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时间为顺序,按照入学前一年、入学前一个月、开学第一周、开学第一个月、开学第二个月、开学第三个月6个时间节点,为年轻父母讲解在各个阶段如何为宝宝作入学前的准备,内容涉及学习习惯、自理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知识储备、入学装备、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共60个技能和方法。
“幼升小”是每个家有学龄前孩子的家庭都非常关心的话题。孩子从此将正式开始莘莘学子的漫长旅途,而父母的关注点也将从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转移到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与同学老师相处。《幼小衔接家长手册》从入学前一年的准备到入学后的数月,一步步告诉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从身体到心理更好地适应一个全新的生活,方法简单、实用,又成体系。让父母安下心来,让孩子放下焦虑。期待这本手册祝福每个将要步入学堂的孩子!
——安燕玲
家教畅销书《如何说孩子才肯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译者
从幼儿园小朋友转变成小学生是个关键时期,对孩子来讲两个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感受。如何让孩子衔接期顺利快乐,更好的适应新的学习成长环境,是家长必须关注和学习的课题。《小幼衔接家长手册》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教你如何做个未雨绸缪的有准备的家长。
——张颖
《妈咪宝贝》《孕妈咪》杂志发行经理,品牌推广,有爱心育儿专家。
同时也是一个宝贝女儿的妈,喜欢喝茶和旅行、品味生活,享受家庭,感念朋友。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不是换一间教室、换一位老师、换一套作息时间那样简单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帮助孩子实现学习方式的转换,如何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并建立起高效率的学习习惯,对于他此后的求学之路,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一个二年级小学生的妈妈,一边翻看本书书稿,一边在头脑里印证着女儿入学两年来的种种变化,由衷地感慨:这真的是一份过来人送给新手妈妈的贴心礼物!尤其喜欢本书以“入学前一年”为起始的方式——成长,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足够的时间、科学的方法和心平气和的等待,是我们能够给出的最佳帮助。
——朱正欧
《父母世界Parents》杂志执行主编
从幼儿园以玩为主到小学以学为主,孩子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种改变是对孩子身心发育、认知发展、社会适应能力、成熟度等发展到一个阶段、一种水平的检验。学前期接受了良好习惯养成的孩子,都能挑战并且适应这个角色的转变。不同的孩子在适应的快慢上、质量上确实或多或少存在差异,但是充分的、有意识的入学准备,一定能帮助您的孩子有一个精彩的开端。
本书视角独特,内容全面详实,编排上图文并茂,文字简洁易读,能分阶段、有重点地帮助您快速找到所需要的、感兴趣的指导要点和建议,包括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方法,相信这本书会成为您的良师益友。
——伊顿国际教育集团专家组
作为过来人,再回头看当年的幼小衔接简直就是浮云。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焦虑,幼儿园和小学不是泾渭分明的,幼儿园是玩,小学就是学习了,小学也一样可以玩的,尤其是1、2年级,有着充足的过渡时间。其次就是习惯的培养,学会记作业,自己整理书包。最后就是耐心地等待孩子的成长。
希望看到本书的家长能够打消幼小衔接的顾虑,尤其是学到这些实用技能后,信心百倍地帮助孩子迎来人生的新起点!
——王红蕾
一位12岁男孩的妈妈,书飞网创始人之一。
曾在《父母》和《幼教博览》等杂志发表过育儿文章。
推荐组合购买:
1. 国内首部幼升小超级实用指导手册,6个时间节点,60个关键点,幼升小必备的能力提升和心理调适的一手资料。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指导家长在学习能力、入学装备、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人际交往、等方面给予孩子全方位的帮助。
2. 全书选取了幼小衔接阶段家长最关心的60个问题,包括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和语文能力、如何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应该怎么样跟老师沟通、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绩等等问题。
3. 本书由国内权威机构教研团队编写,视角独特,内容全面详实,编排上图文并茂,文字简洁易读,能分阶段、有重点地帮助家长快速找到所需要的、感兴趣的指导要点和建议,包括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方法。
4. 内容的编排适合家长快节奏的生活,切实可行的方法,大量简单的测评表,拿来就能用。营造了轻松幽默的阅读环境,减轻家长的阅读负担,争取宝贵时间。
5. 书中赠送精美“奖励贴纸”。
入学前一年
技能1 小学VS 幼儿园
技能2 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吗?
