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肥胖自愈:吃饱了再减肥

让你的肥胖自愈:吃饱了再减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松景 著
图书标签:
  • 减肥
  • 健康饮食
  • 自愈
  • 肥胖
  • 饮食疗法
  • 营养学
  • 健康生活
  • 吃饱减肥
  • 体重管理
  • 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697265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6131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08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
传统减肥方式多是以节食、绝食等饿自己的手段来进行,事实上,减肥不是挨饿,靠节食减肥不仅不科学,也不健康,通过节食减去的体重通常会反弹,一旦回复正常饮食,体重又会增长如初。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吃饱了再减肥”的健康减肥理念,是在确保人体营养供应和营养均衡的前提下,激活人体内部的减肥程序,让身体自己瘦,同时做到不反弹。我们的方法已经在上万名肥胖者身上得到了验证。
本书特色:
内容有自己的减肥理论、逻辑体系,能够自圆其说,且经过大量成功案例的验证。

作者简介

刘松景,北京大学EMBA,中国保健协会体重控制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国际减肥美体协会常务理事,体重控制国家标准主讲嘉宾。毕业于河北省中医学院,多年来从事药品、保健品、营养食品的研发与销售。有着近9年的体重管理经验,帮助上万人获得健康体重。

精彩书评

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持续健康的关键。一种优秀的体重管理模式,一定要能够帮助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让你的肥胖自愈》正是基于这个原则,为大家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健康管理方式。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主任医师:王秀荣


很多的减肥方式,都只是简单的减掉身体的重量,而肥胖其实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不是单纯的减重就能解决肥胖问题,减肥的关键在于调节身体的代谢功能,《让你的肥胖自愈》结合医学生物化学,从全新的角度诠释减肥的关键点,给渴望瘦身的朋友提供了一条科学、健康的减脂瘦身之路。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副主任医师:陈海霞


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的减肥成功,关键在于,身体是否恢复了主动代谢掉多余脂肪的能力,《让你的肥胖自愈》通过深入研究肥胖的原理,揭示了启动身体主动代谢脂肪的秘密。

——河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张晓伟


吃饱了再减肥,这是一种顺应身体自然规律的减肥方式。吃饱不仅仅是胃部的饱,更重要的是细胞吃饱,只有为细胞提供完整、充足、均衡的营养素,细胞才能好好干活,否则就是治标不治本,《让你的肥胖自愈》不仅让你吃饱了再减肥,而且真正做到了健康减脂不反弹。

——中国大健康产业联盟
中国中药协会慢性病治疗研究会营养专家:马卫国


很多的慢性病,比如三高,其根源是身体的代谢出了问题,肥胖只是其中一种,《让你的肥胖自愈》通过一种合理、科学的体重管理方式,不仅帮助身体管理了体重,更有意义的是帮助身体调理了代谢,从而降低了慢性病的发病率。

——西京医院营养科主任:赵长海



目录

第一章 传统减肥方法的弊端:年年减肥年年肥

伪减肥的三大通病:第一,自虐式减肥;第二,伤身体;第三,易反弹。
科学减肥四大标准:第一,人性化减肥;第二,健康、安全、不伤身体;第三,不反弹;第四,不脱水、皮肤不松弛。

1. 简明减肥发展史 // 003
2. 节食减肥:基础代谢率降低,形成易胖体质 // 007
3. 药物减肥:是药三分毒,易致内脏功能退化 // 009
4. 吸脂减肥:治标不治本,手术风险大 // 011
5. 针灸拔罐:减得快,反弹更快 // 014
6. 运动减肥:一旦停下来就疯长 // 017
7. 辟谷减肥:会减的叫辟谷,不会减的叫绝食 // 020
8. 排毒减肥:见效慢、耗时耗力 // 022
9. 代餐减肥:不是馅饼,而是陷阱 // 024
10. 伪减肥与科学减肥的衡量标准 // 027

第二章 发现减肥的密码

减体重只治标,减体脂也不是根本,恢复人体脂肪代谢功能才是根本!
只有脂肪代谢功能恢复了,才能彻底减肥不反弹,才能一瘦一辈子!

