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草药彩色图谱

现代中草药彩色图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克南,范丽丽,冯秋瑜 编
图书标签:
  • 中草药
  • 药材
  • 中药
  • 图谱
  • 彩色
  • 植物
  • 药用植物
  • 传统医学
  • 本草
  • 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745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1805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176
字数:120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中医药专业医师、教师、研究人员及药师、药品采购人员、药店店员及中医药爱好者参考和收藏。
1.该书收录常用品种600多种,大部分是《中国药典》收录的品种。
2.文字介绍全面详细,包括别名、来源、植物形态、生境分布、采制、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附方等13项内容。
3.配有特征突出、高清晰、精美彩图1200多幅。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目前常用的600多种中草药,按照药用部位分类,包括根及根茎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花类、叶类、皮类、茎藤及木类、树脂类、菌藻类、其他植物类、昆虫类、动物类、矿物类、炮制品。每一品种均按照别名、来源、植物形态、生境分布、采制、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附方的顺序描述。并配有药用植物、动物、药材或饮片的彩色实物照片。本书收录品种较多、中药知识全面、内容实用,配图精美、清晰度高,能突出识别特征。本书适合中医药专业医师、教师、研究人员及药师、药品采购人员、药店店员及中医药爱好者参考和收藏。

内页插图

目录

一、根及根茎类
人参 2
了哥王 4
八角枫 6
三七 8
三棱 10
三棵针 12
干姜 14
土大黄 16
土木香 18
土贝母 20
土茯苓 22
土党参 24
大黄 26
大蒜 28
山药 30
山柰 32
山豆根 34
山慈菇 36
千斤拔 38
千年健 40
川芎 42
川乌 44
川贝母 46
川牛膝 48
川木香 50
川射干 52
飞龙掌血 54
天冬 56
天麻 58
天花粉 60
天葵子 62
天南星 64
木防己 66
木香 68
太子参 70
牛膝 72
升麻 74
丹参 76
乌药 78
巴戟天 80
水半夏 82
水菖蒲 84
玉竹 86
甘草 88
甘遂 90
龙胆 92
平贝母 94
北沙参 96
北豆根 98
四叶参 100
石菖蒲 102
仙茅 104
白及 106
白术 108
白前 110
白芷 112
白芍 114
白蔹 116
白薇 118
白附子 120
白茅根 122
白头翁 124
白药子 126
白首乌 128
玄参 130
半夏 132
生地黄 134
地榆 136
西洋参 138
百合 140
百部 142
当归 144
羊蹄 146
朱砂根 148
伊贝母 150
防风 152
防己 154
红芪 156
红景天 158
麦冬 160
远志 162
延胡索 164
赤芍 166
生姜 167
两面针 168
苍术 170
芦根 172
苎麻根 174
何首乌 176
羌活 178
附子 180
青木香 182
板蓝根 184
刺五加 186
苦参 188
郁金 190
虎杖 192
明党参 194
知母 196
金果榄 198
狗脊 200
京大戟 202
金荞麦 204
泽泻 206
细辛 208
贯众 210
南沙参 212
南板蓝根 214
茜草 216
草乌 218
荠苨 220
威灵仙 222
骨碎补 224
胡黄连 226
香附 228
重楼 230
独活 232
前胡 234
姜黄 236
穿山龙 238
穿破石 240
秦艽 242
桔梗 244
莪术 246
夏天 248
柴胡 250
党参 252
银柴胡 254
射干 256
徐长卿 258
狼毒 260
高良姜 262
拳参 264
