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主张设计:如何构建商业模式重要的环节 85.0元
ISBN:
9787111517993
规格: 21.4 x 14.9 x 1.9 cm;699 g
作者: 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 伊夫·皮尼厄 页数: 281页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时间: 2015年11月 开本: 16
这本书的基本理念与《商业模式新生代》一致,但更聚焦于商业模式设计核心的部分——价值主张设计。任何成功的商业模式都是基于伟大的价值主张的嵌入。
本书聚焦于小的代价做出的创新;聚焦于支付较少的费用获得巨大的用户数量;聚焦于用户是怎么来衡量产品的成功;聚焦于高价值的工作、有效的服务、能获得收益的事;聚焦于通过价值主张画布设计、测试、创建和管理客户真正想要的产品和服务。
商业模式新生代(经典重译版) 89.0元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10月17日)
平装: 272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111549895
条形码: 9787111549895
商品尺寸: 24 x 18 x 2.4 cm
商品重量: 699 g
品牌: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以下五个部分的内容:商业模式画布,一种描述商业模式,分析商业模式和设计模式的工具;基于商业思想家的商业模式式样;帮助你设计商业模式的技术;通过商业模式视角重新解读策略;一个帮你设计创新商业模式的通用过程,这一过程用到了本书中所有的概念、技术和工具。zui后提供了五个供探讨的关于商业模式主题的展望。本书是一本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用的、启发性的工具书。
书名: 商业模式新生代(个人篇):一张画布重塑你的职业生涯 89.0元
ISBN:
9787111386759
规格: 24 x 18.4 x 1.8 cm;599 g
作者: 蒂姆?6?1克拉克 亚历山大?6?1奥斯特瓦德 页数: 243页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时间: 2012年7月 开本: 16
你是否梦想全新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生活机遇?
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梦想,只是大多数人缺少进行自我设计的结构化方式。日新月异的商业模式变化,使我们面对着前所未有的重大职业和生活机遇。
本书提出的单页式解决方案曾帮助数以千计的个人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它能有效地消除职业不确定感,为你带来巨大自信;它能以系统化的方式优化重要的商业模式,实现个人商业模式的定制化。
完美结合图像与策略思考的奇书,人人都能有贡献的企业创新
教你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并快速制定出超乎想象的人生规划
这套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扎实,那种厚重的质感让人一上手就知道这是经得起推敲的干货。我本来对“经典重译”这个标签有点警惕,生怕又是那种晦涩难懂的翻译腔,但读下来发现这次的处理相当到位,语言流畅自然,像是作者用我们自己的逻辑在阐述,而不是生硬地搬运概念。尤其是“个人篇”的部分,它没有停留在宏观的企业层面,而是深入到了个体如何构建自己的“价值网络”,这对我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过去我总觉得商业模式是企业高管才需要操心的事情,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即使是自由职业者或团队中的一员,也需要清晰地梳理自己的“价值主张”和“收入流”。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次思维方式的重塑,强迫你去审视你现有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是不是真正为你创造了不可替代的价值。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客户细分”和“渠道通路”的分析模块,它们被拆解得非常细致,给出了大量的案例作为参照,这对于我们这种经常需要进行市场验证的实干派来说,是极大的福音。总的来说,它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框架,让你能像搭积木一样,系统地思考和设计你的商业运作逻辑,而不是凭感觉行事。
评分这套书的阅读体验是递进式的,但不同册之间的侧重点差异非常大,这反而让它显得更有层次感。主册(经典重译版)奠定了基础,它像是一张精确绘制的地图,让你知道哪里是重要的山脉(核心资源),哪里是河流(价值流动)。而“价值主张设计”的部分,则像是放大镜,聚焦于你与客户的直接互动点——你的产品或服务到底解决了对方哪个“痛点”和“增益点”。我过去做的产品宣发常常是自嗨式的,堆砌功能,但价值主张设计这一块的内容,让我彻底明白了,客户购买的不是你的功能,而是你为他带来的“成果转换”。这种认知上的转变,直接影响了我的营销文案和销售策略。我开始用客户的语言去重构我们的价值陈述,效果立竿见影。它教会我,设计一个好的价值主张,就像设计一把万能钥匙,必须精准地契合锁孔,而不是一把看起来很复杂的工具箱。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商业模式顶层创新设计”这本时,我有点被它庞大的理论体系震慑住了。我期待的是能立刻上手操作的SOP(标准作业程序),但这本书更多的是在提供一种“设计思维”的基础训练。它强调的是“从0到1”的创新,而不是对现有模式的微调。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教你如何打破固有的心智模型。比如,我们习惯性地认为“成本决定价格”,但书里用不同的维度去解析了价值捕获的逻辑,让你明白在某些生态系统中,价值的创造和分配可以完全脱离传统的线性路径。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去消化其中关于“战略远景”和“生态系统匹配度”的部分,因为它要求我们把目光放得更远,去预判三到五年后市场可能出现的颠覆性力量。如果你只是想找一本告诉你“明天怎么卖出更多货”的书,你可能会觉得它有点慢热。但如果你想成为那个引领行业变革的人,那么理解这种顶层设计逻辑是必不可少的。它让你从一个执行者的角度,上升到了一个架构师的高度,去思考整个商业系统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
评分这三本书的组合,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系统性和互补性。它不是孤立地谈论某一个商业技巧,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视角。从顶层设计的宏观战略,到价值主张的微观落地,再到个人层面的能力构建,形成了一个闭环。特别是个人篇,它提供了一种“自我创业”的心态,即便是身处大公司,你也可以像经营一家初创公司那样去规划你的工作产出和向上汇报的价值。这对于职场中渴望突破瓶颈、寻求更大影响力的专业人士来说,提供了实操性极强的心理建设和方法论支持。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商业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看问题不再局限于眼前的KPI,而是开始考虑我的工作成果如何在更大的价值网络中进行流通和变现。这套书更像是为你配备了一套高精度的商业雷达,让你能提前预警市场变化,并主动去设计你的未来,而不是被动接受。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套书的内容密度非常高,我不得不采取“碎片化阅读+深度反思”相结合的方式来消化。特别是在阅读到关于“创新范式转移”的章节时,感觉就像在阅读一本高级的经济学理论著作,需要反复对照案例才能真正理解其背后的驱动力。它没有提供那种廉价的“成功秘诀”,反而更像是在揭示商业世界运行的底层代码。对于已经运营了一段时间的企业来说,最大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诊断工具箱”。你可以用书中的框架去扫描自己公司的现有模式,看看哪些环节已经老化、哪些价值创造点正在被竞争对手绕过。这种自我审视的过程虽然痛苦,却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它很少用绝对化的词语,更多的是引导你思考“在特定情境下,什么是最优解”,这种开放性的讨论空间,让这本书的生命力远超那些只提供标准答案的出版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