命铜甬钟等与吴、楚战争密切相关的重要铭文乐器,也有“吴配儿”铭青铜句鑃、錞于等吴越典型乐器;第四单元为青铜工艺,主要包括反映青铜器铸范、嵌错金银铜、同心圆首、菱形暗格纹、复合剑等工艺精湛的相关器物10余件/套。本图录的出版配合展览的举办,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的历史,也进一步推动当今吴越楚文化的学术研究。

作者简介

  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家综合性的博物馆,馆藏丰富,收藏了许多精美的青铜器,举办的“吴越楚青铜器特展”推动了吴越楚青铜器研究的发展。

目录

  第一單元 Chapter 1 兵戎相見——青銅兵器………………………………………Bronze Weapons ……………………………………………… 001 001
  吴王餘眜劍……………………………………………………Sword of Yumo, King of Wu …………………………………… 007 007
  吴王夫差劍……………………………………………………Sword of Fuchai, King of Wu ………………………………… 010 010
  越王勾踐劍……………………………………………………Sword of Goujian, King of Yue ………………………………… 013 013
  越王者旨於睗劍………………………………………………Sword of Zhezhiyuci, King of Yue …………………………… 017 017
  徐王義楚之元子劍………………………………………… Sword of Yichu’sson, King of Xu……………………………… 019019
  越王州句錯金劍………………………………………………Gold-inlaid Bronze Sword of Zhougou, King of Yue ………… 021 021
  越王州句劍……………………………………………………Sword of Zhougou, King of Yue ……………………………… 023 023
  越王不光劍……………………………………………………Sword of Buguang, King of Yue ……………………………… 025 025
  越王不光劍……………………………………………………Sword of Buguang, King of Yue ……………………………… 027 027
  者差其余劍……………………………………………………Sword of Zhechaiqiyu,king of Yue …………………………… 029 029


  工吴鈹………………………………………………………………… 033
  Blade of Yuji, King of Wu ……………………………………………………033
  吴王諸樊戈…………………………………………………………………035 Ge (Dagger Axe) of Zhufan, King of Wu ……………………………………035
  吴王光戈……………………………………………………………………037 Ge (Dagger Axe) of Helv, King of Wu ………………………………………037
  吴王夫差戈…………………………………………………………………039 Ge (Dagger Axe) of Fuchai, King of Wu ……………………………………039
  王子
  戈……………………………………………………………………041 Ge (Dagger Axe) of Liao, Prince of Wu ……………………………………041
  邗王是埜戈…………………………………………………………………043 Ge (Dagger Axe) of Shiye, King of Wu ……………………………………043
  楚屈喜戈……………………………………………………………………045 Ge (Dagger Axe) of Qu Xi, Aristocrat of Chu ………………………………045
  楚王孫漁戈…………………………………………………………………047 Ge (Dagger Axe) of Yu, Aristocrat of Chu …………………………………047

