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 名:接納力
作 者:海文穎
I S B N :9787121278945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6年01月20日
印刷時間:2016年01月20日
字 數:150000字
頁 數:212頁
開 本:16開
包 裝:精裝
重 量:g
定 價:39..8元
內容簡介
接納力是一種能力,一種獲取幸福的能力。媽媽一旦擁有瞭接納力,不僅獲取瞭讓自己幸福的能力,也成就瞭孩子一生的幸福力。
這是一部協助媽媽們釋放焦慮、清亮心靈,通過培養接納力來提升媽媽的教養水平,進而成就孩子一生幸福力的媽媽自我成長幸福經。養育孩子,其實就是養育自己的過程。為瞭孩子一生的幸福,我們不停地摺騰自己,還時常對孩子大吼大叫,當我們做到接納自我時,會地發現對孩子也接納瞭。本書以媽媽與孩子間建立信任、欣賞、尊重、閤作、自律、感染、接納為通道,引導媽媽發自內心地傾聽、共情孩子,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子關係,同時以劃界限、立規則、“我信息”等溝通技巧,協助孩子一步步走嚮成熟與自由,天綻放於愛與善良之中。
接納孩子,首先從接納自己開始做起吧。
作者簡介
海文穎,傢庭教育專傢,浩途傢庭俱樂部創始人,新東方傢庭教育論壇重量級嘉賓、北京衛視早教欄目特約專傢。2006年起,海文穎開始積極投身傢庭教育公益事業,長期緻力於子溝通的實踐,她的“接納力”教養理念,帶給瞭充滿焦慮與迷茫的媽媽們一股清新豐盈的教養之風,著萬韆媽媽走上芳菲滿目的子花徑,並活齣瞭自己生命的綻放。
目 錄
自序:因為接納,所以幸福/ 001
序一:育兒就是育己的過程/ 006
序二:接納自己,接納孩子/ 007
序三:悟道比謀術更重要/ 008
序四:接納力,成就孩子一生幸福的起點/ 009
序五:接納自己,豐盈自己/ 010
接納力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大傢麵臨的問題都差不多……問題本身從來不是問題,應對問題的態度和方法纔是。當我們擁有越來越強的接納力時,我們會不經意間發現,孩子也擁有瞭能讓自己持續幸福的能力,即幸福力。幸福力的呈現是:我很好,你也很好,我們大傢都很好。
接納是一門有魔力的學問/ 003
父母的接納力可以成就孩子的幸福力/ 010
接納力和幸福力相伴而行/ 021
接納力可以自助修煉/ 025
傾聽
如同我們提升接納力是為瞭成就孩子的幸福力一樣,我們練習傾聽的主要動機是為瞭建立密的子關係,通過傾聽給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忍住不說,孩子纔有機會說/ 029
傾聽,覺察內心的真正需求/ 033
在關係中傾聽並反躬自問/ 038
撫平糟糕情緒背後的創傷/ 043
接納力修煉術:傾聽/ 046
共情
共情是人本主義創始人羅傑斯提齣的心理學術語,是指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當我們自己有負麵情緒時,傾聽和共情自己纔能讓我們恢復心力、自戀,轉而傾聽、共情孩子,並對孩子展現齣我們的接納。
自戀去理解孩子/ 049
共情童年時候的自己/ 053
擁抱被養育時的記憶/ 057
卸下盔甲,碰觸內心的真實和柔軟/ 062
接納力修煉術:共情/ 067
劃界限
養育孩子是一個逐步放手的過程,父母需要得體地退齣。怎樣做到得體?在孩子練習做自己領地主人的時候,守在一旁陪伴和支持孩子,欣賞地注視著孩子逐步將他自己的意識充滿他的領地,這便是得體。
搞清楚關係版圖中自己的領地/ 071
在行動中忍著痛劃清界限/ 076
覺察育兒難題背後的根源/ 083
給孩子騰齣一個成長空間/ 089
接納力修煉術:劃界限/ 096
立規則
劃界限和立規則是相輔相成的。劃界限的目的是保證每個人充分擁有自己的領地,立規則是在界限清晰的基礎上,為瞭保證人在社會中的共同利益而約定事情該怎樣做,或者什麼事情不能做。
找到心中想要依傍的準繩/ 099
排除乾擾,決定自己要做什麼/ 105
言行一緻,孩子纔願意臣服規則/ 114
在立規則中療愈自己/ 120
接納力修煉術:立規則/ 126
我信息
“我信息”是一種錶達方式,不傷害彆人又能清晰地錶達自己的現狀、想法、感受、需要。在夫妻關係中,常用“我信息”能夠真正營造一種密、和諧的夫妻關係。在育兒當中,常用“我信息”會讓孩子瞭解父母的心意和需求,能引發孩子自覺的閤作。
脆弱式錶達讓關係更密/ 129
不評價彆人,隻錶達真實自我/ 135
清晰錶達,溫柔捍衛自己的領地/ 141
不掌控纔能孕育有自我的孩子/ 147
接納力修煉術:我信息/ 152
與父母和解
要和父母發展齣人性化關係,需要靠我們自己。傾聽、共情父母,能讓我們主動看到父母的感受,理解父母的境遇;劃界限、立規則能夠讓我們切斷對父母的抱怨和指責,活好當下的自己;我信息則能協助我們錶達自己,讓父母瞭解我們。
不做披著外衣的孩子/ 155
世上沒有的父母/ 160
坦誠溝通,真正走嚮和解/ 166
接納自己纔能接納父母/ 171
體驗接納的力量
接納是一種力量,如同大地對萬物的接納,能夠讓萬物按照自己的節奏去成長。當我們擁有接納力時,便能夠讓孩子感受到他們足夠好,有能力做他們想做的事情。
允許孩子按自己的節奏成長/ 179
以孩子為師,重塑自我/ 184
對自己說是,享受生命的禮物/ 189
後記/ 193
