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通史(宋元卷)

海南通史(宋元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伟民,唐玲玲 著
图书标签:
  • 海南历史
  • 宋史
  • 元史
  • 地方史
  • 海南文化
  • 历史研究
  • 通史
  • 宋元时期
  • 海南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7039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941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6
字数:3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海南通史(宋元卷)》在描述和阐释海南岛历史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首先是作者结合了海南史料,以及考古和海南古代文化遗存考察的科研成果,对于海南岛的文明的起源,诸如落笔洞人、祖先的树皮布衣裳、烧土陶演变的熟食、两性关系中的文身习俗等进行了叙述。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作者分别对海南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风俗与文化,以及海洋文化、民族关系、海南海盗、对外交流、重要人物等方面作历史的描述。

作者简介

  周伟民,1933年生,广东开平人。1957~-毕业于中山大学。曾任海南大学文学院首任(1988年)、二任(1991年)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海南省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94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16年获“海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唐玲玲,1935年生,广东潮州人。195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1995年退休后返聘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1年获海南省优秀教师奖,1993年获“海南省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光荣称号,海南省2001-2002年度优秀精神产品奖。
  
  周伟民、唐玲玲多年来主要从事海南地域文化和黎族文化研究,著有《海南史要览》(2008年)、《宋耀如年谱》(2011年)、《南海天书——海南渔民“更路簿”文化诠释》(2015年)等专著。二人同获“2016年感动海南十大人物”。

目录

第一章 宋代政府对海南的统治
第一节 北宋海南地方政权的建立
第二节 北宋政府对海南的统治策略
一、宋代地方建置
二、宋代对海南的开发
第三节 宋代政府与黎族
一、宋代的黎人社会
二、黎族族群的社会体制
三、宋代政府的治黎政策
第四节 南宋末期的海南
一、陈明甫、陈公发在临川镇的割据政权
二、南宋末代皇帝逃亡

第二章 宋代海南政治
第一节 政区沿革
一、北宋对海南的四次建置
二、南宋对海南的两次建置
第二节 移民与人口
一、宋代重视人口增长的统计
二、人口分布的状况
三、宋代移民群体及其迁琼始祖
四、从海南几部族谱中考察宋代移民状况
第三节 田赋与徭役
一、田赋
二、役法与青苗法
第四节 职官制度
一、宋代开始全岛统属于琼州
二、“权知”执掌琼州府军事与民政
三、宋代职官设置的特点和弊病
第五节 交通状况
一、宋代原始的交通状态
二、各县积极修建桥梁
第六节 对南海诸岛的管辖
一、宋代南海诸岛交通活跃
二、出土文物证明中国对南海诸岛及附近海域的主权

第三章 宋代海南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农业和手工业
一、稻米种植
二、热带作物
三、手工业
第二节 商贸与税收
一、宋代海南的交通贸易日益繁荣
二、海南在海上香料贸易中的特殊贡献
三、盐法与盐税
四、商税、船舶税与土贡
……

第四章 宋代海南的军事
第五章 宋代海南的民族融合
第六章 宋代海南的宗教与民俗
第七章 宋代海南的教育与文化
第八章 宋代海南的自然灾害
第九章 宋代海南重要人物简介
第十章 元代对海南的短暂统治
第十一章 元代海南政治
第十二章 元代海南经济的发展
第十三章 元代海南军事
第十四章 元代海南的宗教
第十五章 元代海南的教育与文化
第十六章 元代海南重要人物简介