浙贝母 266
黄芩 268
黄芪 270
黄连 272
黄精 274
黄药子 276
常山 278
商陆 280
麻黄根 282
续断 284
葛根 286
紫草 288
紫菀 290
萆蔛 292
雷公藤 294
鹿药 296
漏芦 298
藁本 300
藜芦 302
薤白 304
藕节 306
菝葜 308
糯稻根 310
葱白 312
二、果实及种子类
八角茴香 314
刀豆 316
大枣 318
大风子 320
大腹皮 322
山楂 324
山茱萸 326
川楝子 328
千金子 330
女贞子 332
小茴香 334
马钱子 336
马兜铃 338
马蔺子 340
王不留行 342
天仙子 344
花果 346
患子 348
木瓜 350
木蝴蝶 352
木鳖子 354
五味子 356
车前子 358
牛蒡子 360
化橘红 362
乌梅 364
火麻仁 366
巴豆 368
水红花子 370
石榴皮 372
龙眼肉 374
瓜蒌 376
白果 378
白扁豆 380
白豆蔻 382
冬瓜皮 384
冬葵果 386
丝瓜络 388
地肤子 390
亚麻子 392
西瓜皮 394
母丁香 396
竹叶椒 398
决明子 400
红豆蔻 402
赤小豆 404
吴茱萸 406
芸薹子 408
花椒 410
苍耳子 412
芥子 414
芡实 416
连翘 418
佛手 420
皂角 422
余甘子 424
沙棘 426
诃子 428
补骨脂 430
陈皮 432
青果 434
青葙子 436
郁李仁 438
苦瓜 440
苦杏仁 442
苘麻子 444
罗汉果 446
使君子 448
金樱子 450
柏子仁 452
枳壳 454
枳实 456
枳椇子 458
栀子 460
枸杞子 462
柿蒂 464
胡椒 466
胡芦巴 468
荜茇 470
荜澄茄 472
草果 474
草豆蔻 476
荔枝核 478
茺蔚子 480
南瓜子 482
南五味子 484
南鹤虱 486
砂仁 488
牵牛子 490
鸦胆子 492
韭菜子 494
香橼 496
胖大海 498
急性子 500
桃仁 502
核桃仁 504
莱菔子 506
莲子 508
浮小麦 510
益智 512
娑罗子 514
预知子 516
桑葚 518
梧桐子 520
菟丝子 522
黄荆子 524
蛇床子 526
甜瓜子 528
甜瓜蒂 529
猕猴桃 530
楮实子 532
紫苏子 534
绿豆 536
黑芝麻 538
槐角 540
喜树果 542
蓖麻子 544
蒺藜 546
路路通 548
锦灯笼 550
葶苈子 552
榧子 554
槟榔 556
猪牙皂 558
酸枣仁 560
蔓荆子 562
罂粟壳 564
樱桃核 566
蕤仁 568
鹤虱 570
薏苡仁 572
覆盆子 574
葫芦 576
三、全草类
一枝黄花 578
三白草 580
土荆芥 582
大蓟 584
小蓟 586
小驳骨 588
千里光 590
广藿香 592
广金钱草 594
马兰 596
马齿苋 598
马鞭草 600
天胡荽 602
瓦松 604
木贼 606
长春花 608
乌蔹莓 610
石韦 612
叶象花 614
北刘寄奴 616
仙鹤草 618
白英 620
白花丹 622
白花蛇舌草 624
半边莲 626
半枝莲 628
冬凌草 630
刘寄奴 632
瓜子金 634
地稔 636
地耳草 638
地锦草 640
老鹳草 642
西番莲 644
羊蹄草 646
伸筋草 648
杠板归 650
连钱草 652
牡蒿 654
陆英 656
鸡骨草 658
鸡屎藤 660
青蒿 662
虎耳草 664
苦地胆 666
苦地丁 668
败酱 670
委陵菜 672
佩兰 674
金钱草 676
肿节风 678
鱼腥草 680
泽兰 682
泽漆 684
垂盆草 686
胡荽 688
荆芥 690
茵陈蒿 692
荠菜 694
香薷 696
穿心莲 698
费菜 700
绞股蓝 702
葎草 704
鸭跖草 706
铁苋菜 708
积雪草 710
倒扣草 712
浮萍 714
萝藦 716
甜地丁 718
鹿衔草 720
淫羊藿 722
淡竹叶 724
萹蓄 726
酢浆草 728
紫苏 730
菥蓂 732
蛇莓 734
筋骨草 736
蓍草 738
紫花地丁 740
鹅不食草 742
蒲公英 744
矮地茶 746
豨莶草 748
蔊菜 750
墨旱莲 752
薄荷 754
瞿麦 756
翻白草 758
醉鱼草 760
盘龙参 762
车前草 764
益母草 765
四、花类
丁香 768
山茶花 770
