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零售新市场 移动电商时代如何拥抱汽车后市场 | ||
| 定价 | 55.00 |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8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吴宇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244 | |
| 字数 | 211000 | |
| ISBN编码 | 9787115463531 | |
| 重量 | ||
第壹章 风口上的汽车后市场,危机OR转机
1.1 互联网跨界争夺战,汽车后市场的焦虑
1.1.1 焦虑源自对自身和互联网的无知
1.1.2 跨界争夺,互联网+布局也焦虑
1.2 汽车后市场+互联网前景广阔,为何失败频频
1.3 重线下重门店,是负担还是财富
1.4 互联网下的汽车后市场是蓝海,还是红海(寡头缺位)
第二章 战略?模式?汽车后市场到底缺什么
2.1 汽车后市场巨变,产商怎么办
2.1.1 汽车市场的4个痛
2.1.2 汽车后市场发展的6个趋势
2.1.3 汽车门店寒冬将至
2.2 互联网下的汽车后市场走向何方
2.2.1 化:OBD如何提升驾驶体验
2.2.2 智能化:汽车控制系统的互联网化与机器智能
2.2.3 共享化:共享经济下的汽车后市场如何玩(主要说租赁、共享)
2.3 移动互联网下,轮胎行业的战略突围
2.4 如何构建汽车后市场产业链
2.5 汽车后市场5大缺陷,如何应对
第三章 移动互联网下的汽车营销新模式
3.1 移动端营销:零售与服务的移动端新趋势
3.2 情感营销:市场细分与价值定位决定消费者选择
3.3 场景营销:无场景就无法打动消费者
3.4 娱乐营销:新消费主义下厂商的佳选择
3.4.1 用车体验娱乐化
3.4.2 娱乐场景下的汽车营销模式
3.5 销售电商化:4S店体验,线上下单常态化
3.6 门店微商化:全渠道营销与全民营销
3.7 购买口碑化:论坛口碑决定消费者选择
第四章 互联网浪潮下,经销商如何突围
4.1 熟客思维:移动社交下的新营销模式
4.2 商圈思维:做好一条龙式服务
4.3 标准化思维:标准化是经销商成败关键
4.4 公司化运作思维:通盘考虑,协调整合
4.5 项目结构思维:围点打援,突围
4.6 成本意识:如何将钱用在刀刃上
4.7 学习思维:懂得学习,才跟得上形势
4.8 门店思维:守住线下门店优势,才能做好线上
4.8.1 标准体系与线下服务
4.8.2 如何管理好门店的客户关系(包括盘活老客,发展新客)
4.8.3 门店信息化与精细化运营
4.8.4 后市场门店进化论
第五章 敢创新,抢占汽车后市场的机会红利(汽车后市场的互联网创业尝试及案例)
5.1 后市场上门服务的成与败
5.1.1 响马帮、呱呱洗车:上门洗车的出路在哪
5.1.2 58陪练:服务是关键
5.1.3 车库网:汽车保养的线上与线下对接
5.2 汽车金融是掘金地,如何参与
5.3 共享租赁,市场红利如何抢占
5.4 二手车市场有哪些机遇与挑战
5.5 供应链整合,如何拼能力与模式
5.6 线下门店根据地,汽车体验是中心
第六章 传统经销商转型升级的八大策略
6.1 坚守产业链优势,整合线上线下优势资源
6.1.1 牢牢把控上游供应商
6.1.2 发挥线下门店优势
6.1.3 卖产品转向卖服务
6.1.4 轮胎行业如何整合资源
6.2 精准定位,兼顾大而全与小而美
6.3 重垂直,做好渠道下沉后的市场运营
6.4 抓住“聚焦点”,做精“盈利点”
6.5 做好大数据,精准匹配需求与产品
6.6 深挖细分市场,以门店为中心确保区域精耕
6.7 提供增值服务,深化客户关系
6.8 加强人员培养,打造强势队伍
第七章 全民电商化,汽车后市场电商如何做
7.1 自建或入驻电商平台:零配件价格更便宜更透明
7.1.1 借力资讯、论坛平台,实现电商转型
7.1.2 入驻电商平台,设置官方旗舰店
7.1.3 自建电商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
7.2 APP+微信公众号:匹配信息,主动基于位置选择门店
7.3 构建品牌连锁,“门店+微店”打通线上线下
7.4 做好社群电商,以情感维系用户
7.5 规范在线服务,完善汽车金融
7.5.1 消费贷款
7.5.2 融资租赁
7.5.3 在线车险
7.5.4 融资P2P
第八章 汽车后市场的陷阱及决胜策略
8.1 汽车后市场的5个陷阱
8.1.1 陷阱1:强线上,弱线下
8.1.2 陷阱2:整合能力弱,各自为政
8.1.3 陷阱3:无品牌,无核心竞争力
8.1.4 陷阱4:不重服务,重营销
8.4.5 陷阱5:人员素质不高,客户信任不足
8.2 抬头看路,实现市场突围
8.2.1 深挖细分市场,确保区域精耕
8.2.2 积极拓展商圈,强化优势业务
8.2.3 提供增值服务,深化客户关系
8.2.4 完善基础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8.2.5 加强人员培养,打造强势队伍
8.3 实现渠道转型,扬长避短
8.3.1 构建完善管理体系,提供优服务
8.3.2 协调线上线下利益,不自毁核心优势
8.3.3 分步骤寻时机,不可一蹴而就
8.4 创新模式,利用分享经济风口
8.5 提升门店运营质量,牢牢掌控后市场服务入口
第九章 互联网颠覆者如何重启汽车市场
9.1 人性本质需求出发,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
9.2 大数据营销与服务,准确把握客户需求
9.2.1 大数据发掘客户潜在需求
9.2.2 大数据推动服务细节更规范
9.2.3 大数据丰富客户汽车生活
9.2.4 大数据解决客户与服务商(代理商、门店)信任
9.3 新能源+互联网,改变用车模式
9.3.1 新能源车的分时租赁尝试
9.3.2 车辆管理的互联网化
9.3.3 用车社群化、社交化
9.4 个性化保养与改装,品牌更显价值
9.5 从分散走向聚拢,独角兽企业崛起
