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是消费升级的产物,是一种更先进、更人性化的商业文明。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也没有传统零售一说,只有新零售。只有当线上线下和现代物流完美融合在一起,无限逼近消费者的内心需求,为消费者提供高效率、高体验值的服务,才能诞生真正意义上的新零售。
新商业时代,传统零售(线下零售和传统电商)如何做精,如何获得新能力、新思维、新方法和新工具,以便更高效地为消费者提供超出其期望值的消费体验和服务,是本书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董永春,擅长微商品牌建设、团队裂变,拥有15年的实体团队建设和培训经验,目前受聘于多家品牌微商企业,担任系统训导师及商学院院长。如阿里特训营团队裂变首席导师;浙江工业大学就业指导师;浙江聚心公益促进会商学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练导师;浙江丰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特诺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浙江丰楷创视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时代光华特聘导师;三三裂变招商系统创始人;“点亮微直播”联盟会员。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被授予“新微商品牌训练及招商系统领军人物”称号。
IV
线上+线下+物流
新零售:
四、全渠道的挑战:能否实现同款同价/ 28
第四章新零售的本质/ 31
一、新零售的本质是效率革命/ 31
二、新零售没有固定的图谱/ 34
三、新零售仍是零售/ 36
第五章新零售+新物流/ 39
一、新零售呼唤新物流/ 39
二、新零售的新能力之——智能物流/ 41
三、物流云升级/ 44
四、物流“最后一公里”争夺战/ 45
第二篇
零售+大(小)数
据:每个企业都要
变为数据公司
第六章新零售:实现零售的数据化/ 50
一、“大数据”的商业价值/ 50
二、新零售的新能力——零售数据化/ 52
三、打造智能线下卖场/ 54
四、新零售要打通线上线下,整合核心就是大数据/ 57
五、如何玩转新零售大数据分析/ 59
第七章客户数据的智能应用/ 63
一、挖掘客户需求,为用户画像/ 63
二、精准营销,精准推送/ 65
三、大数据会员管理/ 67
四、把控生产,达到零售升级/ 69
第八章大数据时代的零售小数据/ 72
一、挖掘零售小数据/ 72
二、发现痛点,只需研究少量典型客户/ 74
三、观察客户接触的“MOT”
/ 79
第三篇
零售+生态系统:新
零售应是一种共享
共赢型零售
第九章零售+生态:打造全零售生态圈/ 84
一、做生态:电商巨头的新零售生态系统/ 84
二、线下零售的小生态/ 86
三、新零售的全域营销/ 93
第十章零售生态系统的新能力/ 99
一、供应链能力:对上游供应链的控制/ 99
二、社群营销:对下游消费者的触达/ 101
第十一章新零售的新趋势/ 107
一、零售市场的重返实体店现象/ 107
二、电商的入口演变/ 109
三、零售新物种:知识自媒体电商/ 112
第四篇
零售+超预期体验:
无限逼近消费者内
心真实需求
第十二章新零售: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零售模式/ 116
一、新零售:“购买驱动”到“体验驱动”的转化/ 116
二、线下门店是新零售体验致胜的重要一环/ 119
三、线上提供便利,线下提供体验/ 123
四、致力于为顾客提供超预期体验/ 126
第十三章用户思维:真能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 130
一、消费权利转移,倒逼商家转变/ 130
二、从产品思维到用户思维/ 134
三、强化顾客关系管理/ 136
第十四章消费升级:捕捉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142
一、挑剔型顾客是零售商的宝贵资源/ 142
二、决定消费者去留的究竟是什么/ 144
三、新零售就是为顾客解决问题/ 147
四、与时俱进,满足顾客新需求/ 149
第十五章场景优化:线下零售体验升级的入口/ 153
一、线下门店环境创新的三个维度/ 153
二、新零售的场景思维/ 155
三、打造多重感官的消费体验/ 157
四、借助场景营销优化顾客体验/ 159
第十六章智慧零售:提供酷炫的消费体验/ 162
一、智慧零售:借助物联网技术提升门店体验/ 162
二、智慧零售:借助互联网技术提升门店体验/ 165
三、智慧零售:借助黑科技提升门店体验/ 167
四、借助互联网思维改善用户体验/ 169
第十七章服务精进:满足日渐挑剔的客户/ 175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打造有温度的零售/ 175
二、学习日本零售业的暖心服务/ 177
三、不容忽视的售后服务/ 179
四、让顾客口碑相传/ 181
第五篇
零售+精细化管理:
对“人、货、场”
进行价值重构
第十八章对“人、货、场”进行价值重构/ 188
一、新零售需要匹配综合运营能力/ 188
二、新零售商品定位的几种模式/ 190
三、新零售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196
