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普通大众 ◎汉末三国乱世中,有的家族曾如日中天,然瞬间湮没于历史尘埃;有的家族原本卑微无名,却把握机缘迅速崛起。这场权力大洗牌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规则?
◎曹操、刘备、孙权等人各自的出身,怎样影响了他们建功立业的方式和轨迹?
诸葛家族的成员手握怎样的权力锦囊,竟能在魏蜀吴三国均身居高位、盛极一时?
曹魏政权历三代之后,大权为何迅速旁落于司马氏?
蜀汉内部四大派系的明争暗斗,如何影响了北伐的部署和蜀汉的命运?
◎以家族史的角度重新认识三国,解开三国时代那些鲜为人知的秘事。
◎绘制家族关系图和形势对峙图,清晰勾勒“士族大联盟”的权力网络,完整呈现各大势力的力量变化和三国鼎立的轨迹。
内容简介
提及汉末三国,读者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众多英雄人物的形象。然而长久以来常为人所忽略的是,这些英雄并非单打独斗的草莽匹夫,其行事规则、奋斗历程甚至命运结局,与其所属家族的权力积淀程度密切相关。可以说,汉末三国是群雄逐鹿之际,更是豪门大族争衡之时。因此,本书依托《三国志》等正史,系统盘点、汇总了影响三国时局的众多世家大族,考据并梳理其谱系渊源。通过展现属于不同地域、不同阵营的家族之兴衰浮沉,力图探寻暗藏其中的权力运行机制。
此外,全书从“家族”视角出发,穿插丰富的秘闻趣史,展现了刘备、曹操、诸葛亮等众多人物的家庭生活,暴露其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书中还发掘了不少隐匿在史书中的秘事,如诸葛亮养子猝死、费祎遇刺案、荀彧与曹操决裂等历史谜团,展现历史人物在面临抉择之际的纠结。本书力图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同时配以家族世系表、各大势力对峙图等资料,让读者得以更形象直观地了解真实的三国。
作者简介
成长,1986年生于陕西西安,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现为《北京晚报》文化新闻部记者。从业以来专访过百余位文化界、娱乐界知名人士,发表文化类报道及评论逾百万字。喜好三国史、春秋战国史和上古神话,希望以生动有趣又不失格调的解读,让历史不再高冷幽深,发掘历史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运营自媒体“三国月旦评”。
精彩书评
《列族的纷争》以别出心裁的三国解读,回归古人的视角去审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作家马伯庸
《列族的纷争》是三国题材的新突破。在《三国志》《三国演义》及后来诸多的三国叙事中,主调多半是男人们参与成王败寇的游戏,但本书立足于家族,再现了历史上世家巨族曾有过的功业。在历史写作中,三国叙事是少有的类型化叙事。虽有正统、名分等约束,但个人、家族,终未能突破类型或无明的宿命,获得人的自觉,进入到国族天下的视野里。由此,作为中国版的“权力的游戏”,本书几乎实证了游戏的必然结局——激活人的心灵需要更漫长的乱世。
——学者余世存
中国人常讲一个“家国情怀”,家与国的关系密不可分,即便英雄人物,很多时候也不能脱离家与国的历史局限。成长的这本《列族的纷争》,将以往被人忽视的家族力量搬上舞台中央,让人们看到三国不仅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作家、《凤凰周刊》主编师永刚
目录
后汉篇
一 巫术与大起义 …………………………………………………… 002
