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文学史/大象学术译丛【九品图书,出版社优惠特卖】

罗马文学史/大象学术译丛【九品图书,出版社优惠特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福勒(Fowler,H.N.) 著,黄公夏 编
图书标签:
  • 罗马文学史
  • 古典文学
  • 西方文学
  • 文学史
  • 大象学术
  • 译丛
  • 九品图书
  • 出版社特卖
  • 历史文化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大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34767968
版次:1
商品编码:166837698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大象学术译丛
出版时间:2013-01-01
页数:353
字数:374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大象学术译丛:罗马文学史》介绍了罗马文学的起源、发展以至末落,以历史年代为序,对重要的作家和作品进行详细地点评和鉴赏。一方面是希望《大象学术译丛:罗马文学史》能够成为一个参考的索引,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提及这些失传作品和其作者,令读者意识到这一事实:他们的作品虽然失传,但还有不连贯的残篇保留下来,使我们得以窥见一斑。


海报:


内容简介

《大象学术译丛:罗马文学史》介绍了罗马文学的起源、发展 以至末落,以历史年代为序,对重要的作家和作品进行详细地点评和鉴赏 ,是西方大学中的文学史教材。对于研究西方文学史的读者,《罗马文学 史》较有参考价值。

目录

卷一 共和国时期
第一章 介绍——早期罗马文学——悲剧
第二章 喜剧
第三章 早期散文——小西庇阿文人圈——卢齐利乌斯
第四章 卢克莱修
第五章 卡图卢斯——其他次要诗人
第六章 西塞罗
第七章 恺撤——萨卢斯特——其他散文作家

卷二 奥古斯都时代
第八章 文学的襄助者们——维吉尔
第九章 贺拉斯
第十章 提布卢斯——普罗佩提乌斯——其他次要诗人
第十一章 奥维德
第十二章 李维——奥古斯都时代的其他散文作家

卷三 后奥古斯都帝国时代
第十三章 从提比略到韦斯巴芗
第十四章 弗拉维王朝列帝——白银时代
第十五章 内尔瓦和图拉真
第十六章 图拉真以后列帝——苏埃托尼乌斯——其他作家
第十七章 文学的创新
第十八章 早期基督教著者
第十九章 3世纪的非基督教文学
第二十章 4世纪和5世纪
第二十一章 结语