四、员工行为的重塑/ 197
第十九章商业做到极致的秘诀/ 203
一、商业做到极致,都会上升到哲学高度/ 203
二、未来商业,因小而美/ 206
三、用工匠精神对待零售/ 207
参考文献/ 210
后记/ 212
第一篇 线上线下无缝结合的新零售:零售
+
线上线下互联
牌上市,股价连续多日涨停,迅速成为国内家居行业中首支股价破百的绩优股。
对此,尚品宅配董事长李连柱表示:“互联网的消费交易的过程并没有体
现消费者的体验,带给顾客情感的体验感是互联网零售取代不了实体店所具有
的这个先天特性的。”
“逛街是一种生活方式、精神消费,不是落伍的休闲。”上海市消费者保
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唐健盛说。
相对于部分喜欢“宅”在家里进行网上购物的消费者,更多的人喜欢到商
场、实体店,边逛边买。线下商业能满足消费者集购物、娱乐、休闲、饮食、
出游于一体的社会性需求,满足消费者拥有商品的即时性需求,便于消费者进
行面对面选购,大大提升购物体验。
这是电商所不具备的体验空白,是电商在购物体验上的“先天劣势”。
除此之外,各大电商网站出于自我利益的考虑,纷纷设置了一些人为的购
物障碍,也大大降低了顾客的购物体验。
随着BAT 三大互联网巨头加速在国内市场的布局,各大电商纷纷选择“站
队”,被三大巨头或入股或并购,随之而来的除了愈加激烈的竞争外,还有加
速割裂的网购格局。比如,淘宝屏蔽了百度的搜索抓取,而在京东购物再也不
能用支付宝付款,淘宝和微信也开始相互屏蔽……在最关键的购物支付环节,
百度系电商大力推广百度钱包,腾讯系电商强行绑定微信支付,阿里系电商则
当仁不让地首推支付宝。
这些人为地设置了用户的购物障碍,使网购体验越加恶化。据观察,有不
少消费者都是由于支付不畅,支付工具的不匹配,而放弃网络购物。
一、新零售的诞生
由于传统零售和传统电商的局限性,新零售应运而生。
传统零售受时间和经营空间的限制,一方面经营成本过高,经营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也无法满足客户随时随地消费的需求,发展空间受限。
传统电商,其纯线上模式无法为用户提供面对面的直接体验,用户下单和
收货中间有一个时间差,也会导致不良体验,是其先天短板。
马云曾指出:纯电商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
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
真正的新零售。
我要补充一句,未来,既没有纯电子商务这一说,也没有纯线下零售这一
说,只有线上线下充分融合的新零售。
传统零售的生产要素是“人、货、场”;电商的生产要素是“人、货、场”;
新零售的本质也是“人、货、场”,三者并没有本质区别,新零售只不过是对
前两者的商业要素进行了重构。正如阿里巴巴集团提出的新零售战略思路:以
天猫为主阵地,通过数据的运用,帮助品牌企业乃至整个商业对“人、货、场”
商业元素进行重构。
不论旧零售,还是新零售,都脱离不开“人、货、场”三个核心要素,而
国内各类新零售业态的快速崛起,则主要是得益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所提供的软硬件基础,同时强调线上线下一体化与融合,同
第三章
新零售:商业元素的重构
第一篇 线上线下无缝结合的新零售:零售
+
线上线下互联
时也离不开高度发达的现代物流快递行业,使得线上和线下融为一体能够变为
现实。
未来的零售业态,将会以传统零售所涉及的环节[ 如供应链、商品管理、
营销、销售平台(空间)等以大(小)数据为基础] 来构建新的商业闭环体系,
以提升消费体验为核心,以满足用户日益挑剔的需求为宗旨,来重构线上线下
的“人、货、场”三要素,真正发挥“线上+ 线下+ 数据+ 物流”的系统化优势,
为未来的零售商家打造更为全面的竞争力。
传统零售业(包含传统电商和传统线下零售)对旧有商业元素的重构,表
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 线下走到线上,线上走到线下
首先是传统零售业的集体“触网”,走到线上,纷纷开设线上商城和基于
各大电商平台的官方旗舰店,2012 年前后,大批传统零售商和传统品牌开始
发力于网上,它们将线下商品、将企业的部分运营能力和资源投放到网络渠道,
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和增量。
另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曾经将线下实体零售逼得近无退路的电商巨
头,而今纷纷进军线下,设立实体店,选择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据报道,电商巨头亚马逊的首家线下实体书店——位于西雅图的“Amazon
Books”线下书店,已经于2015 年11 月3 日正式对外营业a,“Amazon
Books”展示出来的都是4 星以上评论的图书,当顾客扫描其二维码后,就可
直接从手机上看到其他用户对图书的评论。
这是亚马逊“逆袭线下”的第一步,目的是离消费者更近,为他们提供更
好的消费体验。
在国内,如阿里巴巴、京东、当当、聚美优品等,也都纷纷从线上走到线下,
争相开设实体店。2015 年11 月24 日,当当网宣城计划在3 年内开1 000 家实
体书店,将涵盖MALL 店、超市书店、县城书店多个类型,当当网第一家实
a 陶娅洁. 网购时代. 实体店“逆袭”有道. 中国产经新闻报. 2015 年11 月10 日.
