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对2017年排球新规则的实用参考书。
中国排球协会裁判委员会指定用书。本书以国际排联2017年新规则解释为基础,吸收了诸多国内高水平和资深排球裁判员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精华,规则概念精确、裁判法逻辑清晰、程序全面规范。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排球裁判100问”注重排球的基本规则、基本裁判法、基本程序;下篇“排球裁判专题讲座”重点探讨排球规则与裁判法的重点、难点、要点,是排球裁判员、排球教练员、排球工作者必备的专业参考书。
刘江,中国排协裁委会副主席,四川排协裁委会主任,排球国际级裁判员,北京奥运会排球国际官员、主裁,多哈亚运会排球项目中国主裁。1996年开始从事裁判工作,2003年到墨西哥去考的国际裁判证,目前我们国内有7名国际级裁判,刘江是为数不多的活跃在一线的执哨国际级裁判之一。作为中国年轻的国际级排球裁判,刘江近年来先后执法过多哈亚运会、世界女排大奖赛、世界男排联赛、世界杯、世锦赛等国际大赛,丰富的经验让他成为中国仅有的两名执法北京奥运会的排球裁判。且在北京奥运会女排比赛的揭幕战中担任主裁,获得了国际排联裁委会主席的高度评价。现担任西南交大体育部副主任,副教授级体育教师,男子排球队主教练,带队获得过全国大运会亚军、全国铁路高校冠军、四川省高校冠军。获得过教育部部级表彰、西南交通大学校长级表彰、西南交通大学陆氏优秀青年教师奖、四川省排球冠军杯表彰等奖励。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把新的知识与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得到身体的锻炼。并多次为国家排球裁判课程担任讲师。
上篇 排球裁判100问
1.排球比赛场地的地面和面积有何要求?
2.排球场地上的画线有何规定?
3.排球场地的区和区域有何规定?
4.排球比赛时对温度和照明有何规定?
5.排球比赛赛前裁判委员会怎样检查场地?
6.排球比赛对球网与网柱有何规定?
7.赛前怎样检查排球球网及附加设备?
8.排球比赛球的标准及统一性是什么?
9.排球比赛前怎样检查比赛用球?
10.国际排联世界性和正式比赛采用几球制?设几名捡球员?比赛中捡球员怎样进行工作?
11.排球比赛队的组成有何规定?
12.排球比赛中、局间和暂停时球队官员和替补队员的位置在哪里?
13.排球比赛运动队的服装有何规定?
14.排球比赛队长在赛前、赛中和赛后都有何权利和义务?
15.教练员在赛前、赛中有何权利和义务?
16.助理教练员有何权利和义务?
17.比赛中怎样控制替补席上比赛队的成员和准备活动区的运动员行为?
18.什么情况下是某队得1分、胜1局和胜1场?
19.什么是比赛过程(一球)和完整的比赛过程(完成一球)?
20.如果某队出现了弃权与阵容不完整,怎样判罚?
21.抽签仪式应注意哪些事项?
22.赛前准备活动有何规定?
23.场上的站位和位置表有何规定?
24.什么是排球场上的位置和位置错误?
25.什么是排球场上的轮转和轮转错误
26.什么是进入比赛和比赛的终止?
27.什么是“界内球”和“界外球”?
28.球队的“击球”规则有何规定
29.“击球的性质”是什么?
30.“击球时的犯规”有哪些?
..........
90.记录员的职责是什么?
91.记录员在换人期间的工作程序是什么?
92.辅助记录员的职责是什么?
93.司线员的职责是什么?
94.司线员在执行职责时应该注意什么?
95.法定的手势和旗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96.裁判员和司线员怎样正确使用“界外球” 和“触手出界” 的手势和旗示?
97.召开临场裁定会议的目的和程序是什么?
98.优秀裁判员要具备哪些素质?
99.排球比赛中优秀裁判员的作用(立足点)是什么?
100.对以下名词进行解释:比赛控制区域、区、区域、网下空间、过网区、非过网区、换人区、FIVB特许、FIVB标准、判罚区域、犯规、摆弄球、技术暂停、捡球员、每球得分制、局间、场外物体?
