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庭
2 飞翔的蒲公英
3 瓜熟蒂落的故事
4 爱迪生智救火车
5 望子成“鸭”的鸡妈妈
6 紫藤萝瀑布
7 凿壁偷光
8 毕发明活字印刷术
9 太阳的儿歌
10 小壁虎找尾巴
11 冬日漫步
12 对星星好奇的小欧拉
13 萤火虫和小星星
14 七色光
15 趵突泉的欣赏(节选)
16 小猫学本领
17 阿基米德与金冠之谜
18 雪花的样子
19 我有一只春鸟
20 “年”的故事
21 小青虫变蝴蝶
22 小水滴
23 爱迪生孵小鸡
24 小燕子妮妮
25 冬天的美
26 采蘑菇的小姑娘
27 瓦特和蒸气机
28 白鹦鹉的森林
29 春
30 猴子捞月亮
31 向日葵
32 老婆婆的枣又回来了
33 神奇的西瓜
34 爬山虎的脚
35 有意思的对联
36 猫
37 居里夫人
38 龟兔赛跑
39 海马
40 啄木鸟治病
41 大海
42 热爱钢琴的贝多芬
43 害怕影子的人
44 白发(节选)
45 小兔子乖乖
46 曹雪芹与《红楼梦》
47 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48 沙漠
49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50 气球逃跑了
51 铅笔盒里的朋友
52 宋朝人民爱刷牙
53 大禹治水
54 钻木取火
55 田忌赛马
56 天气预报是怎么开始的
57 交通规则歌
58 盘古开天地
59 有关月亮的诗句
60 小蝌蚪找妈妈
2 飞翔的蒲公英
秋天,一阵秋风吹来,原野上蒲公英的孩子们飞向四面八方,有的落在地上,有的漂在水面上,还有的在空中飞舞……
哎!蒲公英的孩子们,难道你们不想念自己的妈妈吗?
忽然,又一阵秋风吹来,许多蒲公英的孩子们从地上“爬”起来,他们随着秋风在空中飞呀飞,好像迷失了方向。
秋风问:“你们是蒲公英的孩子吗?”
“是的!”蒲公英的孩子们回答。
“我们准备去找妈妈。”蒲公英的孩子们补充道。 “你们的妈妈要我告诉你们,不用想念她,你们已经长大了,要自己去旅行。”秋风说。
这时,又一阵秋风吹来,秋风中隐隐约约地传来蒲公英妈妈的声音:“在秋天里,妈妈让你们去旅行,是想让你们去经风雨、见世面。如果你们累了,可以躺在大地妈妈的身上休息。到了冬天,如果你们看到北风吹来的雪花,那就是妈妈给你们捎来的棉被,你们可以把它盖在身上。到了春天,你们会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生根、发芽、成长,然后再成长为一株新的蒲公英,完成妈妈的心愿。”
蒲公英的孩子们听了妈妈的话,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于是,在秋风的帮助下,他们又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向更远的地方。
我是蒲公英的种子,
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微风轻轻一吹,
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
飞呀,飞呀,
飞到哪儿,
哪儿就是我的家。
……
这是一本智力胎教故事书,书中故事全部采用耳熟能详的故事,如经典的中国童话、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外国经典童话等。每个故事结束后都有“胎宝宝学百科”栏目,让准爸妈与宝宝一同来分享故事中的科学知识与做人的道理。此外,全书采用插画代替真人实拍图的形式,感觉更亲切,准爸妈可以在讲故事的同时将这份温情传递给宝宝。由于准妈妈在孕期比较辛苦,所以本书贴心的将读每则故事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让准爸妈读得轻松,教得开心!
