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赵治勋围棋棋形精解:随手翻翻就能长棋的177道经典二选一》由知名韩国旅日超品质围棋棋手赵治勋专为广大围棋爱好者创作。靠前章介绍围棋的打吃,共有21个问答;第2章介绍围棋的接,共有20个问答;第3章介绍围棋的进攻方法,共有66个问答;第4章介绍围棋的防守方法,共有70个问答。通过大量的棋谱与讲解,本书对围棋棋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同时提供正解和错解两种下法对比,让初学者能轻松自学,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入门指导书。 (日)赵治勋 著;蒋涛 译 赵治勋,1956年生于韩国釜山市。1962年到日本,拜木谷实九段为师。1968年11岁时成为围棋职业初段。1971年升为五段。1981年升为九段。1975年在靠前2期职业十强战中获得靠前个优选头衔,之后在各项棋赛中大显身手。1980年获得名人战优选。至1984年为止蝉联五届名人战优选,获得“名誉名人”称号。1981年又获得名人、本因坊、十段、鹤圣四项优选。1983年获得棋圣战优选。一人同时拥有三大优选头衔。蝉联三届棋圣战优选。1987年获得天元战优选,成为历目前靠前位大满贯获得者(获得七大优选头衔)。1989年再次获得本因坊战优选,之后蝉联十届该项优选,因而被授予“二十五世本因坊”的称号。19等我最近入手了好几本关于围棋理论的书籍,但坦率地说,很多都显得有些枯燥乏味,读起来像是硬啃教科书。然而,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却让人眼前一亮。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反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手把手地带着你领略围棋的奥妙。作者对于棋局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总能在关键时刻点出要害。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气”和“厚薄”这种抽象概念的具体化处理,让那些理论上的东西变得触手可及。我发现,在练习过程中,我开始有意识地去构建更稳固的棋形,而不是仅仅追求眼前的利益。这种由内而外的变化,才是真正提升棋力的体现。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咀嚼,每次都能品出新滋味的佳作。
评分我本来以为自己对中盘的战斗已经有了一定的把握,直到我翻开了这本书的某些章节。真是大开眼界!作者对于局部战斗中“攻防转换”的时机把握得极其精准。那些我过去总是觉得“凭感觉”走出的招法,在这里都有了扎实的理论支撑。书中对于“打入”和“牵制”的精妙运用,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更让人佩服的是,作者能够将复杂的局面简化,用清晰的逻辑线索串联起来,让读者能够抓住全局的重点。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在棋盘上看得更远了,不再被眼前的几个子所迷惑。这本书对于提升读者的“大局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进阶棋手必备的参考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也值得称赞,阅读体验非常舒适。但在我看来,内容上的深度才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它没有拘泥于某一种流派的风格,而是展现了围棋艺术的普适性规律。很多被认为是“定式”的东西,在书中被赋予了更宏大的背景,让我对“变化无常”有了更深的体会。我曾经困惑于为何某些棋形在不同对局中会有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本书通过对历史棋谱的引用和深入剖析,完美解答了我的疑惑。它教会我,围棋的精髓在于适应性,而这些适应性的基础,都深植于对基本棋形的理解之中。这是一本能够沉淀心性,真正提高棋艺的宝典。
评分这部书简直是棋手们的福音,尤其是对那些在研究棋形变化时感到力不从心的人来说。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沉浸其中,感觉自己的棋感都被重新唤醒了。作者的讲解细腻入微,对于那些看似寻常的棋形,总能挖掘出隐藏的深层含义。读完之后,再看那些复杂的对局,脑海中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清晰的思路,不再是过去那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书中对不同阶段的棋形演变分析得极为透彻,从定式到中盘的转换,每一步的逻辑都清晰可见。特别是对于一些冷门的棋形处理,提供了很多独到的见解,这些都是我在其他棋谱中很少看到的。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场与高手的深度对话,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对围棋艺术的理解。
评分对于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能力,一直是个难题。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不是单纯地罗列棋谱,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一步选择背后的意图和风险。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急所”的讨论,很多时候,一个看似不重要的点,却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作者的讲解充满了实战的智慧,很多布局上的布局陷阱,通过书中的解析,我终于明白了为何会失利。每次下完棋,我都会对照书中的内容复盘,很快就能找到自己的症结所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我如何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我答案。它培养的是读者的独立分析能力,这一点非常宝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