巨鹿张氏家族、沛国张氏家族
二 “四世三公”——汉末最强世家 ………………………… 013
汝南袁氏家族
三 从“关西孔子”到鸡肋之才 ………………………………… 032
弘农杨氏家族
四 襄阳豪门风云录 ………………………………………………… 045
山阳刘氏家族、山阳王氏家族、襄阳蔡氏家族、
南郡蒯氏家族、襄阳庞氏家族、襄阳黄氏家族、
江夏黄氏家族、襄阳习氏家族
五 东北角的骚动 …………………………………………………… 069
辽西公孙氏家族、辽东公孙氏家族
六 徐州真正的主人 ………………………………………………… 085
下邳陈氏家族、泰山臧氏家族
七 乱世的配角 … …………………………………………………… 092
武威张氏家族、东平张氏家族
八 罕见的姓氏 … …………………………………………………… 098
安定皇甫氏家族、东莱太史氏家族、河东令狐氏家族、
河东毌丘氏家族
魏晋篇
九 帝国的诞生与陨灭 ……………………………………………… 116
谯县曹氏家族、谯县夏侯氏家族、琅琊卞氏家族、
中山甄氏家族
十 汝颍多奇士——三国谋士的摇篮 ………………………… 142
颍川荀氏家族、颍川陈氏家族、颍川钟氏家族、
颍川韩氏家族、颍川辛氏家族、颍川郭氏家族
十一 一个家族的谋国之路 … …………………………………… 179
河内司马家族
附:司马家族的朋友圈
陈留高氏家族、泰山羊氏家族、东海王氏家族、
太原郭氏家族、河东贾氏家族、河东卫氏家族、
渤海石氏家族
十二 望族的先声 …………………………………………………… 215
琅琊王氏家族、清河崔氏家族、博陵崔氏家族、
范阳卢氏家族、荥阳郑氏家族、太原祁县王氏家族、
太原晋阳王氏家族、京兆韦氏家族、京兆杜氏家族、
河东裴氏家族
蜀汉篇
十三 巴蜀的开拓者 ………………………………………………… 232
江夏刘氏家族
十四 流浪的帝胄 …………………………………………………… 239
涿郡刘氏家族
十五 一门三方为冠盖 ……………………………………………… 253
琅琊诸葛氏家族
十六 名将之家 … …………………………………………………… 271
河东关氏家族、涿郡张氏家族、常山赵氏家族、
扶风马氏家族
十七 土著与异乡人——蜀汉四大派系的角力 ……………… 277
东海糜氏家族、陈留吴氏家族、襄阳马氏家族、
扶风法氏家族、扶风孟氏家族、南阳李氏家族、
襄阳杨氏家族、零陵蒋氏家族、江夏费氏家族、
南郡董氏家族、天水姜氏家族、巴西黄氏家族、
犍为张氏家族
东吴篇
十八 坐断东南战未休 ……………………………………………… 318
富春孙氏家族、吴郡吴氏家族、会稽周氏家族、
东莱刘氏家族、钱唐全氏家族
十九 张文、朱武、顾厚、陆忠——吴中四姓 ……………… 365
吴郡陆氏家族、吴郡顾氏家族、吴郡张氏家族、
吴郡朱氏家族、丹阳朱氏家族
附:东吴世家
彭城张氏家族、会稽虞氏家族、临淮步氏家族、
辽西韩氏家族、庐江周氏家族
二十 江东之豪,莫强周沈 … …………………………………… 405
义兴周氏家族、吴兴沈氏家族
二十一 岭南的土霸王 ……………………………………………… 412
苍梧士氏家族
参考文献 ………………………………………………………………… 417
后 记 …………………………………………………………………… 419
精彩书摘
流浪的帝胄(节选)
逃亡
刘备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一生。他一生六十三年,将整个中国几乎走了个遍——生于幽州,学于司隶,仕官于冀州,附公孙于青州,救陶谦于徐州,奔曹操于兖州,领州牧于豫州,投刘表于荆州,盟孙权于扬州,最终入益州成蜀汉之基业;这期间他还曾动过南下交州投奔苍梧吴臣的念头。除了大西北,哪里没有刘备的足迹?
