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由23篇学术论文组成,以密教文献研究为主题,分文献总论、日藏文献、敦煌文献、部类文献、梵文文献、藏传文献六类,就密教经典的编纂和地位、东传日本的汉译经典以及不空表制集的特色、敦煌出土密教文献以及图像、陀罗尼和持明以及瑜伽密教的几部汉译经典、流传中国和尼泊尔以及印度晚期密教的梵语文献、藏传密教文献及其流传等进行深入探讨。
吕建福,男,土族,1957年9月生,青海省民和县人。1981年中央民族学院本科毕业,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宗教学专业毕业。先后任职于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宗教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佛教研究,主攻密教。主要代表作《中国密教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密教思想史”、重大项目“密教文献文物资料整理与研究”。主要讲授宗教学原理、佛教史、佛教文献、佛教思想史、密教研究等课程。
这本书的目录结构设计得极其精妙,逻辑脉络清晰得如同工整的棋局。作者显然花费了大量心力去构建这个知识体系,从基础概念的梳理,到核心理论的深入剖析,再到案例的逐一展开,每一步都像是精心铺设的阶梯,引导着读者稳步向上。章节间的过渡非常自然流畅,即便是涉及复杂概念的部分,作者也总能找到恰当的比喻或类比,让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翻阅时,能感受到那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力量,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拓展。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简直就是一场智力上的探险。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引人入胜,他似乎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能将那些看似干燥、枯燥的文本,转化为一幕幕生动的场景。行文中不时穿插着作者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反思,这些“旁白”犹如点睛之笔,让人在接收知识的同时,也能体验到一种思想碰撞的快感。有些段落的论证过程之严密,推导之精妙,简直让人拍案叫绝,不得不停下来反复揣摩作者的思路,那种被高水平学术思考所震撼的感觉,久久不能平复。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相当“硬核”的学术著作,阅读门槛会很高,但实际体验远超预期。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在茶余饭后娓娓道来,毫无高高在上的架子。他善于将宏大的叙事拉回到具体的历史语境或现实关怀中,使得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扎根于生活和历史土壤中的产物。这种平易近人的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接受难度,同时也保证了专业人士所需的深度和准确性,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视觉上的享受。封面采用了一种深邃的墨绿色,上面烫印着古朴的金色花纹,那种触感仿佛能把人瞬间拉回到遥远的年代。内页的纸张质感也非常出色,微黄的色调不仅保护了视力,也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排版上更是考究,字体选择既有现代印刷的清晰度,又保留了一丝古典韵味,行距和字间距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装订工艺也十分扎实,书脊处看得出用心处理过,使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知识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拿到手里,分量感十足,让人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注释和索引部分,简直是强迫症患者的福音,也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每一个引用的出处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甚至连细微的文献版本差异也未放过。书末的索引做得非常详尽,关键词的覆盖面极广,查找特定内容时效率极高,大大节省了摸索的时间。我尤其欣赏的是它附带的图表和插图,它们绝非简单的装饰,而是对复杂论点有力的视觉支持,很多抽象的理论通过一张图表立刻变得豁然开朗。这显示了作者不仅仅是文字的驾驭者,更是知识结构的构建师。
评分
评分发货速度还不错
评分还好
评分想要的书
评分还好
评分“所以者何?”这里边的问题是怎样的?“‘他心智云何,知境不如实’,此外人征”,为什么原因,他心智不能如实地知道他心?这是外人的问。“‘如知自心智’,此论主解”,论主回答说,就像自心智不能自己如实地知道自心一样。还有一个伏难,“伏意亦有‘自心智云何,知境不如实’”,自心智为什么知自心的境也不如实?这个道理还要追下去。“外人复逐”,这是外宗的人再追问。你说跟自心智一样,不能如实地知道,他就再追问:你自心智为什么不能如实地知道呢?下边第四句颂,“不知”,就是论主的回答
评分正版图书,完好无损
评分征、有解、有逐、有答”,这个颂里边意思很多,“有征”,外人问,“他心智云何知境不如实”?“有解”,论主回答:“如知自心智”,就如知道自心智那样地,不能如实知道。“有逐”,还有一个伏难,外人追问:自心智为什么不能如实地知境呢?“有答”,论主再答:“不知如佛智”。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