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利用互联网公开的埃及考古资料,进行汉字对比,证明甲骨文与埃及早期象形文字仅存在一步演化距离,并解读出中国古籍记载的上古和夏朝国王世系人名全部都可以准确对应上古埃及法老的名字,相关人物关系、夏朝都城变迁和历史事件也极为一致。根据文字对比和记载对比的二重验证法,以及完全科学归纳法证明原理,从而证明中国记载的上古和夏朝历史就是发生在第十九王朝之前古埃及的历史,此即为“埃夏一体论”。相信这个证明对大家理解华夏文明起源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也有助于人们重新看待汉字的国际地位,重新看待中国华夏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地位。
刘光保,网名兵策儒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获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曾长期供职于神州数码、IBM中国实验室等IT公司。长期关注分子人类学进展,在感悟全球文明单一起源的基础上,研究夏商周文明起源,成果颇丰。
第一篇 华夏起源
第一章 何为华夏………………………………………………………… 003
华字原型 ……………………………………………………… 003
夏字原型 ……………………………………………………… 005
鹰翼太阳轮传播 ……………………………………………… 009
第二章 龙凤原型………………………………………………………… 013
龙的原型 ……………………………………………………… 013
凤的原型 ……………………………………………………… 015
太阳神鸟 ……………………………………………………… 017
凤与风姓 ……………………………………………………… 018
凰的原型 ……………………………………………………… 020
第三章 仓颉造字………………………………………………………… 021
加德纳符号与仓颉造字 ……………………………………… 021
颉字原型 ……………………………………………………… 023
仓字原型 ……………………………………………………… 025
第四章 日神月神………………………………………………………… 029
日神原型 ……………………………………………………… 029
玉璧与日神崇拜 ……………………………………………… 032
月神原型 ……………………………………………………… 032
第五章 三皇原型………………………………………………………… 035
皇字原型 ……………………………………………………… 035
伏羲原型 ……………………………………………………… 036
女娲原型 ……………………………………………………… 038
荷鲁斯神 ……………………………………………………… 040
第六章 帝后君王………………………………………………………… 043
帝字起源 ……………………………………………………… 043
后字原型 ……………………………………………………… 046
君字原型 ……………………………………………………… 047
王字原型 ……………………………………………………… 049
第七章 父母女姒朕……………………………………………………… 055
父母文字起源 ………………………………………………… 055
女字原型 ……………………………………………………… 058
姒字原型 ……………………………………………………… 059
朕字原型 ……………………………………………………… 059
第八章 名字起源………………………………………………………… 063
法老与陛下 …………………………………………………… 063
法老五个头衔名字 …………………………………………… 066
名字意义和名字二字原型 …………………………………… 070
第九章 转世文化信仰…………………………………………………… 075
修炼文化 ……………………………………………………… 075
灵魂与生死 …………………………………………………… 077
地狱审判 ……………………………………………………… 079
孟婆与归西 …………………………………………………… 081
第十章 东夷原型………………………………………………………… 085
东字原型 ……………………………………………………… 085
夷字原型 ……………………………………………………… 086
第二篇 早期华夏
第一章 古埃及史和古埃及文字………………………………………… 091
古埃及历史朝代划分 ………………………………………… 091
埃及地理环境 ………………………………………………… 092
古埃及文字 …………………………………………………… 095
古埃及王表汉字破译 ………………………………………… 098
第二章 神农时代………………………………………………………… 101
古埃及文明苏美尔起源 ……………………………………… 101
苏美尔文明全球传播 ………………………………………… 103
涅伽达 I — 阿姆拉特文化 …………………………………… 105
涅伽达 II— 格尔津文化 ……………………………………… 107
第 00 王朝 ……………………………………………………… 110
炎帝与神农时代 ……………………………………………… 113
第三章 五帝时代………………………………………………………… 121
涅伽达 III 和第 0 王朝 ……………………………………… 121
蝎子王与黄帝 ………………………………………………… 129
嫘祖原型 ……………………………………………………… 135
五帝时代 ……………………………………………………… 136
嚣顼挚喾 ……………………………………………………… 142