我是一位汽车用品的供应商,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的产品做得很好,质量过硬,但到了市场端,总觉得推广和销售上存在一些瓶颈。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问题可能出在我的“模式”上。这本书详细地分析了当前新零售和移动电商环境下,各种成功的商业模式是如何运作的。它让我看到了,仅仅有好产品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与之匹配的销售渠道、用户触达方式和客户服务体系。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企业管理与培”的部分,它让我明白,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仅是产品和市场的成功,更是内部管理和团队培养的成功。它提醒我,要关注员工的专业技能提升,要建立高效的沟通协作机制,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团队。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对如何优化我的业务流程、提升团队能力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力,就像在一场平静的考试中突然遇到了一道完全没见过的难题,但它又给了你足够的提示让你去思考。我一直认为自己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对市场有着自己的判断,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很多我从未关注过的角度。比如,它对于“移动电商时代”下消费者行为变化的分析,让我反思了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我习惯了传统的渠道和营销方式,但这本书却用大量数据和案例告诉我,现在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获取信息、做出决策的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信息搜索到社交媒体互动,再到短视频种草,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到他们最终的购买行为。这本书教会我,不能再用过去的眼光去看待现在的市场,而是要积极拥抱变化,探索新的可能性。它让我认识到,能力和模式的更新迭代是多么重要,否则很容易被时代淘汰。
评分这本书我一口气读完了,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一直对汽车后市场的发展趋势很感兴趣,但总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特别是“新零售”和“移动电商”这两个概念,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具体怎么落地到我熟悉的汽车保养、维修、配件销售这些领域,一直是个迷。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把我从混沌中一点点引向清晰。它没有空谈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比如某某维修连锁品牌如何利用小程序进行会员管理和预约,某某配件电商平台如何通过短视频直播来吸引消费者,这些都让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可能性。尤其是关于“拼能力与模式”的部分,让我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是如何定位自己的,以及成功的模式有哪些共通之处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之前以为汽车后市场就是一个简单的买卖关系,但读完这本书,才发现背后有如此多的智慧和策略在运作。它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我自己的理解,并且对未来汽车后市场的演变充满了期待。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融资租赁”这个词吸引过来的。我身边有不少朋友在做汽车相关的生意,他们经常会提到融资租赁,但我对其中的具体操作和风险一直了解不多。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非常扎实,它不仅解释了融资租赁的原理,还深入探讨了它在汽车后市场中的应用,比如如何为经销商提供资金支持,如何帮助消费者降低购车门槛,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应对策略。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将融资租赁孤立来看待,而是将其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维度结合起来。比如,它提到了在融资租赁业务中,如何通过精细化的企业管理来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如何通过创新的市场营销手段来吸引客户。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融资租赁的认识提升了好几个层次,不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全面的视角。对于想要在汽车后市场开展相关业务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本书的标题有些犹豫,觉得“包邮”这个词有点过于商业化,但内容却出乎意料的深入和前沿。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卖货”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在移动电商浪潮下,汽车后市场如何实现“新零售”的转型。书中关于“能力与模式”的论述,让我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成功案例,而是剖析了这些成功背后的战略选择、资源整合以及执行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融资租赁”与“企业管理”的结合,这种跨领域的视角让我看到了更多潜在的商业机会,也让我对如何更有效地管理企业、规避风险有了更深的思考。这本书不仅仅是给汽车后市场从业者看的,对于任何希望在当前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抓住机遇、实现增长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来说,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它让我相信,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就能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蓝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