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任率英连环画作品集 | 作者 | 任率英 等绘画,高峰,朱天,穆一衡 等改编 | 
| 定价 | 180.00元 | 出版社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102040813 | 出版日期 | 2008-04-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2 | 装帧 | 盒装 | 
| 开本 | 24开 | 商品重量 | 1.703Kg | 
| 内容简介 | |
| 任率英(1911-1989)字敬表,河北束鹿人。自幼研习绘画,专攻工笔重彩人物画。后拜著名画家徐燕孙为师,深得师法。四十年代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1950年参与创办新连环画创作室的工作,翌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随即成为该社专职画家,从事国画、连环画、年画的创作。在长期的绘画生涯中,他认真揣摩历代名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其深厚的修养功底,创立了特有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有《嫦娥奔月》、《百岁挂帅》、《洛神图》,连环画《白蛇传》、《桃花扇》、《鲁智深》等。1963年在首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中荣获“连环画工作劳动奖”。1981年在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中荣获“连环画工作荣誉奖”。《百岁挂帅》被评为全国年画创作二等奖。著有《怎样画刀马人物》、《怎样学习工笔重彩人物画》等。 出版画册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任率英》、《任率英彩绘连环画珍迹》等。2000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任率英绘画艺术回顾展”。 任率英先生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中国连环画研究会顾问,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 | 
| 作者简介 | |
| 任率英先生是著名的连环画家、年画家,当代工笔人物画宗师,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精神财富。像连环画《白蛇传》、《秋江》、《劈山救母》、《桃花扇》,年画《洛神》、《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等作品,深受人民大众的欢迎。 任率英先生生于河北省的一个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套丛书简直是艺术的宝库!我最近购入的这套书,光是拿到手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分量,纸张的质感处理得非常到位,内页的印刷色彩鲜亮,细节丰富到令人咋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人物面部表情上的刻画,寥寥几笔,人物的喜怒哀乐便跃然纸上,那种老一辈艺术家的功力,在新时代的作品中已经很难寻觅了。特别是那些历史题材的故事,通过连环画这种形式来展现,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比枯燥的文字叙述更具冲击力,让人在轻松的阅读体验中接受了深刻的历史教育。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沉浸在那些黑白分明的线条世界里,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特定的年代,与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装帧设计也很有匠心,每一册的书脊都有着统一但又不失个性的设计,摆在书架上赏心悦目,绝对是值得珍藏的佳作。
评分我必须得为这套书的编校质量点赞。现在很多再版的经典作品,常常在扫描和校对上马虎了事,导致线条模糊、错字连篇。但这套作品集在处理老版本时,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每一幅画面都清晰锐利,仿佛是刚完成的初稿,连那些细微的墨线飞白都得以保留,这对于追求原作风貌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特别是那些需要精确还原历史场景的篇章,其严谨程度令人称赞。而且,排版设计也十分科学,留白恰到好处,确保了阅读舒适度,不会因为画面过于密集而感到压迫。从一个纯粹的收藏角度来看,这样的制作水准,完全配得上它所承载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评分说实话,我对连环画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一度有些疏离感,觉得那是父辈们的事情。但当我翻开这本作品集后,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里面的故事题材非常广泛,涵盖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乃至一些现实主义题材的深刻反思。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家庭伦理的那几册,笔触细腻,对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挖掘得极为透彻。比如有一篇描绘父子矛盾的,仅仅通过肢体语言和眼神的交流,就将那种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没有一句多余的对白。这种“无声胜有声”的叙事手法,极大地考验了创作者的功力,也让我这个现代读者重新认识了连环画的艺术张力。它的节奏感把握得恰到好处,翻页之间,故事的张力层层递进,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我是一个对手绘艺术风格有着偏执追求的人,这套作品集完美契合了我的审美。作者的笔触强劲有力,充满了一种酣畅淋漓的生命力,线条的粗细变化极富韵律感,尤其在描绘动态场景时,那种速度感和力量感扑面而来。这和目前市场上很多过于“柔化”或“数码化”的作品风格截然不同,它保留了手绘特有的那种朴拙和生命力。我甚至对着其中几页反复研究,试图解析他如何用最少的线条勾勒出最饱满的形象。这套书简直是艺术教育的活教材,无论是想提升自己绘画技巧的同行,还是仅仅想欣赏纯粹艺术之美的普通读者,都会从中获益匪浅。它唤醒了我对传统国风漫画艺术最原始的那份敬畏与热爱。
评分对于长期关注大众文化发展历程的爱好者来说,这套书简直是研究中国特定时期视觉文化变迁的绝佳样本。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画故事集合,更是一份社会风貌的缩影。从服装发饰到建筑风格,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细节之处无不体现了严谨的考据精神。我注意到,作者在处理宏大叙事时,总能巧妙地将视角聚焦于小人物的命运,使得那些历史的洪流变得可感、可亲近。比如描绘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时,他选择了一个普通士兵的视角,通过他个人的挣扎和抉择,展现了时代背景下人性的光辉与无奈。这种叙事策略非常高明,避免了说教的腔调,而是通过个体命运来折射时代变迁,读来令人深思,回味无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