附录一 参考书目
附录二 年代表
索引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介绍——早期罗马文学——悲剧
罗马文学的重要性——罗马人的务实——拉丁语——罗马人创作的政治目的——罗马文学的时代划分——罗马本土文学的萌芽——阿庇乌斯·克劳狄乌斯·凯库斯——对希腊文学的模仿——卢西乌斯,李维鸟斯·安得罗尼库斯,约公元前284年至约前204年——奈乌斯·奈维乌斯,约公元前270年至前199年——昆图斯·恩尼乌斯,公元前239年至前169年——他的悲剧——编年记——马库斯·帕库维乌斯,公元前220年至约前1 30年——卢西乌斯·阿克齐乌斯,公元前170年至前IOO年后——悲剧的式微——罗马剧场、演员和戏装
罗马文学,与伟大的希腊经典相比,诚然少了希腊人蔚为特质的秀异创格和精致之美,仍无愧为世上最伟大的文学之一,其本身固然具有相当不凡的价值,可对我们而言,这种价值还不足以体现罗马文学的重大意义。首先,若没有罗马文学通过拉丁译文和改编文为我们保存了诸多重要的希腊文学残篇,这些文字必然无法留传。其次,因为罗马曾统治着几近全部已知世界,这导致拉丁语成为所有语言中传播最广的语言,也使得拉丁文学遍传千里,影响着欧洲大陆文学的发展。
罗马人是一个务实的民族,没有诗气纵横的想象天赋,但有着伟大的才能,善于匡正国纲、整肃军务,可以把任何决心变为现实。他们同一些亲缘部族从北方踏人亚平宁半岛,并在台伯河[l](Tiber)畔的一片土地上开始定居,在那里要面临伊特鲁里亚人(2)(Etruscan)和其他毗邻势力的威胁。迫于此,罗马人从发端那刻起就要坚城垒壁、凭垣聚扎。这种环境,使得罗马自然且必然要在早期发展出城邦政体,也使罗马人把心智聚焦于政治组织方面,同时外敌的威胁迫使罗马人注重军队的组建和维持。因此,从他们的城市在台伯河边落地生根那刻起,罗马人便将其主要精力投诸政治及战争。这对他们的语言和文学的影响显而易见:他们的语言——拉丁语——和希腊语特征相似,都是印欧语系的分支(英语和其他大多重要的欧洲语种也均出自这一语系);可当希腊语不断演变得更多样、更精巧、更灵活时,拉丁语却岿然而刚硬,更适用于法律和命令而非轻柔典雅的表述。环境的因素,同时无疑也有罗马人思想中天生气质的因素,倾向于将他们打造成政治的、军事的和务实的而非艺术的民族。
正如从前文便可推断的那样,罗马文学往往不是文学才华的自发流露,而是获取某个现实结果或目的的工具。几乎自始至终,罗马文人的写作总有其政治企图,而且政治事件对文学的影响最为显著。纵使那些一眼看来同政治毫无瓜葛的罗马文学作品也仍然有某种政治上的意图。戏剧创作是为了让公共节庆更有光彩,好让提供这些节日休闲的官员们通过皆大欢喜的娱乐赚取人民的好感,以便谋取更高的官职;历史创作是为将来所需提供关于正确方法的教导,或为增添当时领袖的声望而回顾其祖先的伟业;史诗和抒情诗创作是为了歌颂罗马的显赫人物,或至少给予罗马堪与希腊比肩的同类文学,以证明罗马具有成为万邦之首的权力。
罗马文学的发展同政治事件休戚相关,其三个主要时代的划分与罗马政史的分段相吻合。第一时代又称为共和时代,自罗马文学的开端——第一次布匿战争(1]( The First Punic War)(公元前240年)之后——至亚克兴战役[2]( Battle of Actium)(公元前31年)为止。第二时代又称为奥古斯都时代,自公元前31年至公元14年为止,在这个时代中,罗马的共和政体变为服务寡头政治的工具。共和时代末段和整个奥古斯都时代构成了罗马文学的“黄金时期”,即公元前81年至公元14年。第三时代又称为帝国时代,自公元14年至中世纪的开始为止。这一时代的第一阶段被称为“白银时期”,即公元14年至1 1 7年。第一时代中,罗马人学习并模仿希腊文学,将自己的语言发展到适合精巧的文学加工的程度,有一部分最伟大的罗马文学作品诞生于这个时代的后半段,尤其是散文。第二时代中,罗马诗学攀到了顶峰,给这个时代带来维吉尔。第三时代是个衰退的过程,有时急遽,间或迟滞,其间名著甚少,很多作品的文学价值颇微。在整个第一、第二时代,乃至第三时代的大部分时期,拉丁文学几乎完全是在罗马城创作的,受这个城市演变的影响,也映射着城市居民的情感。借此,称之为罗马文学而非拉丁文学是恰切的,因为令我们油然起兴的是这个台伯河畔城市的文学以及标志着这个城市的文明,而非用拉丁语写就的作品。
在罗马,一个有着希腊血统的外来者奠定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的起点,他会采取模仿希腊作品的形式自然不奇怪。但哪怕第一位职业作家是纯正的罗马人,这一点无疑也不会改变,因为罗马曾在某些时段与亚平宁半岛居住的希腊人来往甚密,而至臻完善的希腊文学出现在罗马人面前时,又如何不激起钦羡和模仿的冲动。不过罗马确实存在过本地化的早期文学元素,若希腊化影响不曾强烈到妨碍其发展的程度,也有可能演进出一种本地化的文学。罗马早期婚礼和收获节上的叨唠歌( nag songs)、献给神祗的吟诵赞美诗,还有粗陋的大众演出都可能发展成本地化的戏剧。这些歌曲和演出的台词,至少大部 分是有韵律的,然除极少以外,都要到很久以后才见诸书面。可罗马人倒是在公元前6世纪就接触到书面写作之艺术了,传授这些东西的还是希腊人。可以确定,在某个久远的年代,亚平宁半岛海岸线上的希腊殖民者们就开启了同罗马的贸易往来,而公元前6世纪,也就是罗马建城两个世纪的时候,希腊人的书面写作已是信手拈来。
从久远的年代开始,罗马人就保留有官员名录、奇迹和预兆的记录、《年表圣历录》(dies fasti.)(即关于何日进行公众事务方合法的日程表,由祭司编写)以及其他简单的记录。据传《十二铜表法》写于公元前45 1年至450年,这对罗马散文有一定影响,因为这是第一次用拉丁文写连贯散文的尝试。其他法律或许还有条约也无疑很早就用拉丁文写成并保存。葬礼演说需要些雄辩术的要领,但大概不需细致的准备,而且可确定这些演说在罗马早期无须写成书面。已知罗马最早的书面演说是年迈的阿庇乌斯·克劳狄乌斯·凯库斯[1]( Appius Claudius Caecus)于公元前280年敦促必须拒绝皮洛士[2]( Pyrrhus)提出的和平条件时所作的演讲。这篇演讲在其去世后两个世纪内都被罗马人传阅。现在还有一些言论或箴言集被归于克劳狄乌斯的名下,他对于更加完善地使用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得来的那部分拉丁语以及为拉丁单词的拼写制定规范有着积极的兴趣。

