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海洋帝国史(1415—1825)

葡萄牙海洋帝国史(1415—182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顾卫民 著
图书标签:
  • 葡萄牙
  • 海洋帝国
  • 航海时代
  • 殖民主义
  • 历史
  • 欧洲历史
  • 世界历史
  • 大航海时代
  • 海外扩张
  • 15-19世纪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16529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765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48
字数:575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从全球史的角度叙述人类历史上第—个世界性殖民帝国的兴衰!
  作者以广阔的视野、生动的文笔、严谨的史料、丰富的历史图片,图文并茂地展现了葡萄牙海洋帝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及其宝贵的世界遗产。

内容简介

  《葡萄牙海洋帝国史:1415-1821年》是顾卫民教授以全球史观撰写的一部新作,起于中世纪葡萄牙建国以及1415年葡萄牙人攻占北非的沿海城市休达,终于1825年葡属巴西殖民地的独立。
  全书视域广阔,立意深远,文笔流畅,以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为叙事主线,真实地描绘了近代早期葡萄牙海洋帝国的世界性的扩张的起伏盛衰和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举凡葡萄牙海洋帝国的思想、文化、政治、经济以及宗教扩张的动因,它在非洲、美洲、亚洲的贸易、殖民以及传教事业,及其与母国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葡萄牙与其他欧洲大陆以及海洋国家如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和教廷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均有较为深入的叙述与分析。该书还讨论了这个人类历史上的第—个殖民海洋帝国留下的历史以及文化遗产——诸如世界性的贸易网络、殖民城市制度、作物和动物的流通、作为世界上第—个商业通用语言的葡语的普及、知识以及文化的交流等。作者还论及以塞巴斯蒂安主义以及弥赛亚主义两种思潮的合流为特征的葡萄牙民族精神的内在本质。

作者简介

  顾卫民,1961年生,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着作有《以天主和利益的名义——早期葡萄牙海洋扩张的历史》、《果阿——葡萄牙文明东渐中的都市》、《从印度洋到太平洋——16-18世纪的果阿与澳门》等。

精彩书评

  不管我们认为葡萄牙人的海外扩张是一种反对异教徒文明的远征,还是由天主和财神相结合的“寻找基督徒和香料”的行动,甚或是*初的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剥削的样板,这都是*具有吸引力的故事之一。无论是善或是恶,葡萄牙人是殖民者的先驱,并且树立了一种模式,后继的荷兰人、英国人以及法国人不同程度地采用和适应了这种模式。
  ——博克塞(1904—2000)

