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精装) 励志与成功 成功学

被讨厌的勇气(精装) 励志与成功 成功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岸見一郎,[日] 古賀史健 著,渠海霞 译
图书标签:
  • 自我成长
  • 心理学
  • 励志
  • 成功学
  • 阿德勒
  • 勇气
  • 人生哲理
  • 自我认知
  • 书籍
  • 精装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世纪慧泉旗舰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95482
商品编码:16703809849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困扰于人际压力、自我迷失、自卑感和痛苦无法获得幸福的青年读者

  「被讨厌的勇气」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讨厌的负向能量,而是,如果这是我生命想绽放出美的光彩,那么,即使有被讨厌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往那里走去。」

  「因为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于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

  你是否常常对繁琐的生活感到乏味?

  你是否时时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

  你是否认为人生的意义越来越模糊难见?

  我们如何能够在繁杂的日常琐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真正的幸福?

  这一切的答案尽在这本《被讨厌的勇气》中!

  ★蔡康永、张德芬陈文茜、曾宝仪、勇气推荐!

  ★张沛超、胡慎之、动机在杭州作序推荐!

  ★阿德勒思想拥有改变人一生的力量。剩下的就只有能否鼓起迈出一步的“勇气”


内容简介

一名深陷自卑、无能与不幸福的青年,听到了一名哲人主张的“世界无比单纯,人人都能幸福”便来挑战,两人展开了你来我往的思考和辩论,在一夜一夜过去后,青年开始思考,为什么“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问题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在于你是什么样子。

作者简介

  岸见一郎,哲学家。1956年生于京都,现居京都。高中时便以哲学为志向,进入大学后屡次到老师府上进行辩论。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系博士课程满期退学。1989年起致力于研究专业哲学和阿德勒心理学。主要活动领域是阿德勒心理学及古代哲学的执笔与演讲,同时还在精神科医院为许多青年做心理辅导。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顾问。译著有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讲义》和《人为什么会患神经病》,著作有《阿德勒心理学入门》等多部作品。本书由其负责原案。

  古贺史健,自由作家。1973年出生。以对话创作(问答体裁的执笔)见长,出版过许多商务或纪实文学方面的畅销书。他创作的极具现场感与节奏感的采访稿广受好评,采访集《16岁的教科书》系列累计销量突破70万册。近30岁的时候邂逅阿德勒心理学,并被其颠覆常识的思想所震撼。之后,连续数年拜访京都的岸见一郎并向其请教阿德勒心理学的本质。本书中他以希腊哲学的古典手法“对话篇”进行内容呈现。著有《想要让20岁的自己接受的文章讲义》。


精彩书评

  它期许我这一年能拥有被讨厌的勇气,继续大胆地许下做自己的愿望,并勇敢实现它!——曾宝仪

  小心检视,你的成功是否只是以害怕被他人讨厌而换来的。若是如此,那你的成功不幸只代表“你为他人活了一辈子”。——陈文茜

  一部振奋人心又好读易懂的心灵作品。看完之后,你绝对可以为你无意义的人生增添美丽色彩的意义。好书!——身心灵作家张德芬

  如果说自卑是人类与世界互动的必然结果,那么勇气就是人们在追寻意义人生中的必然能力。它就藏在每个生命体的某个角落,期待着特别的机遇。作者以超过心理咨询的方式,进行心灵的对话,是一本自我成长和疗愈很有帮助的书。

  ——心丝带心理志愿者协会会长国家心理督导师韦志中

  本书的名字《被讨厌的勇气》,承担这种自由和责任,需要无畏的勇气。这种勇气,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关键词,也是我们人生问题的终解药。——知乎专栏作家动机在杭州

  这本书绝对不是心灵鸡汤,而是稍带苦涩,但又可治病的良药。也许阅读过程中你会被作者的“犀利”颠覆三观,心生不爽。但不爽过后,抬头看窗外,满目清凉,世界会美好很多……——关系心理学家著名心理咨询师胡慎之

  这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好书,既适合作为大众的自助手册,也可以作为专业人员的临床指南。——资深心理咨询师香港精神分析学会副主席张沛超不死不生。

  对于一个渴望摆脱旧日模式、重新生出一个自己的人来说,勇气总是位的。这个勇气包括不怕试错、不怕被黑、被死千回还能重新活过来的力量。

  ——《心探索》杂志执行主编赵晓梅

  这是一剂烈性药,它会刺痛你的意识的神经。不要抗拒它,一口一口地喝下去。在被你所讨厌的勇气当中,你会重新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壹心理创始人黄伟强

  成长意味着独立,青年在面对独立的人生之时,以往的各种存在焦虑会涌现而出。本书是人生路上思想的灯塔,它坚定而让人愉悦的言语,是青年未知世界的一点火种,照亮并引导我们属于自己的未来。——心理学空间