山银花 772
木槿花 774
木棉花 776
月季花 778
玉米须 780
合欢花 782
西红花 784
红花 786
芫花 788
辛夷 790
谷精草 792
迎春花 794
鸡冠花 796
鸡蛋花 798
玫瑰花 800
松花粉 802
茉莉花 804
金莲花 806
金银花 808
闹羊花 810
厚朴花 812
洋金花 814
桂花 816
夏枯草 818
凌霄花 820
梦花 822
菊花 824
野菊花 826
啤酒花 828
旋覆花 830
密蒙花 832
款冬花 834
蒲黄 836
槐花 838
梅花 840
五、叶类
十大功劳 842
大青叶 844
山楂叶 845
木芙蓉叶 846
艾叶 848
石楠叶 850
四季青叶 852
龙脷叶 854
牡荆叶 856
苦丁茶 858
枇杷叶 860
罗布麻叶 862
枸骨叶 864
南天竹叶 866
侧柏叶 868
臭梧桐 870
金边龙舌兰 872
胡颓子叶 874
茶叶 876
荷叶 878
桑叶 879
银杏叶 880
紫珠叶 882
番泻叶 884
满山红 886
棕榈 888
九里香 890
紫苏叶 892
六、皮类
土荆皮 894
五加皮 896
乌桕根皮 898
白鲜皮 900
木槿皮 902
地枫皮 904
地骨皮 906
肉桂 908
合欢皮 910
杜仲 912
牡丹皮 914
苦楝皮 916
厚朴 918
香加皮 920
秦皮 922
海桐皮 924
黄柏 926
椿皮 928
暴马子皮 930
桑白皮 932
七、茎、藤及木类
丁公藤 934
大血藤 936
川木通 938
小通草 940
天仙藤 942
木通 943
功劳木 944
石斛 946
西河柳 948
竹茹 950
肉苁蓉 952
灯心草 954
柳枝 956
苏木 958
鸡血藤 960
青风藤 962
苦木 964
松节 966
首乌藤 968
钩藤 970
鬼箭羽 972
络石藤 974
桂枝 976
通草 978
麻黄 980
桑寄生 982
锁阳 984
槲寄生 986
樟木 988
檀香 990
皂角刺 992
八、树脂类
干漆 994
天然冰片 996
竹沥 997
安息香 998
枫香脂 1000
血竭 1001
沉香 1002
没药 1004
松香 1005
乳香 1006
樟脑 1007
九、菌藻类
马勃 1010
木耳 1012
冬虫夏草 1014
灵芝 1016
昆布 1018
银耳 1020
海藻 1022
茯苓 1023
猪苓 1024
雷丸 1025
十、其他植物类
儿茶 1028
大豆黄卷 1030
天竺黄 1032
饴糖 1033
芦荟 1034
海金沙 1036
青黛 1038
淡豆豉 1039
麦芽 1040
稻芽 1042
神曲 1044
鹤草芽 1045
谷芽 1046
十一、昆虫类
九香虫 1048
土鳖虫 1050
虫白蜡 1052
五倍子 1054
蜂房 1055
蜂胶 1056
蜂蜡 1057
蜂蜜 1058
蚕沙 1060
桑螵蛸 1062
斑蝥 1064
蝼蛄 1066
蝉蜕 1068
僵蚕 1069
十二、动物类
五灵脂 1072
牛黄 1074
乌骨鸡 1076
乌梢蛇 1077
水蛭 1078
水牛角 1080
石决明 1082
牡蛎 1083
地龙 1084
瓦楞子 1086
血余炭 1087
全蝎 1088
龟甲 1090
阿胶 1092
鸡内金 1094
刺猬皮 1096
珍珠 1097
珍珠母 1098
穿山甲 1100
海马 1102
海龙 1104
海螵蛸 1106
蛇蜕 1107
鹿茸 1108
熊胆 1110
羚羊角 1112
蜈蚣 1114
蟾酥 1116
鳖甲 1118
蛤蚧 1120
蛤壳 1121
麝香 1122
紫河车 1123
十三、矿物类
石膏 1126
龙骨 1127
白矾 1128
芒硝 1130
朱砂 1131
自然铜 1132
阳起石 1133
花蕊石 1135
炉甘石 1136
钟乳石 1137
禹余粮 1138
胆矾 1139
雄黄 1141
硫黄 1142
琥珀 1143
滑石 1144
磁石 1145
青礞石 1146
赭石 1147
十四、炮制品
大蓟炭 1150
千金子霜 1151
炮姜 1152
制川乌 1153
制草乌 1154
制天南星 1155
巴豆霜 1156
炙甘草 1157
煅石膏 1158
炒瓜蒌子 1159
法半夏 1160
姜半夏 1161
清半夏 1162
西瓜霜 1163
制何首乌 1164
荆芥炭 1165
焦栀子 1166
炙黄芪 1167
焦槟榔 1168
熟地黄 1169
索引