体书店布局长沙,占地1 200 平方米,且线上线下同价。
零售业态的这些演变趋势,正应了马云的一句话——线上的企业必须走到
线下去,线下的企业也必须走到线上去,线上线下加上现代物流,才能实现真
正的新零售。
2 商家内部经营要素的重构
近年来有所突破的零售商家,多是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内部的认识问题、
组织保障问题、线上线下组织关系和资源分配问题,今天的传统零售业要成功
蜕变,走向新零售,不仅仅要完成在企业内部组织重构、部门重构、职能重构,
还要利用互联网新思维来武装头脑,来完成商业上的进一步革新和演变。
鸡蛋从外部打破是人的食物,从内部打破就意味着新的生命。新零售企业
的新生命,一定是由内而外。
3 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新零售,不仅仅是线上线下的全覆盖,更重要的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
是对现有“人、货、场”的重构,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以一流的消费体验为
中心,重新组织商品,升级服务,重塑消费路径,进行整个产业链的重构,最
终目的是让用户感受到商家无所不在的服务价值及服务品质,无限逼近消费者
内心真实需求。
研究零售业的发展史,不难发现一条隐藏的路径,零售业的每一次革新,
其本质都是为了提高零售服务的效率,都是在围绕“成本、效率、体验”做文
章,当线下零售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时,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当纯粹的电商不
能为消费者提供完善的消费体验时,强调线上线下充分融合的新零售随之诞生。
但无论商业模式如何演变,升级的只是各种形式和手段,而零售的本质是
不变的,今后零售业可能会演化出更多新的业态,但无论怎样发展,最终还是
会紧紧围绕“成本、效率、体验”来推进,即如何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
更好的体验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消费者需求和体验的满足,涉及零售商经营、服务的各个环节,涵盖经营、
管理、服务、配送、售后等所有人员,包括线上线下等各个终端。它是一个综
合的、立体的、全维度的感受与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消费者需求的满足程
度和体验的优劣,取决于其中的“短板”而非“长板”。因此说,不论是线上
线下的充分融合,还是新零售的数据运用能力;不论是零售生态系统的构建,
还是智能物流、智慧门店的打造,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更好地满足消费需
求,提升消费体验。
商业做到极致,都会上升到哲学高度。零售哲学的本质在于:谁能更高效
地服务消费者,谁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极致体验。
传统零售模式,以自我为中心,更关注自身利益,属有我之境。
新零售的模式,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更关注用户需求,属无我之境。
从方法论上讲,新零售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路径可寻,新零售更是一种动态
零售,演变的是形式、模式和物种,不变的是为消费者提供一流服务和体验的
初心。
编者
2018 年2 月
这本书简直刷新了我对传统零售业的认知!我一直以为线上购物和线下门店是两条平行的线,永远不会有交集,结果作者用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理论,为我描绘了一幅全新的零售图景。书中对“新零售”概念的阐释,不仅仅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强调了线上线下资源的深度融合,以及物流作为连接两者的关键纽带。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消费者行为变化的分析,它精准地指出了现代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一的购物渠道,而是追求一种无缝、便捷、个性化的体验。无论是通过APP浏览商品,在线下单,还是选择到店自提,甚至是享受快速的送货上门,每一步都被巧妙地设计和串联起来。作者并没有空谈理论,而是引用了大量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实践经验,比如某知名服装品牌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喜好,然后调整线上线下库存,实现精准营销;又比如某生鲜电商如何优化冷链物流,确保消费者在家也能吃到最新鲜的食材。这些案例都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看到了零售业未来的无限可能,也为我思考如何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抓住机遇提供了宝贵的思路。我甚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曾经认为“老套”的实体店,发现它们在“新零售”的框架下,也可以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线上流量的线下承载,或者线上线下互动的体验空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启发,一种对未来商业模式的全新解读。
评分作为一个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普通消费者,我一直对“新零售”这个概念有所耳闻,但总觉得它离我有点遥远,或者是一种只属于大企业的概念。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新零售”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它所带来的改变,恰恰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美好。书中并没有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化的语言,讲述了线上、线下、物流如何融合,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购物选择,更快捷的配送服务,以及更个性化的消费体验。