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华夏江河传丛书——运河传
定价:38.00元
作者:蔡桂林
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81097252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华夏江河传记丛书》这套传记丛书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历史书或地理书,也不是旅游指南,而是以江河为载体,综合历史、地理、环境、生态、经济、文化、民族、民俗等多个学科,糅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写出江河的共性,又突出每条河流的个性,展示江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历史的久远、文化的厚重、思想的深邃和江河的魅力,表现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运河传》分册,书中记录了运河的概况。
目录
自序:永不磨灭的图景
一 运河源头
先河起梅里
风凰涅槃
战神的翅膀
大河助统一
秦皇汉武
二 大河横流
“广通”出关中
二百五十万亡灵
炀帝下扬州
运河五千里
三 国之根本
水上博览会
事去唯水留
天下在河上
河市乐
四 横空出世
河覆南宋
问策郭守敬
决战会通河
马可·波罗
短暂的海运
京杭大运河
五 鼎盛时代
元去明来
功漕神
水上漂来北京城
苏禄国王
一心忧在河
利玛窦的体验
六 旷世绝响
文化之光
代变风移
鸿爪一痕
一腔热血无声泪
康乾下江南
波浪为程
水孕京剧
七渐退渐远
风雨飘摇
初的断航
步步消退
永远的怀想
八 至珍千里
淮海论要地
灵性江南
苏为大
天堂水
尾声:运河在我心中
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蔡桂林 江苏省金坛市直溪乡合田村人。现在部队政治部工作,大校警衔。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文学评论硕士。著有《文学的当代思考》《世纪留言》《生存还是毁灭》《炎黄天梦——中国航天40年纪实》《成吉思汗灵榇西迁纪实》等思想随笔、文学评论、散文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一开始是被这个书名吸引进来的,觉得应该是一本偏向地理或水利技术的工具书。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更像是一部结合了历史学、社会学乃至美学的深度作品。作者对时间颗粒度的控制非常精妙,他可以在一个章节里跨越千年,在下一段又聚焦于某位不知名的官员在某个关键雨季的决策失误。这种跳跃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服务于整体主题——即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性和人类智慧的不断超越性。阅读体验是渐进式的,初读时惊叹于工程的浩大,再读时则感叹于制度的演变,最终被其所折射出的民族性格所震撼。它成功地将一个宏大而复杂的工程议题,转化为一场关于“人与秩序”的哲学思辨。
评分这套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将目光局限于单一的朝代更迭,而是将治水视为一条贯穿数千年中华文明的“暗线”。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历史的连续性和厚重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争议性历史事件时的平衡态度,他既没有一味歌颂,也没有过度苛责,而是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知识水平出发进行理解和评判,充满了学者的审慎与人文的关怀。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现场,能感受到那种规划蓝图时的雄心壮志,也能体会到后期维护时的步履维艰。文字风格上,它融合了古典文献的庄重与现代白话的流畅,读起来毫不费力,但回味起来却意蕴无穷。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补充,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让人对脚下的这片土地产生更深沉的敬畏。
评分我一直以为我对历史类书籍的涉猎已经算广泛了,直到翻开这本,才意识到自己错得离谱。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陷入堆砌枯燥年代和人名的窠臼,而是选择了以一种近乎文学散文的笔调来叙述那些波澜壮阔的工程史。它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如涓涓细流般娓娓道来,细致入微地剖析技术细节;时而又如洪水决堤般气势磅礴,展现出国家意志在关键历史节点上的强力推进。尤其是一些对古代工匠群体生活状态的侧写,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挣扎,让人在敬佩之余,也深感命运的无常。这本书的学术考据显然是极其扎实的,但阅读体验却远超一般学术著作,它充满了情感的温度和对土地深沉的热爱。每次合上书本,都会有一种被历史洪流涤荡后的清明感,对中华文明的韧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沉醉,它带我领略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不仅仅是关于水利工程的记录,更是一部浓缩的中华民族精神史诗。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深沉,对每一处河道的变迁、每一次治水的艰辛都描摹得入木三分。读来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的汗水与智慧,那些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而付出的巨大努力,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意志。特别是对早期漕运系统的描绘,那种人与自然抗争、又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治水”在中国文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明白了河流不仅仅是地理概念,更是文化和政治的命脉所在。文字的韵律感极强,读起来有一种荡气回肠的史诗感,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然后陷入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思索。这本书的格局很大,它成功地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生动的地方风情巧妙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以小见大”。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但真正让人欲罢不能的还是它背后蕴含的文化张力。作者似乎有一种天赋,能将那些看似宏大、实则难以理解的土木工程学概念,转化为普通读者也能感同身受的画面。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不同地域水文化差异的探讨,比如南方水网密布与北方大河奔腾带来的社会结构和生活习俗的不同,这种对比分析极具启发性。它不仅仅在讲“怎么修河道”,更在揭示“河流如何塑造了中国人”。书中的历史细节非常丰富,很多小人物的命运与大工程紧密交织,让历史不再是帝王将相的舞台,而是无数普通人的奋斗史。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上网查找相关的历史地图和遗址照片,这种主动探索的欲望,恰恰证明了作者文字的强大驱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