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近卫军史纲

罗马近卫军史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晓 校
图书标签:
  • 罗马史
  • 罗马军团
  • 近卫军
  • 军事史
  • 古代战争
  • 罗马帝国
  • 历史
  • 军事
  • 古罗马
  • 卫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0402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0619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2
字数:33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近卫军» 以时间为纵向线索。 较为详细地讨论了近卫军的来龙去脉。 从奥古斯都至君士坦丁大帝 300 余年间。 «近卫军» 对每一朝代、 每个皇帝与近卫军之间的关系均以阐释说明。 结构合理、 叙事流畅。 重大问题交代清楚。 «近卫军» 集中关注了近卫军与皇帝与帝位更迭之间的关系。特别强调了近卫军与皇帝之间一种特殊的、 罕见的悖论关系。深入剖析了近卫军由皇帝保卫者沦落为杀君弑主的不逞之徒的种种原因。述见解独到。 给人启迪。 引人思考。 «近卫军» 以大量第一手资料为依据(个别资料国内学术界罕有引征) 支撑论述。 另引用了数以百计的、 跨度长达一个多世纪西方学者的研究著述为相互印证。 文中一些统计数据亦堪称珍贵。 可谓资料翔实、 有理有据。

作者简介

张晓校,1956年出生。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二级教授,历史学博士。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黑龙江省政协委员,黑龙江省科顾委委员。师从王阁森先生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朱寰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多次承担、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基金项目,多次获得省社科一二等奖,发表罗马史文章数十篇。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近卫军概说 (1)

第一节 近卫军源流发微 (2)

第二节 精锐之师、特权之师 (15)

第三节 近卫军长官 (29)

第四节 近卫军的政治角色 (47)

第二章 朱里奥—克劳狄王朝: 近卫军初试锋芒 (62)

第一节 近卫军与“第二个创建者” 提比略 (63)

第二节 塞亚努斯: 第一个权倾朝野的近卫军长官 (72)

第三节 近卫军所弑第一帝———卡利古拉 (80)

第四节 马克罗 (85)

第五节 开创先例: 近卫军选择克劳狄 (88)

第六节 近卫军与尼禄兴亡 (99)

第三章 68—69 年内战与近卫军 (114)

第一节 解读“帝国秘密” (115)

第二节 近卫军与内战 (119)

第三节 伽尔巴: “吝啬” 与死亡 (120)

第四节 奥托的近卫军及其忠诚 (130)

第五节 维特利乌斯首次改组近卫军 (140)

第六节 内战的意义 (146)

第四章 弗拉维王朝: 近卫军的整饬与收敛 (150)

第一节 重构近卫军 (151)

第二节 提图斯: 近卫军长官首践王位 (156)

第三节 多米提安———第三个死于近卫军之手的皇帝 (157)

第五章 近卫军的鼎盛时代及其终结 (162)

第一节 近卫军起事与尼尔瓦的选择 (163)

第二节 图拉真铁腕治下的近卫军 (167)

第三节 哈德良时代: 近卫军辉煌的顶点 (174)

第四节“虔诚者” 与相安无事的近卫军 (181)

第五节“皇帝哲学家” 与近卫军 (184)

第六节 康茂德时代———近卫军的转折点 (189)

第七节 近卫军鼎盛时代简说 (199)

第六章 “拍卖帝位” 与塞维鲁斯王朝的近卫军 (200)

第一节 近卫军与弗拉维王朝的覆亡 (200)

第二节 从“拍卖帝位” 到内战 (204)

第三节 近卫军第三次重大改革 (211)

第四节 卡拉卡拉时代的近卫军 (225)

第五节 反复无常的近卫军与短命皇帝 (231)

第七章 三世纪危机: 近卫军的最后疯狂 (243)

第一节 马克西米努斯 (247)

第二节 238 年———近卫军一年诛二帝 (251)

第三节 近卫军的选择与“阿拉伯人菲利普” (253)

第四节 249—268 年 (256)

第五节 268—284 年 (258)

第六节 近卫军与三世纪危机 (263)

第八章 退场 (265)

第一节 退场前的衰微: 戴克里先时代的近卫军 (265)