如此壮阔的人生轨迹,并不是因为他喜爱旅游,更不是因为他气吞山河大杀四方。这是一条亡命路线,每一次的转场都是一段苦难的回忆。但刘备熬下来了,因为他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要做真正的王者。
刘备出生于涿郡涿县,即今河北涿州。他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以贩履织席为业,可以说是最贫贱的社会底层。与偌大的汉帝国相比,他不过是大木一叶、太仓一粟,卑微到可以忽略不计。
但刘备有一面可供招摇的旗帜,那就是皇族的血脉。《三国志》记载他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魏略》记载他是汉景帝之孙临邑侯刘让之后,虽有差异,但看起来他无疑是皇亲国戚。
然而即便这样,又有何意义呢?且说这中山靖王刘胜,一生疯狂纳妾,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刘备之祖是他其中一个儿子刘贞,元狩六年(前117)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但不久就因“酎金案”被褫夺了侯爵,成了一介平民。
“酎金案”是汉武帝削弱同姓诸侯权力的一个诡计。由于诸侯国的强盛严重威胁到皇权,迫使汉武帝采纳主父偃“推恩令”之策,将刘姓诸侯的封地越分越小,使其终至无力抵抗皇权。“酎金案”可视为“推恩令”的配套手段;酎金是天子祭祀宗庙时同姓诸侯贡献的礼金。汉武帝以诸侯呈上的酎金成色差、分量不足为借口,一口气削夺了一百多个诸侯的爵位和封地,刘贞也包括在内。因此从刘贞之后,刘备家族除了姓氏外,与汉室宗亲已经毫无联系,与一般平民无异。刘备祖父刘雄,最高只当过范县的县令。刘备父亲刘弘,史书上只记载“仕州郡”,也没说当什么官,大约只是一个小吏。
刘备小时候虽然穷困,但有富贵之相。院中东南角长着一株高达五丈的桑树,被人们视为此家当出贵人的征兆。刘备一路也多受贵人提拔,他十五岁就被母亲送往缑氏山(位于今河南偃师)跟随大儒卢植学习,族父刘元起慷慨资助了学费。他的同学公孙瓒与他称兄道弟,尔后成为他奔走天下的寄附对象之一。但刘备并不爱读书做学问,喜欢遛狗、听流行乐、穿漂亮衣服,爱结交朋友。中山富商张世平、苏双贩马途经涿郡,看到刘备是个人才,成为他的“天使投资人”,让刘备有了起家的资本。
中平年间的黄巾起义揭开了汉末乱世的序幕。刘备举义军讨黄巾军,又讨幽州叛将张纯,因战功得到了第一个职位——安喜县尉。东汉时期,一个县里权力排序为县令、县丞、县尉;县尉相当于县公安局局长,管治安。但刘备正年轻,脾气比较暴躁,一言不合就打了太守派来的督邮(巡视员),弃官亡命。《三国演义》估计嫌鞭打督邮有损刘备温文尔雅的形象,就把这笔账算在了猛张飞的头上。
丢官后的刘备跟随大将军何进所派的都尉毋丘毅去丹杨募兵,在下邳因战功被举为下密丞,但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又丢了官职。随后他再度复出担任高唐令,却遭到青徐黄巾的围攻,弃城逃跑,投奔了老同学公孙瓒,从此开始了寄人篱下的颠沛生活。
抛妻
家族,对于叱咤于汉末乱世的英雄们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曹操拥有将才辈出的谯沛宗亲为羽翼,让他得以迅速从诸侯混战中崭露头角。孙策也正是由于宗族、亲族成员孙贲、吴景的掌兵,得以从孙坚殁亡的低谷中走出,脱离袁术,称雄江东。刘备没有宗族势力,这就导致他的前半生得不停地换主子、换靠山,在这些大树的遮掩下发展自己的小势力。
