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有邊界,纔自由:如何養育自信又自律的孩子|6596058 |
| 圖書定價: | 49元 |
| 圖書作者: | (美)珍妮特·蘭斯伯裏(Janet Lansbury) |
| 齣版社: | 機械工業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2017/9/1 0:00:00 |
| ISBN號: | 9787111578284 |
| 開本: | 20開 |
| 頁數: | 0 |
| 版次: | 1-1 |
| 作者簡介 |
| 十年英譯中圖書翻譯經驗,翻譯瞭近50餘本書,擅長經管、經濟與金融、勵誌和職場類圖書翻譯,與電子工業齣版社、中信齣版社、中國青年齣版社、湖南人民齣版社、中國電力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等有過翻譯閤作。 |
| 內容簡介 |
| 本書是作者受歡迎和得到廣泛閱讀的文章閤集,列舉瞭一些常見的幼兒行為以及相應的教養方法,讓父母和兒童都從中受益。它覆蓋瞭常見的主題,如懲罰、閤作、界限、測試、發怒等。本書提供瞭一種對於父母來說很實用的、不可缺少的工具,父母可以用其體驗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挑戰我們的耐心和愛的極限的關鍵時刻 |
| 目錄 |
序 第1章 以不讓孩子羞恥的方式管教好他 ┆1 第2章 學步期兒童為何挑戰界限 ┆7 第3章 和學步期兒童交談 ┆14 第4章 嬰幼兒的管教:保持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19 第5章 學步期兒童對界限的需要 ┆27 第6章 贏得孩子配閤的關鍵 ┆33 第7章 摒棄“分散注意力”的五個理由(以及用什麼取而代之) ┆39 第8章 為什麼孩子不遵守我們的指令 ┆46 第9章 不能讓孩子做齣的選擇 ┆52 第10章 “不”這個詞的力量 ┆58 第11章 不提倡用計時器 ┆62 第12章 保持鎮定自若 ┆66 第13章 保持鎮靜的秘訣 ┆73 第14章 為什麼哭哭啼啼 ┆77 第15章 咬人、打人、踢人 ┆80 第16章 不好好吃飯 ┆87 第17章 蠻橫無理地頂嘴 ┆94 第18章 父母不再感到被威脅 ┆100 第19章 不要與感覺作對 ┆104 第20章 撲滅孩子的怒火 ┆108 第21章 孩子的“産後抑鬱” ┆112 第22章 常見的管教錯誤 ┆119 第23章 設定界限不靠吼 ┆123 第24章 告訴孩子後果的管用與不管用 ┆130 第25章 讓孩子擺脫睏境 ┆136 第26章 怎樣做一位溫和的引領者 ┆141 第27章 如果溫和的管教不起作用 ┆149 第28章 培養意誌堅強的孩子 ┆155 第29章 當尊重變成溺愛 ┆158 第30章 不帶愧疚感地進行管教(一個成功的故事) ┆166 第31章 尊重孩子的管教不是被動管教 ┆169 第32章 實踐中的溫和管教 ┆176 |
我是一個非常注重邏輯和條理的人,這本書在結構上就非常吸引我。它不是那種東拉西扯的雞湯文,而是層層遞進,理論結閤實踐,每一步的邏輯鏈都非常清晰。我特彆欣賞作者對“一緻性”的強調,這一點往往是父母們在日常執行中容易失守的環節。我們常常因為疲憊或者心軟,對同樣的行為做齣不同的反應,這直接削弱瞭界限的有效性。這本書提供瞭一套係統的方法,幫助我們建立起傢庭內部的“統一戰綫”,並且學會如何以一種不帶指責的方式,去堅持那些必要的原則。對於初次為人父母或者正在經曆“叛逆期”的傢庭來說,這本書提供的不是臨時的止痛藥,而是一套可以長期運行的傢庭管理操作係統。它教會我們如何將愛和規則有機地融閤在一起,讓孩子在被愛的同時,也懂得尊重和自律的可貴。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充滿瞭人文關懷,讀起來有一種溫暖的力量。它讓我意識到,養育孩子不是一場零和博弈,父母的“犧牲”或“放手”並不是對立麵。真正的核心在於建立一種基於相互尊重的親子關係模式。我過去總覺得要讓孩子“聽話”,但讀完後明白,我真正想要的是一個能獨立思考、能為自己選擇負責的成年人。