第二节 近卫军的“终点站”: 君士坦丁时代 (273)

结语 (283)

参考文献 (285)

后记 (303)__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帝国黄昏:拜占庭的最后辉煌与衰落》的图书简介,其内容与您提到的《罗马近卫军史纲》无关,旨在为您提供一个详尽且富有历史厚重感的介绍。 --- 帝国黄昏:拜占庭的最后辉煌与衰落 一部关于君士坦丁堡城墙内,一个千年帝国如何挣扎、绽放,并最终在历史洪流中凋零的史诗。 第一卷:涅槃与重塑——从查士丁尼余晖到科穆宁王朝的复兴 本书聚焦于公元7世纪中叶之后,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在经历“大黑暗时代”的剧烈动荡后,如何进行痛苦而彻底的自我重塑。我们不再讨论古典罗马的黄金时代,而是深入探讨这个帝国如何在面对来自东方的阿拉伯铁骑、北方的斯拉夫部落以及西方的蛮族压力下,将一个看似注定崩溃的残余政体,转化成一个以小亚细亚为核心、充满军事化色彩的独特文明体。 基里尔与“色雷斯之盾”: 我们将详细剖析“军区制”(Themata System)的形成与运作,这是拜占庭帝国得以在绝境中生存的关键军事与行政创新。通过对色雷斯、安纳托利亚等核心军区的案例研究,揭示基层军官与农民士兵如何构筑起抵御伊斯兰扩张的第一道防线。 伊苏里安的铁腕: 重点叙述了伊苏里安王朝(Isaurian Dynasty)如何以近乎铁血的手段,镇压了国内的保皇派和神学争议,尤其是在著名的“伊科诺克拉斯姆”(Iconoclasm,圣像破坏运动)中,皇帝们如何利用对宗教图像的控制来巩固皇权,并以此重塑帝国意识形态。这段历史并非简单的宗教纷争,而是中央集权与地方贵族、教会权力之间复杂的政治角力。 科穆宁的黎明: 帝国在数次危机后,终于在11世纪末迎来了科穆宁王朝(Komnenos Dynasty)的复兴。这不是对古典罗马的简单回归,而是一个高度军事化、外交手腕老练的新帝国。我们细致描绘了阿莱克修斯一世(Alexios I Komnenos)如何利用十字军东征的混乱,巧妙地收复了失地,并重建了以君士坦丁堡为核心的区域霸权。他与西欧骑士之间的复杂关系——既是盟友又是潜在的威胁——构成了理解中世纪东西方互动的关键一环。 第二卷:黄金的表象与内在的裂痕——12世纪的鼎盛与转折 科穆宁王朝的鼎盛时期,表面上是拜占庭的“小复兴”,首都君士坦丁堡依然是世上最富裕、最文明的城市。然而,这种繁荣之下,却埋藏着深重的结构性危机。 曼努埃尔一世的野心与限界: 曼努埃尔一世(Manuel I Komnenos)的统治,是帝国最后一次尝试全面恢复其前查士丁尼时期的辉煌。他积极干预意大利事务,与西欧贵族联姻,并将目光投向埃及和巴尔干。本书将深入分析他过于宏大的外交政策如何过度消耗了帝国的财政与军事资源,特别是对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的长期干预,为后来的内乱埋下了伏笔。 商业的异化与威尼斯的崛起: 帝国对意大利城邦(尤其是威尼斯)的商业特权授予,是其外交策略的必然产物,但也成为了自掘坟墓的开始。我们详细展示了这些特权如何导致帝国核心贸易网络的失控,本土商人的衰落,以及威尼斯舰队对拜占庭海洋霸权的蚕食。这不是简单的贸易协定,而是帝国对外部经济力量的战略性让步,最终使得君士坦丁堡的经济命脉掌握在异族手中。 安格洛斯王朝的灾难: 曼努埃尔去世后,安格洛斯王朝(Angelos Dynasty)的掌权标志着帝国的系统性崩溃。在内斗、宫廷政变与财政混乱的背景下,帝国失去了对核心军事力量的控制,并最终导致了西方世界最黑暗的一页——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第三卷:十字架下的灰烬——1204年的浩劫与流亡的帝国 本卷聚焦于人类历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悲剧: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本书不再仅仅叙述围城与洗劫,而是着重分析这次事件对拜占庭文明的不可逆转的打击。 