1. 医学教科书揭示的减肥秘密 // 033
2. 7 大生活方式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 039
3. 基础代谢低,减肥速度就慢 // 043
4. 传统减肥易反弹,在于治标不治本 // 048
5. 减重≠减肥 // 050
6. 减肥不只是减脂,一切让数据说话 // 054
7. 成功减肥的核心标准是什么? // 060

第三章 吃饱再减肥:将吃出来的脂肪吃回去

胖人,不是营养过剩,而是营养不均衡。
减肥,不是节食,不是挨饿,要从营养调节入手。
通过营养调节来减脂的营养调脂减肥理念,主张吃饱了再减肥,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健康享瘦!

1. 胖人,不是营养过剩,而是营养不均衡 // 063
2. 减少热量摄入,确保营养均衡 // 066
3. 外行饿自己,内行会搭配,专家补营养 // 070
4. 人性化减肥:吃饱、睡好、适量运动 // 073

第四章 激活自身减肥程序:健康减脂不反弹

传统减肥方式之所以容易反弹,在于随着减肥过程的终止,外在作用力(节食、针灸、抽脂、锻炼、辟谷等)消失,体重和体脂下降也随之停止。
营养调脂减肥理念,旨在通过营养调脂,借助轻脂减肥科学搭配饮食来激活人体自身的减肥程序,恢复肝脏正常代谢。同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减重过程不因减肥行动的结束而中止,自动自发地循环下去。

1. 身体对体型的记忆功能 // 083
2. 真正的减肥,是用脂肪代谢来供能 // 086
3. 增加蛋白质,提高代谢速度,加快燃烧脂肪 // 089
4. 营养调脂:科学减肥新主张 // 092
5. 将膨大的脂肪细胞恢复到正常状态 // 098
6. 从营养调节入手,形成“易瘦难胖”的体质 // 100
7. 为健康而减肥,减肥之后更健康 // 102

第五章 轻脂化科学饮食:科学减肥的三个阶段

轻脂化饮食的最终目的是传递一种健康管理生活方式,借助饮食、运动、作息等手段来帮助实现减脂减肥。
轻脂减肥配方,无需药物,无需节食,即可迅速瘦腿、瘦腰、瘦肚子,可达到传统减肥方式所不能比拟的瘦身美体效果。

1. 轻脂化饮食:科学进食,健康享瘦 // 109
2. 轻脂化饮食适用范围及准备工作 // 113
3. 21 天养成一个好习惯 // 116
4. 轻脂化饮食第 1 阶段:速效期 // 118
5. 轻脂化饮食第 2 阶段:平台期 // 123
6. 轻脂化饮食第 3 阶段:巩固期 // 125
7. 轻脂饮食个性化餐单组合推荐 // 127

第六章 瘦而美:不仅减体重,还要塑体型

体重轻≠好身材,所以,别再纠结体重秤上的数字了,体型好才真的身材好!
关于减肥这件事,科学的衡量标准为:外行减体重,内行减体脂;外行饿自己,内行讲营养;外行看斤两,内行看体型。

1. 外行看斤两,内行看体型 // 155
2. 瘦而美:降脂、增肌、塑形、紧肤、减肥 // 158
3. 瘦腿瘦腰瘦肚子,有胸有腰有气质 // 161
4. 脂肪可燃烧,肌肉可重建,身材才匀称 // 169

第七章 体重管理:减肥不是单纯问题,而是系统问题

减肥不是一个单纯问题,而是一个系统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美的面子的问题,更是一个与健康攸关的核心问题。所以,我们要引入体重管理的理念。
所谓体重管理,即在科学的基础上对人的体重进行有效的管理,旨在实现科学瘦身的同时确保身体健康,达到终生控制体重的目标,实现健康减肥不反弹。

1. 系统的体重管理模式 // 175
2. 重新审视你的生活方式 // 178
3. 自驱力:一种内在惯性的改变 // 180
4.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作有序,情绪稳定 // 183
5. 找到适合自己的减肥模式 // 188
6. 体重管理:永远让肥胖、三高远离 // 190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传统减肥方法的弊端:年年减肥年年肥
1. 简明减肥发展史