技能3 注意力培养—平衡能力训练
技能4 注意力培养—协调能力训练
技能5 注意力培养—听觉能力训练
技能6 注意力培养—视觉能力训练
技能7 数学能力培养—数学知识准备
技能8 数学能力培养—计算能力
技能9 数学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
技能10 数学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技能11 语文能力培养—表达能力
技能12 语文能力培养—沟通能力
技能13 语文能力培养—阅读能力
技能14 语文能力培养—亲子阅读
技能15 语文能力培养—文学欣赏能力
技能16 适应能力培养—自控能力
技能17 适应能力培养—自理能力
006 家长手册
技能18 适应能力培养—与人交往
技能19 适应能力培养—安全意识
技能20 你必须知道的一年级语文课程
技能21 你必须知道的一年级数学课程
入学前一个月
技能22 入学装备的准备
技能23 给孩子的书包减负
技能24 缓解孩子的焦虑
技能25 检查清单——身体素质
技能26 检查清单——生活自立
技能27 检查清单——学习自立
技能28 检查清单——社会交往
技能29 礼貌测试表
技能30 精彩校园提前知道
技能31 满怀深情的爱心纸条
开学第一周
技能32 上学第一天的奖励
技能33 家庭作业记录表
技能34 跟孩子签个家庭作业协议
技能35 家庭作业完成表
技能36 给孩子安排一个有效的学习空间
技能37 家庭作业策略万花筒
技能38 让孩子学会整理书包
技能39 让孩子的作息成为习惯
技能40 让孩子做事有条理
技能41 作息从孩子睡眠抓起
技能42 看电视问题的处理
技能43 用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孩子
技能44 使用“如果/ 那么”协议
开学第一个月
技能45 学会与老师高效沟通
技能46 了解你的沟通现状
技能47 使用家校联系册
技能48 第一次家长会
技能49 家长会提问
开学第二个月
技能50 如何帮助孩子学好数学
技能51 如何帮助孩子学好语文
技能52 语文生字测验
技能53 对孩子考试的建议
技能54 分析成绩单
开学第三个月
技能55 学习习惯的养成
技能56 提高孩子成绩的方法之总结
技能57 做个高效父母
技能58 回归家庭
技能59 有备无患
技能60 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表
我必须得提一下这本书在“家校沟通策略”上的独到见解,这部分内容简直是为我们这些担心与老师关系处理不当的家长拉响了警报并提供了“防火墙”。很多家长都陷入了一个误区,总觉得送点小礼物或者无条件地支持老师,就能保证自家孩子在学校里得到“特殊照顾”。这本书毫不留情地指出了这种行为的潜在危害,强调了建立基于尊重、透明和共同目标的伙伴关系才是王道。它详细分析了不同沟通情境下(比如孩子被批评、学习出现波动、特殊需求表达时)的“话术”和“时机选择”。我以前总喜欢在孩子刚被批评完就跑去问老师细节,现在我明白了,那样做可能会让老师感到压力。书里建议的是,先与孩子深度沟通,形成统一的认知和解决方案后,再以一种“我们一起解决问题”的姿态与老师交流。这种成熟、理性的沟通方式,让我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教育分歧都多了一份从容和自信。它让我意识到,家长在学校体系中,首先是一个理性、负责的合作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或挑剔的干预者。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种“官方背景”的指导手册持保留态度的,总担心会过于刻板教条,不适合我这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在内容编排上非常注重实操性和趣味性。举个例子,在谈到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时,书中提供的那套“错误捕捉与积极重构法”简直太妙了!它不是简单地告诉家长孩子做错了要怎么安慰,而是提供了一套对话模板,教我们如何引导孩子将“我不会做”转化为“我再试一次可以学到什么”。我立刻在家里试用了一次,效果立竿见影。我儿子这次拼图搭错了好几块,以往我会急着帮他,这次我按照书里的引导,问他:“咦,你觉得这块为什么安不进去呢?是不是形状有点不对劲?”他自己研究了半天,最后自己找到了问题所在并解决了。那种成就感,比我直接帮他搭好要强上百倍。