目录

本书的赞誉

推荐序一勇气的心理学

推荐序二自我的枷锁和解放

推荐序三人唯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时,才有勇气

译者序

引言

第一夜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不为人知的心理学“第三巨头”3

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5

心理创伤并不存在8

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11

弗洛伊德说错了14

苏格拉底和阿德勒16

你想“变成别人”吗?18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20

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22

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26

第二夜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为什么讨厌自己?31

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36

自卑感来自主观的臆造38

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42

越自负的人越自卑46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51

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54

人际关系中的“权力斗争”与复仇58

承认错误,不代表你失败了61

人生的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以及爱的课题63

浪漫的红线和坚固的锁链67

“人生谎言”教我们学会逃避70

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的心理学”73

第三夜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77

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80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84

即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87

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轻轻飞走89

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92

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96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99

人际关系“王*”,握在你自己手里103

第四夜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个体心理学和整体论109

人际关系的终*目标112

“拼命寻求认可”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115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117

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120

批评不好表扬也不行?124

有鼓励才有勇气128

有价值就有勇气131

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134

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平等的关系137

第五夜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过多的自我意识,反而会束缚自己143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145

信用和信赖有何区别?148

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152

年轻人也有胜过长者之处155

“工作狂”是人生谎言158

从这一刻起,就能变得幸福161

追求理想者面前的两条路165

甘于平凡的勇气168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170

舞动人生172

*重要的是“此时此刻”175

对决“人生*大的谎言”177

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179

后记187

作译者简介193


《隐秘的角落:唤醒内在力量的潜行之旅》 序言 在这个信息爆炸、焦虑蔓延的时代,我们常常在外界的喧嚣中迷失自我,渴望找到一份宁静,一份指引,一种能够支撑我们穿越迷雾、抵达彼岸的力量。许多人穷尽一生追逐所谓的“成功”,却发现内心的空虚感愈发沉重;有些人则在人际的藩篱中挣扎,被他人的评价裹挟,遗忘了真实的自己。本书并非要提供一套速成的秘籍,也不是要灌输一套僵化的教条。它是一次邀请,邀请你踏上一段深入内在的旅程,去探索那些被忽略的角落,去倾听那些被压抑的声音,去唤醒那些潜藏在你生命深处的强大力量。 第一章:迷雾中的呼唤——自我认知的光芒 我们常常以为自己很了解自己,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被过往的经历、他人的期待、社会的标签所塑造,渐渐地,那个最真实的自己被掩埋在重重叠叠的“应该”和“不应该”之下。这一章,我们将一同拨开迷雾,用审视的目光审视那些根深蒂固的信念,那些限制我们前进的枷锁。 “我”的真实面貌: 抛开社会赋予的定义,我们是谁?你的天赋、你的热情、你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内省练习,帮助你剥离不属于你的外衣,找到那个最纯粹、最本真的“我”。这不仅仅是对优点和成就的认知,更重要的是,承认和接纳自身的局限和不完美,因为正是这些,构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完整性。 恐惧与不安的根源: 许多时候,我们的行动被恐惧所驱使——害怕失败,害怕被拒绝,害怕不被爱。我们将深入探究这些恐惧的源头,理解它们如何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选择和行为。了解恐惧并非是为了被其控制,而是为了能够与之共处,并最终超越它。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我们心中总有一个理想的自己,但现实往往差距甚远。这种落差会带来失望和挫败感。本章将引导你审视这种落差的真正原因,是期望过高,还是缺乏切实可行的路径?我们将学习如何以更现实、更具建设性的方式来弥合这种差距,而非沉溺于无谓的自责。 第二章:关系的迷宫——连接的艺术与独立的智慧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渴望连接,但同时也害怕被吞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我们常常陷入两难:过于迎合他人,失去自我;过于独立,则感到孤立。这一章,我们将探索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建立健康、有意义的连接。 边界的划定与守护: 健康的人际关系始于清晰的边界。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并坚定地划定自己的个人边界,区分“我的责任”与“他人的责任”,从而避免被消耗和利用。这并非是要竖起高墙,而是要构建一座能够保护自己内在空间,同时又能与外界进行有效互动的桥梁。 沟通的深度与温度: 有效的沟通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我们将探讨如何以真诚、开放的态度进行沟通,学习倾听的技巧,理解非暴力沟通的原则,从而建立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信任。真正的沟通是看见对方,也让对方看见真实的自己。 依恋与独立: 我们在关系中常常会形成不同的依恋模式。理解自己的依恋模式,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在关系中的行为,是建立健康关系的关键。同时,我们也要培养独立的精神,不将自己的幸福完全寄托在他人身上,而是从自身汲取力量。 第三章:价值的锚点——寻找生命的意义与方向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许多人感到迷失方向,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我们追求短暂的快乐,却遗忘了内心深处对超越的渴望。这一章,我们将深入挖掘我们内在的价值体系,寻找指引我们前行的锚点。 内在驱动力的探索: 外在的奖励和认可固然重要,但真正能支撑我们持久前行的,是内在的驱动力。我们将一同寻找那些让你真正感到兴奋、有价值的事情,那些能让你忘记时间、全情投入的活动。这不仅仅是寻找“热爱”,更是找到那些能唤醒你内心深处使命感的事业。 “小我”与“大我”的对话: 我们既有满足基本需求的“小我”,也有追求更高意义的“大我”。