远古石器时代,出于对抗恶劣自然环境的需要,女性拥有肥硕、健壮的身材被认为是美和力量的象征。这是历史上“以胖为美”的时代。奥地利出土的一个女性雕像验证了这种审美观。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农耕时代,人们的生活变得安稳,且有了稳定的粮食供应,“以胖为美”的时代很快结束,社会对女性的审美标准逐渐由胖变为瘦。
相对于中国人更多的从美丑的视角对待胖瘦,西方人则习惯从健康的角度来衡量肥胖。例如,古埃及人很早就认为胖是一种病。他们将肥胖的病人画在墙壁上。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也认为:“突然死亡这种情况,往往胖子比瘦子更多见。”为此,他还号召人们通过锻炼来减肥。
在中国古代,胖瘦的审美评判标准通常为统治阶层所垄断。春秋时期,《墨子·兼爱》有记载,称楚王“好细腰”。宫女嫔妃为了迎合楚王的喜好,有意节食瘦腰,竟到了“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地步。
楚王的偏好甚至波及到了男性大臣,细腰的大臣通常会被重用。于是众臣为了瘦身,大都每日只食一餐,以致饿得面黄腿软,只有扶墙而行。《墨子·兼爱》称之为:“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这称得上是人们主动采取减肥措施的最早记录。
汉朝时期,汉成帝的第二任皇后赵飞燕,是一个体态轻盈的瘦美人。相传她能于掌上起舞。汉成帝担心她会被风吹走,特意为其铸造了七宝避风台。我国历史上所讲的“环肥燕瘦”,肥即杨玉环,瘦即为赵飞燕。据称,赵飞燕保持身材的办法为:内服仙人掌,外用息肌丸,前者用来控制食欲,后者贴肚脐用来实现瘦身养颜之功效,但可能会导致不孕。
到了唐朝,伴随经济的空前繁荣和民族大融合,上层社会融进了一些游牧民族的血缘和审美观,“以肥为美”又开始局部流行,这才有了“环肥燕瘦”中的杨玉环。不过,当时主流的价值观仍然是偏爱瘦美女。纵观唐朝流传下来的画作,像《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中的女性,身材都很苗条。
明朝时期,一种新的自虐式的减肥法——束腰,开始被广为使用。这种减肥方式在同时期的欧洲也同样流行。它主要通过勒紧腹部来减肥,一来可以直接瘦腰,二来能够节食。但在当时,由于方法不科学,束腰的箍带多由木板、金属条制作而成,由于用力过猛而导致减肥者肋骨断裂刺破肝脏的情形时有发生。不少人甚至因此而丧命。
进入 20 世纪,时空轮转,减肥理念和减肥风潮开始为西方世界所引领,“瘦即是美”开始成为普世的审美标准。
1910 年,现代意义上的减肥药被发明出来,其中大多包含绦虫卵,对人体有害。
1918 年,主张靠吃来减肥的《食谱和健康》,成为畅销书。这本书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
“你吃的不是甜甜圈,是 ××× 卡路里;你吃的不是大鸡腿,是 ×××卡路里;你吃的不是红烧肉,是 ××× 卡路里。”
1945 年,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路易斯·里尔德 (Lewis Reard) 发明设计了“比基尼”,将瘦同美、时尚紧密结合起来。沙滩、比基尼、瘦美女的形象被不断强化,深入人心。与此同时,肥胖则与比基尼(美和时髦)绝缘,这更加刺激了肥胖女性的减肥欲望。
20 世纪 50 年代,各类减肥操和减肥电视节目开始风行,“瘦即是美”“瘦即时尚”等理念在现代传媒手段的裹挟下越发深入人心,人们开始疯狂地追求减肥。
到了 20 世纪下半叶,直至今天,五花八门的减肥理念、减肥器械、减肥药物、减肥方式不断地涌现出来,且层出不穷。
遗憾的是,尽管有数不清的减肥方法和减肥理念,尽管减肥者为了瘦已经各种方式都尝试过,但最终仍然难以摆脱“年年减肥年年肥”的魔咒,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肥胖问题。其实,问题的根源并不在减肥者本身,而是由于减肥方式不当所致。那些现实中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减肥方法,大多存在先天的短板和缺陷。






