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给我的孩子讲死亡
:15.00元
作者: 爱玛努埃尔·于斯曼·佩兰;李玉民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62472667
字数:
页码:8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至简的话语,至深的启示。
★法国青少年人手一册的畅销书。
★生命、临终、葬礼、死亡选择,这是一位母亲与自己女儿的对话,她们触及了围绕死亡的几乎所有可见现象和思考。谈论它,而不是回避它,才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好地面对它、面对生活。
★这是一套向青少年传授基本价值观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提倡宽容精神的精品丛书,它将引导青少年思考一个个当代生活中的问题。丛书由法国专家和作家撰写,从法国出版社Seuil引进版权。
内容提要
要向十一岁的女儿讲解死亡,这实在是件反常的事儿。可做的事儿似乎还有更好的,或者还有更迫切的、不这么难的。然而,谈论死亡,直面死亡而不化小,衡量死亡又不低估,明明白白展现死亡而不躲躲闪闪,这从严格意义上讲,既不是理解也不是讲解死亡,这样的任务不可能完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应该做的只是领会死亡,或者掌控死亡,以避免惶恐与惧怕。同一个孩子对话,谈论死亡,这可能是紧紧贴近生活,力求逼退沉默和惶恐的有效的办法之一。
目录
打破沉默
亡者的世界
如何对待死亡
仪式与哀思
生活还是要继续
作者介绍
爱玛努埃尔·于斯曼-佩兰(Emmanuelle Huisman-Perrin),曾在巴黎大区的一所中学里负责毕业班的哲学课程。她在政治学院开设了一门关于“多维视域中的死亡”的课程。
文摘
女儿:课堂上讲起死亡,因为玛蒂尔德的父亲死了。真可怕,所有人都不自在。玛蒂尔德脸色刷白……
母亲:有些话题,大家尽量少提及:死亡就是其中之一,性也同样,有时也包括金钱。这就是所谓的忌讳。大家不谈,是担心把别人置于尴尬的境地,担心伤害他们或者勾起艰难的回忆。不过我想,什么都可以谈,但是,也许该分什么场合,也分对什么人。应当选择时机。你认为在课堂上,好不要谈论玛蒂尔德的父亲之死吗?
女儿:对,因为这并没有改变什么,只是让我们所有人感到难受。玛蒂尔德根本不想让人知道……如果老师什么也不讲,大家就可能不会那么惶惶不安了……
母亲:如果出于羞耻,或者因为这无济于事,好就绝口不提死亡的话,那么人们也许有理由将这变成一种禁忌……
女儿:也许吧。不过,你若是认为能让我放心,那就试着跟我谈谈吧!
母亲:我并不觉得能做到让你放心,因为我跟你一样,也认为没有什么比死亡更让人恐慌的了。有时我担心你们的身体,或者我的身体。譬如一次身体检查不正常,或者我想象你们可能遭遇车祸,那我就吓得要命。心口仿佛堵得慌……有时甚至工作不了。死亡的念头让人瘫软无力。
女儿:你知道为什么吗?