目录

第一章 光复与统一
一、 中世纪以前的葡萄牙
二、 基督教王国的建立与光复
三、 中世纪的葡萄牙社会
作者点评
第二章 迈向海洋扩张
一、 若奥一世与阿维兹王朝的建立
二、 亨利(恩里克)王子及其航海事业
三、 阿方索五世的统治
四、 若奥二世与国家迈向兴盛
五、 历代教宗通谕与保教权
作者点评
第三章 曼奴埃尔的黄金时代
一、 “幸运儿”曼奴埃尔
二、 葡萄牙人在亚洲
三、 巴西的“发现”
四、 地理大发现盛期的里斯本
作者点评
第四章 若奥三世时代的守成与开拓
一、 若奥三世在北非、巴西和印度的战略
二、 耶稣会士去往葡萄牙及其海外殖民地
三、 葡萄牙宗教裁判所的建立
作者点评
第五章 葡萄牙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一、 历史学和历史学家
二、 文学和人文主义者
三、 制图学家、科学家和探险家
四、 建筑与绘画
作者点评
第六章 贾梅士及其《卢济塔尼亚人之歌》
一、 颠沛流离的生涯
二、 《卢济塔尼亚人之歌》
三、 地理大发现时代的镜子
作者点评
第七章 “巴比伦之囚式的奴役”与“光荣复国”
一、 塞巴斯蒂安远征的覆灭
二、 “巴比伦之囚式的奴役”
三、 “光荣的复国”
作者点评
第八章 荷兰与葡萄牙的世界性战争
一、 荷兰的崛起以及扩张
二、 荷兰人进攻非洲、巴西以及葡属“印度国”
三、 葡萄牙与荷兰此消彼长的原因
作者点评
第九章 迈向绝对的君主专制时代
一、 复国以后的王室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二、 巴西黄金的流入
三、 若奥五世的绝对君主专制
四、 两种不同的和对立的文化
作者点评
第十章 蓬巴尔侯爵的改革及其余波
一、 早年经历与出任首相 / 344
二、 取缔耶稣会以及镇压旧贵族
三、 经济和教育以及社会的改革
四、 蓬巴尔改革的历史地位
作者点评
第十一章 王室迁往美洲以及巴西的独立
一、 “复旧运动”
二、 欧洲的危机与法国的入侵
三、 在大西洋两岸的王室与政府
四、 巴西的独立
作者点评
第十二章 葡萄牙海洋帝国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一、 全球化的贸易通商网络
二、 都市的制度
三、 作物、动物以及货物的流通
四、 葡萄牙语与“克里奥尔”语言
五、 知识的流通与文化交流
六、 塞巴斯蒂安主义、弥赛亚主义和民族主义
作者点评
附录一
宗教、王权与航海的三位一体:地理大发现时代葡萄牙的曼奴埃尔式建筑(1490—1530年)
附录二 博克塞及其葡萄牙海洋帝国史的研究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三章 曼奴埃尔的黄金时代
  “幸运儿”曼奴埃尔
  1495年,若奥二世将整个朝廷移驻阿尔卡索瓦斯。不久,若奥就病倒了。御医诊断是水肿病,但是无法医治。他与王后莱昂诺尔讨论王位的继承问题。若奥育有两子,即王子阿方索(Dom Afonso,1475—1490)和私生子若热(Dom Jorge)。早在1490年,王子阿方索坠马而死,这个悲剧夺去了国王家族世袭延续的希望,对于他是很大的打击。若奥二世希望他的私生子若热成为继承人,而莱昂诺尔却坚决认为她的兄弟贝雅的公爵曼奴埃尔应该成为继承人。10月,国王在弥留之际向王后妥协,同意让曼奴埃尔成为王位的继承人。
  1495年,曼奴埃尔一世(Manuel I,1495—1521年在位)继承王位,于是葡萄牙王位就由贝雅的王族接替了阿维兹王室的系统。曼奴埃尔继承王位没有遇到很大的困难,因为事情都由若奥二世与莱昂诺尔完全安排好了。朝廷的大事也事先安排好了。曼奴埃尔的主要任务是收获已经去世的若奥播种下来的地理发现、财富积累和帝国缔造的丰硕成果。葡萄牙人一向称他为“幸运儿”,他是一个幸运的人,他恰好在这个可以从别人的劳动努力中得到利益的时候登上了王位。曼奴埃尔虽然没有若奥那样的果敢和才干,但是表现出组织能力,他在确定去往印度航海探险以及行政官吏的人选时就表现出这些才能(这在本章第二节中将会谈到)。