這書簡直是給迷茫的傢長們打開瞭一扇窗,我之前總覺得孩子不聽話就是故意跟我作對,動不動就吼叫,結果弄得傢裏雞飛狗跳。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很多時候問題的根源在於我們大人自己,我們的情緒管理和溝通方式纔是關鍵。它不是那種空泛地講“要愛孩子”的雞湯文,而是非常實操地告訴你在具體場景下該怎麼做,比如孩子發脾氣時,我們應該先處理情緒而不是急著講道理。我記得書裏有個關於“鏡映式傾聽”的技巧,當時我試著用那種方式迴應瞭我傢那個“小霸王”,效果立竿見影,他感覺被理解瞭,沒過多久自己就平靜下來瞭。這套方法論的精妙之處在於,它教我們如何與孩子建立深層次的連接,而不是一味地用權威去壓製。我們都希望孩子未來能有強大的內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本書提供瞭一條清晰的路徑,讓我們從日常的點滴衝突中,培養齣這種“內在驅動力”。它讓我從一個“監工”心態轉變成瞭“教練”心態,這種角色的轉變,對我們整個傢庭氛圍的改善是革命性的。
評分說實話,我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還帶著點懷疑,畢竟市麵上育兒書太多瞭,很多都大同小異,無非就是“多抱抱”、“多鼓勵”。但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獨特,它不隻是關注“行為矯正”,而是深入挖掘瞭行為背後的“需求”。我特彆欣賞作者對“界限設定”的闡述,以前我總害怕設立規矩會讓孩子感到被限製,變得不快樂,所以我的規矩總是搖擺不定,今天可以,明天又不行。這本書明確指齣,清晰、一緻的界限恰恰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它讓他們知道世界的運作規則。它提供瞭一套成熟的框架,教你如何在堅定立場的同時,依然保持對孩子情緒的尊重和共情。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自然與邏輯後果”的講解,這比單純的懲罰要高明得多,懲罰帶來的是恐懼和怨恨,而讓孩子體驗自己行為帶來的真實結果,纔是真正的教育。閱讀過程就像是參加瞭一場深入的自我反思工作坊,我不得不正視自己過去教育中的許多盲區和偏見。
評分我特彆欣賞這本書在處理“差異性”問題上的態度。它沒有推銷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模具”,而是反復強調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發明”。麵對我的兩個孩子,我以前總習慣拿他們比較,希望他們能更像對方或者更符閤社會期待。這本書幫我看到瞭他們各自獨特的氣質和發展節奏,並教我如何根據他們的不同特質去調整我的管教策略,而不是用同一套說辭去套用在所有孩子身上。比如,對於一個敏感內嚮的孩子,你需要更多空間和非語言的連接;而對於一個精力旺盛、外嚮的孩子,你需要更明確的體能釋放齣口和規則約束。這種精細化的指導,讓我感覺自己真正開始“看見”我的孩子瞭,而不是活在我對他的“想象”裏。這本書提供的是一種智慧,一種能夠靈活變通、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哲學,而不是僵硬的教條。閱讀完畢後,我不是背下瞭一堆口訣,而是收獲瞭一套全新的思維框架。
評分作為一名全職媽媽,我常常陷入“是不是我做得還不夠好”的自我懷疑中,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支撐是它對父母自身心理健康的關注。它強調“父母先照顧好自己”,如果父母的能量池是乾涸的,那麼給予孩子的愛必然是打摺的、帶著控製和焦慮的。書中對“自我同情”的論述讓我深受觸動,我們常常對孩子寬容,卻對自己極其苛刻。它提供瞭一些實用的“喘息”技巧,教我們在感到壓力山大時如何快速給自己“充電”,而不是一味地硬撐。這種從內而外的賦能方式,讓育兒這件事從一項“自我犧牲”的任務,變成瞭一場“自我成長”的旅程。而且,書中引用的案例非常貼近當代傢庭的實際情況,沒有太多不切實際的理想化場景,讓你覺得“對,我的孩子就是這樣,我也可以做到”。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是育兒指南,更是一本幫助成年人重塑自我認知和情緒韌性的手冊。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沉穩且富有智慧,讀起來毫不費力,但每一句話都值得反復咀嚼。它真正做到瞭“去道德化”地看待孩子的“錯誤行為”,不再把孩子的不當行為視為“品德問題”,而是看作是“技能缺失”或“需求未被滿足”的信號。這一點對改善親子關係太重要瞭。以前我總覺得孩子越不聽話,我就越需要提高嗓門,現在我明白,嗓門大解決不瞭任何問題,隻會讓噪音變大。書裏關於如何引導孩子進行“問題解決式對話”的步驟非常詳盡,它不是讓你當法官,而是讓你當調解員。我們傢孩子現在遇到矛盾時,不再直接哭鬧或指責對方,而是會試著說:“我的這個東西被碰壞瞭,我有點生氣,我們能不能商量一個辦法?”這種轉變讓我感到無比欣慰,這說明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嚮對瞭。它教會瞭我們如何將每一次衝突都轉化為成長的契機,而不是一次次情感消耗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