精彩书摘

  《海南通史(宋元卷)》:
  三、宋代政府的治黎政策
  在当时,针对黎族时叛时降的特点,朝中的治黎之法,知识界和政界高层,有几种不同的意见。苏过的《论海南黎事书》中举出下列三种看法。
  1.出锐师镇压。《论海南黎事书》中说:“议者日:黎人之居,非有重门击柝之固,甲盾剑戟之利,特若鸟兽聚散于山林溪谷之间耳。若以锐师出其不意,焚其聚落,一举灭也。”
  2.实行强制的法令治理。《论海南黎事书》中说:“黎人所以慢边吏而侮吾民者,法不惩耳。今杀人者止于输年牛羊,是何足创哉!若屯师于境而许以自新,易之衣冠,使之内属,法令徭赋,一均吾民,则易治矣。”
  3.以隔离封锁的办法对付。《论海南黎事书》中说:“黎人处不毛之地,盐酪、谷、帛、斤斧、器用悉资之华人,特以沈香、吉贝易之耳。吾焉用此藉寇兵而资盗粮哉!宜饬边吏谨视商贾之出入,彼自困矣。”
  苏过认为,知识界和政界所主张的这三种办法来治理海南先住民黎族,都非良策。他认为,自己“侍亲(苏轼)海南,实编于民,所与游者,田父野老闾阎之民耳。道不足以相休戚,而言之者又忘其忌讳,故所得为最详”。他在海南居住三年的日子里,生活在民间的底层,最了解民间的事,如果朝廷出师镇压,或者强压“易之衣冠,使之内属,法令徭赋.一均吾民”,或者采取隔离封锁的办法,都是无济于事的。他提出使用“自治”的方法:“朝廷若捐数官以使人,则贤于用师矣”,而“今朱崖屯师千人,岁不下万缗,若取十一以为黎人之禄,可以罢千师之屯矣”。以十分之一的费用让黎族自治,这样一来,“戍卒可省,民兵可用”。因为将黎峒自治的工作实施起来,使“编户之家,家有武备,亲戚坟墓所在,人自为战;而又习其山川险阻,耐其风土瘴疠。吏若拊循其民,岁有以赏之,则吾藩篱不可窥矣”。①苏过的这些意见,恰好触及宋朝对黎族政策的实施情况。虽然苏过不是当朝执权的官吏,但他随父苏轼居住儋州三年的底层生活中,与黎入朝夕相处,深悉黎族与汉人如何亲善。他这篇《论海南黎事书》,也不一定在当时能上达决策者手上,不过从宋代对黎族所施行的策略说明,执政者的做法与苏过所论,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谋而合的。事实上,宋代政府对黎族采取两手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用兵为辅,做两手准备。这是朝廷不得已而为之的政策,因为宋代自身积贫积弱,朝廷一直处于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中,而这一以招抚为主的策略,较为合适。
  ……
《海南通史(宋元卷)》内容详述 本书聚焦于中国历史上宋代(960年—1279年)与元代(1271年—1368年)两个关键历史时期,对海南岛在这一阶段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军事等方面的历史进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梳理与阐述。 一、 时代背景与区域定位 宋元之际,是中国历史由古典向近代的转型期,同时也是海洋贸易和民族融合加速发展的时期。海南岛作为中国南疆的门户与天然的海洋枢纽,其在地缘政治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书首先铺陈了宋元时期中国大陆的宏观历史背景,特别是宋朝“重文抑武”的国策对边疆治理的影响,以及元朝建立后对民族融合与海洋控制的战略调整,为理解海南岛的具体发展脉络奠定基础。 二、 政治建制与行政管理 宋代是海南岛行政层级逐步明确和稳定的时期。本书详述了宋朝对海南岛的治理结构演变。 1. 建制沿革: 重点考察了宋代如何将海南岛从过去的军事辖区转变为正式的行政单位,如琼州(或称琼管)的设立及其职能的确定。探讨了中央政府如何通过派遣知州、知军等职官对岛屿进行有效管辖,以及地方士绅在辅助治理中扮演的角色。 2. 流放政策的影响: 宋代推行相对宽松的流放政策,大量贬谪官员、文人墨客被谪居海南。本书细致分析了这些流放者,如苏轼、苏辙等,对当地教育、文化和行政事务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成为宋代海南政治史中一个极具特色的现象。 3. 元代的强化治理: 元朝建立后,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和对南海的经略,对海南的行政设置进行了调整。本书会分析元廷如何将海南岛纳入更紧密的统一管辖体系,强化了驿站系统和海防力量的建设,尤其关注其在维护海上交通线安全方面的举措。 三、 经济形态与海洋贸易 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海南岛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海洋贸易活动空前活跃。 1. 农业的发展与区域差异: 考察了宋元时期岛内耕地开垦的情况,分析了不同地区(如琼北平原与琼南山区)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重点关注了外来物种(如占城稻、新式农具)的引进对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以及与大陆的经济联系如何影响了岛内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 2. 手工业与特色产品: 详细梳理了宋元时期海南的特色手工业,如盐业的生产与专卖制度;陶瓷业(如昌化窑、澄迈窑)的发展及其产品流向;以及作为重要物产的椰、子、漆、丝、槟榔等贸易商品的生产与流通情况。 3. 港口与对外贸易: 本书将重点放在昌化港、琼州港等重要港口在宋元时期的功能发挥。结合史料和考古发现,还原了宋元时期海南岛作为中转站的角色,对占城、真腊(柬埔寨)、苏门答腊等南洋地区进行贸易往来的具体细节,包括贸易货物构成、税收制度的演变以及海商群体的兴衰。 四、 社会结构与民族关系 宋元时期是海南岛社会结构进一步复杂化、民族交流加深的阶段。 1. 汉族移民与社会融合: 深入探讨了宋代以来大规模的汉人(特别是中原士族和流放者)向海南岛的持续迁入,分析了他们与原住民黎族之间的互动模式。 2. 黎族社会与朝廷关系: 详细记录了宋元时期对海南“羁縻”政策的实施。分析了朝廷如何通过册封、设置土官(如土州、俚长)的方式,对分散在山区的黎族聚落进行间接管理,以及在特定时期爆发的黎族反抗事件(如宋代的“獠人”起义)及其平息过程,展现了中央权力对岛内少数民族的渗透与影响。 3. 文化风尚的变迁: 考察了随着士大夫的南下,儒家文化在海南的传播和扎根过程,教育机构(如书院)的设立情况,以及在宋元时期海南本土社会中逐渐形成的地域文化特征。 五、 军事防御与海防建设 地处南疆前沿,海南岛在宋元两朝的海洋战略中均扮演了不可或缺的军事角色。 1. 宋代的防御体系: 重点分析了宋朝为防范海盗侵扰和海上敌对势力(如金国在南方的残余势力或海上贸易竞争者)而构建的防御部署,包括水军的驻扎、沿海烽火台的设置以及军队的调遣情况。 2. 元代的航海与军事部署: 元朝,特别是忽必烈时期,对南海的控制达到鼎盛。本书将阐述元朝在海南设立的海军基地职能,分析其在支持对爪哇、古里等地的远征中,海南所提供的后勤与船只保障作用。同时,也考察了元代为维护其庞大帝国海上生命线而加强的海防措施。 通过对上述五个维度的系统考察,《海南通史(宋元卷)》力求全面、细致地展现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内,海南岛在国家整体发展脉络中所展现出的独特历史地位和演进轨迹。

