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部珍贵的代表着丰家“家学”“家训”的作品
2.丰子恺先生精心挑选、白话解读、钢笔写就的小故事
3.丰子恺先生作品首次公开出版,让孩子在小故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遇
4.带你回到汉语言文学代代相承、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美好家园
丰子恺,中国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浙江桐乡人。他的漫画风格造型简括、画风朴实,作品有《丰子恺漫画》;他的文笔隽永清朗,语淡意深,著有《缘缘堂随笔》等。
“我对于儿女的关心与悬念中,有一部分是对于孩子们——普天下的孩子们——的关心与悬念。”
——丰子恺
“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人世间与我因缘*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
“人间*富有灵气的是孩子。……天地的灵气独钟于孩子。”
——丰子恺
猫头鹰 一〇
楚王遗弓 一二
公明宣求学 一五
师旷答晋平公 一八
廉洁三则 二一
闾丘先生不拜 二五
晏子使荆 二九
高道穆破车 三三
陶侃重农 三七
周处除害 四一
晋帝幼慧 四五
蔡邕知音 四九
第五伦公正 五二
刘宽宽大 五五
赠牛解讼 五八
李母封窖 六〇
斗牛图 六二
鲁恭感化 六五
裴度失印 六九
扁鹊治病 七三
王氏姊妹报仇 七七
元孝整纵盗 八一
跳高绝技 八五
阳城宽大 八九
吃烟献技 九三
口技 九七
马妪和潘妪 一〇五
王伽送囚 一一三
长寿 一一七
范元琰却盗 一二一
贾坚善射 一二五
雍门调 一二八
唐高宗头重 一三〇
柳浑救玉工 一三三
秦淮健儿传 一三七
桃核念珠 一五三
核工记 一五九
名捕杀盗 一六三
延陵季子挂剑 一七〇
画风筝 一七二
剪发图 一七四
毛遂自荐 一七七
李同说平原君 一八九
邓通饿死 一九三
朱买臣休妻 一九七
王吉廉洁 二〇四
淳于恭谦恭 二〇六
高岱受骗 二〇九
囫囵吞枣 二一二
周伯仁之死 二一四
楚王遗弓
楚共王出门打猎,遗失了他的弓。左右的人们要去找。共王说:“不要找了。楚人失掉了弓,楚人拾得了,何必去找呢?”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说得很好;不过可惜气度还欠大些。应该说‘人失掉了弓,人拾得了’,何必说‘楚人’呢?”
出处
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
—《说苑》
公明宣求学
公明宣在曾子那里求学,三年不读书。曾子说:“宣,你在我门下,三年不学习,是甚么道理?”公明宣说:“我哪里敢不学习!我看见夫子在家里,当父母亲面前,对狗马也不叱骂一声。我很钦佩,努力学习,但没有学会。我看见夫子应对宾客,恭敬谦虚而不怠慢。我很钦佩,努力学习,但没有学会。我看见夫子在朝廷上,对属下很严,然而并不毁伤他们。我很钦佩,努力学习,但没有学会。我钦佩这三件事,但都没有学会,我哪里敢不学习而住在夫子门下呢?”曾子站起身来向他道歉,说:“我的见解不及你,你就这样学习吧。”
序文:给小朋友讲小故事
丰子恺
“有一个小囡囡——”
每逢我点着一支香烟,坐在藤椅里歇息的时候,孩子们望见风色,就围绕在我的膝前,用这样的一句话来勾引我讲故事。
顾均正先生的《风先生和雨太太》,徐调孚先生的《木偶奇遇记》,这等已经讲过几遍;又由我随意改作、变化,乱造出许多同类的故事,以应付他们的日常的要求。现在差不多已把我所晓得的一切格式的故事讲完,连乱造都不容易造出了。
我对孩子们讲故事的时候,常常觉得像《风先生和雨太太》《木偶奇遇记》,或别的童话,以及《西游记》中的故事等,对于七八九岁的孩子程度很适合,然对于四五岁的几个孩子似乎太深一点,讲与听都较为费力。创作幼儿故事,我又很不擅长。有时只得不顾较小的几个孩子的理解与否,而以较大的几个孩子为本位而讲上述一类的故事。然而常常发现不妥当的结果:不但使他们兴味不深,有时又容易使他们误解,例如对于“国王”一类的名词,我家的四岁孩子还没有明确的概念。以致有一次他把“国王”当作“老虎”“狮子”一类的动物,后来又当作“鬼”“妖怪”一类的幽灵。突然地问我“国王有几只脚?”“国王会飞否?”
