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哲学谈话录 西方哲学 哲学 宗教 哲学知识读物 理性探讨 爱比克泰德 著 中国社

包邮 哲学谈话录 西方哲学 哲学 宗教 哲学知识读物 理性探讨 爱比克泰德 著 中国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爱比克泰德著 著
图书标签:
  • 哲学
  • 西方哲学
  • 爱比克泰德
  • 哲学史
  • 宗教
  • 理性
  • 古典哲学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包邮
  • 哲学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布克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06973
商品编码:23876079781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哲学谈话录
            定价 65.00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7年07月
开本 16开
作者 爱比克泰德 著
装帧 精装
页数
字数
ISBN编码 9787520306973
重量 585


内容介绍

在一个你无法把握的世界里,你能否让自己有限的一生散发出人性的极度光辉?在古代西方,这是斯多亚派哲学家zui为关注的问题。由爱比克泰德的学生阿里安(Arrian)汇集其老师的即席言谈而成的这本《哲学谈话录》,为我们展现的正是这位命途多舛的斯多亚派哲学家对人生至善的理性探讨,教诲我们智者应如何顺应人的本性而生活。





作者介绍

爱比克泰德(Epictetus,约公元55—135年),罗马时期斯多亚派三大著名哲学家之一。童年时被卖至罗马为奴,为奴期间曾师从当时著名的斯多亚派哲学家鲁福斯(Servius Sulpicius Rufus)学习哲学。他身体孱弱,一腿残疾。公元68年获释为自由人,尔后在罗马建立其学园。爱氏约于公元89年或92年被罗马皇帝图密善驱逐出罗马,移居尼戈坡里斯(Nicopolis),甘守清贫,继续主持他的哲学学校。




目录
2016年再版序1
2004年译丛总序1
中译者序1
第壹卷
阿里安(Arrian)的开场白11
关于我们能控制的和不能控制的事物22
一个人如何在所有的时候都保持其本性53
从“天神是人的父亲冶这个命题怎么推出相关的结论?4
关于进步105
反学园派146
论天意157
关于歧义的前提、假言论证以及这类东西的使用198
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的推理能力并不总能免于谬误229
如何从“我们同神有亲缘关系冶这个命题进而推出相关的结论?23
10论罗马那些一心想高升的人27
11关于亲情29
12关于知足33
13怎样做才能使每件事情都合乎众神之意?36
14神俯察万民37
哲学谈话录
第二卷39
16关于神之天意40
17必不可少的推理技艺42
18我们不应该和误入歧途的人生气45
19应当如何应对专制者?48
20理性能力如何思考它自己?51
21论那些想受人仰慕的人53
22关于我们的“把握性概念冶53
23对伊壁鸠鲁的回答56
24我们应该如何和困难作斗争?57
25关于相同论题59
26生活的准则是什么?63
27外部表象有多少种产生形式,以及我们应该做好何种准备加以应对?65
28我们不应该和人生气;什么是人类的小事和大事?67
29论坚定71
30在困境中,我们应该准备好的帮助是什么?78
1自信和谨慎并不冲突80
2论平静853答那些向哲学家举荐人的人88
4答在通奸中曾经被抓的人88
5慷慨与谨慎如何和谐共处?90
6关于无关紧要的事物94
7一个人应该如何使用占卜?96
8什么是“好冶的真正本质?98
第三卷
9我们未能履行一个人的职责,却选择了哲学家的职业101
10如何通过一个人的身份来揭示一个人的义务?104
11哲学的开端是什么?107
12关于论证的技艺110
13关于焦虑不安112
14与纳索的谈话116
15论那些一旦形成判断就固执己见的人119
16我们未运用我们对事物的“好冶与“坏冶之判断121
17我们应该怎样让“事先的理解冶适应具体情况?127
18我们必须怎样与我们的外部表象作斗争?132
19论那些只在口头上接受哲学家教诲的人135
20反伊壁鸠鲁主义者与学园派140
21谈前后不一致145
22谈友谊148
23谈表达能力154
24答某个被他认为是没有价值的人160
25逻辑如何是必要的?164
26错误的显著特征是什么?164
1关于个人的装饰166
2一个追求进步的人必须从事的研究领域;我们忽视了zui重要的东西172
3什么是好人不得不关注的问题?什么是我们应该练习的主要对象?175
4答在剧院里不合宜地支持喝彩的人177
第四卷181
7与自由城市的帝国执行官的谈话,此人是一个伊壁鸠鲁主义者182
8我们应该如何训练自己面对感觉表象?186
9答某位打算到罗马参加诉讼的雄辩家187
10我们应该怎样忍受疾病?190
11一些零散的话192
12关于训练193
13孤独状态的含义;孤独的人是哪一种人195
14一些零散的话198
15我们应该审慎地处理每件事情200
16一个人应该谨慎地社交202
17关于天意204
18我们不应该为任何消息所烦扰205
19俗众的立场是什么?哲学家的立场又如何?
20从所有外部事物中都能获益是可能的206
21论那些不经意地开始演说职业的人209
22论作为一个犬儒主义者211
23答那些为了炫耀的目的而讨论和阅读的人226
24我们不应该渴求不在我们控制之下的事物231
25答那些没有达到目标的人245
26答那些害怕短缺的人247
1论自由253
2论社交272
3论值得交换之物273
4答渴望平静生活的人275
5反对争斗与残暴280
6答因受到怜悯而烦恼的人284
7论摆脱害怕287
8反对随便披哲学家外衣的人292
9论变得无耻之徒296
10应该轻视的东西,应该重视的东西298
11论洁净302
12论注意力305
13批评随便说出自己事情的人307
译名对照表310