  曼奴埃尔一世的宫廷生活十分奢华,王室消耗大量来自域外的奢侈品。国王还经常慷慨地赏赐自己的臣仆。他重视贵族阶层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将以前若奥二世流放的贵族都召回首都里斯本以及周围地区,归还布拉干萨家族50处房产。他还将贵族阶层引入宫廷,承认72个贵族家族,并把他们的族徽挂在辛特拉的宫殿里。科特会议的地位进一步降低了。在曼奴埃尔一世统治的26年中,他只召开了4次科特会议。国家大事似乎完全由国王一人决定。
  曼奴埃尔一世的显著变化就是先前若奥二世的小朝廷的日益扩大,靠国家薪俸养活的官吏和贵族成倍增加,贵族的人数及其挥霍消耗的程度也同样增加。但是这都不能危及国王的权力,因为这些贵族是宫廷的贵族,他们有官爵并依附于国王。
  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私人已经没有力量发动战争,军事实力储藏在国王的军火库里。从前一般粗陋的“武夫”,都想通过战争成为“军官”。即便是上等贵族,如果骄横无羁,也会受到王权的制裁。有人对于宫廷无限制的膨胀,对于领取国王的薪俸人员无止境地增加感到吃惊。有一位剧作家在一部名叫《骡子》的剧作中以讽刺的口吻写道:一个驮夫的骡子也列入了领取国王俸禄的名册。宫廷的扩大是炫耀国王权威和尊严的手段,也是集权的一种表现。葡萄牙中世纪以来国家和政府的规模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曼奴埃尔一世于1512—1521年陆续颁布的一系列法令,后来被编成《曼奴埃尔律令汇编》(Ordena..es Manuelinas),最后一版在1521年也就是国王去世的那年编定而成。这部法律汇编是在以前的《阿方索法律汇编》的基础上完成的,曼奴埃尔委托3位当时出色的法律学家首席掌玺大臣博图(Rui Boto)、格拉(Rui da Gr.)以及科特林(Jo.o Cotrim)进行编撰。这部法令汇编是有关国家权力以及个人权利的根本大法。该律令汇编共分为5个部分:一是关于司法、地方行政和财政;二是关于王室以及两个特权阶级;三是办事惯例;四是关于继承法与合同;五是关于犯罪以及惩处的法律。该法令汇编体现了几个特点:法律的范围扩大了,许多地方引用了罗马法的先例,行政的管理权交给了专业的阶层,传统的科特会议制定新的立法的职能缩小了。法令汇编还大大压缩了有关犹太人以及摩尔人的法律条规,因为犹太人以及摩尔人在曼奴埃尔时期已经被驱逐出国了。法令还对国库的管理作了独立的规定。法制改革的后果之一是取消了各个地方市镇行政法规中规定的以前的租佃权,国王颁布的许多法令都是限制地方租佃权的。新的法令不再是地方自治的保证,而是国王征税的条例或是王权至上的宣示,反映了葡萄牙王国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与教会的关系方面,曼奴埃尔进一步巩固自葡萄牙立国以来即已建立的良好的政教关系,极力支持基督骑士团在葡萄牙国家宗教、政治及海外扩张事业中的主导作用。在曼奴埃尔一世统治时期,王室进一步巩固了这种政教联盟,国王不仅亲自出任基督骑士团的统领,还在新征服区设立了30名指挥官。1514年,教宗利奥十世(Pope Leo X,1513—1521年在位)发布通谕,确认基督骑士团有权向所有海外主教区履行其圣职推荐权。曼奴埃尔则下令从葡萄牙国家的财政中拨出两万克鲁扎多支援基督骑士团,该骑士团指挥官的人数在1521年也从70名增至454名。在曼奴埃尔一世的时代,由王室家族的人出任基督骑士团的统领已成为一种定制。虽然葡萄牙国家及天主教会联盟的全盛时代是在曼奴埃尔以后的若奥三世时代,但这个联盟在曼奴埃尔时代已建立了牢固的基础。葡萄牙驻教廷的大使维特博(Egidio de Viterbo,1469—1532)在给教宗儒略二世的陈情书中,欢呼葡萄牙国王曼奴埃尔一世开辟了一个政教关系的“黄金时代”。他将国王描绘成圣经《以赛亚书》中的“曼奴埃尔”(Emmanuel希伯来语:天主与我们同在)或者称其为大卫王、所罗门王、恺撒大帝或是君士坦丁大帝。1514年,葡萄牙新任驻教廷大使库尼亚(Trist.o da Cunha,1460—1540)在罗马搭建了一座临时性的建筑牌楼,曼奴埃尔国王的像被雕刻成了《圣经》中列代先贤君王的形象。
