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每天聊点美国文化
原价:39.90元
作者:金利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122202116
字数:400000
页码:39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近距离看美国】
通过这本书,那些具有神秘感的自由女神、对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金融华尔街、高端科技聚集的硅谷等美国文化标志在你面前通通“现身”,让你近距离了解它们。此外我们还会揭秘美国人为何不选择公共交通、美国孩子为何如此独立、美国老人为何这么不服老?为你“捅破”美国文化这层窗户纸,让你对美国文化了如指掌。
【地毯式涵盖美国文化】
本书围绕11大分类,近80个主题,对美国的历史趣闻、体育音乐、影视娱乐、风土人情、民间习俗等方方面面进行地毯式涵盖,此外还会在每个主题里就相关内容进行延展,形式丰富,增强本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拓展形式有对主题 下相关的名人轶事、特色景点、特色表达、历史事件的讲解。
【边品美国文化边学英语】
我们会针对每个主题,从国外网站选取地道的英文素材,语言地道,且附有中文翻译和生词讲解,让读者在品读美国文化的同时也学到英语知识。在对美国文化背景进行中英双讲之后,对相关主题里的特色俚语和特色表达进行深度讲解,让你知道它们的“来源”。此外,我们还会拓展与主题相关的特色英语句子,最后会与你一起用地道的英语侃谈美国文化。
内容提要
80主题全景式描绘美国文化,教你用美国人的思维学英语!
这本书将会带读者了解最真切、最全面的美国文化!本书收录的内容全部来自国外网站,涉及美国风俗、历史、文化、经济、体育、教育、节日、名胜、影视等方方面面,全景式趣解美国文化,此外还会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对“原汁原味”的特色词进行讲解,最后还会带大家一起用英语聊一聊美国文化。这将是一本让你增长见闻的读物,也是一本让你提高口语的工具书!
目录
Part 1 美国人原来这样想
Top 1 美国人的笑点在哪里
Top 2 美国人的“洁癖”,你是否能够忍受
Top 3 打喷嚏能赢得祝福吗
Top 4 美国人为何很少选择国际旅行
Top 5 在美国也能交到好朋友
Top 6 原来迟到美国人看得这么重
Top 7 美国老人年
Part 2 美国文化到底什么味儿
Top 1 美国的做客之道
Top 2 舌尖上的美国
Top 3 车文化中的美国味
Top 4 美国酒文化
Top 5 不可小觑的美国咖啡文化
Top 6 宠物文化
Top 7 小费文化,你可驾驭得了
Top 8 美国的公共交通
Part 3 不可不知的美国经典名词
Top 1 世界“大苹果”在哪里
Top 2 “祖父条款”是祖父定的条款吗
Top 3 黄丝带
Top 4 写给约翰的分手信
Top 5 山姆大叔
Top 6 “我来自密苏里”到底作何意思
Top 7 星期五和13为何如此不吉利
Top 8 Yankee到底是指谁
Part 4 美国为何不可复制
Top 1 美国人的工作和休闲态度
Top 2 美国大熔炉
Top 3 硅谷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Top 4 我要去美国当上帝
Top 5 美国不做“白日梦”
Top 6 美国人:我的事情我做主
Part 5 美国特色节日
Top 1 美国如何庆祝母亲节
Top 2 美国儿童节到底在哪天
Top 3 黑色星期五——美国最忙购物日
Top 4 表达谢意的感恩节
Top 5 情侣的节日——情人节
Top 6 欢庆美国独立日
Top 7 西方鬼节——万圣节
Top 8 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
Part 6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影视作品
Top 1 《绝望主妇》
Top 2 《老友记》——美国人生活的“写真”
Top 3 《超人》折射出美国英雄主义
Top 4 《阿甘正传》中流露的美国信仰
Top 5 《欲望都市》演绎“阴盛阳衰”
Top 6 《美国丽人》让观众反思美国文化
Top 7 “艾滋”话题破冰者《费城故事》
Part 7 为何美国没有“北漂”现象
Top 1 旧金山,昔日淘金者的天堂
Top 2 拉斯维加斯,玩客的天堂
Top 3 纽约城的千姿百态
Top 4 政治中心华盛顿
Top 5 享受听觉盛宴,去纳什维尔
Top 6 在洛杉矶邂逅文艺
Top 7 星巴克的故乡,文化之城西雅图
Part 8 不可不看的美国特色地标
Top 1 自由女神像
Top 2 金门大桥
Top 3 华尔街
Top 4 帝国大厦
Top 5 时代广场
Top 6 五角大楼
Top 7 城市绿肺——中央花园
Top 8 第五大道
Top 9 白宫
Top 10 好莱坞:享誉世界的电影梦工厂
Part 9 音乐和体育
Top 1 乡村音乐唱出美国文化
Top 2 蓝调音乐
Top 3 嘻哈音乐为何
Top 4 爵士音乐
Top 5 美式足球
Top 6 棒球
Top 7 享誉世界的美国篮球
Part 10 教育
Top 1 美国竟然也有体罚现象
Top 2 家庭教育
Top 3 家庭作业
Top 4 美国人如何养孩子
Top 5 美国人的名字
Part 11 穿越回去看看美国历史
Top 1 哥伦布是谁
Top 2 移民
Top 3 殖民时代
Top 4 独立战争解放黑奴
Top 5 经济危机
Top 6 罗斯福新政帮“脱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近期读了一本关于美国都市发展史的书,让我对美国城市的面貌和演变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并没有仅仅关注政治经济的宏观叙事,而是将视角聚焦于城市空间、居民生活和城市文化之间的互动。作者以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精美的插图,展现了从殖民地时期的小镇到工业革命后的巨大都市,再到当代多元化城市形态的变迁。书中对城市规划、建筑风格、交通系统以及公共空间的设计如何反映和塑造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有着深入的探讨。我特别被书中对不同城市特质的描绘所吸引,比如纽约的快节奏与多元文化,洛杉矶的郊区化与汽车文化,芝加哥的工业遗产与艺术气息,这些都展现了美国城市的多样性和生命力。书中还探讨了城市发展中的挑战,例如贫富差距、种族隔离、环境污染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如何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社区的形成。