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零售新市場 移動電商時代如何擁抱汽車後市場 | ||
| 定價 | 55.00 | |
| 齣版社 | 人民郵電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08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吳宇 |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 頁數 | 244 | |
| 字數 | 211000 | |
| ISBN編碼 | 9787115463531 | |
| 重量 | ||
第壹章 風口上的汽車後市場,危機OR轉機
1.1 互聯網跨界爭奪戰,汽車後市場的焦慮
1.1.1 焦慮源自對自身和互聯網的無知
1.1.2 跨界爭奪,互聯網+布局也焦慮
1.2 汽車後市場+互聯網前景廣闊,為何失敗頻頻
1.3 重綫下重門店,是負擔還是財富
1.4 互聯網下的汽車後市場是藍海,還是紅海(寡頭缺位)
第二章 戰略?模式?汽車後市場到底缺什麼
2.1 汽車後市場巨變,産商怎麼辦
2.1.1 汽車市場的4個痛
2.1.2 汽車後市場發展的6個趨勢
2.1.3 汽車門店寒鼕將至
2.2 互聯網下的汽車後市場走嚮何方
2.2.1 化:OBD如何提升駕駛體驗
2.2.2 智能化:汽車控製係統的互聯網化與機器智能
2.2.3 共享化:共享經濟下的汽車後市場如何玩(主要說租賃、共享)
2.3 移動互聯網下,輪胎行業的戰略突圍
2.4 如何構建汽車後市場産業鏈
2.5 汽車後市場5大缺陷,如何應對
第三章 移動互聯網下的汽車營銷新模式
3.1 移動端營銷:零售與服務的移動端新趨勢
3.2 情感營銷:市場細分與價值定位決定消費者選擇
3.3 場景營銷:無場景就無法打動消費者
3.4 娛樂營銷:新消費主義下廠商的佳選擇
3.4.1 用車體驗娛樂化
3.4.2 娛樂場景下的汽車營銷模式
3.5 銷售電商化:4S店體驗,綫上下單常態化
3.6 門店微商化:全渠道營銷與全民營銷
3.7 購買口碑化:論壇口碑決定消費者選擇
第四章 互聯網浪潮下,經銷商如何突圍
4.1 熟客思維:移動社交下的新營銷模式
4.2 商圈思維:做好一條龍式服務
4.3 標準化思維:標準化是經銷商成敗關鍵
4.4 公司化運作思維:通盤考慮,協調整閤
4.5 項目結構思維:圍點打援,突圍
4.6 成本意識:如何將錢用在刀刃上
4.7 學習思維:懂得學習,纔跟得上形勢
4.8 門店思維:守住綫下門店優勢,纔能做好綫上
4.8.1 標準體係與綫下服務
4.8.2 如何管理好門店的客戶關係(包括盤活老客,發展新客)
4.8.3 門店信息化與精細化運營
4.8.4 後市場門店進化論
第五章 敢創新,搶占汽車後市場的機會紅利(汽車後市場的互聯網創業嘗試及案例)
5.1 後市場上門服務的成與敗
5.1.1 響馬幫、呱呱洗車:上門洗車的齣路在哪
5.1.2 58陪練:服務是關鍵
5.1.3 車庫網:汽車保養的綫上與綫下對接
5.2 汽車金融是掘金地,如何參與
5.3 共享租賃,市場紅利如何搶占
5.4 二手車市場有哪些機遇與挑戰
5.5 供應鏈整閤,如何拼能力與模式
5.6 綫下門店根據地,汽車體驗是中心
第六章 傳統經銷商轉型升級的八大策略
6.1 堅守産業鏈優勢,整閤綫上綫下優勢資源
6.1.1 牢牢把控上遊供應商
6.1.2 發揮綫下門店優勢
6.1.3 賣産品轉嚮賣服務
6.1.4 輪胎行業如何整閤資源
6.2 精準定位,兼顧大而全與小而美
6.3 重垂直,做好渠道下沉後的市場運營
6.4 抓住“聚焦點”,做精“盈利點”
6.5 做好大數據,精準匹配需求與産品
6.6 深挖細分市場,以門店為中心確保區域精耕
6.7 提供增值服務,深化客戶關係
6.8 加強人員培養,打造強勢隊伍
第七章 全民電商化,汽車後市場電商如何做
7.1 自建或入駐電商平颱:零配件價格更便宜更透明
7.1.1 藉力資訊、論壇平颱,實現電商轉型
7.1.2 入駐電商平颱,設置官方旗艦店
7.1.3 自建電商平颱,整閤綫上綫下資源
7.2 APP+微信公眾號:匹配信息,主動基於位置選擇門店
7.3 構建品牌連鎖,“門店+微店”打通綫上綫下
7.4 做好社群電商,以情感維係用戶
7.5 規範在綫服務,完善汽車金融
7.5.1 消費貸款
7.5.2 融資租賃
7.5.3 在綫車險
7.5.4 融資P2P
第八章 汽車後市場的陷阱及決勝策略
8.1 汽車後市場的5個陷阱
8.1.1 陷阱1:強綫上,弱綫下
8.1.2 陷阱2:整閤能力弱,各自為政
8.1.3 陷阱3:無品牌,無核心競爭力
8.1.4 陷阱4:不重服務,重營銷
8.4.5 陷阱5:人員素質不高,客戶信任不足
8.2 抬頭看路,實現市場突圍
8.2.1 深挖細分市場,確保區域精耕
8.2.2 積極拓展商圈,強化優勢業務
8.2.3 提供增值服務,深化客戶關係
8.2.4 完善基礎管理,提高運營效率
8.2.5 加強人員培養,打造強勢隊伍
8.3 實現渠道轉型,揚長避短
8.3.1 構建完善管理體係,提供優服務
8.3.2 協調綫上綫下利益,不自毀核心優勢
8.3.3 分步驟尋時機,不可一蹴而就
8.4 創新模式,利用分享經濟風口
8.5 提升門店運營質量,牢牢掌控後市場服務入口
第九章 互聯網顛覆者如何重啓汽車市場
9.1 人性本質需求齣發,提供全方位、一體化服務
9.2 大數據營銷與服務,準確把握客戶需求
9.2.1 大數據發掘客戶潛在需求
9.2.2 大數據推動服務細節更規範
9.2.3 大數據豐富客戶汽車生活
9.2.4 大數據解決客戶與服務商(代理商、門店)信任
9.3 新能源+互聯網,改變用車模式
9.3.1 新能源車的分時租賃嘗試
9.3.2 車輛管理的互聯網化
9.3.3 用車社群化、社交化
9.4 個性化保養與改裝,品牌更顯價值
9.5 從分散走嚮聚攏,獨角獸企業崛起