尧舜鲧 ………………………………………………………… 145
第四章 大禹姒夏第一王朝……………………………………………… 153
第一王朝世系 ………………………………………………… 153
禹建立夏王朝 ………………………………………………… 155
姒启和眷夫人 ………………………………………………… 160
有扈之乱和钧台之享 ………………………………………… 161
姒姓十二氏 …………………………………………………… 163
第一王朝墓葬 ………………………………………………… 170
第五章 共工世系第二王朝……………………………………………… 173
第二王朝世系 ………………………………………………… 173
发现共工家族 ………………………………………………… 174
祝融与古埃及金属冶炼 ……………………………………… 179
验证第二王朝世系 …………………………………………… 180
第二王朝墓葬 ………………………………………………… 182
上古八姓起源原型 …………………………………………… 183
第六章 芈服世系第三王朝……………………………………………… 185
古王国与第三王朝 …………………………………………… 185
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 187
福禄寿 ………………………………………………………… 188
第三王朝世系与验证 ………………………………………… 190
阶梯金字塔的出现 …………………………………………… 195
第七章 陆终昆吾第四王朝……………………………………………… 197
第四王朝世系 ………………………………………………… 197
祝融八姓起源 ………………………………………………… 203
金字塔时代 …………………………………………………… 204
昆仑和开明兽 ………………………………………………… 208
康字原型和三大太阳神 ……………………………………… 214
第八章 秃彭妘第五王朝………………………………………………… 217
陆终六子与古王国王朝 ……………………………………… 217
第五王朝世系 ………………………………………………… 218
船字原型和航海记录 ………………………………………… 223
欧西里斯崇拜兴起 …………………………………………… 224
第九章 曹姓第六王朝…………………………………………………… 229
第六王朝世系 ………………………………………………… 229
薛姓奚仲 ……………………………………………………… 233
第十章 曹邾国第一中间期……………………………………………… 235
神秘曹邾国 …………………………………………………… 235
伊洛竭而夏亡 ………………………………………………… 237
附录一 古埃及—夏第一个千年王表世系……………………………… 241
第三篇 夏史破译
第一章 斟灌氏第十一王朝……………………………………………… 247
埃及重新统一建立中王国 …………………………………… 247
大禹后裔斟灌氏 ……………………………………………… 248
第二章 斟鄩氏第十二王朝……………………………………………… 253
阿蒙神崇拜和夏朝概念 ……………………………………… 253
元康与旦康 …………………………………………………… 255
第三章 泰康失国………………………………………………………… 261
发现泰康 ……………………………………………………… 261
东夷人后羿代夏 ……………………………………………… 265
仲康与胤侯 …………………………………………………… 270
寒浞杀相 ……………………………………………………… 273
第四章 少康复国………………………………………………………… 279
发现少康 ……………………………………………………… 279
复国战争 ……………………………………………………… 282
第十七王朝世系 ……………………………………………… 286
第五章 鼎盛第十八王朝………………………………………………… 291
继承大禹事业的帝杼 ………………………………………… 291
图特摩斯家族 ………………………………………………… 298
麦吉多之战 …………………………………………………… 301
新王国墓葬 …………………………………………………… 307
斟灌之墟和圜土 ……………………………………………… 312
不降内禅 ……………………………………………………… 315
孔甲乱夏 ……………………………………………………… 319
一神教起源 …………………………………………………… 325
图坦卡蒙墓秘密预测 ………………………………………… 327
夏桀的故事 …………………………………………………… 331
第六章 埃夏一体论……………………………………………………… 335
中国记载夏朝 ………………………………………………… 335
夏朝记载错误纠正 …………………………………………… 336
夏朝都城变迁比较 …………………………………………… 346
古埃及—夏朝新视图 ………………………………………… 350
附录二 古埃及—夏第二个千年王表世系……………………………… 356
第四篇 从尼罗河到长江黄河
第一章 良渚和“东夷”文化起源……………………………………… 361
华夏文明起源研究 …………………………………………… 361
文明传播公理 ………………………………………………… 362
古埃及关于朋特的记载 ……………………………………… 363
良渚文明的古埃及符号 ……………………………………… 367
中国“东夷文化”起源 ……………………………………… 375
第二章 商人先祖与商族迁徙…………………………………………… 379
发现商先祖契 ………………………………………………… 379
伪商汤灭夏史 ………………………………………………… 380