  子受戟……………………………………………………………………049 Halberd of Viscount Wei Shou ………………………………………………049
  倗戟…………………………………………………………………………051 Halberd of Peng………………………………………………………………051
  王子午戟……………………………………………………………………053 Halberd of Wu, Prince of Chu ………………………………………………053
  工
  矛……………………………………………………………………… 055
   Spear of Wu …………………………………………………………………055
  越王大子不壽矛……………………………………………………………059 Spear of Bushou, King of Yue ………………………………………………059
  鳩杖鐓………………………………………………………………………062 Scepter End …………………………………………………………………062
  虎銜羊銅杖首(附錯金銀三角紋銅鐏)……………………………………063 Scepter Head with Tiger and Goat Pattern (with Bronze Sheathing in Gold-and-Silver-inlaid Triangle Pattern) ……………………………………063
  第二單元 禮尚往來——青銅禮器……………………………………………………065 Chapter 2 Bronze Ritual Vessels ………………………………………………………065
  克黄鼎………………………………………………………………………067 Ding (Tripod) of Kehuang, Of.cial of Chu …………………………………067
  鄧公乘鼎……………………………………………………………………070 Ding (Tripod) of Cheng, Chief of Deng County ……………………………070
  楚叔之孫倗鼎………………………………………………………………072 Ding (Tripod) of Peng ………………………………………………………072
  襄
  子湯鼎…………………………………………………………………074 Ding (Tripod) of Viscount Tang ……………………………………………074
  蟠虺紋小口鼎………………………………………………………………075 Coiled-Serpent-Pattern Ding (Tripod) with a Small Mouth …………………075
   S 形紋鼎……………………………………………………………………076 Ding (Tripod) with S-shaped Pattern …………………………………………076
  蟠螭紋鼎……………………………………………………………………077 Ding (Tripod) with Hornless Dragon Pattern ………………………………077
  楚王酓脠鼎…………………………………………………………………080 Ding (Tripod) of Xiongyuan, King of Chu …………………………………080
  鑄客爲王后鼎………………………………………………………………082 Ding (Tripod) of Queen by Casting Of.cial …………………………………082
  鑄客爲太后鼎………………………………………………………………086 Ding (Tripod) of King’s Mother by Casting Of.cial ………………………086
  鑄客鼎………………………………………………………………………087 Ding (Tripod) by Casting Of.cial ……………………………………………087
  楚子
  敦………………………………………………………………… 089
  Dui (Ritual Vessel used to Contain Grains) of Viscount of Chu ……………089
  上鄀府簠……………………………………………………………………092 Fu (Ritual Vessel used to Contain Grains) of Fu, Chief of Shangruo County ………………………………………………………………………092
  鄬子孟青嬭簠………………………………………………………………095 Fu (Ritual Vessel used to Contain Grains) of Viscountess Meng Qingmi
  ……………………………………………………………………………… 095
  申公彭宇簠…………………………………………………………………099 Fu (Ritual Vessel used to Contain Grains) of Peng Yu ………………………099
  楚子棄疾簠…………………………………………………………………102 Fu (Ritual Vessel used to Contain Grains) of Qiji, Viscount of Chu …………102
  子季嬴青簠…………………………………………………………………104 Fu (Ritual Vessel used to Contain Grains) of Viscount Ying Qing …………104
  鑄客簠………………………………………………………………………106 Fu (Ritual Vessel used to Contain Grains) by Casting Of.cial ………………106
  棘刺紋尊……………………………………………………………………107 Zun (Wine Vessel) with Thorn Pattern ………………………………………107
  蔡侯申尊……………………………………………………………………109 Zun (Wine Vessel) of Shen,King of Cai ……………………………………109
  螭紋提梁盉…………………………………………………………………111 He (Wine Vessel) with Handle and Hornless Dragon Pattern ………………111
  銅甗…………………………………………………………………………114 Bronze Yan (Cooking Vessel) ………………………………………………114
  塞公孫
  父匜………………………………………………………………116
  Yi (Water Vessel) of Yanfu, Royal Desendant of Sai ………………………116
  羅兒匜………………………………………………………………………118 Yi (Water Vessel) of Luo’er …………………………………………………118
  工吴季生匜…………………………………………………………………121 Yi (Water Vessel) of Jisheng of Wu …………………………………………121
  蔡侯朱缶……………………………………………………………………123 Fou (Water Vessel) of Zhu, Marquis of Cai …………………………………123
  帶蓋
  ………………………………………………………………………124 He (Wine Vessel) with Lid ……………………………………………………124
  集脰太子鎬…………………………………………………………………125 Gao (Wine Vessel) of Royal Kitchen of Chu …………………………………125
  鑄客爐………………………………………………………………………127 Stove by Casting Of.cial ……………………………………………………127
  龍鳳紋帶環銅鎮……………………………………………………………128 Bronze Weight with Dragon and Phoenix Pattern and Loop …………………128
  鳳鳥紋銅插座………………………………………………………………130 Square base with Phoenix and Bird Pattern …………………………………130
  曾仲鄬君
  鎮墓獸座………………………………………………………132 Square base of Zeng Zhong Wei Jun …………………………………………132
  青銅步輿構件………………………………………………………………134 Bronze Vehicle Part …………………………………………………………134
  楚季寶鐘……………………………………………………………………137 Chime Bell of Chuji …………………………………………………………137
  曾侯與鐘……………………………………………………………………143 Chime Bell of yu, Marquis of Zeng …………………………………………143
  秦王卑命鐘…………………………………………………………………146 Chime Bell of Qin ……………………………………………………………146
  蔡侯申鎛……………………………………………………………………149 Chime Bell of Shen,King of Cai ……………………………………………149