母亲:就因为我们都渴望事物持续长久,生活就这样延续下去,渴望孩子们平平安安地活着,逐渐长大,成年人年纪渐老。也可能因为大家对死亡一无所知,死后如何,我们会出什么事儿,别人会出什么事儿,都不得而知。死亡,非常神秘呀……
序言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内心平静了许多。过去,我对死亡的理解总是带着一种莫名的恐惧和抗拒,觉得它是一个应该被遗忘、被回避的禁忌。但这本书完全改变了我的想法。它没有用过于学术的语言,也没有刻意去煽动情绪,而是用一种非常温和、充满哲理的方式,带领我走进死亡的世界。 我被书中描绘的那些关于“留下”和“带走”的思考深深吸引。作者通过一些生动的小故事,解释了当生命停止时,留下的爱、回忆和影响,以及带走的只是肉体。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活着本身,更在于我们留给世界和他人的印记。 这本书也教会我,在与孩子沟通时,诚实和尊重的重要性。与其用谎言或含糊其辞来敷衍,不如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去解释生命的自然规律。书中对于如何回应孩子关于死亡的提问,也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它让我觉得,面对死亡,我们不应该感到无能为力,而是可以找到一种恰当的方式,去引导和陪伴。
评分这本《给我的孩子讲:死亡》让我彻底颠覆了之前对这个主题的认知。我曾经以为,死亡是一个需要用最简单、最模糊的语言来搪塞过去的话题,深怕一不小心就会给孩子留下阴影。然而,这本书却让我明白,用坦诚和爱去面对,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书中对生命脆弱性的描述,并没有让我感到悲观,反而是一种对当下生活更加珍惜的态度。我看到了作者如何将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告别”、“思念”、“永恒”等,转化为孩子们能够感同身受的形象。比如,书中用自然界的四季更迭来比喻生命的轮回,用花儿凋谢但种子依然存在来比喻生命的延续,这些都非常巧妙且富有教育意义。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悲伤”的处理。它并没有压抑孩子的情绪,而是引导他们去感受、去表达,并且学会如何与悲伤共处。这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总是试图保护孩子免受一切痛苦,而是要教他们如何面对和战胜痛苦。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父母与孩子在面对死亡时的心灵隔阂,让我们可以更平静、更具智慧地去讨论这个话题。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对“生命”与“死亡”这两个看似对立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一直以来,我总觉得死亡是一个悲伤的、黑暗的终结,但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它以一种非常平和、甚至可以说充满诗意的方式,描绘了生命循环的自然之美。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纪念”的部分。作者鼓励我们将逝去的人放在心中,通过回忆和传承他们的精神,让他们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存在。这让我觉得,死亡并不是一场彻底的消失,而更像是一次蜕变,一次融入更广阔生命海洋的过程。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开始思考,我希望给我的孩子留下什么样的“礼物”。这份礼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认知,是对爱与失去的理解。通过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更坦然、更积极地去面对生命中的告别,也更懂得如何去珍惜当下,以及如何将这份珍贵的理解传递给我的孩子。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真的像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心中关于死亡的种种困惑和恐惧。我一直觉得,死亡是一个太沉重、太难以启齿的话题,尤其是在面对懵懂的孩子时,我们往往选择回避。但这本书却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视角。它不是教我们如何“不害怕”,而是如何“理解”和“接纳”。 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命的不同阶段,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经历的喜悦、悲伤、失去与获得。我尤其被打动的是,书中并没有将死亡描绘成一个冰冷的、可怕的事件,而是将其视为生命循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贴近生活的例子,我仿佛看到了生命的一呼一吸,看到了万物生长的规律,也看到了在这些规律中,死亡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包括情感的引导和对生命本质的认知。如何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去解释生老病死,如何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死观,这本书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思路。它不是一本教科书,而更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在耳边娓娓道来,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作为一个刚读完这本书的读者,我有很多想法想和大家分享。这本书带给我的触动是深刻而持久的。一开始,我抱着一种复杂的心情翻开它,既好奇又有些许的担忧,毕竟“死亡”这个话题对于为人父母来说,从来都不是轻松的。但作者的文字却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温柔和坦诚,拉近了我和这个话题的距离。 书中并没有刻意回避任何敏感或令人不安的细节,但也没有使用任何煽情或过度悲伤的笔触。相反,它更像是一场心灵的对话,引导着读者去思考生命的本质,去理解死亡并非终点,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延续。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孩子面对死亡时的那些片段,它们真实得让人心疼,却又充满了力量。那种直面痛苦,却依然努力寻找希望的勇气,深深地感染了我。 书中的一些比喻和故事,也让我对“告别”有了新的认识。它教会我,即使在失去的时候,我们也能找到继续前进的力量,并且将爱与回忆珍藏在心中。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次自我疗愈,我开始反思自己对于生死的观念,以及我该如何更好地与我的孩子沟通这个永恒的课题。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更是给父母的一份深刻的教育,一份关于如何面对生命中最艰难时刻的指南。
评分非常薄,小书,跟小作业本差不多,定价高,内容没看,全新书。
评分不错不错,一次满意的购物。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这个还是不错的,比较简单易懂适合这个年龄段
评分很喜欢的一本书,发货很快
评分这个还是不错的,比较简单易懂适合这个年龄段
评分不错哦,喜欢这个系列
评分这个还是不错的,比较简单易懂适合这个年龄段
评分好书要屯着慢慢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