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生动,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城市案例,展现了美国城市发展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让我对“美国梦”在不同城市语境下的具体实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一本关于美国文化历史的书,我最近读完,真是大开眼界。这本书深入浅出地探讨了美国从殖民地时期到现代的社会变迁,着重描写了不同时期影响美国文化形成的关键事件和人物。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不仅仅是罗列历史事件,更是挖掘了这些事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观。比如,关于西部拓荒精神的论述,书中并没有简单地描述牛仔的粗犷生活,而是深入分析了这种开拓、冒险、独立自主的精神如何渗透到美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如何塑造了美国人的国民性格,以及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是否依然具有生命力。书中还探讨了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的特性,不同族裔文化在美国的融合与碰撞,以及由此产生的多元化文化景观。读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感受了美国文化的演进过程,对这个国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尤其是关于美国梦的探讨,书中分析了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从最初的物质追求到后来的精神实现,以及它所面临的挑战和批评。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丰富的史料支撑和深刻的文化洞察,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是一部关于美国民族精神的探索史。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美国现代艺术史的著作,它以一种非常独特和创新的视角,梳理了从印象派到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发展脉络。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艺术家和流派,而是着重分析了艺术风格的演变与当时的社会、科技、哲学思潮之间的相互影响。作者以非常犀利的笔触,剖析了抽象表现主义如何呼应了战后美国在全球的崛起,以及波普艺术如何反映了大众消费文化的兴盛。书中对于不同艺术媒介的探讨也相当深入,从绘画、雕塑到装置艺术、行为艺术,都进行了细致的阐释,并展示了这些艺术形式是如何在不断地挑战和拓展艺术的边界。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被忽视的艺术流派和边缘艺术家的介绍,这使得我对美国现代艺术的认知更加全面和立体。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独特,充满了文学性和批判性,读起来引人入胜,常常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艺术的热情和深刻见解。它不仅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了解美国现代艺术的绝佳窗口,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从艺术角度理解美国社会文化的独特视角。
评分我一直对社会心理学很感兴趣,最近偶然间读到了一本关于美国人集体意识觉醒的书,让我耳目一新。这本书并没有过多地关注政治事件或经济指标,而是聚焦于美国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大众心理发生的微妙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了社会思潮和行为模式。作者用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诸如“从众效应”、“社会认同”、“群体极化”等心理学概念在美国社会语境下的具体体现。例如,书中对20世纪60年代反战运动的心理学分析,探讨了集体情绪的爆发、意见领袖的作用以及群体动力如何推动社会变革。书中还引述了大量的社会调查数据和心理学实验结果,使得论证更加严谨和有说服力。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社交媒体时代”下美国人集体意识的讨论,分析了算法推荐、信息茧房等现象如何影响个体的认知和群体间的互动,这对于理解当下的社会现象非常有启发。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更需要深入探究其国民的集体心理和潜意识。
评分最近拜读了一本关于美国流行音乐产业发展的史诗级巨著,完全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了摇滚、蓝调、爵士、嘻哈等音乐类型的兴衰,更是深入剖析了音乐产业背后的商业运作、技术革新以及社会文化因素是如何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流行音乐的走向。作者以详实的资料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唱片公司、电台、媒体以及音乐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了音乐的商业化如何推动了艺术的传播,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书中对于不同时代音乐产业的变革,例如从黑胶唱片到数字音乐的转型,以及流媒体时代对音乐创作和消费模式的颠覆,都有着深刻的洞察。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音乐文化与社会议题的关联分析,比如民权运动时期音乐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女性音乐人如何打破性别壁垒,这些都展现了音乐不仅仅是娱乐,更是社会变革的催化剂。这本书的叙述视角非常广阔,从产业的宏观层面到个体的故事,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音乐时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