說實話,我一開始是被“融資租賃”這個詞吸引過來的。我身邊有不少朋友在做汽車相關的生意,他們經常會提到融資租賃,但我對其中的具體操作和風險一直瞭解不多。這本書在這方麵的內容非常紮實,它不僅解釋瞭融資租賃的原理,還深入探討瞭它在汽車後市場中的應用,比如如何為經銷商提供資金支持,如何幫助消費者降低購車門檻,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和應對策略。更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並沒有將融資租賃孤立來看待,而是將其與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多個維度結閤起來。比如,它提到瞭在融資租賃業務中,如何通過精細化的企業管理來控製成本、提高效率,如何通過創新的市場營銷手段來吸引客戶。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對融資租賃的認識提升瞭好幾個層次,不再是停留在錶麵,而是有瞭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全麵的視角。對於想要在汽車後市場開展相關業務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書。
評分我是一位汽車用品的供應商,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的産品做得很好,質量過硬,但到瞭市場端,總覺得推廣和銷售上存在一些瓶頸。讀瞭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原來問題可能齣在我的“模式”上。這本書詳細地分析瞭當前新零售和移動電商環境下,各種成功的商業模式是如何運作的。它讓我看到瞭,僅僅有好産品是不夠的,還需要有與之匹配的銷售渠道、用戶觸達方式和客戶服務體係。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企業管理與培”的部分,它讓我明白,一個成功的企業不僅僅是産品和市場的成功,更是內部管理和團隊培養的成功。它提醒我,要關注員工的專業技能提升,要建立高效的溝通協作機製,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團隊。讀完這本書,我仿佛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對如何優化我的業務流程、提升團隊能力有瞭更清晰的方嚮。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衝擊力,就像在一場平靜的考試中突然遇到瞭一道完全沒見過的難題,但它又給瞭你足夠的提示讓你去思考。我一直認為自己在汽車行業摸爬滾打多年,對市場有著自己的判斷,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很多我從未關注過的角度。比如,它對於“移動電商時代”下消費者行為變化的分析,讓我反思瞭自己固有的思維模式。我習慣瞭傳統的渠道和營銷方式,但這本書卻用大量數據和案例告訴我,現在的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一代,他們獲取信息、做齣決策的方式已經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信息搜索到社交媒體互動,再到短視頻種草,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影響到他們最終的購買行為。這本書教會我,不能再用過去的眼光去看待現在的市場,而是要積極擁抱變化,探索新的可能性。它讓我認識到,能力和模式的更新迭代是多麼重要,否則很容易被時代淘汰。
評分坦白說,我一開始對這本書的標題有些猶豫,覺得“包郵”這個詞有點過於商業化,但內容卻齣乎意料的深入和前沿。它沒有停留在簡單的“賣貨”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在移動電商浪潮下,汽車後市場如何實現“新零售”的轉型。書中關於“能力與模式”的論述,讓我對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核心競爭力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是簡單地羅列一些成功案例,而是剖析瞭這些成功背後的戰略選擇、資源整閤以及執行力。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融資租賃”與“企業管理”的結閤,這種跨領域的視角讓我看到瞭更多潛在的商業機會,也讓我對如何更有效地管理企業、規避風險有瞭更深的思考。這本書不僅僅是給汽車後市場從業者看的,對於任何希望在當前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抓住機遇、實現增長的企業傢和管理者來說,都具有很強的啓發意義。它讓我相信,隻要掌握瞭正確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就能在這個充滿挑戰的市場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藍海。
評分這本書我一口氣讀完瞭,感覺像是進入瞭一個全新的世界。我一直對汽車後市場的發展趨勢很感興趣,但總覺得有點摸不著頭腦,特彆是“新零售”和“移動電商”這兩個概念,聽起來很高大上,但具體怎麼落地到我熟悉的汽車保養、維修、配件銷售這些領域,一直是個迷。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把我從混沌中一點點引嚮清晰。它沒有空談理論,而是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比如某某維修連鎖品牌如何利用小程序進行會員管理和預約,某某配件電商平颱如何通過短視頻直播來吸引消費者,這些都讓我看到瞭實實在在的可能性。尤其是關於“拼能力與模式”的部分,讓我對不同類型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是如何定位自己的,以及成功的模式有哪些共通之處有瞭更深的理解。我之前以為汽車後市場就是一個簡單的買賣關係,但讀完這本書,纔發現背後有如此多的智慧和策略在運作。它讓我開始重新思考我自己的理解,並且對未來汽車後市場的演變充滿瞭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