前言/序言

我是一名医生,不是什么减肥专家。我成为减肥专家是被迫的,被各种疾病所迫,被五花八门的减肥方式所迫,被一份医者仁心所迫。我的祖父、祖母都是医生。祖父是由战伤外科转为中医的医者,从 18岁行医至 90 岁。祖父的身体力行鼓励着我要成为一名好医生。10 岁时脑膜炎没能夺走我的生命,但在我内心种下一颗立志成为医者的种子。祖父和祖母救死扶伤、扶贫救苦、医者仁心、上医治未病的言传身教时刻影响着幼小的我。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我也更加坚定地想成为像祖父、祖母那样的人,祖父、祖母对我的影响并没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削弱,相反,却在内心中慢慢放大。我一直梦想着建一所中式传统医院,但现在看来梦想有点儿小了。中国的医院已经很多,医生也不少,但病人却没有少。就医难的问题一直也困扰着人们,从国家到地方,一直在努力改变就医难的现状。
请大家看一组数字:
2010 年,我国糖尿病 9200 万人;
2013 年,9840 万人;
2015 年,1.1 亿人;
病人一直在增加,痊愈的却很少。
中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2006 年 0.36%,2010 年 0.51%,2015年 0.56%。
全国超重率,1992 年 12.5%,2002 年 22.2%,2015 年达到 30%。
大家不难看出,各种慢性病与肥胖均是同比增多。在医学书籍中也明确写道,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可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等 180 多种疾病。我想说的是,我选择体重管理这一项事业,不仅是为了你的美,更是为了你的健康。上医治未病,只要我们解决了肥胖,就可以预防 180 多种疾病的发生。你可能是家里的顶梁柱,也可能是家里的半边天。尤其是现在疾病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重,正值壮年、中年突发猝死,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都是极大的损失。因此,我研究肥胖更多的是从预防疾病入手。
减重≠减肥,减脂才是真正的减肥。减脂还要三脂同减,只有如此,才可以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才可以降低医院的就诊率和死亡率。这才是我们课题组的主要研究目的。
在本书的第二章中,我将正式公开肥胖的核心原因。多少年来,肥胖者遭受着节食、腹泻、大量运动、脱水、营养不良等年年减肥年年肥,一年更比一年肥的痛苦。其主要问题是治标不治本,没有找到肥胖的根本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可以标本兼治,不反弹。只要找到了病因,再找解决方法也就简单了。
在本书的第三、四章,我将公开减肥的秘密。没有痛苦,不会腹泻,正常饮食,不会反弹,但需要你坚持 21 天,21 天让你蜕变,并且三脂同减,血脂、脂肪肝、肥胖(皮下脂肪)都减,皮肤不松弛,期待吧!当然会有人要问,是不是不让吃主食?是不是不让吃肉?都吃,一样也不会少,既要吃饱,还要吃好。虽然我是素食主义者,坚持十年全素,但是我不会要求你减肥一定要吃素。吃素吃得不合理,一样也会胖。你看出家的师父们个个常年吃素,胖的也不在少数。肥胖的核心不是吃素,还是吃肉。但我个人推荐你可以考虑吃素,合理素食不仅能够给你带来心身愉悦,还可以保护地球,节约资源。
在过去的 30 年里,中国的肥胖人数急剧上升。现在中国已经超越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肥胖国。吃饱了再减肥,让肥胖自愈,轻松化解肥胖,科学管理体重,让更多的胖友逆袭,拥有苗条身材、健康与自信,这是我毕生的追求目标。我更期待各位朋友们的体验与认可,真诚的希望大家与本书结缘,感受健康的活力,不负美好韶光!