  巢鎛………………………………………………………………………152 Chime Bell of Zhachao ………………………………………………………152
  旨賞鐘………………………………………………………………………156 Chime Bell of Zhishang………………………………………………………156
  臧孫鐘………………………………………………………………………160 Chime Bell of Zangsun ………………………………………………………160
  甚六鎛………………………………………………………………………163 Chime Bell of Shenliu ………………………………………………………163
  青銅鎛………………………………………………………………………164 Bronze Chime Bell …………………………………………………………164
  配兒鈎鑃……………………………………………………………………167 Gou Diao (Musical Instrument) of Pei’er, Aristocrat of Wu …………………167
  配兒鈎鑃……………………………………………………………………169 Gou Diao (Musical Instrument) of Pei’er, Aristocrat of Wu …………………169
  鈎鑃…………………………………………………………………………170 Gou Diao (Musical Instrument)………………………………………………170
  青銅錞于……………………………………………………………………172 Bronze Chun Yu (Musical Instrument) ………………………………………172 懸鼓銅環鈕底座……………………………………………………………174 Bronze Loop Base of Hanging Drum ………………………………………174
  第四單元 工精技良——青銅工藝………………………………………………………175 Chapter 4 Bronze Crafts ………………………………………………………………175
  陶劍範………………………………………………………………………177 Pottery Moulds of Sword ……………………………………………………177
  盥缶…………………………………………………………………………179 Guan Fou (Water Vessel) ……………………………………………………179
  途爲盉………………………………………………………………………181 He (Wine Vessel) of Tu Wei …………………………………………………181
  菱形暗格紋劍………………………………………………………………183 Darkened-Diaper-Pattern Sword ……………………………………………183
  錯金夔紋有箍式劍…………………………………………………………185 Gold-Inlaid Kui-Dragon Sword with Collar Rings …………………………185
  越王州句劍…………………………………………………………………187 Sword of Zhougou, King of Yue ……………………………………………187
  越王州句劍…………………………………………………………………189 Sword of Zhougou, King of Yue ……………………………………………189
  青銅複合劍…………………………………………………………………191 Compound Bronze Sword ……………………………………………………191
  刻劃紋銅盤…………………………………………………………………192 Bronze Pan with Coiled Pattern ……………………………………………192
  蔡侯産戈……………………………………………………………………194 Ge (Dagger Axe) of Chan, Marquis of Cai …………………………………194

  戈………………………………………………………………………… 195
  Ge (Dagger Axe) with Bird-shaped Seal Script ………………………………195
  吴王之子帶鈎………………………………………………………………198 Hook of Prince of Wu ………………………………………………………198
  錯金銀卷雲紋銅鐓…………………………………………………………199 Bronze Dui (Sheathing) with Gold-and-Silver-inlaid Cloud Pattern ………199

  方豆………………………………………………………………………201 Square Dou (Stemmed Bowl) ………………………………………………201
  附録一 吴越楚世系表……………………………………………………………………202
  附録二 吴越楚交往年表…………………………………………………………………204
  後記…………………………………………………………………………………………209



前言/序言

  前言需要完整西周初,太伯、仲雍奔吴,至十九世壽夢立,習用兵乘車,吴始益大,稱王。再經諸樊、餘祭、餘眜、僚幾代吴王苦心經營,吴國漸成春秋重要方國。及於闔閭,吴重築都城,是爲蘇州城之源。
  吴楚之争自壽夢始,互有征伐,吴越結怨也因吴楚相争而起之。直至公元前473年,勾踐卧薪嘗膽後卷土重來,復圍姑蘇山,夫差自剄,吴國遂亡。越滅吴後,雖會齊、宋、晋、魯等諸侯於徐州,然不能正江、淮北。楚漸東侵,廣地至泗上。公元前333年,楚威王興兵東伐,殺越王無彊,越國覆亡。又歷百年,楚益衰,公元前223年,秦將王翦、蒙武破楚,虜楚王負芻。吴、越、楚的大邦之夢,終歸於秦。
  千年已逝,滄海桑田。大邦之夢雖遠去,故國舊物可重歸。作爲蘇州地區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教育的中心,蘇州博物館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吴國青銅器的收藏。2013年,經多方支持,蘇州博物館成功徵集吴越青銅兵器58件,其中包括一柄現存精美程度最高、品相最完好的吴王夫差劍;2015年,吴王餘眜劍入藏蘇州博物館,上鑄銘文兩行七十五字,爲目前所見劍類兵器中銘文最多的一柄。
  本次展覽,吴、越、楚近百件青銅器會盟於蘇州博物館,集中展示春秋戰國那段峥嶸歲月,展覽分“兵戎相見”“禮尚往來”“樂享天籟”“工精技良”四部分,希望能爲大家重構吴、越、楚的“大邦之夢”,也期待通過展覽能進一步推動吴、越、楚文化的交流和學術研究。
  在此,謹向鼎力支持本次展覽的二十二家文博機構致以最誠摯的感謝!
  是爲序。
  陳瑞近
  蘇州博物館館長
  序