从耶路撒冷到黄金之角: 我们追溯了十字军从法国到威尼斯,再到君士坦丁堡的每一步决策,揭示了贪婪、宗教狂热与政治误判是如何将一支本应服务于东方的军队,彻底转变为一个掠夺性的占领军。对君士坦丁堡的洗劫,不仅仅是财富的掠夺,更是对古典知识、神圣遗物和千年艺术宝库的毁灭性打击。 流亡的继承者: 帝国在被颠覆后,并未完全消失。本书将详细考察在尼西亚(Nicaea)、特拉比松(Trebizond)和伊庇鲁斯(Epirus)建立的流亡政权。尼西亚帝国如何通过保持拜占庭的行政结构、神学正统性以及对“复辟”的坚定信念,艰难地维持着帝国的火种。 拉丁帝国的短暂统治: 我们也审视了在君士坦丁堡建立的拉丁帝国,分析其基于封建制度的脆弱统治如何无法有效管理一个高度城市化、拥有复杂官僚体系的拜占庭遗产,以及这种统治如何激起了希腊贵族和民众的持续抵抗。 第四卷:巴列奥洛戈斯的幽灵——漫长的告别 在1261年尼西亚帝国成功收复君士坦丁堡之后,拜占庭帝国迎来了巴列奥洛戈斯王朝(Palaeologan Dynasty)。然而,这已是一个空壳。 收复的代价: 迈克尔八世(Michael VIII Palaiologos)虽然重建了帝国,但胜利的辉煌是短暂的。他不得不向威尼斯和热那亚这些新的海洋强权低头,以换取对新生政权的承认,这使得帝国的经济主权彻底旁落。 最后的辉煌: 尽管政治衰弱,巴列奥洛戈斯时期在艺术、建筑和神学思想上却达到了后拜占庭的顶峰。我们将探讨神秘主义神学(如格里高利·帕拉马斯)的兴起,以及反映在米斯特拉斯(Mystras)等地区的精美壁画和建筑风格,这些艺术是帝国在精神层面最后的、也是最不朽的抵抗。 奥斯曼的阴影: 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势力的崛起,帝国被压缩成君士坦丁堡及其周边一小片领土,沦为奥斯曼苏丹国事实上的附庸。本书以对约翰六世·坎塔库泽努斯(John VI Kantakouzenos)执政时期复杂的外交与内战的分析收尾,描绘了帝国在面对无可抗拒的外部压力时,进行的一切徒劳的挣扎与牺牲。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关于一个伟大文明在面对全球性地缘政治重组时的详细案例研究。它探讨的不是军事胜利,而是如何在不可逆转的衰退中,保留一个千年帝国最后的文化尊严与精神遗产。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讲,初翻《罗马近卫军史纲》时,我有些担心它会沦为枯燥的军事编制手册,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的叙事张力十足,充满了历史的戏剧性。作者高超的笔法,将一个个历史事件与禁卫军的行动紧密地编织在一起,读起来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比如,描述公元69年“四帝之年”的混乱时,书中对不同军团和近卫军之间的相互倾轧、背叛与效忠的描绘,简直像一部紧张的政治惊悚片。文字的节奏感把握得极好,在需要详细考证的地方,它沉稳有力;在描绘关键的政变场景时,则变得急促而富有冲击力。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关键人物——那些掌握军权的禁卫军长官(Praefecti Praetorio)的刻画,他们不再是冰冷的史料人物,而是带有鲜明性格和巨大野心的权力玩家。这种文学化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乐趣,让即便是对军事史不太热衷的读者,也能从中体会到历史的宏大叙事和个体命运的渺小与挣扎。它不只是一本“史纲”,更像是一部基于史实的史诗。