前言/序言

为了培养中医药人才,满足人们对健康与保健的需要,在政府的支持和医药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下已出版了形式多样的本草(中药)学书籍。在已经出版的本草(中药)学书籍中,收载南北常用中草药种类且配有药材、饮片、原植物、动物、矿物等彩色原图和性状鉴别描述以及比较详细的临床应用、附方的本草(中药)学著作不多。因此,本书力求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在中药材或饮片的选择上力图选择道地药材或优质药材,力争在中药的基原、药材或饮片的鉴定、鉴别以及功效应用方面做到通俗易懂,易于掌握,增强本书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本书收载南北各地常用中草药60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药材品种,少部分是不同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品种。书中药材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中华本草》通用的中药名为正名,正文按别名、来源、植物形态、生境分布、采制、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附方的顺序描述,并配有药用植物、动物、矿物形态及药材、饮片的高清彩色图片。别名按照南北各地不同地域列出一部分,如果在附方中有不同的名称,则请参考所注的附方出处。
本书主要由长期从事中医药工作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编写,编写工作得到了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开大学药学院、中国中医药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华南植物园、庐山植物园、广西药用植物园等单位专家的鼎力支持和私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比较仓促,书中疏漏及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和指正。
编 者   
2017年8月
书名: 现代中草药彩色图谱 内容简介: 《现代中草药彩色图谱》是一部集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权威性中草药专著。本书以精美的彩色图片配合详尽的文字描述,全面收录了现代临床常用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各类中草药,旨在为广大中医药爱好者、专业研究人员、医护工作者、药学从业者以及社会大众提供一本易于理解、便于查阅的实用工具书。 本书内容严谨,信息准确,力求全面反映当前中医药领域在草药鉴定、药理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我们深知,对于任何一门传统医学而言,其根基在于对天然药物的深入认知。中草药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结晶,其药用价值的挖掘和利用,离不开对植物形态、产地、采收、炮制以及药效等方面的细致考察。《现代中草药彩色图谱》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从源头上抓起,力求呈现最真实、最直观的中草药全貌。 一、 科学严谨的编撰理念与权威性保障: 本书的编撰团队汇聚了国内顶尖的中医药专家、植物学教授、药理学博士以及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他们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每一种收录的中草药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鉴定。在内容组织上,我们遵循了国际通行的科学分类原则,并结合了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系,力求在科学性和传承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药材鉴定: 书中收录的每一种药材,均附有高清、真实的彩色图片,涵盖了药材的整体形态、药用部位的局部特征(如叶、花、果、根、茎、皮等),以及显微结构的关键细节(如毛状体、表皮细胞、淀粉粒等)。这些图片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更是准确鉴定药材的直观依据。我们特别注重对相似药材的区分,通过对比图片和文字描述,帮助读者避免混淆,确保用药的安全与有效。 分类体系: 本书采用科学的分类方法,将中草药按科属、药用部位、功效主治等维度进行系统性梳理,方便读者根据不同需求进行检索和查阅。例如,读者可以通过植物科属来了解其亲缘关系和潜在的药用属性,也可以通过功效主治来寻找适合自己需求的药物。 内容权威: 对于每一种药材的药性、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炮制方法、使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现代药理研究进展等信息,均经过专家团队的反复核实与审订,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我们参考了大量的国家级药典、经典本草著作、最新的科研文献以及临床用药指南,力求将最可靠、最前沿的知识呈现给读者。 二、 全面详实的药材内容呈现: 本书的特色之一在于其内容的详尽与全面。对于每一种中草药,我们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力求为读者提供立体化的认知。 图文并茂的药材描述: 植物形态: 详细描述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包括其生长习性、根、茎、叶、花、果、种子的形态特征,以及其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这有助于读者在野外或种植环境中识别药材的天然形态。 药用部位: 明确指出药材的哪个部位具有药用价值(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根茎、全草等),并对其炮制前的外观、气味、味道等特征进行描述。 显微鉴定: 在必要的情况下,会配以关键的显微结构图,如草酸钙针晶、纤维束、导管、淀粉粒等,这些对于药材的真伪鉴别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形状相似但药效不同的药材。 古代本草记载与现代研究: 追溯药材的经典本草记载,梳理其传统功效与主治。同时,整合最新的现代药理学、药化、毒理学等研究成果,阐述其现代科学依据和应用前景。例如,在介绍某种具有抗炎作用的草药时,会列举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作用机制以及相关的临床或实验证据。 