好的,以下是一部与《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内容完全无关的图书简介,旨在详细描述一部虚构的、关于古代中国地方志与文化变迁的著作。 《江淮遗韵:中古时期淮南行省的社会风俗与物质生活》 内容概要 《江淮遗韵:中古时期淮南行省的社会风俗与物质生活》是一部深度考察唐宋之际淮河流域——特别是淮南行省(涵盖今日安徽、江苏部分地区)——社会结构、日常生活、经济形态及文化认同变迁的学术专著。本书聚焦于一个在中国历史版图中常被视为“过渡地带”的区域,通过整合考古发现、地方文献、诗词歌赋及官方史料,力图重构一幅复杂而生动的中古淮河流域生活画卷。 全书摒弃了将该区域简单视为“南北交汇点”的传统叙事,而是深入剖析了淮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如何塑造了其独特的物质文化与社会心态。作者将研究范围聚焦于公元八世纪至十二世纪这一关键时期,探讨了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的南移、以及宋代对该区域的治理策略如何共同作用于淮南社会的日常肌理。 第一部分:地理形塑与区域认同的萌芽 本书的开篇部分,首先从地理学和环境史的角度审视了淮河流域的复杂性。淮河,作为一条界限模糊的地理分割线,其水文的季节性变化深刻影响了区域内的农业生产模式、聚落分布以及交通网络。 第一章:水网与生计的交互 详细考察了淮河中下游地区的圩田技术、漕运体系的兴衰及其对区域内粮食安全的影响。作者分析了唐代中期以后,为了防御水患和保障漕运畅通而进行的土地开垦与水利工程,指出这些工程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地方精英权力结构变迁的体现。 第二章:从“楚地”到“江淮”:文化标签的流动 这一章探讨了中古时期淮南地区居民的自我认知和外界的刻板印象。随着文化中心的南移,原先带有浓厚楚文化色彩的地域如何逐渐吸纳并融合了吴越文化和更具中原色彩的官僚文化?本书通过对墓葬形制、器物风格(如陶瓷器皿的地域特征)以及地方文学中对“乡音”的描述,描绘了区域文化认同在多元影响下的动态重塑过程。 第二部分:物质生活的维度:衣、食、住、行 本书的核心部分,通过细致入微的物质遗存分析,重建了淮南地区中古时期的日常生活图景。作者强调,物质文化是理解社会阶层差异和日常生活实践的最佳窗口。 第三章:烟火气息的考古学:中古淮南的饮食文化 基于对窑址出土陶器、冶炼遗址以及地方志中关于物产记载的交叉比对,本章深入探讨了淮南地区的食材来源与烹饪方式。重点关注了淮河地区特有的鱼蟹捕捞技术、稻米种植的精细化管理,以及盐业和茶马贸易对地方口味的影响。例如,对宋代淮南地区出现的新型蒸馏酒器具的分析,揭示了当时生活方式的微妙变化。 第四章:砖瓦与木构:聚落形态的演变 考察了唐宋时期淮南地区民居和小型公共建筑的结构特征。作者利用对徽州(当时部分属淮南道)及周边地区出土的建筑构件(如瓦当、脊兽)的研究,对比分析了受制于湿热气候和地方材料可得性的建筑风格,并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商业街道的布局如何打破了传统的乡村聚落模式。 第五章:行走的风景:交通网络与社会流动性 淮南是连接南北、横贯东西的重要枢纽。