用户评价

评分

我首先被吸引的是其引言部分对研究方法论的阐述,作者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时,显示出极强的批判性思维和宏大的历史视野。他们没有满足于简单的史料堆砌,而是精心构建了一个分析框架,试图在复杂的历史脉络中寻找贯穿宋元时期的海南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内在逻辑。这种深入骨髓的理论自觉,使得整部著作的论证显得立足稳健,绝非泛泛而谈。我个人认为,这种对“如何理解历史”的深层次思考,远比单纯罗列“发生了什么”来得更有价值。它为读者提供了一套理解海南历史演进的有效工具,而非仅仅是一堆等待记忆的知识点。这种对学术规范的坚守和对思想深度的追求,是此书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关键所在。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体现了作者对时间线索的精妙掌控。章节划分清晰明了,每一部分都紧密围绕其设定的历史时期展开,逻辑递进自然流畅,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海南在宋元两个重要阶段的整体发展脉络。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对于跨时空对比的处理相当老辣,总能在关键节点将宋代的特征与元代的变革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凸显出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断裂性。这种结构化的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复杂历史进程的认知负荷。对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而言,它提供了一张清晰的“历史导航图”,让我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信息时,始终能保持方向感,并能准确地定位到特定历史时期的核心议题。

评分

从叙事风格上来看,这本书的笔触显得既严谨又不失文采。它成功地在学术的客观性与叙事的吸引力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很多历史断代史的著作往往因为过度追求客观而显得干巴巴,缺乏引人入胜的故事性。然而,这本书在论述重要历史事件或关键人物的兴衰时,融入了恰到好处的细节描绘和背景交代,使得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历史人物的抉择与挣扎。这种叙事上的张力,让原本枯燥的年代更替和制度变迁变得鲜活起来。我感觉自己仿佛是在跟随一位博学的向导,穿越回那个遥远的时代,亲眼见证了历史洪流的每一次转向。这种阅读体验的愉悦感,是衡量一部历史著作是否成功的隐形标准之一。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颇具匠心,尤其是封面那古朴的色调和细腻的纹理,让人在翻阅之前就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历史沉淀感。我特别留意了它的印刷质量,字迹清晰锐利,排版疏密得当,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装订之处也处理得非常牢固,足以应付多次翻阅和查阅。 仅仅从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气味中,就能体会到出版方在物料选择上的用心良苦。这不仅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艺品。当然,评价一本书的价值,最终还是要落脚于其内容本身,但优秀的外在包装无疑是提升阅读体验的第一步,它为接下来的知识探索营造了一种庄重而又亲切的氛围。对于像我这样,既注重阅读体验又珍视书籍实物价值的读者来说,这种对细节的打磨是极其重要的加分项。

评分

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史料搜集上的广度和深度令人叹服。书中引用的碑刻、地方志、甚至是私人文集中的隐晦记载,都经过了细致的考证和交叉验证。这种扎实的基础工作,使得书中描绘的历史场景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和可信度。例如,关于宋代琼州府的行政管理变迁,作者不仅引用了官方的诏令和奏议,还结合了当时的赋税记录和人口流动数据进行侧面印证,构建了一个立体而丰满的图景。这种“无声处听惊雷”的史料运用技巧,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献功底。对于热衷于地方史研究的爱好者来说,这种详实而又精炼的史料呈现,无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省去了我们自行查阅大量原始文献的巨大精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