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 名:愛和自由(全新增訂第4版)
作 者: 孫瑞雪
I S B N :9787512714823
齣 版 社: 中國婦女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7年12月25日
印刷時間:2017年12月25日
字 數:230000字
頁 數:232頁
開 本:16開
包 裝:平裝
重 量:408g
定 價:32元
內容簡介
你以為你愛孩子,你想象你可以愛孩子,你認為這就是愛孩子,和你真的愛孩子是有差彆的。也許,你需要停下來看:你是不是基於你的想法,你的恐懼,你的焦慮,你的習性來愛的。這可能就意味著你更愛你的想法,更愛你的恐懼,更愛你的焦慮,更愛你的習性。
愛就是愛,恐懼就是恐懼,焦慮就是焦慮,認為就是認為,一切如是。我們要學會從一切如是中將愛剝離齣來,你的孩子纔真正可以接收愛的禮物。
我們一生能夠給予孩子的,隻有一樣,那就是愛!
作者簡介
孫瑞雪 中國教育傢、兒童心理學傢;
“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教育精神創始人;
“完整的人和完整的成長”教育思想創始人;
“兒童敏感期”理論創始人;
專著《愛和自由》《捕捉兒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長》開創瞭中國幼兒教育界的新紀元;
多次做客中央電視颱《人物新周刊》《心理訪談》《半邊天》等欄目,講述“愛和自由”的教育;
2009年,被評選為“中國教育傑齣人物”;
2006年、2007年,中央電視颱走進孫瑞雪教育機構幼兒園,連續拍攝16集《敏感期》專題片。
在孫瑞雪老師的帶領下,“愛和自由”教育團體深深根植於中國本土文化,以濛特梭利、盧梭、皮亞傑等經典教育學、現代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在19年高度專注的教育實踐和科學研究中,創造、建構、發展和完善瞭“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的思想理論係統、教育教學係統,“完整的人和完整的成長”的教育思想係統,敏感期理論係統,以及“愛和自由”學校教育體製和教學管理係統。
目 錄
章 讓生命走嚮完整 …001
我們期待,我們還沒有完整,因為這意味著我們還在發展當中。童年是首先這樣的,因為成長是童年的顯著特徵。
第二章 兒童帶著什麼來到這個世界 …013
有多少人相信兒童是一個精神的存在物?相信他一生下來就蘊含著強大的精神能量,他將按照內在的成長規律成長?在一個年齡段,孩子就喜歡玩水玩沙子,如果大人阻止他,他會頑強抗爭。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第三章 兒童認識世界的步 …017
“智力中沒有一樣東西初不是源自感覺。”一個孩子,一手拿著洗臉毛巾,一手拿著梳子,他咬咬毛巾又咬咬梳子。我們知道他在用嘴感覺軟和硬。遺憾的是,他的父母並不知道,沒有及時把“軟”和“硬”這兩個詞告訴孩子;慶幸的是,他們沒有把毛巾和梳子拿開。
第四章 創造力來自哪裏 …023
心理學界有一個共識:個性等於創造力。人的培養過程應該是一個個性的培養過程。但我們往往把個性理解錯瞭,以為調皮搗蛋、鬍思亂想的人纔富有個性。其實,有個性的人對世界的感受是獨特的,思維狀態是獨特的。秘密在於,每個生命生來就是獨特的,隻是在成長過程中、在被教育的過程中,這些與生俱來的東西被泯滅瞭。
第五章 兒童必須自己感覺 …027
火車要在軌道上行駛,這是成人的規則。孩子用玩具火車進行其他玩法的時候,爸爸會說:“不對,火車應該在軌道上走。”你瞭解兒童的內心嗎?這可能是一個與火車無關的探索,也可能是他在復習或延續他的昨天。
第六章 不同品質的心理和智力 …033
一個孩子4歲時父母離婚瞭,有的大人對孩子開玩笑:“叫爸爸,叫瞭就給你買好吃的!”剛開始孩子躲在媽媽身後,感到屈辱和憤怒。後來他習慣瞭,無論彆人怎樣哄騙,絕不開口說話。這一切在孩子心裏刻上瞭什麼印記我們無從知道,但是關於“爸爸”這一概念,他肯定有著與眾不同的理解。
第七章 為什麼兒童喜歡重復做一件事 …039
我們知道兒童喜歡重復做一件事,反復聽一個故事,十天半月也不煩。他從故事裏吸收的首先是邏輯,然後是情景,後是概念。一定要仔細為兒童選書,要讓他吸收好東西。
第八章 兒童心智發展的內在過程 …045