本章详细梳理了唐宋时期淮南地区的驿站系统、官道铺设和内河航运的状况。通过分析墓志铭中记载的职业(如漕运司吏员、商贾、行脚僧),本书揭示了这一地区人口流动的频率和结构,以及外来文化因素通过商贸活动渗透入本地社会的具体路径。 第三部分:社会结构与权力运作 本书的最后部分转向社会组织和制度层面,探讨了地方精英如何在中央权威波动时维护社会秩序并建立自身的影响力。 第六章:里社的重塑:乡村组织与宗族力量 重点分析了唐末至宋初,随着均田制的瓦解和地方团练的兴起,淮南地区的里正、耆老的角色如何发生变化。作者援引了地方重修族谱的记录,论证了地方望族如何通过修缮祠堂、设立义庄等方式,填补了中央行政力量的真空,并逐步固化了其在地方的社会控制力。 第七章:士人与文脉的承载 考察了淮南地区在宋代科举制度下涌现的士人群体及其文化贡献。本书不限于记录名人,而是侧重于分析地方学宫的建立、私学的普及程度,以及地方士人在文化传承和道德教化中扮演的角色。通过对宋代地方志中“人物传”的系统梳理,作者区分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家与扎根于本地、服务于地方治理的“边缘士人”。 结论:江淮:一个持续的动态平衡 本书总结认为,中古时期的淮南行省并非一个静止的文化地理概念,而是一个在地理压力、政治变动和文化交流的合力下不断自我调适的动态系统。其社会风俗与物质生活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韧性与适应性,为我们理解唐宋之变提供了独特的区域视角。 适用读者群: 历史地理学、社会文化史、考古学及中原地区宋代史研究的学者、研究生,以及对中古时期日常生活感兴趣的普通历史爱好者。 本书特点: 材料的跨学科融合: 充分利用考古发掘报告、地方志、地方文献、敦煌文书及文学作品,进行多源信息交叉验证。 聚焦“过渡地带”: 挑战传统史学中对南北二元划分的简单理解,强调区域内部的复杂性与独特性。 微观叙事的力量: 侧重于普通人的衣食住行,而非宏大的政治事件,力求还原真实的中古生活肌理。 篇幅: 约 55 万字,配有大量田野调查图表、考古遗址分布图及相关文物照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也值得称赞。作为一本聚焦于特定时期青铜器的专业书籍,视觉体验至关重要。《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色彩饱满而不失真,特别是那些青铜器原有的斑驳锈色,在高清图片下依然能感受到其历史的厚重感。版式设计上,图文排布错落有致,重要的器物总能占据突出的位置,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我发现书中许多器物照片是近年来新出土或经过修复后的精品,这对于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此外,书中的一些侧边栏注释,对于一些专有名词或背景知识进行了简要补充,这极大地便利了像我这样非科班出身的读者。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可以放在书架上随时翻阅,并在灯下细细品味的精装之作,体现了出版方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专业态度。

