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圍棋規則、簡單技巧、行棋、收官等方麵講解瞭圍棋的基本下法。也從圍棋禮儀、常識、賽事等方麵讓讀者瞭解圍棋。內容簡單易懂,講解答案清晰明朗,可以讓完全沒有接觸過圍棋的讀者以超快的速度認識、瞭解圍棋,下完一整盤棋,8小時完成圍棋入門。
日本圍棋九段藤澤秀行曾說過“棋道一百,吾隻知其七”。一個頂尖的棋手評價自己對圍棋的理解不過隻是學會瞭百分之七,可見圍棋的深奧與變化無窮。
近年來,人工智能的誕生更是開啓瞭圍棋世界的新紀元。1997年5月11日,一名集中瞭32個微處理器,每秒鍾可以計算2億步的巨型電腦擊敗瞭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加裏·卡斯帕羅夫。這颱名為“深藍”的重達1270公斤的超級計算機讓人類領略瞭電腦計算的強大,也創下瞭棋類運動中戰勝人類冠軍的先河,棋類運動不再僅僅是人與人的對抗。2016年3月9日至15日,榖歌公司的AlphaGo以總比分4比1戰勝當時世界等級分排名第二的李世石,標誌著人工智終於戰勝瞭人類頂尖的圍棋選手。
人工智能對人類頂尖選手碾壓級的勝率印證瞭秀行前輩所言的“吾隻知其七”,也提醒瞭人們在圍棋領域還有極大的進步空間。不過,也正是圍棋的復雜與深奧使得它被譽為“人類智慧的最後壁壘”,在科技日新月異發展的衝擊之下,堅守瞭近20年。然而,圍棋最終的“正解”是什麼,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簡單的棋盤、簡單的棋子,卻蘊含瞭難以想象的復雜。圍棋棋盤有361個交叉點,也就是說,第一步有361種選擇,第二步有360種選擇,以此類推……圍棋的變化可以簡單估算為有361×360×359×……×2×1種。這個數字到底有多大?大約為1.43乘以10的768次方!要知道,人類已知宇宙中原子的數量也不過是10的80次方。如此驚人的變化量,讓圍棋成瞭全世界公認的最難的智力運動。
人工智能也助推瞭圍棋的火熱,身邊的很多朋友也嚮我問起圍棋到底是什麼樣的項目,也有很多朋友想要瞭解圍棋、學習圍棋。但是,圍棋過於抽象,新手自學著實不易。本書從基本規則、吃子技巧、對殺技巧、死活技巧、圍棋常識等幾方麵對圍棋進行瞭介紹,用最通俗的語言和最簡單的實例幫助讀者盡快瞭解圍棋是什麼樣的遊戲,帶領讀者盡快融入圍棋這個大傢庭裏。
圍棋的復雜遠超常人想象,要想下好圍棋是一件艱難的事情,任何想要“速成”的說法都是不切實際的。本書雖然名為“速成”,也僅僅是使讀者可以快速瞭解圍棋,明白圍棋是一項怎樣的運動,達到可以獨立完成一盤棋的入門水平。
方寸爭天下,黑白蘊萬象。一盤棋就是一場戰爭,我們需要構思全局,需要計算捨得,需要對局部進行精妙處理,需要知己知彼。從堯帝創造齣圍棋開始,這樣的戰爭已經持續瞭4000多年。圍棋不單單是你死我活的較量,更是曆史文化的傳承。
不論人類和電腦圍棋之爭的勝負是否已成定局,圍棋的魅力都將在曆史的長河中散發永恒之光。
這本書的排版細節處理,體現瞭齣版者對於讀者體驗的深度關懷。很多圍棋書為瞭追求內容密度,字體會偏小,或者行間距壓縮得很緊,導緻長時間閱讀後眼睛非常疲勞。但這本書的版式設計,明顯是以長時間閱讀的舒適度為優先考量的。字體大小適中,留白恰到好處,即便是復雜的棋譜圖例,也不會讓人感到擁擠。更值得稱贊的是,書中的關鍵術語和變化圖示,都使用瞭不同深淺的灰色或加粗處理,使得主綫內容和輔助解釋能夠清晰地分離開來,有效避免瞭閱讀時的注意力分散。對於我們這些工作一天後纔抽齣時間來學習的讀者來說,這種清晰、不費眼的排版,無疑是極大的加分項。它保證瞭學習的效率,也讓整個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放鬆的享受,而不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評分我嚮來對手談類的書籍持謹慎態度,因為很多號稱“速成”的讀物,讀完後感覺還是一頭霧水,或者內容過於淺嘗輒止,根本無法構建起係統的認知框架。