兒童自發的心智發展是連續不斷的,“並直接與兒童本身的心理潛力有關,而不直接與老師的工作有關”。強迫孩子畫畫、不斷教孩子畫畫,可能導緻這個孩子一輩子都不可能真正畫畫。不僅僅是天然的興趣被泯滅瞭,孩子這方麵的心智也被教的模式桎梏瞭。
第九章 感覺訓練——兒童智力發展的途徑 …053
有的孩子還不會走路,上樓的時候大人就開始數“1、2、3”瞭,不會走路的孩子能理解“數”這個抽象的概念嗎?但如果在他數學敏感期到來的時候,讓他操作有關教具,經過多次重復,他會突然發現:這個教具是一個序列。認識事物的過程好比吃飯,經過消化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並自如地運用到現實生活中,這種東西是智力。
第十章 愛是土壤,愛是陽光,愛是兒童的一切 …061
很多保姆帶的孩子,父母在傢隻跟父母,父母一走隻跟保姆,這常給父母一種錯覺:保姆對我的孩子不錯,因為他不願意跟其他人。真正的原因是:父母在傢時保姆愛孩子並讓他為所欲為;父母不在時保姆便訓斥和嚇唬孩子。孩子整天在愛和不愛兩種環境中轉換,沒有安全感。得到愛的孩子,獨立性強,思維開闊,自信,記憶力好,在陌生的環境中容易建立安全感。因為他有一個穩定的愛的環境。
第十一章 從愛走嚮獨立 …071
成人不獨立便沒有力量承擔生活的重壓,否則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在30多歲就放棄瞭自己的理想!孩子不獨立便容易被外在的力量奴役,他整天察言觀色、謹小慎微,在的壓抑下,孩子逐漸喪失瞭自我,成為一隻迷途的羔羊。
第十二章“教”孩子可能就是奴役孩子 …077
一位美術老師發現孩子們把魚兒畫到瞭天上,就告訴孩子們:“畫畫先要畫一條地平綫。”我兒子在一個小時內畫瞭十幾張畫,每張畫上都有一條橫綫。一個小孩子理解什麼叫地平綫嗎?成人用自己的經驗逼孩子,用各種方法暗示孩子,就算成人說的都對,又能怎樣?兒童認識世界的經驗成人不能替代。
第十三章 應該怎樣理解孩子 …083
給孩子做肝功化驗,如果把孩子硬按住抽血,這對一個對世界一無所知的孩子來說太恐怖瞭!我們應該讓孩子在旁邊觀察,逐漸理解並適應這個環境,這需要耐心和時間。成人喜歡像木偶般聽話、任人擺布的孩子,這對成人來說省心。
第十四章 自由與紀律 …089
有瞭自由,孩子們就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因為有興趣,他就會反復做,就變得專注;在的專注中,他逐漸感知並把握瞭事物的規律;把握瞭事物的規律,他就願意遵守它,就有瞭自我控製力。什麼樣的紀律能超過這種紀律呢?
第十五章 放下陳舊落後的教育經驗,走嚮理解的愛 …097
外公給外孫買瞭一輛漂亮的小汽車。外孫想拆掉小汽車探索車為什麼會走,但傢人覺得拆瞭可惜,就把車藏到大衣櫃頂上。幾年後孩子長大瞭,傢人拿齣瞭車,但孩子早已不想玩瞭。傢人剝奪的不是車,而是孩子認識世界的機會。
…103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綫性地從齣生講到青春期,而是圍繞幾個核心的“養育支柱”展開論述,這使得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當前最睏惑的問題,隨時翻閱並找到所需的指導。我個人尤其欣賞它對於“界限感”的闡述。在很多東方傢庭中,“愛”往往與“犧牲”和“融閤”畫等號,父母常常模糊瞭自己和孩子的邊界,最終導緻親子關係中的過度控製或過度依賴。這本書清晰地界定瞭成年人與孩子之間的責任區,強調父母的角色是“引路人”,而不是“控製者”或“僕人”。它用非常生動的案例說明瞭,清晰的界限不僅是對父母自我的保護,更是給孩子學習獨立、承擔責任的最好示範。我開始嘗試在一些小事上放手,比如選擇穿什麼衣服、自己的房間自己整理,雖然初期會遇到阻力,但隨著父母態度的堅定,孩子建立起瞭對規則的尊重和對自身決定的負責感。這本書為我們構建健康的親子互動模式,提供瞭堅實的哲學基礎和操作指南。
評分坦白說,很多教育書籍讀完後,要麼是感覺內容空泛,要麼是實操性太強而缺乏深度。但這本書在兩者之間找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點。它的理論基石紮實,引用瞭大量的心理學前沿研究,確保瞭觀點的科學性,但它的錶達方式卻極其親切,充滿瞭人文關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對“父母自我關懷”的重視程度。書中明確指齣,一個疲憊、焦慮的父母不可能真正地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它鼓勵父母像對待一個重要的項目一樣,規劃自己的休息、學習和情緒疏導時間。這在側麵提醒我們,教育孩子,首先是要學會“養好自己”。這部分內容讓我感到非常慰藉,因為它承認瞭為人父母的艱辛,並提供瞭一種可持續發展的養育模型,而不是一種燃燒殆盡的“奉獻式”要求。這本書更像是一位導師,它教會我如何成為一個更完整、更平和的成年人,而這,恰恰是我能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
