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寶貝為套裝書籍,全套4冊,總定價167.0元,分彆如下: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30.00元
《管理的實踐》,49.00元
《創新與企業傢精神》,49.00元
《旁觀者》,39.00元
目錄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推薦序一(邵明路)
推薦序二(張瑞敏)
推薦序三(趙曙明)
推薦序四(包政)
推薦序五(陳春花)
推薦序六(彼得·德魯剋管理學院)
前言
第1章 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為什麼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誰是管理者
管理者必須麵對的現實
對有效性的認識
卓有成效可以學會嗎?
第2章 掌握自己的時間
時間對管理者的壓力
如何診斷自己的時間
消除浪費時間的活動
統一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
第3章 我能貢獻什麼
管理者的承諾
如何使專業人員的工作卓有成效
正確的人際關係
有效的會議
第4章 如何發揮人的長處
要用人所長
如何管理上司
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
第5章 要事優先
擺脫昨天
先後次序的考慮
第6章 決策的要素
有關決策的案例研究
決策的五個要素
第7章 有效的決策
個人見解和決策的關係
反麵意見的運用
決策與電腦
第8章 結論: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
《管理的實踐》
推薦序一(邵明路)
推薦序二(趙曙明)
推薦序三(那國毅)
推薦序四(詹文明)
彼得·德魯剋自序
概論 管理的本質
第1章 管理層的角色
第2章 管理層的職責
第3章 管理層麵臨的挑戰
部分 管理企業
第4章 西爾斯公司的故事
第5章 企業是什麼
第6章 我們的事業是什麼
第7章 企業的目標
第8章 的決策,明天的成果??
第9章 生産的原則
第二部分 管理管理者
第10章 福特的故事
第11章 目標管理與自我控製
第12章 管理者必須管理
第13章 組織的精神
第14章 首席執行官與董事會
第15章 培養管理者
第三部分 管理的結構
第16章 企業需要哪一種結構
第17章 建立管理結構
第18章 大企業、小企業和成長中的企業
第四部分 管理員工和工作
第19章 的故事
第20章 雇傭整個人
第21章 人事管理是否已告徹底失敗
第22章 創造績效的組織
第23章 激勵員工創造績效
第24章 經濟層麵
第25章 主管
第26章 專業人員
第五部分 當一名管理者意味著什麼
第27章 管理者及其工作
第28章 做決策
第29章 未來的管理者
結語 管理層的責任
《創新與企業傢精神》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推薦序三
譯者序
序言 引言企業傢經濟
部分 創新實踐
第1章 係統化的企業傢精神
第2章 有目的的創新和創新機遇的七個來源
第3章 創新機遇來源一:意外事件
第4章 創新機遇來源二:不協調的事件
第5章 創新機遇來源三:程序需要
第6章 創新機遇來源四:産業和市場結構
第7章 創新機遇來源五:人口統計數據
第8章 創新機遇來源六:認知的變化
第9章 創新機遇來源七:新知識
第10章 聰明的創意
第11章 創新的原則
第二部分 企業傢精神的實踐
第12章 企業傢管理
第13章 企業傢企業
第14章 服務機構的企業傢精神
第15章 新企業
第三部分 企業傢戰略
第16章 “孤注一擲”
第17章 “攻其軟肋”
第18章 生態利基
第19章 改變價值和特徵
結論 企業傢社會
《旁觀者》
推薦序一(邵明路)
推薦序二(楊斌)
新版序
旁觀者的誕生
部分 來自亞特蘭提斯的報告
第1章 老奶奶與20世紀
第2章 赫姆和吉妮亞
第3章 懷恩師
第4章 真假弗洛伊德
第5章 伯爵與女伶
第二部分 舊世界裏的年輕人
第6章 波拉尼這一傢
第7章 基辛格的再造恩人
第8章 怪獸與綿羊
第9章 英國一個異議分子
第10章 弗裏德伯格的世界
第11章 銀行傢的女人
第三部分 無私天真的夕陽歲月
第12章 美國報閥魯斯
第13章 荒野上的先知
第14章 斯隆的專業風采
第15章 無私天真的夕陽歲月
內容介紹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須做到的事,但是在所有的知識組織中,每一位知識工作者其實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沒有所謂的職權,隻要他能為組織做齣突齣的貢獻。
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決定組織工作成效的關鍵因素;並不是隻有高級管理人員纔是管理者,所有負責行動和決策而又有助於提高機構工作效能的人,都應該像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
本書中,德魯剋集中論述瞭一個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這本書是德魯剋的管理學著作之一,傾注瞭德魯剋極大的心血。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6個特徵:(1)重視目標和績效;隻做正確的事情。(2)一次隻做一件事情,並隻做重要的事情。(3)作為一名知識工作者,他知道自己所能做齣的貢獻。(4)在選用高層管理者時,他注重的是齣色的績效和正直的品格。(5)他知道增進溝通的重要性;他有選擇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6)他隻做有效的決策。
《管理的實踐》本書的根本目的在於通過對管理原則、責任和實踐的研究,探索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機製和製度。而衡量一個管理製度是否有效的標準就在於該製度能否將管理者個人特徵的影響降低到限度。
貫穿全書的三條主綫
·管理企業;
·管理管理者;
·管理員工和工作;
德魯剋的三個經典提問
·我們的事業是什麼?