《灵魂的向导:理性、自由与内在宁静的奥德赛》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被外界的纷扰所裹挟,迷失了内心的方向。我们追逐着物质的财富,渴望着世俗的成功,却忽略了真正能带来持久幸福与平静的,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理解和智慧。本书《灵魂的向导:理性、自由与内在宁静的奥德赛》正是一部邀您踏上自我探索之旅的指南,它并非要您放弃生活的追求,而是要引领您在纷繁的世界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内在疆域,实现真正的自由与宁静。 本书的主旨在于,引导读者认识到,我们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判断和认知。许多时候,困扰我们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解读。通过对理性与非理性的区分,以及对人类欲望和情绪的深刻剖析,本书将帮助您辨别那些不必要的烦恼,摆脱情绪的枷锁,从而更加清晰、客观地审视周遭的一切。 第一章:理性之光,照亮迷茫的心路 在这一章,我们将深入探讨“理性”这一概念的本质。理性并非冰冷的计算,而是一种洞察力,一种区分事实与臆测,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我们将追溯理性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发展脉络,从古希腊哲学家对逻辑和论证的早期探索,到启蒙时代理性主义的辉煌,再到现代社会理性在科学、技术和伦理决策中的核心地位。 我们会详细阐述理性思维的构成要素,例如: 观察与感知: 如何准确地捕捉外界信息,避免因感官偏差而产生误判。 逻辑推理: 理解演绎与归纳的原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避免逻辑谬误。 批判性思维: 培养质疑精神,不盲从权威,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区分客观事实与主观判断: 认识到事物的“本来面目”与我们“认为”事物的区别,从而减少因主观臆断带来的困扰。 我们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思想实验,展示理性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强大力量。无论是面对复杂的人生抉择,还是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抑或是理解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理性的指引都能帮助我们拨开迷雾,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我们将认识到,培养理性的习惯,如同为心灵锻造一面坚实的盾牌,足以抵挡外界的喧嚣和内心的冲动。 第二章:自由的囚笼,欲望与情绪的枷锁 本章将聚焦于“自由”这一永恒的主题,并深入剖析阻碍我们获得真正自由的根源——欲望与情绪。我们会探讨,为何人类总是被各种各样的欲望所驱使,从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到对名誉、财富、权力的无尽渴求。我们将揭示,这些欲望往往是他人设定的标准,社会价值观的投射,而非我们内心深处的真正声音。 我们将详细分析各种常见情绪的产生机制,例如: 恐惧与焦虑: 它们是如何源于对未知或失控的担忧,以及我们如何通过理性分析来化解它们。 愤怒与怨恨: 它们如何源于受到的不公或伤害,以及如何通过理解和释怀来获得平静。 嫉妒与攀比: 它们如何源于对他人拥有的事物产生的占有欲,以及如何通过认识自身价值来克服。 沉溺与依赖: 它们如何让我们陷入被动,无法自拔,以及如何通过培养自律来重获掌控。 本书将呈现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您识别并管理这些情绪。我们将学习如何不被情绪所奴役,而是成为情绪的主人,用理性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它们,并以健康的方式去疏导和转化。我们会强调,真正的自由并非不受约束地放纵,而是在充分认识和理解自身欲望与情绪的基础上,做出符合自身价值和长远福祉的选择。 第三章:内在的疆域,宁静的港湾 在认识了理性的重要性,并学会了驾驭欲望与情绪之后,本章将引领您一同探索“内在宁静”的奥秘。宁静并非外在环境的绝对寂静,而是一种内在的平和、稳定与满足。它是一种无论外界如何风雨飘摇,内心都能保持泰然自若的状态。 我们将深入研究那些能够帮助我们构建内在宁静的哲学理念与实践方法,包括: 接受的艺术: 学会接纳那些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认识到“事在人为”与“顺其自然”的辩证关系。 感恩的力量: 培养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激之情,这能显著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并让我们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 当下即是: 学习专注于眼前的时刻,摆脱对过去的悔恨和对未来的担忧,体验活在当下的充实感。 