评分

总而言之,《罗马近卫军史纲》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历史著作。它成功的关键在于,没有将禁卫军视为一个孤立的军事单位来研究,而是将其置于罗马帝国漫长兴衰的宏大背景之下,用一种近乎微观探究的方式,揭示了帝国政治运作的核心机制。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兼具学术的严谨与历史的厚重感,读起来既能学到扎实的知识,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波澜壮阔。它成功地平衡了“史实”与“史论”的关系,让禁卫军这个曾经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复杂且充满人性。对于希望超越表面历史、探究权力核心运作逻辑的严肃读者而言,这本书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它提供的洞察力,远比单纯的战役记录要深刻得多,真正体现了“以小见大”的史学魅力。

评分

这本《罗马近卫军史纲》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深入理解古罗马军事史提供了一扇重要的窗口。我首先被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翔实的史料所吸引。作者似乎花费了巨大的心血,从众多零散的文献、碑文甚至是考古发现中,梳理出了罗马禁卫军从共和晚期到帝国衰亡的完整脉络。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使得书中对于早期元首卫队(Praetoriani)的组织结构、职权范围的描述栩栩如生。例如,关于他们如何参与政治干预,从拥立到废黜皇帝的权力游戏,书中引用了塔西佗和苏维托尼乌斯的记载,并辅以新的解读,让人不禁感叹这支精英部队如何成为塑造罗马帝国命运的关键力量。书中对于他们日常训练、装备配制乃至驻扎营地的变迁都有着细致入微的描绘,这远超了一般通史中对禁卫军的简单提及。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证禁卫军对皇权巩固和破坏的双重作用时所展现出的辩证思维,它避免了将这支军队简单地脸谱化,而是将其置于复杂的政治生态中进行考察。阅读过程仿佛跟随作者的脚步,亲临了罗马城内外的风云变幻,体会到这支“皇帝之矛”的重量与沉浮。

评分

我对《罗马近卫军史纲》的结构和论证逻辑给予高度评价。全书的脉络清晰,层层递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史学功底。它没有采用简单的年代顺序堆砌史实,而是围绕几个核心的、具有时代意义的转折点来组织材料,使得禁卫军的历史演变清晰可见。比如,从奥古斯都创立禁卫军的“秘密警察”职能,到塞维鲁王朝时期权力的膨胀,再到后来的军事化倾向和最终的瓦解,每一步的转变都有扎实的证据链支撑。作者在引用古代史料时,非常谨慎地辨析了不同来源的可信度,这对于建立一个可靠的历史框架至关重要。特别是关于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改革后禁卫军地位的变化,书中提供了精辟的见解,指出其军事职能逐渐被其他新兴部队取代的过程,是理解帝国后期军事制度变迁的关键环节。对于任何想系统性了解罗马精英卫队演变轨迹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构建知识体系的优秀蓝图。

评分

作为一名对晚期罗马帝国社会结构有兴趣的爱好者,我发现《罗马近卫军史纲》在社会史方面的切入角度非常独特且富有启发性。它不仅仅聚焦于禁卫军的军事职能,更深入探讨了他们作为“准公民阶层”在罗马社会中的特权、文化认同以及与普通军团士兵和罗马市民之间的张力。书中对于禁卫军在罗马城内外的物质生活、薪酬待遇、退役后的安置等社会经济层面的剖析,提供了丰富的细节。例如,作者探讨了禁卫军在城市管理、消防、乃至皇室典礼中的角色,这揭示了他们渗透到帝国社会肌理之中的程度。通过对这些侧面的描绘,我们能更清晰地理解,为何这支部队对皇帝既是最大的安全保障,也是最大的潜在威胁——他们的特权和对罗马核心利益的深度参与,使得他们本身就成了一个独立的、具有颠覆性的政治实体。这种多维度的分析,使得全书的论述更加立体和丰满,成功地将军事史拓展到了社会史的范畴之内。

评分

东西不错,很喜欢,包装好才是真的好。

评分

挺好的书!品相很好,速度还很快!不错不错!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评分

罗马历史的又一本好书,价格很实惠。

评分

罗马历史的又一本好书,价格很实惠。

评分

挺好的书!品相很好,速度还很快!不错不错!

评分

好书待读

评分

非常好的购物体验。支持京东!加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