·我們的事業將是什麼?
·我們的事業究竟應該是什麼?
管理必須同時需要考慮三個方麵的問題
·成果和績效,這是企業存在的目的;
·在企業內部共同工作的人所形成的組織;
·外在社會,也就是企業的社會責任。
《創新與企業傢精神》本書是有關創新理論和實踐的經典之作,通過大量真實案例和解析,探討瞭有關創新的觀點、行動、規則和警示,將實踐創新與企業傢精神視為所有企業和機構有組織、有目的、係統化的工作。首先通過有關創新實踐的討論嚮讀者展示瞭如何尋找創新機遇。探討瞭將創意發展為可行的事業需注意的原則和禁忌。之後把機構—創新的載體作為重點,從現存企業、公共服務機構以及新企業三個方嚮來討論企業傢管理。
《旁觀者》如果你問他是乾什麼的,他會說他是個作傢。這位作傢在20世紀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比任何其他作傢都大。
各路人等,各種職業,各種背景,各種命運,各種性格,隻有這些“社會圖像”中的人物纔能反映齣社會的麵貌,而社會終究是有許許多多的個人和他們的故事組閤而成的。本書足以證明德魯剋是有實力的隨筆寫手。
德魯剋自稱,從寫本書開始,他“所寫的一切無不強調人的多變、多元,以及獨特之處”,他要對抗的,是一個集權當道、講求統一與一緻的時代。他篤信隻有獨立和多元的特質,纔能護衛人類社會的價值,並培養領導力和公民精神。
正是基於此意義,應該讓更多的中國人讀到本書。
作者簡介
彼得德魯剋小傳(1909-2005),管理學科開創者,他被尊為“大師中的大師”、“現代管理學之父”,他的思想傳播影響瞭130多個國傢;他稱自己是“社會生態學傢”,他對社會學和經濟學的影響深遠,他的著作架起瞭從工業時代到知識時代的橋梁。 1909年彼得德魯剋生於維也納的一個書香門第,1931年獲法蘭剋福大學國際法博士學位,1937年與他的德國校友多麗絲結婚,並移居美國,終身以教書、著書和谘詢為業。 在美國他曾擔任由美國銀行和保險公司組成的財團的經濟學者,以及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剋萊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業的管理顧問。為紀念其在管理領域的傑齣貢獻,剋萊濛特大學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為錶彰他為非營利領域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國際慈善機構“救世軍”授予德魯剋救世軍高奬項“伊萬婕琳布斯奬”。 他曾連續20年每月為《華爾街日報》撰寫專欄文章,一生在《哈佛商業評論》上共發錶38篇文章,至今無人打破這項紀錄。他著述頗豐,包括《管理的實踐》《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責任、實務*《旁觀者》等幾十本著作,以30餘種文字齣版,總銷售量超過600萬冊。其中《管理的實踐》奠定瞭他作為管理學科開創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為管理者必讀經典。 他曾7次獲得“麥肯锡奬”;2002年6月20日,獲得當年的“總統自由勛章”,這是美國公民所能獲得的高榮譽。 20世紀80年代,德魯剋思想被引入中國;2004年,德魯剋管理學全麵進入中國的管理教育。 2005年11月11日,德魯剋在加州剋萊濛特的傢中溘然長逝,享年95歲。
這四本書共同構建瞭一個完整而立體的德魯剋管理思想體係,讓我從微觀的個人成長,到宏觀的組織運作,再到深層的哲學思考,都得到瞭極大的啓發。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生涯,思考如何纔能真正地“卓有成效”,如何在復雜的世界中“實踐”管理,如何培養“創新”的精神去抓住機遇,又如何在“旁觀”中獲得更深刻的洞察。德魯剋先生的文字,就像一位智慧的長者,循循善誘,用他豐富的經驗和深刻的洞察,引導我走嚮一條更清晰、更寬廣的管理之路。我發現,真正的管理,不僅僅是關於效率和成果,更是關於人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個人價值的實現。這四本書,為我開啓瞭一個全新的認知維度,讓我對“管理”這個詞有瞭更深刻、更全麵的理解,也讓我對接下來的職業發展有瞭更清晰的方嚮和更堅定的信念。這不僅僅是管理書籍,更像是人生的指南,讓我能在時代的洪流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航嚮。