  随着曼奴埃尔王朝中央集权的加剧,国家慢慢地取代了商人的角色。从事商业活动的大多数是国家的公务人员。商业具备了新的特性,小商人已经无法插手。因为当时经商活动主要是远洋贸易,要求具备粮仓、兵工厂和军队;只有国家才能拿出财力并拥有经商的特权。从前,小商小贩赶着小毛驴走乡串村,一升一斗地收购葡萄酒和橄榄油,然后卖给里斯本经营出口贸易的商人。现在,这种生意改由国王的官吏和管家、各岛屿的受赠者和要塞的舰长经营了。要塞变成了储存非洲和亚洲货物的货栈。除非国王批准,否则商人是不允许参加竞争的。经济上的集权带来严重的后果。城市的商人阶层迅速地萎缩,他们在看到从海外带回来的财富时也曾跃跃欲试,然而他们在看到政府对于犹太人的迫害之后,就心灰意冷了。因为许多富人都是犹太人。贵族迅速地恢复了自己的经济力量,随之也恢复了自己的经济地位。他们成为国家的首富,经常出入王宫,从国王那里轻而易举地得到俸禄、地租、官职和合伙经营海外贸易的便利条件。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第一批贵族的豪华宫殿出现了,如吉马良斯宫、阿尔维多宫、永远新娘宫、鱼水宫等。出现了许多贵族的纹章,这种时髦的装饰品是从外国传入葡萄牙并开始流行起来的。1498年,也就是葡萄牙舰队到达印度的那一年,王室废除了贵族的津贴制度,因为这种制度已经陈腐了,贵族已经足够富裕,不再需要用这笔钱来维持生活了。
  当时,葡萄牙王室设立了几个机构来协助它管理海外的事务。它们中最重要的是“国务会议”(the Council of State,Conselho do Estado)以及“海外事务会议”(Overseas Council,Conselho Ultramarino)。前者更重要,但它不像后者那样经常开会,后者则一星期要开6次会,其中3次是处理印度事务。自1591年开始,“财务和税收会议”(Treasure and Revenue Council,Conselho da Fazenda)则负责装备派往印度的舰队,它与“海外事务会议”的工作经常重叠。“国务会议”的成员往往没有去海外旅行的经验,但“海外事务会议”的成员则大多在各个殖民地担任过不同阶位的官职。这些机构互相合作,辅助王室处理殖民地的政治、民事和通商等各种事务。
  曼奴埃尔一世建立新朝代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遭到了严重的非难。他决定以西班牙独裁君主斐迪南和伊莎贝拉为榜样,驱逐犹太人出境。在光复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葡萄牙王室并没有刻意执行严厉的迫害犹太人的政策。不过,歧视犹太人的社会现象是一直存在的。1446年的《阿方索法律汇编》规定了在葡萄牙的犹太人有一套生活的准则。他们必须居住在城市里固定的“犹太区”,有专门的法庭和法官处理犹太人内部的问题,王家法庭则作出最后的裁决。犹太人必须穿特殊的服装,正如在欧洲的许多城市里一样。每天晚上,犹太人必须回到犹太区。严格的法规限制他们与基督徒交往,严禁他们进入未婚的基督徒妇女的住所。
  当时的葡萄牙基督教会对于犹太人没有官方的立场,教会反对激烈的迫害措施,同时尽其努力以各种方式劝说犹太人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许多犹太人改信了基督教,被称为“新基督徒”(Christo-Novo,New Christian),以区别于“老基督徒”(Christ.o-Velho,Old Christian)。然而,在改变信仰以后,“新基督徒”的身份仍然会一连好几代缠住他们的家族,使得他们在基督徒的社会里得不到完全的承认。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之下犹太人才会自愿地皈化基督教,或者毫无困难地被吸收进入基督徒团体。在葡萄牙的中下层社会里,存在着大量的反犹思想,这种思想根源,不完全在于宗教。许多信奉基督教的葡萄牙人在他们一生的某一个时候,在与犹太人的交易中吃过亏,或者自认为受到他们的重利盘剥。一些不负责任的传教士以及托钵僧侣则一有机会就会煽动反犹情绪,这种情绪有时还会以暴力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每逢反犹运动发生,总有一些人随声附和,起而响应。