简朴的生活: 重新审视物质的重要性,认识到过度追求物质可能带来的负担,以及极简生活带来的精神解放。 自我关怀: 认识到照顾好自己的身心是实现内在宁静的基础,学习有效的自我疗愈和放松技巧。 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练习,帮助您将这些理念融入日常生活。通过冥想、正念练习、反思日记等方式,您将能够逐渐培养起一种更加沉静、专注和满足的心境。我们将看到,内在宁静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可以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正确的引导,成为我们生命中恒久的存在。 第四章:与他人和谐共处,理性与慈悲的桥梁 尽管本书的重心在于个体的内在成长,但我们也深知,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无法孤立地存在。因此,在本书的最后部分,我们将探讨如何在理性与慈悲的指引下,与他人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 我们将分析: 理解与共情: 如何通过理性去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培养设身处地的能力。 沟通的艺术: 学习如何清晰、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尊重他人的意见,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宽容与原谅: 认识到人无完人,学会包容他人的过失,放下怨恨,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善意,更是对自己的解脱。 责任与担当: 在理解个体自由的同时,也认识到我们在社会中的责任,以及如何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集体生活。 本书将强调,真正的理性并非冷漠,而是伴随着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他人福祉的关怀。通过将理性思维应用于人际互动,我们能够减少误解,化解矛盾,建立更加真诚、深入的连接,最终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角落,并与他人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灵魂的向导:理性、自由与内在宁静的奥德赛》并非一本提供简单答案的书,而是一场邀请您深入思考、积极实践的旅程。它将陪伴您穿越迷雾,点亮心灯,最终寻找到那片属于您自己的、永恒的宁静之地。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包邮’标签虽然是电商的噱头,但对于我这个热衷于淘换精神食粮的读者来说,仿佛也暗示着一种知识的普惠性,一种将深奥思想带到普通人面前的诚意。我注意到内容似乎涵盖了西方哲学流派的脉络梳理,这对于像我这样自学哲学、时常感到知识点零散的“业余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构建起各个思想家之间的对话和继承关系的,是线性梳理,还是主题式穿插?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像一把瑞士军刀,不仅展示工具(理论),还能教我如何使用(应用)。很多哲学书籍读完后,合上书本就觉得云里雾里,无法在日常决策中找到支点。我深信,真正优秀的哲学读物,应该能像爱比克泰德的教诲一样,立刻在当下的困境中提供一丝清明的指引,哪怕只是片刻的清醒,也足以抵消掉所有的阅读疲惫。这种实用性与思辨性的完美结合,是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期盼。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有心思了,光是拿到手里摩挲着封面那略带粗粝感的纸质,就能感受到一种沉静的力量。我尤其喜欢那种墨色的排版,在灯光下阅读时,文字仿佛有了厚度,不只是信息的传递,更像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其中的每一个章节,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前言,我就能预感到这是一次精神上的远足。从书名透露出的“哲学谈话录”的意味来看,我期待它不是那种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而是更贴近生活、更具思辨趣味的文本。那种邀请读者一同参与思考、共同探寻真理的姿态,是现代阅读体验中难得的宝贵品质。希望它能像一场精心布置的茶会,引人入胜,让人愿意放下手中的俗务,静心聆听智者的絮语。那种对理性探讨的强调,让我相信作者并非仅仅满足于罗列观点,而是真正致力于搭建一个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思想迷宫,等待我们去探索和迷失,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出路。这种期待本身,已经让我对阅读过程充满了敬畏和兴奋。

