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蒙台梭利家庭教育解决方案 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套装共4册)(全美官方版) |
| 作者: | [美]白玛琳;[马来]骆思洁 |
| 市场价: | 192元 |
| ISBN号: | 9787508669120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7年5月1日 | 版次:1 | 页数:每本约176页 |
| 商品尺寸: 23 x 17.4 x 4.8 cm | 纸张:胶版纸 | 重量:1.52kg |
| 编辑推荐 | |
国际幼教教母白玛琳,给中国家长的家庭教育系统解决方案; 200个经典数学、语言、探索、沟通游戏,培养孩子思维、表达、认知、合作四大核心能力,成为自己孩子的教育家,给孩子成就一生的内驱力 |
| 目录 | |
| 第1章 营造合适的氛围 1.冰箱上贴什么? 2.自己的日记 3.孩子的收藏品 4.识字卡片 5.日常信件 6.把任务列成表! 7.咱们聊聊吧! 8.屏幕时间 9.念给孩子听 10.木偶角色扮演 11.电话,找你的! 12.专门写字的地方 13.每个都不一样 14.听广播 第二章 重要的阅读 15.配对游戏 16.找形状 17.爱学新词 18.让诗动起来 19.坐车也可以抽空阅读 20.如果你是某某会怎么办? 21.听你指挥 22.押韵 23.各种各样的字体 24.阅读打开感受的大门 25.“有机”词汇 第三章 开始写作 26.西蒙说 27.跟着看,学着画 28.“YellowJello” 29.积木表演 30.手指游戏 31.用手画图案 32.春天练书法 33.真实的故事 34.把故事画出来 35.学机器人说话 36.给我加上标签 37.我们来改故事 38.家庭笔记本 39.场景照片 40.录音 第四章 语言的输出 41.制造文字 42.绕口令 43.新方向 44.新词 45.颜色游戏 46.拼字游戏 47.拼音游戏 48.疑问句与陈述句 49.肢体语言(英语) 50.桌游 |
| 内容推荐 | |
蒙台梭利教育,发掘孩子一生内驱力的教育 家长利用家庭时间和日常事务, |
| 作者简介 | |
| 白玛琳教授从事蒙台梭利教育已经超过50年,是国际蒙台梭利教育领域的先驱,被誉为“国际幼教教母”。她是美国纽约大学教授,美国蒙台梭利协会前任会长,美国蒙台梭利教师培训认证委员会前任理事,美国蒙台梭利协会东南亚事务执行大使。她创办了斯坦藤岛蒙台梭利学校,曾任纽约市西部蒙台梭利学校的校长。 白玛琳教授一直致力于在范围内推广蒙台梭利教育法,她在北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等世界各地做过多次蒙台梭利教师培训。近十年来,她专注于促进亚洲蒙台梭利教育的发展,重点在中国和俄罗斯推广蒙台梭利教育。 骆思洁是莱斯利大学早期教育硕士,在美国波士顿具有10年的蒙台梭利早教教师经验。目前,她是中国国内蒙台梭利教育项目的顾问和教育专家。 |
| 媒体评论 | |
| 白马琳是国际蒙台梭利教育界的专家之一,她以自己对蒙台梭利教育的信念、理解以及多年在中国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撰写了这套书。我相信,这套书能给国内家长提供一套系统、具体而又有效的教育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朱家雄白马琳结合自己丰富的国际工作经验为深陷“教育焦虑”的中国家庭及时带来了这套书,能够帮助中国父母更好地思考培养什么样的儿童有价值。 ——北师大学前教育研究所教授 李敏谊博士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活动不仅具有情温度,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家长在使用本书的同时会不断感受孩子们成长的惊喜,享受有效互动的精彩瞬间。——北京朝阳区教研室主任许美琳这套书将成为每个家庭的宝贵财富。白玛琳用数十年的教育经验精心设计的蒙氏活动,能将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身心发展带上新的层次。 ——美国知名作家,儿童教育心理学家,美国大脑发展研究中心专家 乔安?迪克这套书是所有想要自参与孩子教育的家长和老师的必读书目。书中的活动理念深刻,讲解细致,操作简单,让家长能够兴致盎然地学会把这些活动运用到与孩子相处的家庭时光中。 ——美国蒙台梭利协会现任执行长,美国私立教育委员会副主席 理查德?昂格雷尔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 把鸡蛋放到杯子里 这项活动很经典, 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对一一对应的掌握情况。 记住,不管讨论或解释多少次, 都不能增强孩子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只有让他接触到数和物体,有了身体验才会进步。 你需要 6个西餐蛋杯或小杯子;8~10个玩具鸡蛋(木头或塑料的) 前期准备 先把蛋杯摆成一排,旁边放些玩具鸡蛋。 怎么做 1.给孩子看看蛋杯和鸡蛋。让他挑出足够多的鸡蛋,保证每个蛋杯里放 一个。 2.看着孩子操作,聊一聊他怎么决定要挑多少个鸡蛋。可以说:“哦,我 明白了,你要在每个杯子里放一个鸡蛋。”或者,“你怎么想出来要拿这 些的?” 后续活动 让孩子把鸡蛋取出来放到一边。增减蛋杯的个数,再重新放鸡蛋。让孩子示范他思考 的过程,带着你做一遍。 让孩子接触各种各样的匹配活动(一一对应)。可以把种子埋入土里、把玩具汽车 开回车库、把画笔放回笔架、把吸管放进杯子、把勺子放入碗里,或者把帽子戴在 头上。活动用意 瑞士行为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Piaget)的研究奠定了很多现代 儿童成长理论的基础。他用这项活动了解孩子对数学的理解程度。 他的结论是:非常小的孩子一开始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在发育的第 二阶段(4~7岁),孩子才能把鸡蛋和蛋杯一一对应,得出需要的鸡 蛋总数。匹配是一一对应的概念基础,是学习计数的重要一步。 进一步 把空的蛋杯摆成一排,再把相同数目的鸡蛋摆在这排杯子前。让鸡蛋头尾相连, 这样就会排得比杯子更长。问问孩子,是杯子多还是鸡蛋多。4~7岁的孩子很有 可能说鸡蛋更多——即便他刚刚看到一个鸡蛋对应一个杯子。对他来说,鸡蛋那 一排更长,所以数量更多。不要讨论对错,就让孩子玩鸡蛋。鸡蛋和杯子匹配的 经验,终会让孩子意识到,不管鸡蛋怎么摆,它们的数量是不变的。 小提示 可以做更多的匹配活动: 请孩子标记每间卧室、每把椅子、每个衣架,可以用图片或文字做标签。 让孩子把一束花插到几个花瓶里。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每个瓶子插1枝;每个 瓶子插2枝;所有的花插到1个瓶子里,其他的瓶子空着;1个瓶子里插2枝, 其他瓶子里插3枝…… 和孩子玩牌,让他发牌,保证每个人的牌张数相同。 |
| 书摘与插画 | |
温馨提示:本书为裸背线装(更贵的装帧方式哦,不易脱落掉页,可180度摊开,更适合阅读),外封独立,是为了保护内封和书脊,不是散了,也不是脱胶哦!!!
0123456789品质保证:
向您保证所售图书音像软件游戏产品为合法出版单位出版,与您临地面商店选购的商品享有同样的品质保证,请您放心购买!