2017 年 12 月于家中



好的,这是一份为您构思的图书简介,聚焦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营养学的基础知识以及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平衡,完全不涉及“让你的肥胖自愈:吃饱了再减肥”这本书的主题或内容: --- 书名: 掌控你的能量:精进营养、高效运动与心智重塑的科学路径 副标题: 告别盲目节食与无效训练,构建可持续的活力生活体系 引言: 重新定义健康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被无数关于“完美身材”、“快速减重”的口号所包围。然而,真正的健康并非一场短暂的冲刺,而是一场需要科学指导、稳定策略和深刻自我理解的马拉松。本书《掌控你的能量:精进营养、高效运动与心智重塑的科学路径》旨在打破神话,提供一套基于最新营养学、运动生理学和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可操作的、可持续的健康生活蓝图。我们不追求短期的剧烈改变,而是致力于帮助读者理解身体的运作机制,从而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能够长久维持的能量管理系统。 第一部分: 深度解析能量:营养学的基石与实践 本部分深入探讨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在人体中的精确角色,不再停留在“好”与“坏”的简单二元对立。 第一章: 宏量营养素的精确配比与选择 我们将解构碳水化合物的类型——从复杂的全谷物到精制糖的代谢路径差异。重点阐述膳食纤维的种类(可溶性与不可溶性)对肠道菌群健康及血糖控制的决定性影响。蛋白质方面,我们将分析不同来源(动物性与植物性)的氨基酸谱,并提供基于个人活动水平和目标(增肌、维持或修复)的精确摄入量计算公式,而非笼统的建议。脂肪不再是敌人,而是必需品——深入解析必需脂肪酸(Omega-3与Omega-6)的平衡对大脑功能、激素分泌和炎症控制的关键作用,并指导读者如何选择优质的脂肪来源。 第二章: 微量营养素的隐形力量 维生素和矿物质是驱动身体无数生化反应的“扳手”。本章详细梳理了关键微量元素(如维生素D、B族、铁、镁、锌)的功能、缺乏的早期信号,以及如何通过食物组合优化吸收效率。我们特别关注营养素在能量循环(三羧酸循环)中的作用,解释为何即使热量摄入足够,缺乏特定微量元素仍会导致疲劳和精力不济。 第三章: 水分、电解质与消化系统的协同 水分不仅仅是解渴,它是细胞间信号传递和营养运输的介质。本章指导读者如何根据环境湿度、活动强度和饮食结构来科学地调节饮水量。此外,我们将探讨电解质(钠、钾、钙)在神经肌肉兴奋性和体液平衡中的核心地位,提供在剧烈运动后或特殊饮食调整期间,补充电解质的最佳实践方案。 第二部分: 高效训练:运动科学与体能构建 本部分将训练从“流汗”的概念提升到“生物力学优化”的层面,确保每一份努力都能转化为实际的力量、耐力和身体素质的提升。 第四章: 运动生理学基础:理解身体的适应性 我们探讨超量恢复原则(Supercompensation),解释身体是如何通过压力刺激来增强自身能力的。内容涵盖心血管系统对有氧训练的适应(如线粒体生物合成),以及肌肉力量增长的分子机制(肌肥大与神经募集)。重点分析训练负荷(强度、频率、容量)的科学管理,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的平台期和受伤风险。 第五章: 力量训练的科学范式 本书提供了一套全面的、针对不同训练水平的抗阻训练框架。从基础动作模式(深蹲、硬拉、推、拉)的标准技术解析(包括生物力学分析和常见错误修正),到周期化训练(线性、波浪、混合)的设计,确保读者能够安全有效地建立肌肉力量和密度。我们强调动作形式的质量远高于重量的堆砌。 第六章: 有氧与无氧的智慧结合 有氧训练不再仅仅是长时间的慢跑。本章详细介绍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节奏跑(Tempo Runs)以及最大摄氧量(VO2 Max)的提升策略。我们将展示如何利用不同的心率区间和训练模式,精准地提升耐力储备和脂肪代谢效率,而非仅仅消耗糖原。 第三部分: 心智重塑与长期坚持的心理学 最科学的计划如果无法坚持,便毫无价值。本部分着重于行为科学和认知重塑,帮助读者建立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第七章: 习惯的自动化与环境工程 我们借鉴行为经济学理论,指导读者如何利用“提示-惯性-奖励”循环来自动化健康行为。内容包括如何设计一个“阻力最小化”的家居环境(例如,让健康食物触手可及,让运动装备随处可见),以及如何利用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将新习惯植入现有日程。 第八章: 应对挫折与情绪性反应 生活中难免出现偏离计划的时刻。本章不提倡“全有或全无”的心态,而是教授“弹性规划”和“危机干预”策略。我们将分析压力、睡眠剥夺与皮质醇水平对食欲和脂肪储存的影响,并提供一套即时的情绪调节技术(如正念呼吸和认知重评),帮助读者在面对压力时做出理性的选择。 第九章: 设定真正有意义的目标 本书提倡使用“过程目标”而非仅仅是“结果目标”。例如,将“减掉五公斤”重塑为“每周完成四次高质量的训练,并在餐前饮用足量水分”。通过关注可控的日常行动,读者将获得更强的自我效能感和持续的成就感。 结语: 迈向自主的健康管理者 《掌控你的能量》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份思维导引。它提供知识,但最终的执行和调整权完全交还给读者。通过理解身体的科学、优化训练的效率以及重塑内在的思维模式,你将不再是健康趋势的被动追随者,而是能够自主、科学地管理自己能量与体魄的终身实践者。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富有感染力,读起来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仿佛作者正坐在我对面,用她充满智慧和幽默的口吻与我交谈。里面夹杂的一些小故事,无论是作者自己的经历还是她收集到的案例,都极具说服力,而且从不让人感到说教。它们像一个个生动的脚注,支撑起了书中的主要观点。我发现,这本书并没有聚焦于具体的食谱,而是更侧重于“思维模式”的重塑。它反复强调,很多时候我们的体重问题,根源在于我们对食物、身体和自我的认知偏差。这种“治本”的方法,比单纯关注“吃什么”要深刻得多。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小胜利”的庆祝方式,作者鼓励读者记录并庆祝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哪怕只是多喝了一杯水,或者比平时多走了一百步。这种正向反馈机制,极大地增强了我的执行动力,让我不再因为一时的失误而全盘否定自己之前的努力。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在保持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的同时,传递出深刻而实用的生活哲学。