  尽管如此,犹太人还是兴旺起来,他们的勤奋是有口皆碑的。他们既然不能担任高级的官职,也就不需要在华丽的服装和排场上花钱。而且,为了避免引起嫉妒,还把自己打扮得越穷越好。在阿维兹王朝时期,葡萄牙国王不顾科特会议的反对,经常任命犹太人担任医生、占星家、收税的小官吏以及手艺人。有时一小部分犹太人贵族在葡萄牙朝廷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王杜亚尔特就曾经在犹太医生和占星家的劝告之下推迟加冕典礼。航海家亨利王子曾经雇佣皈依基督教的犹太人宇宙学家和制图师、马略卡岛人雅依梅(Jaimé or Jácome,1360—1410)为他服务。在这以后,葡萄牙还有3位最早期的出版家也是犹太人,他们是埃利泽(Rabbi Eliezer of Lisbon,1489—1492年从事出版),阿布拉昂(Abra.o Samuel d’Ortas at Leiria,1492—1494年从事出版)以及加斯康(Samuel Gascon at Faro,1487—1494年从事出版),有11部葡萄牙早期的古籍图书是以希伯来文印刷的。虽然犹太富人是少数,但是他们在手工业界的地位非常重要,里斯本的金匠以及珠宝行业的领袖由6名原本是犹太人后来皈依基督教的“新基督徒”以及6名“老基督徒”组成。在若奥二世时期,王室像雇佣基督徒一样随意雇佣犹太人从事科学和贸易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像同时期的西班牙人一样将犹太人驱逐出境。当西班牙人大举驱逐犹太人的时候,若奥二世看出这是一个使王室和国家从中获利的机会,他下令开放边境,允许一些犹太人在交纳了过境费及8个克鲁扎多后居留下来,当然也有一些贫穷的犹太人被卖为奴隶。不过,确有相当数量的犹太人在葡萄牙境内定居下来,使葡萄牙的犹太人有了显著的增长。15世纪末期以后,葡萄牙的大部分流动资产要么在犹太人手里,要么在新基督徒的控制之下。当权者感到不安,因为他们即便连新基督徒也不能完全信赖。
  就在此时,曼奴埃尔一世登上了葡萄牙的王位。开始的时候,他对于犹太人是相当宽容的。他释放了被奴役的犹太人,以至于葡萄牙的犹太人和那些来自卡斯蒂尔的有钱的犹太人,自愿为王家财库奉献大量的捐款。曼奴埃尔则谢绝了这笔礼物,说犹太人只要按常规付款就可以使他满意了。但是不久,曼奴埃尔与卡斯蒂尔公主伊莎贝拉(Isabella,Princess of Austrias,1470—1498)谈判结婚的事情,形势就发生了变化。公主曾经宣布嫁给若奥二世原来的继承人阿方索王子,后因王子于1490年突然死亡成为寡妇。伊莎贝拉像她的父母一样,仇恨和迫害犹太人。她同意当葡萄牙国王曼奴埃尔的王后,但她表示在她进入葡萄牙以前,犹太人都必须离开这个国家。
  曼奴埃尔将此事放在御前会议中加以讨论。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指出欧洲大多数国家是宽容犹太人的,甚至在教宗国的罗马也有犹太人居住,将犹太人流放会给葡萄牙带来很大的损失,犹太人垄断的事业对于国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大多数流亡者会到摩尔人居住的欧洲去,他们到了那里,就再也没有机会使他们皈依成基督徒了。然而,曼奴埃尔考虑到与伊莎贝拉的联姻早晚会使他得到斐迪南以及伊莎贝拉的王位。而且,在别的国家,特别是英格兰和卡斯蒂尔王国,还是有驱逐犹太人的现象。曼奴埃尔认为葡萄牙也可以这么做。因此,在1496年年底以前,国王签署了一条敕令,限令一切没有受过基督教洗礼的犹太人在10个月内离境。此外,他还把留在葡萄牙的少数摩尔人也包括在敕令范围之内,不过,葡萄牙王室很少注意执行这条敕令。几个月以后,在规定的10个月期满以前,曼奴埃尔下令把所有14岁的犹太孩子统统抓起来,好让他们接受基督教洗礼。接着葡萄牙发生大量的拘捕和强迫受洗。诺埃尔指出:“在他所有可恶的敕令中,这一项是最可恶的。这出毫无意义的滑稽剧增加了几千个名义上改信基督教的人,而付出的代价却是说不尽的苦难和无数家庭的离散。”