……

前言/序言

鉴于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成为学校及学院所使用的课本,我加入了许多有关各作者生平的信息和细节。这些信息和细节就其本身的价值而言并非必需,但可以帮助学生将新知和过往所学联系起来,对记忆应有裨益;另外作者的详细生平可显出此人的某些具体个性,学生可将他们的个性气质作为背景,来学习这些作者的文学和思辨成果。
除极少例外,拉丁作品的节选都以英译方式给出。我也考虑过给出拉丁原文是否适当,但认为大部分年轻读者都无法阅读这些原文节选,所以还不如采用不完美的译文。何况大多重要作品的原文在学校中都不难获取,像克鲁特威尔( Cruttwell)和班顿(Banton)所著《罗马文学选集》(Specimens of RomanLiterature)、提勒尔(Tyrrell)所著《拉丁诗选》(Anthology of Latin Poetry)和古德曼( Gudeman)所著《帝国时期的拉丁文学》(Latin Literature of the Empire)这样的选编类书籍也很容易找到。对于没有标明其译者的一切译文,文责在我。除若干场合下用了其他韵格,我在进行翻译时都以无韵诗来代替拉丁的六步体;但《埃涅阿斯纪》(Aeneid)的节选采用了康宁顿(Conington)所译的韵文版本。
在撰写罗马喜剧的起源时,我没有提及萨图拉( satura)喜剧。乔治.L.亨德利克森(George L.Hendrickson)教授指出(见Arnerican Journ.al of Philolo-gy,vol. xv, pp. 1-30),萨图拉喜剧并不曾真实存在,而是后来的罗马文学史所杜撰。盖因亚里士多德所记述的希腊喜剧起源于萨提尔戏(satyr-dra-ma),而罗马作家在撰写自己的喜剧起源时又对亚里士多德亦步亦趋。
现存文学作品和它们的著者在本中所占的篇幅自然较多,不过我也为失存作品和其作者投入了一些笔墨。这样做,并非是要读者将记忆力浪费于无用的琐碎之物,而有其他意图。一方面是希望本书能够成为一个参考的索引,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提及这些失传作品和其作者,令读者意识到这一事实:它们的作品虽然失传,但还有不连贯的残片保留下来,使我们得以窥见一斑。有不少这类作家在其所处时代是相当重要的,对文学进程所造成的影响也并不小。在罗马文学所造就的全部浩瀚卷籍当中只有一小部分——当然幸运的是在很大程度上这是最好的一部分——至今仍存,现代读者必须牢记所失去的由多少,才能理清罗马文学不断传承的脉络。公元3、4和5世纪的文学史比早期写的简略。由于这段文学对后来的欧洲文明十分重要,尽管这本书篇幅非常有限,仍要对此作一概述。
我希望参考书目对读者确有价值。这份书目绝对称不上详尽,但或许能为那些无法使用图书馆的人提供查找的方向。年代表的主要目的是让读者能在任何特定年代迅速找出当时的作家和他们的事迹,而非成为用来查找信息的列表。在索引中可找到本书提及的一切拉丁作家,另有若干主题以及其他较为重要的历史人物。
除罗马作家的作品以外,我还查阅了参考书目中的“一般著作”和大量其他书籍及文章。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托伊费尔(Teuffel)所著《罗马文学史》(History of Rornan Literature)、萨卡斯(Schanz)所著《罗马文学史》(Romische Litteratz.trgeschichte)和马卡尔(Mackail)令人钦佩的著作《拉丁文学》(Latin Literature)。
我要将极大的谢意献给我的同侪萨缪伊尔?巴尔?普拉特纳( Samuel Ball Platner)教授。他阅读了此书的初稿并给我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另外还要感谢佩林( Perrin)教授,他不仅为我阅读了初稿也通览了校订稿,还提出了不少值得采纳的修改建议。
哈罗德.N.福勒( HAROLD N.FOWLER)
克利夫兰,俄亥俄