商族迁徙猜想 ………………………………………………… 383
第三章 周人先祖与周族迁徙…………………………………………… 393
发现周先祖弃 ………………………………………………… 393
发现周先祖不窋 ……………………………………………… 396
周族迁徙考 …………………………………………………… 399
第四章 秦人先祖与秦人迁徙…………………………………………… 409
发现伯益 ……………………………………………………… 409
嬴姓起源 ……………………………………………………… 411
秦人迁徙猜想 ………………………………………………… 413
第五篇 后夏风云
第一章 卡迭石之战……………………………………………………… 417
卡迭石之战 …………………………………………………… 417
穆字原型和拉姆西斯二世家庭 ……………………………… 422
混乱的第十九王朝末期 ……………………………………… 424
第二章 海上民族入侵…………………………………………………… 427
土著将领建立古埃及第二十王朝 …………………………… 427
海上民族入侵和中东文明变局 ……………………………… 428
哈布城 ………………………………………………………… 434
穆王名时期 …………………………………………………… 435
第三章 周穆王和西王母相会…………………………………………… 439
本土第二十一王朝 …………………………………………… 439
周穆王西巡探亲与东方独立发展 …………………………… 441
第四章 异族统治的王朝………………………………………………… 447
利比亚人王朝 ………………………………………………… 447
努比亚人王朝 ………………………………………………… 448
新亚述帝国 …………………………………………………… 451
第五章 落日余晖………………………………………………………… 453
第二十六王朝再度统一埃及 ………………………………… 453
波斯王朝统治埃及 …………………………………………… 455
末代埃及本土王朝 …………………………………………… 456
华夏族人持续迁徙东亚 ……………………………………… 458
希腊人托勒密王朝 …………………………………………… 460
双头鹰与文明传播 …………………………………………… 462
附录三 古埃及第三个千年王朝………………………………………… 470
附录四 人类文明单一起源和虞夏商周时空坐标图…………………… 471
后 记……………………………………………………………………… 473
参考文献…………………………………………………………………… 475
参考资料网站………………………………………………………………
第一章何为华夏
华字原型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蛮貊(mánmò),指的是南方和北方落后部族。率俾(lǜbǐ)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之一是顺从。周书中这句话意思是:无论是华夏族还是周边落后民族,没有不顺从(周武王)的。华夏,是华族和夏族的合称,中华文明就被认为起源于华夏族文明。春秋战国时,华夏族与中原土著开始逐渐融合。秦商鞅变法又打破了贵族世袭制,秦王朝建立后,各诸侯国的华夏贵族失去贵族地位。汉朝时开疆拓土,国威远播,长江以南和中原周边更多的少数民族与华夏族融合,在汉朝之后,华夏族称谓的重要性逐渐被汉族称谓取代。
姬周贵族最初把周王朝都城称为“宗周”,意思是指周族宗庙祭祀所在的地方;把其分封的姬姓诸侯国称为“宗周诸国”,意思是与周王朝同宗的诸侯国;而把非姬姓诸侯国称为“华夏诸国”,是指这些诸侯封国大多数原来是华族和夏族遗留下来的。这些华夏诸侯国原本也都是同宗。据《史记·五帝本纪》载,五帝中的首位是黄帝,后来的人称黄帝为华夏人的始祖。黄帝之后,最著名的有唐尧、虞舜、夏禹等人。禹治水有功,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建立第一个家天下的世袭王朝,也就是夏朝。
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称:“华,荣”,“夏,中国之人”。“华”又被认为与“花”字通假。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华夏又成中国之代称。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意即因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故作“华”。据说,在甲骨文004中,华这个字的地位非常崇高,而夏的甲骨文字还未确定。但在汉字叔叔的网站中却给出了夏的甲骨文字形。华夏二字的象形原型到底是什么?又有何含义?华夏族到底来自何方?由于中国本土考古未能找到甲骨文的起源原型,也使得对华夏二字的解释充满了后世人的猜测。在一次QQ群的群聊中,未记得姓名的一个网友提到古时帝王封禅用菁茅滤酒。这种菁茅是有三条脊骨的茅草。《管子·轻重丁》:“江淮之间,有一茅而三脊,毋至其本,名之曰菁茅……诸从天子封于太山、禅于梁父者,必抱菁茅一束,以为禅藉,不如令者不得从。”《跨越三千年的因缘》(下面简称《因缘》)作者罗灵杰当时意识到这种“三脊贯至其本”的菁茅与古埃及的纸莎草有相似性,用菁茅祭祀封禅习俗可能也是继承自古埃及文化。在古埃及绘画和浮雕中经常出现法老或皇后双手持埃及纸莎草束向神祇献祭的场景。进一步,罗灵杰把这个纸莎草束解释成“华”字。