这种注重内在驱动力的引导方式,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幼小衔接,核心不在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心智模式的构建。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而不是简单地“授人以鱼”。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这种摸不着头脑的家长量身定做的“救命稻草”!从孩子即将迈入小学的那个夏天开始,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每天都在琢磨着:我的孩子到底有没有为小学生活做好准备?是学习习惯,还是社交能力,亦或是独立性?市面上各种资料多如牛毛,看得我眼花缭乱,真假难辨。但拿到这本书,那种踏实感立刻就来了。它不像那些空泛的理论指导,而是非常接地气地,一步一步地剖析了“幼小衔接”这个看似庞大实则可以拆解的任务。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规则意识建立”那一章的思路。作者没有直接说“你要怎么管教孩子”,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场景,比如“为什么排队很重要”、“上课举手发言的意义”,让家长明白,我们不是在强迫孩子服从,而是在帮助他们建立进入一个新集体环境所必须的“操作系统”。读完前三章,我感觉自己对孩子的观察维度都拓宽了,不再只盯着识字量和数学题,而是开始关注那些更隐秘但至关重要的“软技能”培养。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比任何快速填鸭式的训练都来得有效和持久,让我对接下来的准备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清晰的方向感。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相当值得称赞,它完全打破了传统教辅资料那种枯燥乏味的“红头文件”观感。大量的图表、信息流梳理以及那种非常清爽的留白处理,让阅读过程本身就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我这个平时工作压力就很大的职场妈妈,面对厚厚一本书本来会产生畏难情绪,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体贴地照顾到了碎片化阅读的需求。它把每一个关键的准备模块都划分得极细,比如“专注力训练的十分钟游戏”、“情绪调节卡片使用指南”等等,这些小模块可以直接“剪切粘贴”到我的日常生活中,不需要我进行二次加工。特别是关于“生活自理能力清单”的那一页,简直被我打印出来贴在了冰箱上。它不是一个模糊的期望,而是一个包含“自己穿脱外套”、“独立整理书包”、“正确使用餐具”等具体动作的Checklist。这种可视化、可执行性的呈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准备工作的执行门槛,让“幼小衔接”不再是一个悬在头顶的抽象目标,而是一项可以一步步完成的、充满成就感的家庭项目。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在谈及“保持孩子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的部分,所展现出的教育哲学深度。很多幼升小指南都在强调“知识储备”,但这本书却旗帜鲜明地站在了“兴趣永续”的高度。它深入探讨了小学阶段知识量暴增后,如何避免孩子因为压力而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书中介绍的“主题式探索学习法”特别有启发性,它教家长如何将课本知识与孩子感兴趣的现实世界连接起来。比如,学习“图形”时,不是光画圆和方块,而是去观察建筑的结构、公园里的圆形滑梯,甚至是妈妈的饰品。这种做法让学习从一种“被动接收”变成了一种“主动探索”。它提醒我们,小学阶段是为未来终身学习打地基的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就扼杀了孩子“为什么”的追问能力,那么再多的知识也只是沙滩上的城堡。这本书的眼光长远,关注的不是孩子能否顺利“升上去”,而是能否在未来更广阔的学习跑道上保持领先的“内驱力”,这才是真正负责任的教育理念的体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