  成年的犹太人大规模撤离的场景出现了。原来计划犹太人要在3个港口上船,但是最后全部让他们到里斯本集中,暂时住在一幢大房子里以及它的周围,人数约达2万人。实际上没有多少人最后离开,他们中许多人在这里被迫接受基督教的洗礼。也有一些人进行反抗,并挣扎到最后的时刻。还有少数人愿意接受流放的判决,选择去国外。他们最后得到了许可,于是被送到了非洲。摩尔人则受苦较少,比较平安地离开了葡萄牙。他们当然多半到与自己宗教信仰相同的国家去了。在那里,他们尽量煽动当地人对葡萄牙人的仇恨。伊莎贝拉对于葡萄牙国王表现出来的基督教正统观念表示满意。1497年10月,她越过国境,与曼奴埃尔结婚。
  全国性的肃清犹太人运动到此结束。这时,葡萄牙国内还有数以千计的暗中怀着怨恨的新基督徒。显然国王对于整个事件感到内疚。1506年,里斯本发生屠杀已经改宗的犹太人事件,动乱持续了3天,据说有数百人被害。国王下令处死了50名肇事者;他在听说有两名多明我会士挑起事端以后,下令关闭了多明我会修道院;他还镇压了里斯本市政厅里的一些参与屠杀的行会成员。曼奴埃尔一世还下令葡萄牙政府在20年里不要再干扰那些已经皈依基督教的新基督徒,同时对他们进行不断的教诲,使得他们有机会表达他们对于新的信仰的忠诚。
  ……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另一本不同历史主题图书的详细简介,字数约1500字。 《尼罗河的馈赠:古埃及文明的兴衰与辉煌(约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30年)》 作者: [此处填入虚构作者名] 出版社: [此处填入虚构出版社名] 版次: 2024年第一版 ISBN: [此处填入虚构ISBN] 页数: 880页 内容简介 《尼罗河的馈赠:古埃及文明的兴衰与辉煌》是一部全景式、深入剖析古埃及三千年文明史的宏大著作。本书不仅是历史叙事的梳理,更是一次对人类早期复杂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科技成就及其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独特地位的深度考察。作者以尼罗河的周期性泛滥为文明的生命线,系统地展现了从早王朝时期统一到托勒密王朝终结的漫长历程,重点聚焦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建设奇迹、中王国的文化复兴与文学繁荣,以及新王国时期帝国版图的扩张与外交活动的巅峰。 本书的叙事结构严谨,时间脉络清晰,深入探讨了古埃及社会在不同历史阶段所面临的内部挑战与外部压力。作者并未将古埃及视为一个静止不变的“永恒的”文明体,而是着重揭示其内部的动态变化、权力斗争、以及在遭遇干旱、外族入侵(如喜克索斯人)或内部动荡时所展现出的惊人韧性与适应能力。 第一部分:文明的源头与奠基(早王朝与古王国) 本书开篇追溯了尼罗河谷史前文化的演进,详细描绘了上下埃及的统一过程及其对国家形态塑造的深远意义。古王国时期,作者将焦点投向了“金字塔时代”。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史描述,本书将金字塔的建造置于更广阔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进行考察。通过对劳动力组织、资源调配、以及法老神权构建的分析,揭示了这些宏伟工程如何服务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巩固。第三王朝的阶梯金字塔、第四王朝的吉萨大金字塔群,被视为中央集权制度在物质层面的极致体现。同时,作者也探讨了古王国晚期中央权威的衰落与地方贵族的崛起,为过渡到分裂的第一中间期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重塑与辉煌的复兴(中王国与第二中间期) 中王国的再统一标志着古埃及文明一次关键的“内向型”复苏。本书深入分析了底比斯(Thebes)在这一时期扮演的角色,以及中王国时期文学艺术风格的转变——从古王国的庄严雄伟转向了更加细腻、关注个体情感和世俗生活的表达。经典的《辛奴赫的故事》和贤哲文学被置于社会变迁的语境下进行解读。第二中间期,特别是喜克索斯人统治三角洲地区,被视为古埃及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文化冲击”。