評分《管理的實踐》則為我構建瞭一個更係統、更宏觀的管理框架。如果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從個體齣發,那《管理的實踐》就是從組織整體去審視管理。德魯剋在這本書中,將管理定義為“一種專門的活動,一種必須由專業人士承擔的、以績效為基礎的、並且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的活動”。這個定義本身就極具衝擊力,讓我意識到管理絕非易事,它需要深厚的知識、專業的技能以及對社會責任的承擔。書中關於“組織”的章節,讓我理解瞭不同類型組織(如企業、政府機構、非營利組織)的運作特點以及管理上的側重點,這對於我理解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公司運作非常有幫助。他關於“決策”的論述,更是讓我對做齣艱難選擇有瞭更清晰的思路,從問題的定義、信息的搜集到方案的製定和執行,每一步都充滿瞭智慧。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有效決策,避免被海量信息淹沒,是每一個管理者都麵臨的挑戰。德魯剋提供的思考路徑,幫助我跳齣瞭“憑感覺”或“憑經驗”的局限,走嚮更理性、更有條理的決策過程。這本書讓我感覺,管理不再是模糊的藝術,而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科學。
評分《旁觀者》這本書,則提供瞭一種更具哲學性和深邃性的視角來審視管理和人生。與其他管理書籍的側重點不同,這本書更像是一次關於“觀察”和“理解”的探索。德魯剋以一種冷靜、超然的姿態,審視著社會、組織以及身處其中的個體。他不僅僅在探討“如何做”,更在探討“為何如此”。這種“旁觀者”的視角,讓我能夠跳齣自身的局限,更客觀地看待事物的發展規律和人性的本質。他關於“社會”的論述,讓我對組織與社會的關係有瞭更深的思考,認識到管理者肩負的不僅僅是經濟責任,更是社會責任。書中對“知識工作者”的洞察,更是讓我對現代社會的組織形態和人纔管理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他沒有提供具體的“操作指南”,而是引導我去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們的價值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與這個復雜的世界相處?這種閱讀體驗,與其說是學習管理技巧,不如說是一次精神的洗禮,讓我對人生、對職業、對社會有瞭更宏大的視野和更深刻的理解,讓我學會瞭在紛繁復雜的現實中,保持一份清醒和洞察。
評分我最近開始沉浸在彼得·德魯剋的管理思想海洋中,這四本經典之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的實踐》、《創新與企業傢精神》以及《旁觀者》——簡直是一場思想的盛宴,讓我受益匪淺,也對管理這個概念有瞭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我必須說,它徹底顛覆瞭我過去對“管理”的刻闆印象。我一直以為管理就是發號施令、監督執行,但德魯剋告訴我們,真正的管理是關於“如何讓一個人做齣最好的錶現”。他強調瞭“成果”的重要性,這讓我反思自己在過去的工作中,是不是更多地關注瞭過程,而忽略瞭最終的産齣。他提齣的“時間管理”、“貢獻管理”等概念,更是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自身效率和價值創造的新認知。我開始嘗試記錄自己的時間花費,分析哪些活動真正産生瞭價值,哪些隻是在“忙碌”。這種微觀的調整,竟然帶來瞭宏觀的改變,讓我感覺每天都更有方嚮感,也更有效率。尤其當他談到“管理者必須瞭解自己的長處,並以此為基礎來做決策”時,我深受啓發。過去我常常因為想做到麵麵俱到而分散精力,現在我更願意聚焦於自己擅長的領域,並且有意識地去發揮和提升。這本書讓我明白,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關鍵在於自我管理,在於清晰的自我認知和持續的學習改進。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管理彆人”的書,而是教你如何“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的書,而這份價值,最終會體現在你所領導的團隊和組織中。
評分《創新與企業傢精神》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劑激發內在潛能的催化劑。在我的認知裏,“創新”似乎是少數天纔的專屬,而“企業傢精神”更是與風險、冒險緊密相連。然而,德魯剋在這本書中,卻將創新和企業傢精神剝離瞭神秘的麵紗,將其定義為一種“可學習、可培養”的能力。他強調,創新並非憑空産生,而是源於對現有事物的不滿,是對機會的敏銳捕捉。他列舉瞭創新的七種來源,從人口結構的變化到技術進步,再到意料之外的成功與失敗,這些都讓我看到瞭創新無處不在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他指齣瞭企業傢精神的核心在於“積極主動地去創造和執行新的想法,而不是被動地等待機會”。這讓我意識到,我並非沒有創新能力,而是缺乏那種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行動。這本書讓我開始更積極地審視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種“不閤理”之處,並思考是否有改進的空間,是否能從中找到新的“機會”。它鼓勵我去嘗試,去改變,去成為一個更有創造力、更有活力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