然而只管避去这种名称,将来他就永远不懂,也是不好的事。我的意思,需用故事来说明他们所不懂的名称。例如“有许多人,……其中有一个因为……后来大家称他为‘国王’”,类乎此的故事,先把“国王”的概念给了他们,后来就可正确地应用了。我早已实行这方法,觉得很有效果。为了要使四五岁的孩子听得懂《木偶奇遇记》,我曾经摘出许多他所不懂的名词来,为每一名词作一说明的故事,先把故事讲给他听了,然后讲《木偶奇遇记》,结果是大告成功的。
据研究者说,儿童期的故事兴味,分韵律时代、想象时代、英雄时代、传说时代这四个时期。我家的四岁的孩子还属于韵律时代,至多是想象时代的初期。这时期的故事,形式需带歌谣风的,或多含有规则的反复的性质的。至于内容,则想象时代的妖精、神鬼、怪物等还不曾出现,其主要人物需取幼儿所熟悉的小囡囡、父亲、母亲、玩具、人像(玩偶),以及小的家畜、植物,例如虫、鸟、猫、犬、鸡、猪、羊、牛、花、果等。那种英雄时代的题材,当然使他们难于理解而少有兴味。
我必须给《一千年的围棋对决》打上“史诗级”的标签。这本书并非一本教授围棋技巧的教材,而是一部关于智慧、忍耐与历史变迁的宏大叙事。它选取了历史上最具标志性的十场围棋对局,将每一局棋的进行,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棋手的个人命运、乃至国家兴衰紧密地编织在一起。例如,书中对一场发生在战乱年代的“生死局”的描写,不仅仅是黑白子间的博弈,更是对乱世中人性坚守与妥协的深刻剖析。作者对棋局的解读极其精妙,他能将复杂的官子和定型,转化为普通读者也能理解的战略意图,比如将“收官”比作是帝国最后阶段的资源分配,将“打劫”形容为一场没有硝烟的资源消耗战。文字的密度非常高,信息量巨大,但作者的叙事节奏控制得炉火纯青,你既能感受到棋盘上那种寸土必争的紧张感,也能体会到棋手们在漫长等待中产生的内心波动。读完后,我不仅对围棋的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对“布局”、“变化”和“终局”这些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人生领悟。这本书读起来既需要专注力,也能带来极大的精神满足感。
评分这本《探秘失落的文明》简直是考古学爱好者的福音!作者的叙事功力一流,笔触细腻得仿佛能让你闻到埃及沙漠中干燥的空气,听到雨林深处古老祭坛上传来的神秘低语。书里详尽地描绘了几个鲜为人知却又极具影响力的古代文明的兴衰轨迹。我尤其对关于亚特兰蒂斯是否存在于南极冰层下的那几个章节印象深刻,尽管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但作者引用了大量晦涩难懂的古籍残卷和地质学证据进行佐证,逻辑推演严密,让人不得不产生“或许真有其事”的联想。书中对于图坦卡蒙墓穴的陪葬品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细致解读,不再是简单地罗列金银器皿,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件器物背后的宗教信仰和权力结构。插图和地图的制作极其精良,那些手绘的古城复原图,细节丰富到让人想要立刻打包行李飞往实地考察。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坐在舒适的沙发上,而是肩负着探险家的使命,在迷宫般的遗址中摸索前行。唯一的遗憾是,某些关于能量矩阵的理论部分,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术语解释稍显不足,需要反复查阅才能完全理解其深层含义。总体而言,这是一部兼具学术深度与大众可读性的杰作,极大地拓宽了我对人类早期历史的认知边界。