炮制工艺与规格: 详细介绍各种药材的常用炮制方法,如炒、煅、煮、蒸、炙等,并说明炮制的目的和对药效的影响。同时,会提及药材的质量规格和验收标准,以保证药材的品质。 用法用量与配伍禁忌: 提供临床常用剂量参考,以及在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配伍禁忌和注意事项,如“十八反”、“十九畏”等,确保用药的安全。 临床应用与验方: 介绍该药材在各类疾病治疗中的典型应用,并选取一些疗效确切、流传广泛的验方,为临床医生和家庭用药提供参考。 常见伪品与鉴别: 针对市场中可能出现的伪品,详细介绍其外观特征、化学成分差异以及简便的鉴别方法,帮助读者避免购入假冒伪劣药材。 精选的彩色插图: 本书最引人注目的特色之一便是其精美、高清的彩色插图。这些图片均由专业摄影师在最优条件下拍摄,力求真实还原药材的自然形态和细微特征。图片不仅展示了药材的整体面貌,还聚焦于关键的识别部位,如植物的叶形、花朵结构、果实形态、根系分布等,甚至包括了药材切面的纹理和颜色。这些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是其他文字描述无法比拟的,能够极大地帮助读者进行直观的识别和记忆。 三、 丰富多元的应用价值: 《现代中草药彩色图谱》的应用价值贯穿于多个层面,覆盖了从初学者到专业人士的广泛需求。 中医爱好者与初学者: 对于对中医药感兴趣但缺乏专业知识的读者,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入门途径。精美的图片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能够帮助他们快速认识常见的中草药,了解其基本功效,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与教育工作者: 对于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本书是学习和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清晰的图示和权威的讲解,能够帮助他们系统掌握中草药的形态特征、药性功效以及临床应用,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教材。 临床医师与药师: 对于一线医疗和药学工作者,本书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在面对复杂病情、识别药材真伪、确定用药方案时,本书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提高诊疗和调配的效率与安全性。 药材生产与经营者: 对于中药材的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从业人员,本书是鉴定药材真伪、评估药材品质的重要依据,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市场,规避风险。 科研人员: 对于从事中药药理、药化、新药开发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本书提供的全面信息和最新的研究动态,能够为他们的研究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四、 细节之处彰显匠心: 本书在细节处理上同样精益求精,力求为读者提供最舒适的阅读体验。 排版设计: 采用科学合理的排版布局,图文并茂,重点突出,阅读流畅。重要的信息点(如药名、功效、禁忌等)会以醒目的方式呈现,方便快速查阅。 索引系统: 完善的索引系统,包括中药名、拼音名、拉丁名、植物学名、别名等,方便读者通过不同途径快速找到目标药材。 附录内容: 可能包含常用中药剂量换算表、常见病症中草药选配指导、中草药炮制基础知识等附录内容,进一步增强本书的实用性。 语言风格: 语言力求严谨而不失流畅,专业而不失通俗,既保证了学术性,又兼顾了可读性,避免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术语。 《现代中草药彩色图谱》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中草药的书籍,它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对天然药物价值的深度挖掘与展现。我们相信,通过本书,更多的读者将能够走进中草药的奇妙世界,理解其内在的生命力和无穷的药用潜力,并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好地应用于现代生活,造福人类健康。本书期待成为您在中草药探索之旅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五: 最近迷上了摄影,所以就买了一本关于摄影构图的专业书籍,名为《光影的语言:摄影构图艺术解析》。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一本“及时雨”。我之前拍的照片总是感觉“差了点意思”,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恍然大悟。作者将构图原则,比如三分法、黄金分割、引导线、对称等,通过大量的优秀摄影作品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并且还针对不同题材(如人像、风光、静物)给出了具体的构图建议。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留白”和“负空间”的讲解,这让我明白,有时候“不拍”比“乱拍”更能提升照片的意境。作者还分析了一些失败的构图案例,并给出了修改意见,这对我学习构图非常有帮助。如果书中能再加入一些关于后期处理对构图影响的探讨,或者介绍一些不同焦段镜头对构图的独特作用,那就更棒了。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摄影构图的新视野,让我对如何拍出有吸引力的照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评价一: 最近机缘巧合,翻阅到了一本关于古代绘画技法的书籍,名为《笔墨丹青: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赏析》。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画不同流派的演变,从人物、山水到花鸟,层层递进,仿佛将我带入了那个充满古韵的时代。作者对不同时期画家的笔墨运用、构图布局、设色特点都做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尤其是在讲解山水画的皴法时,更是细致入微,什么叫披麻皴、斧劈皴,作者都用清晰的图例和文字一一说明,让我这个对绘画知之甚少的门外汉也能有所领悟。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古代文人的诗词歌赋,与画作意境相得益彰,读来令人心生向往。不过,如果书中能再增加一些关于中国画材料(如纸、墨、笔、砚)的详细介绍,以及如何保养这些珍贵古籍,那就更臻完美了。整体而言,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艺术类读物,适合所有对中国传统艺术感兴趣的读者。