作者详细考察了埃及人如何吸收了外来的军事技术(如复合弓和战车),并最终利用这些新工具成功地将入侵者驱逐出去,为新王国的崛起奠定了军事基础。 第三部分:帝国的巅峰与外交(新王国时期) 新王国时期是古埃及国力最强盛的阶段,本书用大量篇幅描绘了这一“帝国时代”。从德尔巴赫里(Deir el-Bahari)的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贸易远征,到图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的军事扩张,古埃及的势力范围首次延伸至幼发拉底河。作者详细梳理了美吉多战役的战略意义,并重点分析了卡迭石和约的签订——这是现存最早的国际和平条约之一,凸显了新王国在近东地区复杂的外交博弈。 本书尤其关注阿肯那顿(Akhenaten)的宗教改革。作者摒弃了将“阿吞神一神论”简单视为宗教创新的观点,而是将其置于权力结构调整和贵族阶层冲突的框架下进行剖析。对图坦卡蒙墓的发现及其随葬品的阐释,被用来印证改革对埃及传统宗教体系的冲击与最终的挫败。 第四部分:衰落、重组与终结(晚期王朝、希腊化时代) 新王国衰落后,埃及经历了长期的政治碎片化、利比亚人、努比亚人(第二十五王朝)和亚述人的干预。本书详细记录了萨伊斯复兴(第二十六王朝)试图恢复古老传统的努力,以及波斯人的征服对埃及主权意识的打击。 最后的篇章聚焦于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以及随后的托勒密王朝,标志着埃及历史上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埃及本土统治的终结,以及与地中海世界深度融合的开始。本书深入探讨了托勒密王朝在亚历山大港建立的文化、学术中心(如著名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并分析了埃及本土祭司阶层如何与希腊统治者进行权力协商和文化互动。最终,克里奥帕特拉七世(Cleopatra VII)与罗马的斗争,以及公元前30年埃及沦为罗马行省,被视为古埃及作为独立政治实体的历史终点。 特色与贡献 本书的突出特点在于其对环境史、社会经济史与思想史的综合运用。作者强调: 1. 尼罗河的决定性作用: 阐释了洪泛周期如何影响了历代王朝的统治策略、神学观念和农业产出。 2. 官僚系统的韧性: 分析了即使在政治动荡期,基于纸莎草记录的文书系统如何维系了国家的最低限度运转。 3. 考古学与文献的互证: 广泛采纳了最新的考古发现(如阿马尔那信件、帝王谷的图坦卡蒙墓)与传统的文献记载(如《亡灵书》、曼涅托的记载)进行交叉验证,力求还原一个多维度的古埃及社会。 《尼罗河的馈赠》不仅为专业研究者提供了严谨的史料分析,也为普通历史爱好者提供了一部生动、可读性极强的埃及通史,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这一伟大文明的内在逻辑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它是一面映照人类早期文明发展复杂性的镜子。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个非常“扎实”的作品,阅读下来能清晰感受到作者是下了苦功夫的。文字风格稳健,用词精准,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去渲染气氛,而是依靠无可辩驳的史实和严密的逻辑来构建论点。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奴隶贸易链条的构建部分,作者没有回避这其中的残酷性,而是将其置于帝国经济运作的核心来探讨,这显示了作者的批判性视角。更令人赞叹的是,书中对法律文书、航海日志等一手资料的引用和分析,使得历史的肌理非常清晰。我感觉自己仿佛在翻阅一份份尘封已久的档案,去重构一个逝去时代的真实面貌。它不是那种可以让人轻松消遣的书,它要求读者集中注意力去梳理错综复杂的历史人物、地理位置和商业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但最终的回报是丰厚的,因为它提供了对一个关键历史时期的全景式理解。