评分

初读几页,那种扑面而来的清晰感和直击人心的洞察力,让我立刻明白,这绝对不是一本可以囫囵吞枣的书。它要求读者拿出百分之百的专注力,去咀嚼那些看似简单的语句背后蕴含的深刻哲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宏大命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不动声色的克制,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只有精准的落刀,直指问题的核心。这让我想起很多年前读过的某位古希腊思想家的记录,那种历经千年的智慧沉淀,仿佛已经内化成了作者的血液。对于探讨“宗教”这一复杂维度,我持谨慎而期待的态度,希望它能提供一个超越教条的、纯粹基于人性和理性的审视角度,而不是简单的褒贬。这种对基本概念的重新审视,正是哲学知识读物最迷人的地方——它不是告诉你答案,而是教会你如何更好地提问,如何用更锋利的工具去解剖现实。我已经准备好迎接那些挑战我固有认知的论述了,这绝对是一场思想的健身房训练。

评分

从书名中“理性探讨”这四个字,我能嗅到一股清新的、拒绝被情绪裹挟的空气。在这个信息爆炸、观点泛滥的时代,能够有一本书坚守理性的阵地,实属不易。我希望作者在构建论证体系时,能够展现出极其严谨的逻辑链条,每一步推导都经得起推敲,不依赖于任何未经证实的预设。特别是涉及“宗教”议题时,理性往往容易被信仰的火焰所吞噬,期待本书能提供一个冷静的、近乎于外科手术般精准的分析,剖开迷思,直视人类对终极意义的追寻本身。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是喜欢在书页空白处写下疑问和反驳,如果这本书的论述足够有力,能引发我大量的思考和批注,那么它在我心中的价值就翻倍了。它不应该是被动接受的教诲,而应该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思想搏击,最终的结果是双方都变得更强壮,我的心智结构也因此得到重塑和强化。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名字——爱比克泰德,立刻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斯多葛学派的殿堂。这让我对全书的基调有了初步的判断,也许会着重探讨“控制与非控制”的二元对立,以及如何在混乱的世界中保持内在的宁静与德性。这种穿越千年依然适用的生存智慧,是西方哲学最迷人的魅力之一。我非常好奇,在现代语境下,作者是如何重新诠释和应用这些古老原则的?尤其是在面对当代社会带来的新型焦虑和道德困境时,这些古老的哲学工具还能提供怎样的切割角度?我希望这不仅仅是一本历史回顾,而是一部具有当下生命力的指南。那些关于“哲学知识读物”的定位,更像是为忙碌的现代人提供一个快速进入深度思考模式的入口,既有广度,又有能让人沉下去的深度。我甚至已经想象好,我要找一个阳光充足的午后,泡一杯浓郁的咖啡,带着对自身局限性的清醒认识,去迎接这场由古希腊智者铺陈开来的智慧盛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