从三十岁投奔公孙瓒,到将近五十岁在荆州立足,这二十年间刘备辗转大半个中国,先后换过六个老板。在公孙瓒手下,他参与对抗袁绍的战争,在跟随青州刺史田楷援救盟友陶谦的路上,他弃田楷而奔陶谦,并在陶谦死后被拥立为徐州牧。但好景不长,袁术来争徐州,吕布袭取下邳,刘备又成为吕布的附庸。后来刘备与曹操联合灭吕布,被曹操表为左将军、豫州牧,成了曹操的座上宾。但刘备并不死心,一面与董承等人策划除曹,一面假借讨袁术之名又袭取了徐州。但很快,刘备又被曹操打败,北投袁绍而去。官渡之战中,刘备以南北夹击曹操为名,脱离袁绍南下汝南自立,但再度被曹操攻破,于是寄身于刘表。曹操南下,刘琮出降,刘备一路溃败至夏口,后遣诸葛亮与孙权联盟,才在赤壁之战后得到荆州南部,终于在乱世中有了立锥之地。
这二十年,刘备几起几落。虽然败仗连连、失地丧师,但他磨砺了意志,每一次被打倒都能爬起来,满血复活。他投靠的几任老板都是当世雄才,也都对他委以重任,若在他们麾下继续做下去,做个将军、统帅都不是问题。但刘备的可贵之处在于,虽寄居人下,但不甘于人下,他做主公的心志从未因不断遭遇的挫败而熄灭。
然而,这就苦了跟随他的家眷。与吕布、曹操争徐州的动荡岁月中,刘备曾三次陷家眷于敌手,以至于《三国志·先主传》在叙述这一段历史时最常出现的五个字,就是“虏先主妻子”。这三次分别是:吕布乘虚袭下邳时,下邳守将曹豹叛迎,刘备家眷落入吕布之手。随后刘备与吕布媾和,将家眷要了回来。但随着刘备与吕布再度翻脸,刘备被吕布部将高顺击败,家眷又被掳走,直到借曹操之力灭吕布,才要回家眷。建安五年(200),刘备偷袭徐州,遭到曹操报复,不仅再次丢了徐州,家眷与大将关羽也都为曹操所得。
这期间,刘备辗转海西穷困之时,徐州大财主糜竺慷慨解囊,不仅资助军资,还将妹妹许配给刘备,是为糜夫人。刘备被曹操表为豫州牧住小沛时,又纳甘夫人为妾。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糜夫人为正妻,甘夫人为侧室,而非《三国演义》中记载的甘在糜前。
刘备第三次被“虏妻子”后,史书上再未交代他被虏的妻室的下落,她很可能是糜夫人,而且再未返回刘备身边。后世的小说家出于对刘备的同情,绘声绘色地虚构了关羽护送两位嫂嫂过五关斩六将的精彩情节,但史书上只交代了“关羽亡归先主”,并未提到关羽护送了刘备妻室。
因此,刘备南下荆州时,他的女人中唯有甘夫人随其左右,其传记中记载:“先主数丧嫡室,常摄内事。”可见,此前包括糜夫人在内的刘备数任正妻都没于敌营,甘夫人才因此被扶正。在荆州,刘备有七年较为安定的生活,才将生育后代之事提上日程。
建安十二年(207),甘夫人为刘备生下儿子刘禅,小字阿斗,那年刘备四十八岁。同年,诸葛亮出山,刘备失意的人生开始出现转机。
……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列族的纷争:三国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力求避免生成痕迹,并严格控制在1500字左右: --- 《列族的纷争:三国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图书简介 一场权力与血脉的交织史诗,一次对东汉末年社会肌理的深刻解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乱政,群雄逐鹿。然而,决定历史走向的,往往并非仅仅是那些手执兵戈的将帅,而是深藏于权力核心的传统豪门世家。本书《列族的纷争:三国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聚焦于三国鼎立前夜至魏蜀吴三国建立这一关键历史阶段,以全新的视角,深入剖析了那些支撑起东汉王朝近四百年基业、并在乱世中挣扎求存、最终塑造了三国版图的本土士族阶层。 本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传记或战役叙事,它旨在揭示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下,士族阶层如何通过联姻、门第、资源垄断和政治投机,编织出一张庞大而隐秘的权力之网。