《罗马文学史》:穿越千年,品味永恒的古典回响 这是一部宏大而精深的罗马文学史著作,它带领读者潜入古罗马那辉煌灿烂的文明深处,探索其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本书不仅梳理了自罗马共和国早期萌芽,直至西罗马帝国晚期衰落的漫长历史图景,更对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及其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 内容概述: 本书的叙事脉络清晰,从早期口头传说的雏形,逐步铺陈至以荷马史诗为典范,引入希腊文学精髓,开启罗马文学的原创之路。我们会跟随笔触,见证坎普拉图的喜剧如何描绘市井百态,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如何构建民族神话,荷拉斯的颂歌如何抒发人生哲思,奥维德的《变形记》如何编织神话与现实的奇诡织锦。 从西塞罗雄辩的政治演说与 Philosophical 论文,到李维、塔西佗等史家严谨的史学笔触,本书都将一一呈现。读者将领略到卢克莱修的《物性论》所蕴含的原子论思想,感受卢波普拉的十四行诗所传递的爱情的细腻情感,探究塞内加的悲剧所折射出的斯多葛哲学智慧。 本书并非简单的作品罗列,而是深入探究了罗马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时代精神。它关注文学如何与政治、社会、宗教、哲学等领域相互渗透,如何反映和塑造着罗马社会的价值观与权力结构。例如,从共和国时期的公民精神与爱国情怀,到帝国时期对个体命运的关注与对帝国统治的复杂态度,都通过文学作品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特色与价值: 系统性与深度并存: 本书以其系统性的梳理和对文学现象的深度挖掘而著称。作者不仅介绍了重要的文学流派、体裁和代表人物,更深入探讨了罗马文学在不同历史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美学追求。 跨学科视角: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文学本身,更在于其融合了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为立体和全面的理解罗马文明的窗口。通过文学,我们得以窥见古罗马人的思想、情感、信仰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 语言与风格的传承: 罗马文学对后世西方文学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本书将重点分析拉丁语在文学中的运用,以及其在语法、修辞、韵律等方面的精妙之处,揭示了罗马文学如何为后来的文学语言和艺术形式奠定基础。 思想的碰撞与启迪: 罗马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从对命运的思考到对德行的追求,从对权力的审视到对个体价值的探索。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这些思想的源泉,感受其穿越时空的魅力,并从中获得启迪。 史料与评论的结合: 本书在介绍文学作品时,注重引用原文片段,并结合权威的学术评论,力求还原作品的历史语境和艺术价值,为读者提供可靠的解读依据。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所有对古典文学、西方文化、历史学、哲学感兴趣的读者。无论是文学专业的学生、研究者,还是对西方文明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益匪浅。它是一扇通往古罗马精神世界的钥匙,是一场与伟大灵魂对话的盛宴。 阅读《罗马文学史》,您将: 重温不朽的经典: 重新发现那些在时间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文学瑰宝。 理解西方文明的根基: 探寻塑造了西方思想、艺术与政治的古老智慧。 提升人文素养: 拓展知识视野,深化对人类共同情感和精神追求的理解。 享受阅读的乐趣: 沉浸在罗马文学的语言魅力和思想深度之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这部《罗马文学史》将带您踏上一段令人难忘的学术旅程,去聆听那些来自古罗马的、至今仍能触动我们心灵的永恒回响。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四 我一直对古典文学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来自遥远时代的智慧之光。这套罗马文学史,绝对是我近些年读到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部作品。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古罗马人民的精神世界和思想轨迹。我喜欢它对不同文学体裁的细致划分,从恢弘的史诗到精巧的颂歌,再到发人深省的戏剧,作者都一一进行了精彩的呈现。读到那些诗歌的时候,我仿佛能听到古罗马吟游诗人在月光下低语,感受他们对爱情、死亡、命运的无限感慨。而那些戏剧作品,则让我看到了古罗马人对人性、社会、政治的深刻反思,虽然时隔千年,但其中蕴含的道理依然能引起我强烈的共鸣。书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也十分到位,比如对罗马社会阶层、宗教信仰、日常生活习俗的介绍,都为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古罗马的文学和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体验,让我觉得那些古老的文字仿佛重获新生。