评分

从内容深度上来说,这本书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减肥书”的初始预期。它探讨的层次更偏向于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应用,而非单纯的营养学堆砌。作者对“节制”这个词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她将其定义为一种自我赋权,而不是一种外来的束缚。书中关于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饮食稳定性的策略非常具有实操性,尤其适合像我这样工作节奏快、应酬多的现代人。它没有给出“完美方案”,而是给出了一套“弹性应对”的框架。这种灵活性让我感到,即使生活出现意外,我依然有能力将自己拉回到正轨,而不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好像完成了一次深层次的思维体检,对自己的生活习惯有了更清晰、更客观的认识。这本书提供的不是一张快速到达目的地的地图,而是一套可靠的指南针和航海知识,让我有信心自己去探索和建立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每次都会有新体会的宝藏之作。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以前尝试过好几种极端的饮食方法,每次都以失败告终,身体和心理都遭受了不小的打击。所以当我拿起这本书时,内心是充满怀疑和疲惫的。然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巧妙,它没有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用一种非常温和的方式,一点点地解构我过去对“减肥”的固有认知。里面关于“饥饿信号”的描述,简直是醍醐灌顶。我过去总是机械地计算食物分量,却忽略了身体真实的感受。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解释如何真正地倾听身体发出的饱腹和饥饿信号,这简直是颠覆性的。读到一些关于“情绪性进食”的章节时,我甚至感觉作者是偷看了我的日记,因为她描述的场景和我的内心活动几乎一模一样。这种深度共鸣带来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这本书不只是在谈论体重管理,更像是一本关于自我觉察和情绪疏导的工具书。它没有承诺快速瘦身,却让我相信,如果我能做到书中所说的,长期的健康状态会自然而然地到来。这种由内而外的调整,远比追求数字上的快速下降来得踏实和可靠。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很吸引人,色彩搭配大胆又充满活力,第一眼就让人觉得这本书不是那种枯燥的教条式减肥指南。我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了它,没想到里面的内容出乎意料地贴近生活,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论指导,更多的是一种与你并肩作战的伙伴感。作者的文笔很平实,读起来就像是听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分享她的心路历程,毫不矫揉造作。书中提到的很多生活细节,比如晚上看剧忍不住想吃零食的挣扎,或者聚餐时面对美食的纠结,都写得特别真实,让人感同身受。这种真实感是很多市面上其他减肥书里找不到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开篇就强调的“接纳”态度,而不是一味地批判和否定现在的自己。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思路,比起单纯限制卡路里似乎更有持久性。它似乎在引导我们重新审视“吃”这件事,将其从一个敌人变成一个可以被理解和掌控的朋友,而不是一个需要时刻提防的陷阱。整体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心灵鸡汤与实用技巧的完美结合体,让人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新的生活理念。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组织得非常有条理,逻辑清晰得像一份精心绘制的地图,指引着读者一步步走出迷雾。我特别喜欢它划分的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侧重点和可以实践的小任务。它不像其他书那样上来就扔一堆复杂的专业名词,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将复杂的营养学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比如,它解释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关系的那一段,我过去看了无数次专业书籍都一知半解,但在这本书里,通过几个简单的比喻,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平衡点。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愉悦感”在饮食中的重要性。作者似乎坚信,如果吃得不开心,那么坚持就无从谈起。因此,书中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健康地享受美食的建议,而不是让人陷入“什么都不能吃”的恐慌中。这种对“平衡”的坚持,让我感到非常被理解和支持。它不是在教我如何“惩罚”自己的身体,而是在教我如何“善待”它。这种积极的心态转变,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从未体验过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