评分

这本关于葡萄牙海洋帝国兴衰的书籍,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早期全球化进程的窗口。作者在叙述中展现了对细节的惊人掌握,尤其是在描绘航海技术演进和探险家们在未知海域上面临的挑战时,那种身临其境的紧迫感和求知欲令人动容。我尤其欣赏作者如何将单纯的军事和经济扩张史,与葡萄牙本土的社会变迁和政治角力紧密结合起来。书中的描述不仅仅是关于船只和地图,更深层次地探讨了权力如何从陆地转向海洋,以及这种转变对世界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那种从里斯本港口扬帆起航,目标是跨越天涯海角的宏大叙事,虽然气势磅礴,但同时又没有忽视在殖民地建立过程中,无数普通人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经历的复杂人性挣扎。阅读的过程就像是跟随一支庞大的舰队穿越风暴与未知的旅程,既有对人类探索精神的赞叹,也有对历史必然性的深刻反思。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堪称典范。它没有采用简单的年代线性叙事,而是将帝国权力结构的不同支柱——例如海军力量、宗教传教、贸易垄断和行政管理——作为主要的章节核心进行剖析,这使得读者能够从多维度去理解葡萄牙的运作机制。我尤其欣赏作者对葡萄牙“衰落”的定性,它并非一个戏剧性的突然垮塌,而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被周边环境和自身内部僵化所双重挤压的过程。书中的论点环环相扣,即使是对这段历史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通过作者清晰的逻辑导引,逐步建立起对“海洋帝国”概念的深刻认知。它成功地将一个似乎遥远的“前期殖民时代”拉回到了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到,现代世界的许多基本贸易规则和地缘政治格局,其最早的试验场就在那片蔚蓝的大海上。这是一部经得起反复推敲的、具有重要历史学意义的著作。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到位,从前期的葡萄牙航海先驱者们筚路蓝缕的阶段,到中期的殖民体系构建与鼎盛,再到后期日益显露的疲态,时间跨度虽长,但逻辑线索清晰得让人惊叹。我个人非常喜欢作者在处理不同地理空间时所采用的叙事切换技巧,仿佛镜头在里斯本的宫廷和遥远的果阿或巴西丛林之间快速平移,展现了一个真正的全球性网络是如何被编织起来的。书中对地方精英和殖民地行政体系的描绘,揭示了“帝国”概念的复杂性——它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实体,而是一个充满张力、不断协商和妥协的混合体。对我而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挑战了我们对“西方主导”叙事的单一想象,它清晰地表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葡萄牙人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连接者,他们的成功与失败,都折射出早期全球化自身的脆弱性和内在矛盾。

评分

读罢此书,我感到思维被极大地拓宽了。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精妙,他没有将葡萄牙的扩张简单地归结为技术优势或宗教狂热,而是深入剖析了欧洲内部的商业动力、外交博弈,以及与亚洲、非洲不同文明体系之间的复杂互动。特别是关于香料贸易路线的建立和竞争,简直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商业谍战史。书中的文字流畅而富有历史感,读起来绝不枯燥,反而像在听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娓娓道来那个波澜壮阔时代的种种秘辛。我特别留意到作者对“帝国衰落”阶段的分析,那部分论述极为克制和理性,没有一味地指责,而是呈现了在更强大的竞争者(如荷兰和英国)崛起后,葡萄牙如何努力维持其既有优势,以及内部结构性矛盾如何加速了其霸权的瓦解。这使得整部作品的厚度远超一般的历史通俗读物,达到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与可读性的完美平衡。

评分

历史书籍收藏。

评分

一般般吧,,,,,,,,,

评分

终于出版了,这本书现在我已经买下了,现在我来给它写段评论吧! 印刷精致美丽大方,当然就很漂亮啦。每一页上都有字呢!每个字都能看清楚呢!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每页都很规整,没有脱页、漏页的现象出现呢!每个字印刷的都很精细呢。 基于以上我给这本书一个好评。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太好了哈哈哈哈?

评分

从全球史的角度叙述人类历史上第—个世界性殖民帝国的兴衰!

评分

终于出版了,这本书现在我已经买下了,现在我来给它写段评论吧! 印刷精致美丽大方,当然就很漂亮啦。每一页上都有字呢!每个字都能看清楚呢!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每页都很规整,没有脱页、漏页的现象出现呢!每个字印刷的都很精细呢。 基于以上我给这本书一个好评。

评分

从全球史的角度叙述人类历史上第—个世界性殖民帝国的兴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