评分谁能想到《植物的低语:一种新的生命对话》能如此引人入胜?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植物学科普读物,结果却是一部颠覆生物学常识的“证据呈现”。作者巧妙地避开了学术论文的僵硬格式,而是通过一系列田野调查和实验记录,构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植物拥有远超我们想象的复杂交流系统。书中详细描述了真菌网络如何充当“地下互联网”,传递关于土壤营养、病虫害预警的信息,甚至记录了数代植物的“记忆”。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关于气味信号的分析,那些看似随机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实际上是一种高度复杂的“化学语言”,能够召唤特定的益虫来清除害虫,或者向邻近的植物发出紧急撤离的信号。作者对实验过程的描写非常严谨,他如何排除干扰,如何设计对照组,让读者完全信服。阅读过程中,我每次路过公园或花园,都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来,试图去“倾听”那些树木和花草正在进行的无声交流。这本书不仅是科学的,更是富有诗意的,它教会了我,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阶段。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星际漂流者的日志》,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传统太空歌剧的刻板印象。它不是那种充斥着激光对决和帝国纷争的爆米花爽文,而更像是一部关于存在主义和宇宙尺度的哲学沉思录。主角艾莉娅,一个被放逐到银河系边缘的生物学家,她的“日志”记录了她与各种形态迥异的外星生命的互动,这些生命体的思维方式和物理构成都超出了我们现有科学范畴的想象。最让我震撼的是,作者对“时间”概念的解构。在某些星域,时间是流动的,甚至是可逆的,这让艾莉娅不得不重新定义“过去”和“未来”。文字的张力拿捏得恰到好处,那些关于孤独、探索与归属感的描写,深邃而忧伤,读完后常常需要安静地坐上好一会儿才能从那种宏大的虚无感中抽离出来。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充满了诗意的隐喻,比如形容一个垂死恒星的消亡是“宇宙的最后一次温柔叹息”。虽然情节推进相对缓慢,更注重角色内心的挣扎和环境的描摹,但这恰恰是它的魅力所在——它强迫你放慢脚步,去体会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微小。对于追求精神深度而非纯粹刺激的科幻迷来说,这本书绝对是近十年来最值得精读的作品之一。
评分《伦敦雾中的蒸汽骑士》,这本书完美地融合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哥特式美学和精密的机械幻想,简直是一场视觉与智力的盛宴!故事设定在十九世纪的伦敦,但这里的蒸汽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高度,空气中弥漫着煤烟和黄铜的气味,巨大的机械蜘蛛在泰晤士河上巡逻。主角是一位天才发明家,他不仅仅是在制造机械,他是在用金属和齿轮重塑社会结构。我特别喜欢作者对社会阶层冲突的描绘——上层贵族依赖于精巧的自动化仆役,而底层的工匠们则在污浊的地下作坊里偷偷研发着可能颠覆现有秩序的激进机械。书中对那些复杂机械装置的构造描述,细致到让我几乎能听到每一个气缸的运作声和压力阀的嘶嘶声。推理部分的铺陈也相当精彩,每一次线索的发现都伴随着一场紧张的追逐戏,可能是被装有自动瞄准系统的机械警察追赶,也可能是在一个雾气弥漫的仓库里与反叛的自动傀儡搏斗。这本书的节奏感极佳,高潮迭起,让人完全沉浸在这股“蒸汽朋克”的浪漫与危险之中,仿佛自己也戴上了护目镜,准备驾驶一架单翼飞行器冲向黎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