我注意到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的逻辑性非常清晰,它似乎是严格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的时间轴来构建的。章节之间的衔接是如此的自然和平滑,让人可以很轻松地按照孩子成长的速度来同步学习和应用。比如,从最初的关注生理需求和安全感建立,到逐渐过渡到语言萌芽和精细动作的发展,每一个阶段的知识点都被精确地安置在了最合适的位置。这种结构安排的好处是,父母在面对不同成长阶段的困惑时,可以迅速定位到相应的章节,避免了在厚厚的一本书中大海捞针的焦虑。而且,书中的知识体系似乎是在一个大的框架下层层递进的,前面的基础概念会为后面的复杂技能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读者不会感到知识点的孤立或跳跃。我曾尝试在阅读其他育儿书时遇到信息过载的情况,但在这本书里,信息量虽然丰富,却被极好的“分层”处理了。读者可以先抓住核心概念,然后再深入研究细节,这种由浅入深的学习路径,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心理门槛,让人在阅读时保持一种持续的掌控感和成就感。
评分这本书所传递出来的育儿理念,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和受鼓舞,它强调的不是“培养一个天才”,而是“陪伴一个完整的人的诞生”。在很多育儿观念趋于功利化的今天,这本书像一股清流,坚定地站在了“尊重儿童天性”的立场上。它反复提醒读者,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成长有其内在的节奏,过度的催促和比较只会适得其反。在讨论“早期学习”时,作者巧妙地避开了与应试教育挂钩的陷阱,转而强调的是如何通过游戏和亲密的互动来激发孩子内在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力”开发,即“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这种将教育的重点从“学什么”转移到“如何学习”的深层思考,让我对自己的育儿方式有了一个更宏大、更长远的视角。阅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战战兢兢地害怕“做错”某一步,而是充满了自信和喜悦,因为我知道,只要我用心去倾听、去连接,我就在为孩子构建一个最安全、最富饶的成长土壤。这本书给予我的,是一种心安理得的、充满力量的支持感。
评分这本书对于“实践性”的强调,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本“行动指南”。很多育儿书籍只是空泛地谈论理念,但这本书在介绍完理论基础后,几乎都会紧接着提供一系列非常具体、操作性极强的建议和活动。例如,在讲解如何进行感官刺激的那一章,它没有停留在“多给孩子看”的层面,而是细致地划分了不同月龄段可以使用的不同材质的物品,甚至连物品的颜色饱和度、纹理的粗糙程度都有提及,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对于新手父母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特别喜欢它在其中穿插的“小窍门”栏目,那些小窍门往往是一些简单到令人拍案叫绝的生活智慧,比如如何利用厨房里的常见工具来制作简易的摇铃,或者如何用日常对话来锻炼孩子的听觉分辨能力。这些建议的最大优点在于,它们不需要昂贵的设备或额外的课程投入,完全可以融入到父母与孩子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真正实现了“处处皆是学习”的理念。这种将理论与生活无缝对接的处理方式,极大地增强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让我感觉手里的每一页纸都在为我提供即刻可以应用的工具。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实在是太舒服了,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腔调,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仿佛邻家长辈在耳边轻声细语的口吻来叙述。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一些复杂概念时的那种“化繁为简”的能力。比如,书中阐述某一早期发展里程碑时,作者并没有直接堆砌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会巧妙地穿插一些日常生活中极其常见的场景来举例说明,比如“就像小猫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尾巴一样好奇”,这种比喻既生动又贴切,让人瞬间就能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更难得的是,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对儿童心理的深刻理解和无限的耐心,是隔着纸张都能感受到的。读到某些描述宝宝情绪变化的段落时,我常常会产生“天哪,这本书简直是我的肚子里的蛔虫”的共鸣感。它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既不会让人觉得拖沓啰嗦,也不会因为信息量过大而产生压迫感。每一篇文章的结尾,往往都会有一个简洁有力的总结或者一个开放式的、引导父母进行深度思考的小问题,这使得阅读过程不再是被动接收信息,而变成了一种积极的、互动的学习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就传递出一种用心制作的感觉。封面色彩的搭配非常柔和,米白色的底色配上几抹温暖的鹅黄色和浅绿色,看起来既有知识的厚重感,又不失作为育儿书籍的亲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脊的字体选择,那种略带手写感的宋体,显得既典雅又充满人文关怀,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里面的世界。内页纸张的选择也十分考究,摸上去光滑却不反光,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我注意到,排版上留白的处理非常得当,每一个段落之间都有足够的呼吸空间,这在阅读体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让那些原本可能显得严肃的内容,变得轻盈易读。而且,这本书在章节的过渡部分,经常会穿插一些温馨的小插画,这些画作风格统一,多是描绘温馨的家庭场景或者大自然的元素,为原本以文字为主的阅读过程增添了一份视觉上的愉悦。整体来说,从触感到视觉,这本书在物理形态上就已经成功地建立起了一种高质量的、值得信赖的第一印象,让人对接下来要阅读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无疑体现了出版社对于“亲亲乐读”这个系列所抱持的认真态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