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最后一公里”配送的讨论,它让我们看到了物流从业人员的辛勤付出,以及科技如何赋能他们,让配送变得更高效、更智能。比如,通过优化配送路线,减少空驶率;或者通过共享仓储,缩短配送距离。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却能极大地提升我们的购物体验。书中还提到了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为我们推荐更符合心意的商品,甚至提前预测我们的潜在需求,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神奇。它就像一个贴心的“私人助理”,时刻关注着我的购物偏好,为我提供量身定制的购物方案。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新零售”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的购物方式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波,是前所未有的。我一直认为,线上和线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各自为营,很难真正融合。然而,作者用一系列令人信服的案例和深刻的洞察,彻底颠覆了我固有的认知。书中将线上、线下、物流这三个看似独立的元素,巧妙地编织成一张巨大的商业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信息流动、商品流通、服务流通都变得前所未有的顺畅和高效。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即时零售”的描绘,它完美地诠释了“足不出户,万物触手可及”的愿景。通过线上平台的一键下单,配合高效的线下门店配送能力,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自己所需的商品,无论是生鲜食品、日用品,还是紧急需要的药品。这种“化零为整”的运营模式,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满意度,也为零售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书中对于物流配送环节的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幕后英雄的价值,以及技术进步如何改变着这个行业。从传统的快递员配送,到如今的无人机、无人车配送,每一次的革新都离不开物流体系的支撑。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零售业的“未来已来”,它不是遥不可及的设想,而是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变革。它鼓励我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拥抱新的商业形态,去探索新的商业机遇。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如此”!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购物的“重度依赖者”,喜欢在各种电商平台上“逛”,也享受在实体店里“摸一摸、试一试”的感觉。但总觉得两者之间存在一种难以逾越的鸿沟,线上买的东西要等几天才到,线下的商品信息又不如线上丰富。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一下子打开了我的“任督二脉”,让我明白了线上、线下、物流这三者是如何巧妙地结合,构建了一个更高效、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消费生态。作者在书中花费了大量篇幅来阐述物流的重要性,这一点我深以为然。试想一下,如果线上线下商品信息不互通,库存不共享,消费者下单后才发现缺货,那体验该有多糟糕?而强大的物流体系,就像零售业的“血管”,能够快速、准确地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无论是在线购买的送货上门,还是线下门店的快速补货,都离不开高效的物流支撑。书中对于如何利用技术赋能物流,比如智能仓储、无人配送等前沿技术的介绍,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的零售新世界。我甚至开始想象,未来我们可能不再需要“取快递”,而是“无人机”或者“配送机器人”直接将商品送到家门口,这种便利程度简直是科幻小说里的场景,却被作者描绘得触手可及。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商业理论书,更像是一部关于未来生活方式的预言。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是从某个单一的零售业态出发,而是将线上、线下和物流作为一个整体来审视,这让我眼前一亮。我之前读过不少关于电商的书,也接触过一些关于实体零售转型的内容,但总感觉它们是割裂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一认知空白。作者在书中深入分析了线上和线下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它们如何通过物流的串联,形成一种“1+1>2”的协同效应。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全渠道”概念的解读,它强调的不仅仅是多渠道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渠道之间的无缝衔接和一体化运营。比如,消费者可以在APP上浏览商品,然后将心仪的商品加入购物车,最后选择到离自己最近的门店进行支付和取货;或者,在实体店看好商品,但因为暂时不方便携带,可以直接在线上下单,然后由门店发货送到家中。这种灵活多样的购物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便利性和满意度。而且,作者还非常细致地分析了物流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它不仅是连接线上线下的桥梁,更是提升用户体验、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因素。书中关于如何通过优化物流网络,实现更快的配送速度、更低的物流成本,以及更精准的库存管理等方面的论述,都让我觉得非常实用和具有指导意义。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零售业的“进化”,从单一的渠道竞争,走向了生态化的竞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