理解这两者的存在,并学习如何让“小我”的服务于“大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我们将探讨如何平衡现实需求与精神追求,让物质的积累与精神的丰盛并行不悖。 创造与奉献的喜悦: 当我们开始创造,开始为他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时,我们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喜悦和满足。本章将鼓励你去发现自己的独特才能,并思考如何将其转化为对他人的价值。这种价值的创造,本身就是对生命意义的最好诠释。 第四章:内在的罗盘——情绪的智慧与情绪的掌控 情绪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我们常常被情绪所困扰,成为情绪的奴隶。掌握情绪的智慧,并非是要压抑情感,而是要理解它,引导它,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助力,而非阻碍。 情绪的识别与接纳: 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产生的情绪感到不解或羞愧。本章将引导你准确识别自己的情绪,无论喜怒哀乐,都给予接纳。认识到每一种情绪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信息,是管理情绪的第一步。 情绪的转化与升华: 负面情绪并非敌人,而是信号。我们将学习如何转化那些带来痛苦的情绪,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动力。例如,如何将愤怒转化为行动,将恐惧转化为警觉,将悲伤转化为对生命的珍惜。 应对压力与挑战: 现代生活充满了各种压力,如何有效地应对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本章将提供实用的方法,帮助你建立强大的心理韧性,让你在面对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清晰的头脑,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第五章:潜行的力量——看见与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我们常常用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对自己的错误耿耿于怀,对自己的缺点耿耿于怀。然而,正是那些不完美,构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生命。这一章,我们将学习如何放下对完美的执念,拥抱那个真实的、不完美的自己。 放下“应该”与“必须”: 我们心中总有一些对自己的“应该”和“必须”的期待,这些期待常常让我们倍感压力。本章将帮助你审视这些期待的合理性,学会用更宽容、更灵活的态度对待自己。 从错误中学习与成长: 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错误,不敢从中学习。我们将探讨如何将错误视为宝贵的学习机会,从中汲取经验,避免重蹈覆辙。每一次跌倒,都是一次更深刻的理解。 自我同情的力量: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常常会严厉地苛责自己,而忽略了对自己应有的关怀。自我同情,是对自己温柔以待,如同对待一位亲近的朋友。本章将引导你培养这种能力,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予自己温暖和支持。 结语 《隐秘的角落:唤醒内在力量的潜行之旅》并非一本速成的成功学教材,它是一本邀请你去探索、去发现、去成长的指南。在这段旅程中,你将不再被外界的评价所左右,不再被他人的期待所束缚。你将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建立深刻而有意义的连接,并最终唤醒那股足以让你穿越一切迷雾、抵达内心平静与力量的潜行之旅。愿你在这趟旅程中,发现一个更完整、更强大、更自由的自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对“励志”这个词有了全新的定义。以往我总觉得励志就是不断给自己打鸡血,设定各种目标,然后拼尽全力去实现,失败了就一蹶不振。但《被讨厌的勇气》却告诉我,真正的励志,不是向外追求,而是向内探索。我一直是一个很在意别人看法的人,所以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做错事,惹人不开心。读完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我之所以活得这么累,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一直在迎合别人,试图去获得他们的认可。书中提出的“被讨厌的勇气”,对我来说简直像醍醐灌顶。它让我意识到,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你,也不必追求所有人的认可。我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即使这意味着可能会被一些人讨厌。这种“不被所有人喜欢”的勇气,反而让我卸下了很多心理包袱。我开始更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更自信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即使这些选择不被所有人理解。而且,这本书的结构非常巧妙,它通过对话的形式,将一些看似高深的哲学理论,用一种非常生动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反而觉得津津有味。它没有给你强行灌输什么,而是通过一步步的引导,让你自己去思考,去发现。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封面吸引的——简洁而富有设计感,精装的质感也很好。我本身并不是那种特别热衷于“励志”或者“成功学”的人,总觉得这些东西离我有点远,而且有时候会让人觉得过于功利。但《被讨厌的勇气》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充满了哲学的思辨和对话式的探讨,让我仿佛置身于一场深刻的思想交流之中。书中对于“共同体感觉”的论述,让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一直以为人与人之间就是单纯的利益交换或者情感联结,但书中却提出了“我们都是他人的世界”这样的概念,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处于一个复杂的共同体之中,我们的行为会影响他人,他人的存在也会塑造我们。这种理解,让我不再那么孤立地看待自己,而是开始思考如何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为共同体做出贡献,同时也能从中获得归属感。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人生意义”的探讨。它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寻找。我过去常常因为人生的迷茫而感到焦虑,总觉得人活着应该有一个宏大的目标,但书中让我明白,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外部的成就,而在于我们如何去体验和理解生命的过程。这种“活在当下”的理念,让我开始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更加关注内心真实的感受,而不是被那些虚无缥缈的“成功”所裹挟。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时,对“成功学”这个标签本来是抱有一点点怀疑的。毕竟市面上太多贩卖焦虑、承诺速成的“成功学”读物了,它们往往用华丽的辞藻包装着空洞的理论,读完之后除了满腹的鸡血,似乎对实际生活并没有多大帮助。但《被讨厌的勇气》完全不同。它没有给你灌输任何“你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念,反而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一直以来存在的困惑和挣扎。书中关于“阿德勒心理学”的阐述,颠覆了我很多固有的想法。比如,我一直认为过去的经历决定了现在的我们,但书中却强调“目的论”,认为我们现在的状态是我们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主动选择的结果,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去的一些“借口”。我曾经因为童年的经历而将一些失败归咎于原生家庭,但书中让我意识到,我可以选择不再让过去束缚我,而是主动去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而且,它没有像很多成功学书籍那样,用大量不切实际的案例来证明“只要你想,你就能”。相反,它更注重内在的成长和自我认知。它没有教你如何去“赢得”别人的尊重,而是告诉你,真正的勇气在于“被讨厌的勇气”,在于能够坚持自己的选择,而不必为了迎合他人而牺牲自我。这种“不求全责备”的态度,反而让我感到一种深刻的平静和力量。它不是让你去变得更“成功”,而是让你变得更“完整”,更能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从中找到前进的动力。

