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 50261-201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84-201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 ||
| 定价 | 90.00 | |
| 出版社 | 中国计划出版社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1月 | |
| 开本 | 32 | |
| 作者 | 中国计划出版社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1551820175 | |
共2本书籍
1.GB 50084-201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48.00
2.GB 50261-201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42.00
| GB 50084-201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 ||
| 定价 | 48.00 | |
| 出版社 | 中国计划出版社 | |
| 版次 | B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1月 | |
| 开本 | 31 | |
| 作者 | ||
| 装帧 | 01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1551820150 | |
| 定价 | 42.00 | |
| 出版社 | 中国计划出版社 | |
| 版次 | B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1月出版 | |
| 开本 | 32开 | |
| 作者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1551820175 |
说实话,这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作为官方文件的权威性上,对于投标和招标准备阶段,是不可或缺的“通行证”。我曾经在参与一个政府基建项目的竞标时,就因为手头引用的规范版本不一致而被质疑过。因此,这次更新对我来说,是及时雨,确保了我们引用的标准是最新的“官方口径”。在快速浏览中,我注意到关于“分区控制”和“末端试水装置”的安装位置要求似乎有细微的调整,这直接影响到后续系统维护的便利性。不过,这种“细微调整”往往隐藏在复杂的条款之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对比新旧版本的差异。如果这本书能在显著位置标注出与前一版的核心变更点,哪怕只是一个简短的附录,都将极大地提高我们学习和应用新规范的效率。现在的阅读体验,更像是在阅读一本晦涩的法律条文,需要反复咀嚼和对照上下文才能完全理解其背后的工程逻辑和监管意图。希望未来的修订版能更注重用户体验。
评分我主要关注的是这本书在“施工”层面的指导意义,因为我们是施工单位,最终的交付质量决定了我们的信誉。在翻阅到有关预制构件安装和临时保护措施的部分时,我发现一些描述对于复杂结构下的施工难度考虑不足。例如,在空间极其受限的设备间内,如何保证人员能够安全地进行阀门操作和日常巡检,规范中对这些“人体工程学”相关的细节提及较少。另一个让我觉得有些脱节的是,这本书似乎没有充分反映出近年来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比如,对于3D打印或模块化安装技术的应用前景,规范中没有给出任何指导性的方向或允许的边界条件。这使得我们在尝试创新施工方法时,不得不花费额外的时间去撰写技术论证报告,以证明新方法在安全性能上至少不低于规范所要求的传统方法。这本书更偏向于“保守的、经过验证的”传统施工路径,对于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激励作用相对有限。
评分作为一名消防设计咨询师,我主要利用这样的规范来建立公司的内部培训体系和质量控制模板。这本书的文本语言是典型的国家标准风格,严谨、精确,但确实缺乏一些生动的图示来辅助理解那些抽象的几何关系和安装细节。比如,对于不同等级的火灾危险度场所,喷头布置的最小间距和最大保护面积的图解说明,如果能用三维剖面图清晰展示出来,远胜于纯文字描述。我花了相当长时间在理解不同建筑类型(如仓库、办公楼)对系统密闭性、启动速度的具体差异要求上,而这些差异点,如果能通过流程图或对比表格清晰呈现,学习曲线将会大大缩短。这本书无疑是权威的“官方指导手册”,但它在“教学工具”的层面上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目前的阅读体验更像是“查阅工具”,而非“学习工具”,需要读者本身具备较高的专业背景才能快速消化吸收其精髓。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的验收工作,我们团队对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施工质量和验收标准向来不敢有丝毫马虎。拿到实物后,我着重对比了其中关于管道防腐、支架安装间距以及水压测试流程的描述。坦白讲,规范的文字表述是严谨的,每一个技术术语都力求准确无误,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令我略感困惑的是,对于一些涉及隐蔽工程的验收节点,比如喷头安装前对吊顶内净空的核查要求,规范似乎更多是原则性的指导,缺少了一些具体可量化的测量工具或验收照片标准。这在实际的第三方验收环节中,很容易造成不同的解读和扯皮。我期待的是一套更具操作性的“Checklist”,能够指导现场监理人员进行“一票否决”式的严格检查。此外,关于系统联动和报警功能的测试步骤,内容相对集中在水力性能上,对于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的接口和逻辑验证,着墨不够深入,这在现代智能化建筑中是验收的重中之重。因此,这本书更像是一份“基线要求书”,而非一份“完美实施指南”。
评分这本号称“2018年新版”的规范,拿到手的时候,我首先被它厚实的装帧和相对清晰的排版吸引了。作为一名常年与建筑消防规范打交道的工程师,深知“新版”意味着行业标准的迭代和技术要求的更新,这对于确保项目合规性和人身安全至关重要。我立刻翻阅了关于喷头选型和系统水力计算的部分。起初的印象是,规范的结构组织得相当有条理,章节划分逻辑清晰,便于查找。然而,深入阅读后,我发现了一些关于高层建筑和特殊场所(比如数据中心或洁净厂房)的实施细则,似乎相较于前一版本,在具体参数的引用上做了更细致的调整,但缺乏足够的案例解析来佐证这些调整的实际工程意义。比如,对于某些新型灭火剂的兼容性说明,描述得略显保守和笼统,让人在实际设计时,还是倾向于参考国际标准或更专业的防火设计手册来做最终决策。总的来说,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合规框架,但要真正做到“精益求精”的系统设计,还需要结合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更前沿的技术参考资料进行补充和解读。翻阅过程中,我甚至希望它能附带一些常见问题解答(FAQ)或者设计陷阱警示录,这样对初入行的设计师会更有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