評分這本教育著作實在是讓人眼前一亮,它沒有那種居高臨下的說教感,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充滿智慧的長者,坐在你身邊,用最樸實卻又極其深刻的語言,與你一同探討為人父母的真諦。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尊重個體差異”的強調。在如今這個萬物都追求標準化的時代,我們常常不自覺地就想把孩子塑造成“彆人傢的好孩子”的模具,卻忽略瞭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宇宙。書中細緻地剖析瞭不同氣質類型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並提供瞭切實可行的引導策略,而不是一刀切的“秘籍”。比如,對於內嚮敏感的孩子,它不是簡單地鼓勵他們“要外嚮”,而是教導父母如何建立一個足夠安全、允許他們自我沉澱的空間,讓他們在自己的節奏裏發光。這種細膩入微的洞察力,讓我在閱讀時不禁常常停下來,反思自己過去那些不經意的乾預和評判。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孩子的理解提升瞭一個維度,不再僅僅是“養育”,更像是“陪伴和見證”一個生命的獨立綻放。它給予我的不是教條,而是一套認識世界的、更具人性光輝的底層邏輯。
評分與市麵上許多強調“積極奬勵”和“正麵管教”的書籍不同,這本書更注重引導父母建立一種內在的、自我驅動的教育觀。它沒有過度依賴外部的奬懲係統,而是深入挖掘瞭人類學習和成長的根本動力——好奇心和內在成就感。作者花瞭大量的篇幅來探討如何保護和滋養孩子與生俱來的探索欲。比如,它提倡創造一個“允許犯錯”的環境,將失敗重新定義為“有價值的數據收集過程”。這對我觸動很大,因為我過去總是不自覺地想替孩子掃清一切障礙,結果反而扼殺瞭他們的嘗試欲望。現在,我更傾嚮於在孩子嘗試新事物時,不預設結果,而是鼓勵他們深入探究“你為什麼會這麼想?”或“你打算下次怎麼改進?”這種轉變,讓傢庭氛圍變得更加輕鬆和富有創造力,孩子也變得更願意主動迎接挑戰,而不是為瞭得到錶揚而做事。這本書真正幫我把教育的焦點,從“結果導嚮”拉迴到瞭“過程體驗”上來。
評分我一直對市麵上那些動輒宣稱能“速成優秀父母”的書籍持保留態度,總覺得教育的核心在於長期的心性修煉,而非短期技巧的堆砌。然而,這本書以其獨特的視角,成功地顛覆瞭我的這種刻闆印象。它的敘述方式非常流暢,文筆優美,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更像是讀一部關於人性成長的散文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情緒管理”的深入探討。作者沒有把孩子的負麵情緒視為洪水猛獸,反而將其視為孩子內心需求最直接的錶達信號。書中詳細描述瞭如何“共情式傾聽”,比如,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命名”並“確認”孩子的情緒(“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因為你的玩具被拿走瞭,對嗎?”),而不是急於解決問題或製止哭鬧。這一小小的轉變,讓我在傢裏的實踐中取得瞭立竿見影的效果。孩子感受到瞭被看見、被理解,他的情緒風暴竟然奇跡般地平息瞭許多。這種基於心理學基礎的實踐方法,既有理論深度,又極其接地氣,對於在日常瑣碎中迷失方嚮的傢長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評分小朋友喜歡小朋友喜歡小朋友喜歡小朋友喜歡
評分東西還是不錯的,就是店傢發貨太慢。還沒反應。
評分書本很好,看後有同感
評分活動購買,很放心很閤適
評分挺好,沒事的時候多看看
評分質量不錯!值得推薦,值得信賴!贊
評分書還不錯
評分一般,不是很貼閤實際,無解決方法
評分還沒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