说句大实话,我一开始对这套书是抱有怀疑态度的,毕竟现在“全套”、“解决方案”这些词听起来就有点夸张。我家里堆满了各种早教资料,很多都只看了一两页就束之高阁了。我更偏爱那种图文并茂,步骤清晰的实用指南。然而,这套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循序渐进,它首先建立的是一种“信念系统”。它没有直接告诉我“怎么做”,而是先告诉我“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它花了很大篇幅去解释“帮助我做我自己”的真正含义,而不是简单地教孩子自己穿鞋。这种哲学层面的铺垫,反而让后来的操作技巧有了坚实的基础。我发现,当我真正理解了孩子在特定发展阶段的内在需求后,很多曾经让我抓狂的场景,比如吃饭挑食、不愿分享,都变得可以理解和引导了。它教会我如何设计一个能“自己完成任务”的场景,而不是我手把手地去“教他完成任务”。这种角色的转变,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信。读完前两册,我感觉自己像是给育儿观做了一次彻底的“格式化”,旧有的焦虑和无效的努力都被系统地替换成了更有效率的尊重与等待。
评分我是一名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一直在关注儿童早期发展的最新理论,说实话,市面上打着“蒙氏”旗号的书太多了,很多都是挂羊头卖狗肉,要么是粗糙地翻译了国外资料,要么就是加入了太多迎合市场焦虑的商业元素。这套书的扎实程度让我感到惊喜。它对蒙特梭利教育核心理念的阐释,比如“有吸收性的心智”、“正常化”的过程,都拿捏得非常到位,而且能够结合当代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解读。我尤其欣赏它对“工作”与“游戏”界限的模糊化处理,强调孩子主动选择的重要性。书中对于感官教育材料的介绍,不仅仅是罗列了名称和用途,更深入地剖析了每种材料背后所蕴含的数学、科学或语言的启蒙逻辑。这对于我们这些想深入了解背后的原理的家长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它迫使我从一个“布置任务”的施教者,转变为一个“环境的守护者和观察者”。通过对书中案例的反复研读,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孩子对某些材料会表现出强烈的重复兴趣,以及如何通过适时的沉默和退后,来保护这份宝贵的专注力。这是一本真正具有学术深度,同时又不失家庭操作性的典范之作。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为我们这些望子成龙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的父母量身定做的!我女儿现在正好快四岁了,正处于那种精力旺盛、好奇心爆棚的阶段,但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对她完全无效。我们尝试过各种早教机构的宣传册,不是内容过于理论化,就是操作性不强。直到我翻开这套书,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它没有故作高深的术语,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充满智慧的方式,教我们如何观察孩子,真正理解他们“内在的导师”在说什么。比如书中关于“预备好的环境”的探讨,我以前总觉得那是幼儿园老师的事情,看了这本书才明白,家庭才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教室。我立刻根据书里的建议调整了家里的玩具区和阅读角,效果立竿见影,孩子自己探索的时间和专注度明显提升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是给你一个固定的“剧本”,而是提供一套完整的“思维框架”,让你能根据自己孩子的独特性去灵活应变。那种因材施教的精髓,终于不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落到了我手中的工具。尤其是对于如何处理孩子发脾气、如何培养自理能力这些日常难题,书里提供的观察与引导技巧,比任何安抚奶嘴或电子产品都管用得多,真正做到了“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真正做到了“去神秘化”。在我看来,蒙特梭利教育过去常被包装得高不可攀,仿佛只有住在大房子、有专职阿姨的家庭才能实践。然而,这四册书,尤其是关于家庭环境创设和日常生活训练的部分,非常接地气。它没有强迫你去购买特定的昂贵教具,而是启发你去用家里现有的物品进行改造。比如,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将成人尺度的工具“儿童化”——降低水龙头的高度,使用更易抓握的工具,甚至是如何调整餐桌的高度。这些细微的调整,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看,是极其具有操作指导意义的。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蒙氏教育,核心在于对孩子尊重的态度,而非物质的堆砌。书中对“内在秩序感”的培养,也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孩子会执着于把所有玩具都拿出来,然后又把它们放回去——那是在建立自己的宇宙秩序。理解了这一点,我的耐心值瞬间拉满。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语调平和的导师,站在我身边,在我快要发火的时候,轻轻地耳语:“再观察一下,他正在学习什么。”这是一种非常温柔、却又极具力量感的教育支持。
评分我是一个职场妈妈,时间极其有限,所以对任何“投入产出比”不高的活动都持保留态度。我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找到一种最高效的方法,在有限的亲子时间里,实现最大的教育价值。这套书在“效率”这一点上,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强调的是高质量的互动,而不是长时间的陪伴。书中许多“五分钟挑战”或“十分钟环境优化”的小贴士,非常适合我们这种忙碌的都市家庭。例如,关于如何利用厨房的工具来培养孩子的精细动作和数学概念,书里提供的操作步骤非常精炼,准备材料也尽量利用现有的家居用品,大大降低了实施的门槛。我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采购那些昂贵的、可能很快就会被孩子厌弃的教具。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学会了如何在日常琐事中创造学习机会,洗碗、浇花、整理衣物,都成了蒙氏教育的绝佳载体。这种“无处不在的学习”的理念,彻底解放了我的时间,让我既能兼顾工作,又能给孩子提供扎实的早期教育支持。这本书提供的不是“教育秘诀”,而是一种高效融入生活的“教育哲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