评分

我对《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中关于“楚文化”的部分印象尤为深刻。楚国,这个长期被中原视为“南蛮”的强大国家,其青铜文化却展现出一种极其自由、奔放和华丽的风格,这与吴越地区的相对内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通过详尽的案例分析,展现了楚文化如何巧妙地吸收了中原的礼制元素,同时又融入了本地浓厚的巫傩思想和对自然神灵的崇拜。书中对楚式鼎、缶以及各种宴乐用器的描述,让我仿佛能听见遥远楚地的鐎斗敲击声,看到贵族们在森严的礼仪下进行着豪迈的宴饮。这种对比和融合的叙事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青铜器,更是在描绘一个复杂、充满张力的早期国家形态,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渗透、彼此塑造的动态过程。

评分

读完《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学术功底深厚,但叙事方式却又出奇地平易近人。这本书成功地架设了一座连接专业考古研究与普通历史爱好者之间的桥梁。我本来以为会看到大量晦涩难懂的铭文解读和断代标准,但实际上,作者的行文流畅,逻辑清晰,即便是涉及复杂的冶金技术和礼制演变,也能用生动的比喻和清晰的图表进行阐释。特别是关于楚国青铜器上那些充满神秘色彩的动物纹饰,书中给出了几种主流的学术观点,并结合当时的宗教信仰和巫术传统进行了有趣的联想,这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不同于某些纯粹的图录式书籍,这本书真正做到了“以物证史”,让青铜器发出了属于它们自己的声音。它让我意识到,要真正理解春秋战国,必须从这些实实在在的物质遗存入手,它们比任何文献记载都更直接地诉说着那个时代的雄心与挣扎。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对吴越楚青铜器本体的细致描摹,更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历史语境。作者并未将这些青铜器孤立地看待,而是将它们放置在春秋战国那场大变革的熔炉之中进行解读。从器物上刻辞的字数增减,到青铜礼器从祭祀中心向宴享中心转移的趋势,无不折射出周王室权威的衰落和诸侯争霸的现实需求。我特别欣赏作者将考古发现与《左传》《史记》等文献进行交叉验证的严谨态度,使得论证更具说服力。对于一个关注权力更迭的读者来说,青铜器上的“吉金文字”成为了最直接的“史官”,它们记录了谁家娶了谁家的女儿,谁家又击败了谁家的军队。这本书成功地将冰冷的历史碎片重新组合起来,还原了那个“礼崩乐坏”时代下,各邦国为了彰显自身合法性和强大武力而付出的巨大努力与文化创造力。

评分

这本《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春秋战国时期。初读之下,我立刻被那些精美绝伦的青铜器所吸引。书中的图片质量极高,细节捕捉得非常到位,无论是纹饰的繁复,还是器形的古朴,都展现出那个时代高超的工艺水平。更重要的是,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文物,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件器物背后的历史信息。比如,书中对吴越地区青铜礼器与兵器的比较分析,揭示了这两个强大邦国在文化认同和军事策略上的差异。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吴越”这一特定地理文化圈的阐释,那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划分,更是一种精神气质的凝聚。阅读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青铜器如何作为权力、礼仪和战争的载体,深刻地塑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与文化风貌。对于任何对先秦历史、古代艺术或者考古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让我对青铜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仅仅是冰冷的金属,而是有温度、有故事的时代见证者。

评分

非常不错,非常不错,非常不错,非常不错……

评分

好像也没什么好结果……不能

评分

印制精美,值得收藏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物流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吴越楚青铜器》一书,是配套苏州博物馆于2017年6月28日—9月3日举办的“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展览出版的学术图录。本书共收录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安徽博物院等全国23家博物馆收藏的吴、越、楚青铜器一百余件/套。全书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为青铜兵器,以吴、越、楚世系表为主线,囊括吴王夫差剑、吴王余眜剑、越王勾践剑、楚屈喜戈等28件/套兵器;第二单元为青铜礼器,主要包括鼎、缶、敦、簠、尊、盏、匜、盉等近50件/套,其中以楚国礼器居多;第三单元为青铜乐器,共13件/套,有曾侯与钟、秦王卑命铜甬钟等与吴、楚战争密切相关的重要铭文乐器,也有“吴配儿”铭青铜句鑃、錞于等吴越典型乐器;第四单元为青铜工艺,主要包括反映青铜器铸范、嵌错金银铜、同心圆首、菱形暗格纹、复合剑等工艺精湛的相关器物10余件/套。本图录的出版配合展览的举办,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的历史,也进一步推动当今吴越楚文化的学术研究

评分

可以,蛮好。

评分

《吴越楚青铜器》一书,是配套苏州博物馆于2017年6月28日—9月3日举办的“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展览出版的学术图录。本书共收录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安徽博物院等全国23家博物馆收藏的吴、越、楚青铜器一百余件/套。全书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为青铜兵器,以吴、越、楚世系表为主线,囊括吴王夫差剑、吴王余眜剑、越王勾践剑、楚屈喜戈等28件/套兵器;第二单元为青铜礼器,主要包括鼎、缶、敦、簠、尊、盏、匜、盉等近50件/套,其中以楚国礼器居多;第三单元为青铜乐器,共13件/套,有曾侯与钟、秦王卑命铜甬钟等与吴、楚战争密切相关的重要铭文乐器,也有“吴配儿”铭青铜句鑃、錞于等吴越典型乐器;第四单元为青铜工艺,主要包括反映青铜器铸范、嵌错金银铜、同心圆首、菱形暗格纹、复合剑等工艺精湛的相关器物10余件/套。本图录的出版配合展览的举办,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的历史,也进一步推动当今吴越楚文化的学术研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