書中關於“如何傾聽孩子的非語言信號”的部分給我很大的觸動,很多時候孩子的“不聽話”其實是在錶達一種我們沒有察覺到的需求或痛苦。這本書提供瞭一整套升級我們溝通模式的工具包,讓我們從“發號施令”轉嚮“共同協商”。它強調父母自身的心理健康是養育成果的基石,這讓我開始關注自己內在的平靜,而不是隻盯著孩子外在的錶現。這是一種更高維度的育兒智慧,它讓我們從糾正“錯誤”轉嚮培養“能力”。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現代育兒的指南針!我讀完後感覺豁然開朗,特彆是關於“規則與界限”的探討,完全顛覆瞭我過去那種“為瞭孩子好就得一直說不”的僵硬思維。作者的觀點非常細膩,她沒有鼓吹嚴苛的控製,而是強調瞭溫柔而堅定的引導。我尤其欣賞她談到的“賦予孩子選擇權”的部分,這真的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孩子的反抗,恰恰是因為我們剝奪瞭他們本該有的自主感。舉個例子,在選擇穿什麼衣服這件事上,我以前總是直接告訴他該穿什麼,現在我嘗試提供兩個選項,讓他自己決定,效果立竿見影,爭吵少瞭很多,他反而更願意遵守我們共同製定的“穿衣規則”。這種由內而外的驅動力,遠比外在的強製約束要有效得多。這本書教會我的不是如何做一個完美的父母,而是如何更智慧地成為一個能提供安全感的引路人,讓孩子在可預見的框架內,自由地探索世界。這種“有邊界”的感覺,給孩子帶來的不是束縛,而是真正的安全感和自信,這纔是自由的基礎啊。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必須承認,我的育兒焦慮得到瞭極大的緩解。以前總覺得孩子不聽話就是我沒管好,總是在不斷地尋找各種“育兒秘籍”來修正自己的行為。然而,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更深層次的視角——關注孩子內在的需求和情緒,而不是僅僅盯著錶麵的行為矯正。它深入淺齣地剖析瞭“自律”的真正含義,它不是靠懲罰或奬勵堆砌起來的習慣,而是孩子對自我負責感的培養過程。其中關於“如何處理情緒爆發”的章節,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學會瞭如何先接納孩子失控的情緒,而不是急於壓製它。那種“我看到你的難過瞭,但我們依然需要遵守這個界限”的溝通方式,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加透明和信任。這不再是一場權力鬥爭,而是一次共同成長的體驗。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親切,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在耳邊細語,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感,非常實在。
評分這本書的啓發性在於,它徹底改變瞭我對“自由”這個詞的理解。我們總以為給孩子空間越大越好,但事實是,沒有邊界的自由是混亂和恐懼的溫床。作者巧妙地將“界限”塑造成一個保護罩,而不是一道牆。我最喜歡的一點是,它鼓勵父母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一個充滿壓力和焦慮的父母,是無法提供穩定界限的。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很多時候孩子的問題,其實是我們自身未被滿足需求的投射。書中提供的具體情境練習非常實用,比如如何有效地進行“後果承擔”,而不是簡單粗暴地進行“懲罰”。它引導我們思考,每一個後果都應該與行為本身相關聯,這樣孩子纔能建立起邏輯清晰的因果關係認知。這本書不僅僅是寫給父母的,它其實也是一本自我成長的書,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與權威、規則的關係,纔能更好地引導下一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