英文叫纸莎草为Papyrus,古埃及人把它的茎切成片压平后可以做成莎草纸,英文中的纸(paper)与埃及的纸莎草的名字有关。纸莎草束象形符号是这样的:,它也是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下埃及的一个标志符号。实际上这个符号应是“齐”字的原型。与之对应,南方的上埃及也有一个“草”符号标志,这种草叫Sedge,也翻译为莎草,象形符号是这样的:。因为统一埃及的主导力量来自于上埃及,这个上埃及“草”符号也成为埃及国王的一个象征符号。这个符号在很多情况下,后来也成为汉字“禾”字的原型。在属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的古埃及第一王朝第二位国王荷尔—阿哈的文物上,就可以发现这两种草已被并列放在一起。而如果把这两种草作上下位置的组合,就与金文中的“华”字形极为相似了。
……
阅读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作者在构建自己的论述体系时所下的苦功。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网络,所有的论点都相互支撑,形成了一个坚实的逻辑链条。很多时候,我不得不停下来,查阅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以便更好地跟上作者的思路。这种阅读体验虽然需要投入较多精力,但回报也是巨大的。它极大地拓展了我对早期文明形成过程的理解边界。书中对某些争议性观点的处理也相当成熟,作者没有回避矛盾,而是坦诚地呈现不同的学术观点,然后清晰地阐述自己倾向于哪一种解释,以及基于何种证据。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使得整本书的学术价值更高。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挺有意思的,让人联想到很多关于古代历史的谜团和猜想。我记得我读完后,最深刻的印象是作者在探讨一些古代概念时,那种抽丝剥茧的严谨态度。比如,书中对一些上古时期文献的解读,并非简单地引用或复述,而是结合了考古发现和语言学上的演变脉络,去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历史事实”。这种研究方法让我感觉,历史不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可以被不断重新发现和审视的动态过程。尤其是当作者尝试去追溯某些文化符号的源头时,那种跨学科的视角让人耳目一新。它促使我思考,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文明”和“起源”,在当时的语境下究竟意味着什么。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启发,在于它挑战了我对“传统”的固有认知。我们从小接受的历史教育,很多时候是标准化的,而这本书却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细致地剖开了那些被过度简化的历史叙事。它让我意识到,所谓的“开端”往往不是一个清晰的节点,而是一个漫长、模糊且充满迭代的过程。作者通过对具体文本的深入挖掘,展现了文化是如何在交流、冲突和适应中缓慢成型的。这种“过程导向”的思考方式,远比单纯关注“结果”更有启发性。它让我开始用更具动态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在一个学术性很强的领域里,保持住读者的好奇心。我尤其欣赏它对某些历史转折点的描绘,那种感觉就像是在观看一场宏大的舞台剧,每一幕都有清晰的逻辑推进,但又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例如,书中对某个关键时期社会结构变化的论述,它不是空泛地描述,而是通过对某些特定文献中词汇用法的细微变化,来侧面反映出权力结构是如何一步步重塑的。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让原本遥远的历史变得触手可及,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去验证作者的每一个论断是否都能站得住脚。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挺舒服,虽然内容密度很高,但良好的字体选择和合理的留白,使得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我特别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图示或者表格,它们有效地将复杂的概念进行了可视化处理,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作者在文字表述上,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感,平实中带着深邃,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却能字字珠玑,直击核心。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给出了一个“标准答案”,而在于它提供了一套严谨的方法论,引导读者自己去构建对历史的理解框架,这才是真正的思想启迪。
评分质量不错 还没有阅读 朋友推荐的 这几日读 京东快递给力!
评分质量不错 还没有阅读 朋友推荐的 这几日读 京东快递给力!
评分赞 最近一段时间有得看了
评分质量不错 还没有阅读 朋友推荐的 这几日读 京东快递给力!
评分质量不错 还没有阅读 朋友推荐的 这几日读 京东快递给力!
评分赞 最近一段时间有得看了
评分非常内容丰富,先大略翻了一遍,再慢慢看
评分赞 最近一段时间有得看了
评分赞 最近一段时间有得看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