评分

评价五 我是一名非常普通的读者,平时阅读的范围比较杂,但对历史和文化总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套《罗马文学史》,被它朴实无华的封面和“大象学术译丛”的承诺所吸引。当我翻开它的时候,我立刻就被一种亲切而又充满力量的文字所吸引。这本书没有使用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着古罗马文学的方方面面。从最早的民间歌谣到后来的宏大叙事,作者都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感觉就像在听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文学作品的赏析,作者的点评非常有见地,而且充满了情感,读完之后,你会觉得对这些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情。比如说,在介绍奥维德的时候,书中不仅分析了他的诗歌技巧,还描绘了他被流放时的孤寂和痛苦,让我对这位伟大的诗人产生了深深的同情。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文学史也可以这么有趣,这么贴近我们的生活。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历史文化感兴趣,但又害怕枯燥书籍的读者。

评分

评价三 我是一名正在学习古典学的学生,一直以来都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而深入地介绍罗马文学的教材。市面上同类的书籍不少,但很多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过于浅尝辄止,难以满足我对知识的渴求。直到我发现了这套书,我才觉得找到了“真命天子”。这本书的编排非常精巧,它不仅仅罗列了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和作家,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这些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作者的分析非常独到,常常能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让我对一些经典作品有了全新的认识。例如,在探讨罗马文学的希腊影响时,书中不仅列举了模仿的痕迹,更深入分析了罗马作家如何在吸收希腊文化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这种辩证的分析方法,对于我们理解文学的演变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于一些重要概念的界定也非常清晰,比如“奥古斯都文艺复兴”的涵义,以及罗马文学与罗马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都进行了详尽的阐释。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罗马文学有深入研究兴趣的读者。

评分

评价二 我本来是个对历史和文学都不是很感冒的人,纯粹是抱着好奇心买的这套书。没想到,它却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把罗马文学史写成一本冰冷的史实堆砌,而是充满了一种人文关怀。作者在梳理各个时期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家的时候,总会巧妙地穿插一些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甚至是一些名人的轶事。读着读着,你会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回了古罗马,和那些文学大师们共处一室,听他们谈笑风生,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比如,在讲到贺拉斯的时候,书中不仅分析了他的诗歌艺术,还描绘了他与贵族朋友们交往的场景,那种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还有对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的解读,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分析,更是挖掘了这部史诗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独特,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失故事的趣味性,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让人欲罢不能。我甚至会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勾勒出那些古老城市的模样,想象着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

评分

评价一 说实话,我刚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是被“大象学术译丛”这个牌子吸引过来的。你知道的,有些学术译丛,虽然内容扎实,但翻译起来就跟嚼蜡一样,枯燥乏味,读起来特别费劲。可这套罗马文学史,完全颠覆了我对学术译丛的刻板印象。首先,它的翻译质量简直可以用“信达雅”来形容,很多原文中拗口的句式,经过译者的巧手,变得流畅自然,读起来一点都不生涩。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文学作品原文的引用和解读,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灵动。很多时候,我读着读着,会突然被某一句精彩的评论击中,然后停下来,回味再三。而且,这本书的结构也很清晰,从最早的史诗到戏剧,再到抒情诗和散文,层层递进,逻辑严密,让人很容易把握罗马文学的发展脉络。我觉得,如果你想系统地了解罗马文学,又不想被枯燥的学术语言吓退,这套书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它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长者,娓娓道来,带你走进一个辉煌灿烂的文学世界,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也感受到很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