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近年之展览愈发吸引人,其关键在于故宫展览是有“温度”的。
何谓“温度”?不冷漠,不疏远,接地气。对于现在的故宫而言,观展观众越来越多,对展览的兴趣也更浓,因此,展览,不再只是意味着对于文物、展品的陈列,也不只是为观众观看文物藏品;展览要与生活紧密联系,既要有艺术性,又能出艺术的生活化一面。同时,展览却能够滋润心灵、温暖人心,一定是开启人们欣赏美的眼睛的处所。
本月展出的赵孟頫书画特展、“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就以实力呈现出故宫展览的“温度”。
赵孟頫书画特展展卷进行时 李玉祥摄
一位文人,历经宋元两代,名扬四海,荣际五朝;书法超迈唐宋,承续“二王”;绘画备极姿韵与法度,开启了文人画的新时代。
如何呈现赵孟頫书画特展的“温度”?
故宫博物院的策展团队给观众们展示了赵孟頫书画特展的完整空间形象,突出了空间中作为整体色调的青绿色——取自赵孟頫画作中的常用色,以此与展柜中陈设物结合,从观感上缩近了赵孟頫与我们的距离。
赵孟頫书画特展展厅空间 孔祥哲摄
赵孟頫书画特展展厅空间 黄世琰摄
赵孟頫除了是我们印象中杰出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文人,他虽仕元,却是赵宋宗室,其皇族的高贵与文人的个性融于一身,使得宋代士大夫绘画书法艺术得以传续,所以,展厅选用了豆青色,浅淡的豆青色,来阻隔武英殿展厅中饱和度很高的红色,目的就是要突出赵孟頫的文气与贵气,以及淡雅的环境氛围,让观者直观感受。
展厅中多用松、竹作为陈设配饰,比如展柜中有松树盆景作为点缀,展厅入口处营造的竹影斑驳的效果,都是对赵孟頫个人形象的展现,因为赵孟頫号“松雪道人”,且有个人著作《松雪斋文集》传世。
赵孟頫书画特展展厅中的柜内陈设 黄世琰摄
赵孟頫书画特展展厅中的柜内陈设 孔祥哲摄
赵孟頫书画特展展厅中的柜内陈设 黄世琰摄
展厅还营造了一个颇似文人书房的空间,案头的清供、角落的香几,都是古物,半自故宫旧藏,半自名家收藏;这些陈设物的放置是出于创造一种氛围的目的,即一种符合赵孟頫气质的氛围,再现当时文人的生活情景,文人味又兼富贵气象的空间氛围,让观者能直观感受到,此即是有“温度”的赵孟頫书画特展。如此呈现,则能反映出,空间与陈设既是展览的表现形式,又能体现出展览的内涵。
赵孟頫书画特展中的书房空间 孔祥哲摄
赵孟頫书画特展中的书房空间 黄世琰摄
九百年前,有一位十七、八岁的天才画家,经宋徽宗的传授指点,倾其毕生之力创作了一幅经典作品,但自此之后,史书再无此人的记载。这位谜一样的青年,姓氏是谜,这幅经典的作品亦是谜,不过他的事迹、这件作品只会更加吸引众人欲究其竟的目光。这位天才画家如今大家习惯称其为“王希孟”,而这幅作品叫做《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的“温度”的呈现与赵孟頫书画特展相比有很多不同,并且迥异于故宫以往举办的展览。
“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的巨幅海报与紫禁城 高寒摄
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的外景布置 高寒摄
“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选用了青绿山水画中常用的石青色作为展厅主色调,阻隔紫禁城的“红色”,且午门及东西雁翅楼三大展厅皆以石青色作底,“青绿”的代入感强;并且这种色彩既与“山水”有密切关联,又有一种青春的魅力,既有现代感,又能传递出便于大众接受的“温度”。
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午门正殿展厅空间 高寒摄
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西雁翅楼展厅空间 高寒摄
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东雁翅楼展厅空间 高寒摄
展厅陈设物用松、石,展柜内 配以玉山子,意图于展厅中呈现出一种“山水”环境氛围,再现古人寄情山水的心态,这是一种纯粹的艺术的美感,以此能激发出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而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的心态、愿景
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展厅空间中的造景 高寒摄
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展厅空间中的玉山子 李玉祥摄
如此构建出的展示空间,有“温度”,吸引观者,也显现出独特的气质;同时也暗合最近提出的“记得住岁月留痕,留得住青山绿水”的理念.
