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

菊与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鲁思·本尼迪克特著东阳编译吴昊丛书主编 著
图书标签:
  • 日本文化
  • 文化人类学
  • 社会学
  • 行为模式
  • 礼仪
  • 荣誉
  • 耻感
  • 二战
  • 美国文化
  • 文化冲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万卷出版社
ISBN:9787547034873
商品编码:1631376816
出版时间:2015-05-01

具体描述

作  者:(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著;东阳 编译;吴昊 丛书主编 著作 定  价:19.9 出 版 社:万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05月01日 页  数:262 装  帧:平装 ISBN:9787547034873  任务——研究日本001
第二章 战争中的日本人019
第三章 各得其所,各安其分037
第四章 明治维新063
第五章 亏欠历史和社会恩情的人081
第六章 报答极小一部分恩情097
第七章 “情义最难接受”113
第八章 洗刷污名125
第九章 人情的世界149
第十章 道德的困境165
第十一章 自我修养193
第十二章 儿童学习215
第十三章 投降后的日本人247

内容简介

菊与刀,一如樱花与武士: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刀”象征着武士道文化。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指出日本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该书启人深思,引人入胜,是了解日本民族的经典读本。
日本,一个资源匮乏的弹丸岛国,何以能一手造就了一场世界大战,另一手造就了二战后世界优选的经济奇迹?战中的日本为什么要扮演令人发指的侵略者?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多大?在成为专享一个被原子弹轰炸的国家后,日本又是怎样迅速复兴崛起的?当今经济衰退、政局混乱的日本,是否还秉持大国情怀……在本书中,所有问题都能得到解答。
作者透过恩、情义、名誉等关键词描绘了日本人的德行规范,同时描绘了等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著;东阳 编译;吴昊 丛书主编 著作 鲁思·本尼迪特(Ruth Benedict,1887—1948),生于纽约,原姓富尔顿(Fulton),美国女人类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需要根据日本的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于是本尼迪特在1944年,受命于美国政府,收集各项资料,完成了这份报告,并在报告中阐述自己的推断。战争结束后,美国的决策与她的推断意见一致,她准确的预见是本书亮点之一。
《菊与刀》这本著作,以其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日本文化与国民性的窗口。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这位杰出的文化人类学家,在二战期间受美国政府委托,对日本社会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旨在理解这个曾经的敌国,并为战后的和平政策提供参考。 本书并非对日本历史事件的流水账式记录,也不是对战役细节的描绘。相反,它专注于剖析日本国民性格的核心要素,试图解释为何一个在某些方面高度文明、崇尚秩序,而在另一些方面又表现出极端暴力和侵略性的民族,能够同时存在。本尼迪克特巧妙地运用“菊”和“刀”这两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意象,来概括日本文化的矛盾与张力。 “菊”象征着日本对美学、优雅、秩序和自我克制的追求。书中详细探讨了日本社会中无处不在的等级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礼仪、责任和义务的重视。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国家,个体都被置于一个庞大的网络之中,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角色和期望。这种高度的社会组织性和自我约束,体现在了日本精湛的手工艺、讲究的茶道、庄重的仪式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之中。作者深入分析了“恩”与“报”的观念,解释了日本人在接受他人恩惠后,如何会产生强烈的报恩义务感,以及这种义务感如何塑造了他们的行为模式。对“耻感文化”的剖析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与西方社会强调的“罪感文化”不同,日本国民的道德约束更多地来自于对外界评价的在意,以及害怕失去声誉和面子。这种对“耻”的恐惧,促使日本人努力遵循社会规范,但也可能导致他们为了维护面子而做出一些极端行为。 而“刀”则代表了日本的另一面:武士道精神、尚武的传统、以及在特定情境下的冷酷与决绝。本尼迪克特揭示了武士道对于日本国民性的深远影响,即使在现代化进程中,这种精神依然顽强地存在。她解释了“武士道”并非仅仅是军事行为,更是一种道德体系,包含了忠诚、荣誉、勇武、自律以及对死亡的蔑视。这种对荣誉的极端追求,可以解释日本士兵在战场上表现出的顽强抵抗和不屈不挠,甚至是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书中还触及了日本人在战争中所展现出的残酷性,以及这种残酷性与他们平时所表现出的优雅和温和之间的巨大反差。作者认为,这种矛盾并非不可理解,而是根植于他们独特的文化逻辑之中。 本书的重要贡献在于,它不带评判性地,以一种人类学的视角,去尝试理解一个异质文化的运作机制。本尼迪克特运用了大量从日本文学、戏剧、神话、社会习俗和个人经历中搜集到的材料,构建了一个丰富而立体的日本社会图景。她并没有将日本人的性格简单地标签化,而是试图解释这些性格特征是如何在历史、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菊与刀》的价值远不止于对历史的解读。它提供了一种理解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方法论,提醒我们,每一个文化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自洽性,我们不应以自己的标准去简单地评判他人。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类行为的复杂性,以及文化对个体塑造的强大力量。对于任何想要了解日本,理解其国民性,甚至是对文化人类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提供了一次宝贵而深刻的启迪。它不仅解释了“为什么”,更提供了“如何去理解”的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初读《菊与刀》,我脑海中浮现的并非书名本身所暗示的意象,而是对那个遥远国度的种种既有认知与好奇心的交织。我一直对那些与自身文化截然不同的文明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展现出独特生存哲学与社会结构的民族。关于日本,我零散地接触过一些影像资料、文学作品,甚至是一些游戏,它们共同勾勒出一个矛盾而迷人的图景:既有精致到极致的美学追求,又有令人震惊的破坏力;既有对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的恪守,又有快速而彻底的变革能力。这种内在的张力,使得我对任何试图深入剖析其民族性的著作都充满期待。《菊与刀》恰好满足了我这种渴望,书名本身就蕴含着一种东方韵味与西方视角碰撞的可能性,让我不禁想要一探究竟,了解那些塑造了日本民族性格的深层动力,以及这些动力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孕育出如此独特的文化景观。我想,这本书或许能为我解开许多长久以来萦绕在我心中的疑问,让我对这个曾经遥远而神秘的国度,产生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菊与刀》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解一个民族需要超越表象,深入其文化根源。尤其是在关于“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论述部分,我被深深吸引。书中描绘的日本人,似乎更加倾向于将自我置于一个更大的群体之中,个体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对群体的贡献和维护上。这种集体主义倾向,与西方社会强调的个人独立和自我实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开始思考,这种对“自我”边界的模糊处理,是否也是造成日本人既有高度的合作精神,又有内在矛盾与压抑的原因之一?在处理冲突时,那种避免直接对抗,而是通过委婉、间接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也让我看到了与我自身文化背景的显著差异。这种“保持面子”的文化,虽然能够维护和谐的表象,但有时也可能导致问题积压和误解的产生。