然而,這本書在內容編排上的邏輯性,真的讓我感到驚喜。它不像其他教材那樣一上來就堆砌復雜的定式和眼花繚亂的棋譜,而是非常巧妙地從最基礎的“氣”與“眼”的概念入手,用極其生動易懂的比喻,將圍棋最核心的生存法則講明白瞭。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全局觀”的強調,他沒有僅僅停留在局部戰鬥的得失上,而是反復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平衡地盤、勢力與死活。這種由宏觀到微觀,再迴歸宏觀的講解路徑,讓我這個圍棋新手也能很快抓住重點,不至於在細節中迷失方嚮。它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老者,牽著你的手,一步一步地帶你走入棋盤的奧秘,而不是急著推著你往前跑。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極其流暢且富有個人魅力的。作者在講解復雜概念時,常常會穿插一些令人會心一笑的小段子或者曆史典故,這極大地緩解瞭學習圍棋過程中的枯燥感。比如說,他對“打入”和“侵消”的描述,用瞭“像一個不請自來的客人,既要禮貌周全,又要達到目的”這樣形象的比喻,一下子就讓原本抽象的術語變得鮮活起來。我甚至發現,作者在闡述某些關鍵的戰術思想時,會采用一種近乎散文詩的筆調,這種文學性的融入,讓閱讀體驗從單純的知識吸收,升華為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它不是冰冷的規則手冊,更像是一本充滿智慧的隨筆集,讓人在學習棋藝的同時,也領悟到瞭一種處世的哲學。這種輕鬆愉快的閱讀氛圍,讓原本可能需要花費數周纔能消化的內容,被我在短時間內就吸收得七七八八。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一絕,拿到手就感覺愛不釋手。封麵的排版簡潔而有力,深邃的墨綠色背景上,幾個白色的、如同棋子落下的符號,帶著一種禪意的力量感。紙張的質地也選得特彆好,那種微微帶點粗糙的觸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讓人立刻聯想到厚重的曆史感和對弈時的專注。內頁的印刷清晰度無可挑剔,字體的選擇也很講究,既有傳統楷書的韻味,又不失現代排版的易讀性。尤其是那些對局譜的展示,網格綫畫得一絲不苟,黑白分明的棋子清晰可見,光影處理得恰到好處,仿佛能看到棋子落下時激起的微小氣流。這樣的用心,從書本的物理形態上就展現瞭齣版方對圍棋文化以及閱讀體驗的尊重,讓人在尚未翻開內頁之前,就已經對即將展開的知識之旅充滿瞭期待。每次把它放在書架上,它都能以一種低調而沉穩的姿態,成為視覺焦點,那種美感是溢於言錶的。
評分我嘗試過市麵上很多麵嚮初學者的圍棋書籍,它們大多側重於手筋或死活題的訓練,雖然能提高計算能力,但對於初學者最難的“開局布陣”和“中盤的運營思路”卻往往一帶而過。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尤為齣色。它用大量的篇幅來剖析不同布局的意圖,比如“小目開局”的擴張性,“星位開局”的厚實感,以及如何根據對手的落子來靈活調整自己的戰略重心。作者非常注重“意圖先行”的教學方法,總是先解釋“為什麼要這麼下”,而不是直接給齣“應該這麼下”的答案。這種教學方式,極大地培養瞭讀者的主動思考能力,讓我開始學著用“如果是我,我會怎麼走”的視角去看待每一盤棋局,而不是機械地模仿書中的範例。這種對思維模式的重塑,比死記硬背幾十個固定招法要寶貴得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