评分

评价三: 最近在整理旧书的时候,偶然发现一本关于古典音乐赏析的书,名为《弦上的旋律:西方古典音乐漫游》。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拘泥于枯燥的音乐理论,而是从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创作背景以及作品的情感表达出发,带领读者走进一场又一场心灵的音乐盛宴。作者对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大师的作品进行了深入解读,不仅仅是分析其音乐结构,更着重于挖掘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读到关于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部分,我仿佛能感受到作曲家面对人生困境时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书中还附带了一些精选的乐曲片段,虽然无法替代真实的聆听体验,但也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字的描述。我个人认为,如果书中能加入一些关于不同乐器在古典音乐中的角色和特点的介绍,或者简单提及一些不同音乐时期(如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风格差异,那这本书的全面性会更强。

评分

评价四: 我一直认为,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是体验其文化精髓的最佳途径。最近读完了一本关于古都西安的城市历史读物,名为《长安古韵:一座城的千年回响》。这本书以编年的方式,生动地描绘了西安从周秦汉唐一直到明清的城市变迁和历史事件。作者的文笔非常细腻,他不仅仅是记录历史的兴衰,更着重于挖掘历史背后的人文故事。关于唐朝盛世的描绘尤为精彩,我仿佛能看到那个开放包容、万国来朝的繁华景象。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古建筑(如大雁塔、钟鼓楼)的介绍,以及与这些建筑相关的历史典故,让我对这座古老城市有了更深的敬意。唯一让我觉得稍有遗憾的是,书中对于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西安的发展变化描述得不够详尽,如果能增加这部分内容,相信会更完善。总之,这是一本让我对西安这座城市产生强烈向往的书籍。

评分

评价二: 我一直对天文学抱有浓厚兴趣,所以最近入手了《星空下的奥秘:宇宙探索指南》。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相当有趣,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许多天文学科普读物那样,上来就罗列一大堆复杂的公式和理论。相反,它更像是从一个好奇的孩童视角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去探索宇宙的浩瀚。从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系,到遥远的星系,再到宇宙大爆炸的起源,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生动的比喻。书中关于黑洞的章节尤其精彩,作者用极其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黑洞的形成、性质以及它们对周围时空的影响,让我这个曾经对黑洞充满畏惧的人,如今对其产生了浓厚的探索欲望。不过,如果书中能增加一些近几年天文学的最新发现,比如关于系外行星的新进展,以及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震撼图像,那这本书的价值将更上一层楼。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能点燃你对宇宙探索热情的好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