我们试图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当中央权威崩塌时,地方上的大家族是如何利用其世代积累的政治资本、经济实力与文化影响力,在军阀混战中为自身谋求最大利益的? 全书结构围绕三大核心板块展开,层层递进,力求构建一个立体、复杂的士族生态图景。 第一部分:旧秩序的瓦解与士族的转型(汉末乱局中的生存哲学) 这一部分追溯了东汉中后期士族势力的崛起基础。我们首先考察了“举孝廉”制度下,寒门与豪门在政治资源的获取上的结构性差异,以及“门阀”概念是如何从松散的地域联盟演变为严密的血缘政治共同体。 重点分析了颍川、琅琊、陈郡、吴郡等核心士族聚居地的地理与社会特点,阐述了他们如何通过对土地、教育(特别是儒学经典)的垄断,构建起对底层民众的绝对控制力。 乱世伊始,面对黄巾之乱和董卓的倒行逆施,不同家族展现了截然不同的“政治韧性”。我们细致梳理了如荀氏、贾氏、诸葛氏等一流士族,如何在“乱世中立”与“审时度势”之间进行艰难抉择。他们对曹操、孙权、刘备等新兴势力的支持,并非基于单纯的忠诚,而是基于对哪一方更能保障其家族传统地位与既得利益的精确计算。本书将“名士风度”置于政治功利的显微镜下考察,揭示了清谈之下的实用主义底色。 第二部分:权力核心的渗透与结构性制衡(曹魏、蜀汉、东吴的士族政治)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士族在不同政权中的角色发生了微妙的演变。 在曹魏政权中, 颍川集团的势力达到顶峰,但这也带来了极端的内部张力。本书详述了曹氏集团如何试图以“唯才是举”对抗传统的门第观念,以及这种对立最终如何导致了以司马氏为代表的后期豪门对曹魏政权的架空。我们特别关注了“九品中正制”的设立,探究其初衷与结果——这一制度究竟是士族对权力的新一轮圈占,还是曹魏政权维护统治的无奈之举? 在蜀汉政权中, 荆州士族与益州本土势力的复杂关系是叙事的核心。诸葛亮如何平衡这些地方精英的需求,以维持一个依靠“外来政权”维持的政权的稳定,是本章的重点。书中对比了与刘备集团“同舟共济”的早期核心成员与后来加入的荆州旧僚,分析了他们在权力结构中的进退沉浮。 在东吴政权中, 江东本土豪族(如周、顾、程、陆四大家族)与北方南渡士族的微妙关系,构成了孙氏集团统治的潜在隐患。本书展示了孙权如何运用“分化”与“联姻”的手段,在两股势力间维持脆弱的平衡,并探讨了这种平衡在孙权逝世后如何迅速倾斜,最终导致东吴政权对士族的过度依赖。 第三部分:世家资源与历史遗产(士族对三国后世的影响) 最后的篇章将视野投向三国时代的结束以及士族在后世的历史遗产。 我们探讨了士族阶层如何通过对史书的纂修权、对儒家经典的解释权,来重塑胜利者的历史叙事,确保其家族在晋朝乃至隋唐的地位延续。这些家族的资源并非仅仅是土地和人口,更是“合法性”的叙事权。 本书还对三国士族的“文化遗产”进行了梳理,包括他们对文学、书法、医药等领域的贡献,这些贡献往往与其政治地位紧密挂钩,是其“高贵性”的文化外化。 通过对大量地方志、族谱残卷、私人书信及官修正史的交叉比对,《列族的纷争:三国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力图描绘出一幅清晰的权力流动图景: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纷争”中,无论是曹操的雄才大略,还是刘备的仁德感召,最终都必须在世家大族的既有结构面前,找到一条得以施展抱负的通路。这部著作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历史真相:在东汉至三国这段大变局的时代,真正的较量,是新兴的军事力量与根深蒂固的社会结构之间的长期、隐秘的政治博弈。 --- 目标读者: 对三国历史有深入了解,对社会史、政治史、制度史感兴趣的研究者、历史爱好者。本书为非虚构历史研究力作,适合需要进行细致学术探讨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