下篇 排球裁判专题讲座
专题一:排球裁判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职业道德
专题二:裁判员的哨音、手势和站位
专题三:司线员的旗示、站位和判断
专题四:排球比赛的记录工作
专题五:比赛管理工作
专题六:裁判员工作程序
专题七:裁判员相互之间的配合
专题八:网上球的判断
专题九:2017-2020年新规则修改部分
附录
附录一:排球比赛场区
附录二:排球裁判员手势
附录三:排球司线员手势
初读的震撼与困惑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简洁,封面上那醒目的黑白线条勾勒出的排球场图景,一下子就把我拉进了那种紧张的、充满汗水和呐喊的赛场氛围中。我原本是抱着一种“随便看看”的心态来翻阅它的,毕竟对于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规则什么的,听听解说不就得了?然而,翻开第一章,那种扑面而来的专业术语和严谨的逻辑结构,差点让我合上了书。作者似乎完全没有考虑到“小白”读者的接受难度,上来就是关于“手臂指示”、“手势规范”以及“违例判断的细微差别”的深度剖析。读到关于“触网”的界定那一节时,我反复比对了插图,试图在脑海中构建出慢动作回放的画面,但文字描述得过于书面化,缺乏生动的案例支撑。这感觉就像是直接被扔进了高级裁判培训的课堂,教材的密度和深度远超预期。我不得不承认,光是理解这些基础概念,就已经耗费了我大量的精力。这对于那些仅仅想了解比赛基本流程的观众来说,可能是一本令人望而生畏的读物,它更像是为那些立志走上专业道路的人准备的“圣经”,而非大众普及读物。不过,这种硬核的风格也带来了一种隐形的吸引力,它暗示着背后蕴藏的巨大信息量和专业深度,让人好奇,到底要掌握到何种程度,才能真正做到“洞若观火”。
评分行文风格的冰冷与精准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如果用“叙事”来形容的话,简直可以用“克制到极致”来评价。它完全摒弃了任何抒情或旁白,通篇都是一种冷峻的、近乎法律条文的表述方式。每一个段落都像经过了极其精密的计算,用词准确到毫厘不差,绝不含糊其辞。例如,在描述“二次触球”与“持球”的界限时,它没有使用任何比喻或类比,而是直接给出了时间长度和接触点的精确参数。这种风格的优点是毋庸置疑的:对于裁判工作而言,模糊性是致命的。一旦规则被清晰地固化下来,争议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但缺点也同样明显,那就是阅读体验的枯燥。读到后面,我感觉自己仿佛在阅读一本技术规范手册,而不是一本“手册”。我期待的,或许是能穿插一些老裁判在关键比赛中如何做出争议判罚的“幕后故事”,或者一些提升阅读趣味性的脚注。但这本书里什么都没有,只有纯粹的规则和定义,像一块经过千锤百炼的钢铁,冰冷、坚硬,却也散发出不容置疑的力量。
评分结构布局的体系化与挑战 这本书在结构安排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体系化水准。它并非简单地罗列规则,而是采用了一种递进式的、由浅入深的模块化设计。开篇是“基本概念的界定”,随后是“场上人员职责划分”,紧接着便是篇幅最大的“判罚细则与案例分析”。这种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它确保了读者在接触到复杂的判罚标准前,已经对场上的基本站位和角色有了透彻的理解。然而,这种过于严谨的结构也带来了阅读上的挑战。很多关键的知识点被分散放置在不同的章节,需要读者不断地回顾和交叉引用才能形成完整的认知链条。比如,关于“边界球”的判罚,它的起始标准在第二章,但涉及到“自由球”和“界外球”的衔接处理则要等到第五章。对于初学者而言,这种知识点的“碎片化”呈现,使得构建一个完整的全局观变得异常困难。我不得不准备大量的便签纸,标注不同章节之间的跳转关系,以便在需要时能迅速定位到所有相关的条款,这大大增加了学习的门槛。
评分图示的稀缺与对经验的依赖 我必须指出,作为一本旨在指导实践的“手册”,这本书在视觉辅助材料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虽然书中有少量插图,但它们大多是静态的、缺乏动态展示的,主要用于标明场地几何尺寸和基础站位。对于排球这种强调瞬间爆发和复杂运动轨迹的运动来说,纯文字和静态图示的结合,在解释一些高速、高难度的判罚情景时显得力不从心。比如,如何准确区分“拦网触球”后队员的二次进攻是否违例?文字描述需要详尽到队员接触球的瞬间手腕的角度、手指的张开程度,但这些细节,单靠文字是难以描摹的。我的感觉是,这本书的作者似乎默认读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战经验,或者至少是观看过大量高水平比赛的背景知识。它更像是为那些已经“看过”无数次比赛,现在需要“纠正”自己理解的进阶人员准备的工具书,而不是一本能带你从零开始真正“看到”比赛的人。因此,对于完全不了解排球运动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会大打折扣,因为它要求你先“输入”图像信息,再用文字来“修正”和“细化”这些信息。
评分知识的厚重感与未来展望 尽管阅读过程充满了挑战和对精准度的反复考量,但不可否认,这本书所承载的知识密度是惊人的。它不仅仅是一本规则的汇编,更像是一部排球裁判工作哲学的体现。当我终于啃完关于“主裁判的权力边界与申诉处理”这一章时,产生了一种非常强烈的敬畏感。它揭示了裁判工作背后隐藏的巨大心理压力和对职业道德的极高要求。这本书让你明白,裁判不仅仅是规则的执行者,更是比赛秩序的维护者,他们必须在毫秒之间做出关乎胜负的裁决,并且要承受来自多方的压力。这种对职业严肃性的强调,使得整本书的基调变得非常厚重。它没有给人带来轻松阅读的愉悦,反而带来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并没有感到知识的“学成”,而是意识到自己才刚刚踏入了理解这项运动复杂性的门槛。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严肃对待排球运动的人准备的,它不会让你轻松入门,但会确保你未来走上的每一步都建立在最坚实、最无懈可击的专业基础上,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