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布展进行时 黄世琰摄
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布展进行时 李玉祥摄
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布展进行时 黄世琰摄
文人追求着精神的崇高境界,当下环境中也一样;江山,由古至今都不少对它的赞美;“千里江山”,即是当代人对于古人书画中描绘的河山的歌颂,也代表着以绿色引领中国发展的理念,同时亦是当代人内心对山水境界的追求
这幅作品,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八百年之后,这幅作品也深受毛主席欣赏;今天,这幅作品被列入中小学美术教材。这幅作品以精微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中国山水的雄奇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人的自然山水观。
同时,跟随赵孟頫书画特展、“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由故宫博物院展览部与故宫出版社联合出品的《宫·展记:从王希孟到赵孟頫》展览特刊(以下简称“《展记》”),关注的不仅是展览中的作品,更多的是展厅空间与陈设的表达;聚焦的不仅是传统与当代的艺术,更多的是其中生活的意趣;呈现的亦不止于专家学者的观点与论述,更多的是大众的、个性的感受。
《宫·展记:从王希孟到赵孟頫》
目录
境 画境与空间
设
·松风竹影——赵孟頫书画特展空间设计
文/任帅
·咫尺万川——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空间设计
文/王博
·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中的造景
文/曾梵志、徐冰、韩家英、徐累
溯
·行障·画障·立轴
文/扬之水
·书画船
文/陆蓓容
思 永恒的山水
品
·艺苑之星辰——赵孟頫书画特展重点展品集评
文/汪亓等
·传统绘画的颜色——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重点展品集评
文/王中旭等
论
·文脉的传续——刘丹谈赵孟頫书画特展
文/刘丹
·王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国宝之路
文/曹星原
·物证在古画鉴定中的作用——从《千里江山图》卷说开去
文/余辉
新 视觉的幻象
·不拘传统,走向未来——朱青生对话谢小凡
·云山戏墨——邹操的现代“江山”
·几何《千里江山图》
文 / 阿巽
·寻味千里江山
文/陈硕
·天风遏云马啸龙吟
文/多尔衮
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最看重的是书籍能否提供一个全面而又不失深度的视角来解读艺术作品。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似乎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将复杂的历史背景、严谨的艺术理论,转化为普通读者也能轻松消化的信息流。它不像一些学术专著那样高高在上,也不像一些大众读物那样流于表面。它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一位博学多识的良师益友的陪伴下,慢慢走进艺术的殿堂,他会耐心指出每一个细节背后的故事和意义。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极大地激发了我探索中国传统绘画更深层次的兴趣。这本书不仅仅满足了我一时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它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对传统文化持续探索的种子。
评分这本画册简直是视觉的盛宴,每一页都散发着历史的厚重与艺术的精致。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翻到这本书的,那一瞬间,我仿佛被带入了另一个时空,那种被精美画作和深邃文化气息包裹的感觉,让人久久不能忘怀。书中的装帧设计也相当考究,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色彩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即便是通过纸张的纹理,也能感受到故宫博物院对文化传承的用心。我特别喜欢那些对细节的捕捉,比如画作中人物衣袍的纹理、山水的晕染层次,那种细腻程度,即便是用放大镜看,也依然令人赞叹。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部艺术史的缩影,它用最直观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辉煌与演变。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感悟,体会到古人那种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哲学意境。对于任何一个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不容错过的珍品。
评分我对这本画册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源于它所呈现出的那种“呼吸感”。翻开它,你不会觉得自己在看冰冷的复制品,而是仿佛能感受到颜料在宣纸上自然晕开的痕迹,甚至能想象到画家长久凝视着画卷时,那一刻的心境波动。这本书的色彩还原度极高,尤其是那些需要微妙色阶过渡的设色山水,那种层次感和空气感被完美地捕捉了下来。这对于我们这些无法时常亲临故宫实地考察的普通读者来说,是多么宝贵的体验啊!它让那些遥不可及的国宝级文物,变得触手可及,每一次翻页都像是一次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特别欣赏它对某些经典作品的特写处理,那些微小的笔触、巧妙的留白,在特写镜头下,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生命力,让人不得不感叹造物主(此处指艺术家)的神奇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工艺,绝对称得上是“奢华的低调”。它没有用那些花里胡哨的装饰来堆砌所谓的“高级感”,而是完全依靠扎实的材料和精湛的工艺来体现价值。那种微微哑光的纸张,既能保证画面的清晰度,又避免了过度反光带来的视觉疲劳。装订处处理得非常牢固,看得出是按照长期保存的标准来制作的,这对于一本承载了如此厚重文化遗产的出版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将它放在书架上,它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静静地散发着一种沉稳、内敛的古典气质。每次路过,都会忍不住伸手摩挲一下封面,感受那份岁月的沉淀。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工匠精神”的深深敬意。它让人明白,真正的艺术品,是禁得起时间检验的。
评分拿到这本书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沉甸甸的分量,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文化上的厚度。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简单的图录,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它所蕴含的学术价值和艺术洞察力远超我的预期。那些关于艺术风格流变的论述,虽然专业,但讲解得深入浅出,即使我对艺术史了解不多,也能大致跟上作者的思路,理解不同时代画家们在笔墨间所传达的情感诉求和时代精神。尤其是对几位关键艺术家的技法对比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让我对“格物致知”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这本书的排版布局也十分巧妙,在展示宏大画作的同时,也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进行文字的阐释,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不会让人感到信息过载。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艺术殿堂的窗户,让我得以近距离欣赏那些尘封的经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