评分

我一直对心理学和哲学类的书籍很感兴趣,但很多书读起来都感觉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空洞,很难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能引起我共鸣的。当我看到《被讨厌的勇气》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只是觉得它和“励志与成功”沾边,或许能给我一些新的启发。但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是启发,而是一种深刻的自我认知和世界观的重塑。我最欣赏的是它对于“自由”的解读。我一直以为自由就是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但书中却告诉我,真正的自由,是能够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种“责任”的意识,让我不再抱怨命运的不公,也不再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外界的因素。我开始明白,我的人生是我自己的,我拥有选择的权利,也必须承担选择的后果。书中关于“人生是一个不断寻求归属感的过程”的论述,也让我对人际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过去常常因为人际交往中的挫折而感到孤独和失落,但书中让我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接纳,渴望成为某个“共同体”的一部分。这种对归属感的追求,是我们共同的心理需求。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精炼,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智慧,让我读的时候忍不住反复咀嚼,思考其中的含义。它不像一些心灵鸡汤那样,用华丽的辞藻来粉饰现实,而是直面人生的困境,并提供一种深刻的解决之道。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在喧嚣的世界里提供了一片静谧的反思空间。我一直以为励志书就该是激情澎湃、告诉你如何立刻改变人生的那种,但《被讨厌的勇气》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认知。它没有给你一套现成的成功秘诀,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引导你一步步去审视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些“为什么”。初读的时候,我甚至有些困惑,为什么作者会花那么多篇幅去探讨“人际关系”和“目的论”?我以为励志书就该讲目标设定、时间管理、克服恐惧这些更“实际”的东西。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才慢慢体会到,所有那些“实际”的问题,追根溯源,都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他人、如何理解生活的意义息息相关。书中提出的“课题分离”概念,简直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过去总是因为别人的评价而焦虑,因为担心达不到别人的期望而勉强自己,总是试图去“被喜欢”,结果反而让自己活得很累。读完之后,我才意识到,别人的看法是别人的“课题”,而我的生活和感受是我的“课题”,我们都应该专注于自己的课题,而不是试图去干涉别人的课题,更不应该被别人的课题所绑架。这种“课题分离”的思维方式,对我理解和处理我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和家人的关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我不再强求他们理解我,也不再因为他们不理解而感到沮丧,而是更专注于如何做好我自己,如何表达我的想法,至于他们如何回应,那是他们的自由。这种心态的转变,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