评分

读完《菊与刀》,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思维的洗礼。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陷入一种沉思,试图将书中所描绘的日本人行为模式与我自己所熟悉的社会常态进行对比。作者在分析日本人的“耻感”时,那种基于外部评价和他人眼光的行为逻辑,让我联想到我们社会中一些相似但又有所不同的表现。而书中关于“恩”的论述,更是让我对人际关系和责任承担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互惠,而是一种贯穿始终、不断累积的义务链条,深刻影响着个体的行为选择和群体间的互动模式。这种深入骨髓的社会契约,在很多方面都与我们强调的个人主义或契约精神有所不同,它更加强调群体归属感和义务感,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社会黏合力。我开始反思,这种“恩”文化是否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日本社会为何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适应和发展,以及在面对外部压力时为何能展现出如此强大的集体行动力。

评分

《菊与刀》带给我的震撼,更多的是一种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惊叹。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一直以来对日本的很多刻板印象,在书中得到了细致的解读和延伸。例如,我对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理解,一直停留在其表面上的“忠诚”与“勇敢”,但书中对武士道背后复杂的道德体系和自我约束机制的剖析,让我看到了其更深层、更具哲学意味的一面。它不仅仅是一种军事伦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渗透到日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书中对“等级制度”的描述,也让我对日本社会结构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那种从家庭到国家,层层分明的社会阶层和由此产生的行为规范,似乎为理解日本人高度的服从性和对规则的尊重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这种严谨的等级划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体的自由,但也可能正是这种限制,培养了日本社会强大的执行力和组织能力。

评分

《菊与刀》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启示是,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塑造和重塑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日本在战后转型时期的表现分析感到兴趣。一个在战争中展现出强大战斗力的民族,如何在战后迅速接受并融合新的价值观,并且以惊人的速度实现经济腾飞,这本身就充满了值得研究的课题。作者通过对日本传统文化基因的深入挖掘,试图解释这种转变的可能性。书中对“好战性”与“和平主义”之间看似矛盾的并存,以及这种并存如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得以调和,让我对日本民族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标签可以概括的,而是一个充满动态和张力的文化实体,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寻求平衡与发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