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本书搞定你的交际难题,让你跟任何人都能交朋友。
2.如何与“麻烦的人”不麻烦地相处;如何让你讨厌的人不讨厌你,让你喜欢的人也喜欢你。
3.假面相迎OR真诚相待……掌握本书中的技巧,你就能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交际高手。
4.生活中,为什么有人能左右逢源、人见人爱,有人却只能站在角落里,被人孤立呢……现在的人交朋友凭的不仅仅是缘分,多的是一种技巧和方法。
5.《跟任何人都能交朋友》一书,从心态、形象、礼仪、口才等方面,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和小故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告诉大家成功社交的小窍门,让你轻松就能做一个会说话、会聊天、会做人,想认识谁就认识谁的社交达人。
生活中,为什么有人能左右逢源、人见人爱,有人却只能站在角落里,被人孤立呢……我们都知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工作、生活都离不开与人交往。现在的人交朋友凭的不仅仅是缘分,多的是一种技巧和方法。《跟任何人都能交朋友》一书,从心态、形象、礼仪、口才等方面,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和小故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告诉大家成功社交的小窍门,让你轻松就能做一个会说话、会聊天、会做人,想认识谁就认识谁的社交达人。
叶舟,心理学博士、心理解脱师、思维健康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特聘讲师,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出版过《在北大听解脱之道》《在北大听包容之道》《在北大听平衡之道》《快乐老人不生病》《心理解脱师》《国学九家智慧》等研究心灵成长的书,在心灵建设上有许多独到见解,其中“一秒钟烦恼解脱术”培训课程深受学员欢迎,被誉为“心理解脱师”。
章 重视外在形象,形象是与人相处的脸面
印象至关重要,一秒定乾坤/ 002
学会包装自己,不要自毁前程/ 004
六步打造良好印象/ 006
逢人三分笑,微笑常挂在脸上/ 008
打造良好外形的基本要求/ 012
良好的形象需要仪态来增色/ 015
穿衣有讲究,不可不知的着装原则/ 024
第二章 修炼内在,与人不麻烦相处的品质
人格魅力是一个人的精神长相/ 028
诚实是美德,也是赢得人心的法宝/ 030
学会宽容,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 033
给人留下有和力的印象/ 036
性格开朗让人容易接近/ 039
有自信的人大家都喜欢/ 040
做一个正直的人/ 043
坚强的意志能让多的人跟随着你/ 045
人际交往中要尊重他人/ 048
与人为善,善待他人/ 050
谦虚的人在社交中受欢迎/ 052
勇于认错,有责任有担当/ 054
第三章 礼多人不怪,礼节不到会惹麻烦上身
“请”字当先好办事/ 058
礼多人不怪/ 059
对朋友客套适可而止/ 061
仪表也是一种礼貌/ 064
“豪爽”不等于“粗俗”/ 066
小关心大温暖/ 069
记住并利用对方的名字/ 071
以友善争取信任/ 073
第四章 会说话嘴巴甜如蜜,与人相处说话当谨慎
多说“我们”拉近距离/ 080
获得对方好感的说话技巧/ 081
难听的话幽默着说谁都喜欢/ 084
常给朋友圈点赞/ 088
顺情说好话,耿直讨人嫌/ 089
背后说好话,远比当面恭维好/ 091
把握好尺度,赞美如煲汤火候很重要/ 092
赞美对方不常被提起的优点/ 095
要发自内心的赞美他人/ 098
即使奉承也要坦诚得体/ 101
不要给赞赏打折扣/ 103
聊天要聊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105
场面话,会说要会听/ 107
从对方引以为傲之事谈起/ 110
要倾听他人而不是倾吐自己/ 111
第五章 不逞一时口舌之快,不主动惹麻烦上身
争执不下时不妨沉默不语/ 116
让对方发泄情绪,不压制麻烦,麻烦自消/ 118
说服对方先要解除其心理武装/ 119
棘手的问题不妨采用“积的鼓励法”/ 122
意见不合时,谨慎表态/ 125
注意语气,讨论不等于争吵/ 128
苛责于人,为众所弃/ 129
变“命令”为公意,使人心悦诚服/ 131
用“忠告”来说服对方/ 132
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原则/ 134
给对方留条后路/ 137
第六章 懂点人情世故,内方外圆处处受欢迎
能方能圆,所向/ 142
以方做事,以圆做人/ 144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148
用好方圆一路畅通/ 150
圆才会通/ 151
大事讲原则,小事会变通/ 152
抓住“内外”巧“方圆”/ 156
圆场也要会“圆”/ 161
第七章 人际关系浅点就好,不要见人就掏心掏肺
对人对事不要太认真/ 168
学会“装”,藏住心思/ 170
交浅不可言深/ 174
适度距离才有“美”/ 178
事无不可对人言,逢人只能说三分/ 181
办公室里的“友谊尺度”/ 183
好朋友也要把握一个“度”字/ 185
与人交朋友,不可不防“小人”/ 187
第八章 人际交往有雷区,不要犯了大忌
忌当着矮子说矮话/ 192
忌讳经济往来糊涂账/ 196
忌为所欲为,不讲礼节/ 198
忌讳斤斤计较的行为/ 201
忌“哪壶不开提哪壶”/ 204
忌任意交朋结友,没有防人之心/ 206
忌“人怕出名猪怕壮”/ 212
忌揭人短,顾全对方面子/ 215
交浅不可言深
交浅不可言深,就是指对交情浅的人不能说知心话。人与人之间相处忌交浅言深。这种情形如果发生在办公室,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能小看。
如果你刚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同事对你表示友善的态度,约你和大家一起出外午餐,有说有笑,无所不谈。但其中一名同事可能跟你谈得来,乐意把公司的种种问题以及每一位同事的性格尽情地告诉你。你本来对公司的人事一无所知,自然会很珍惜这样一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同事,彼此谈得相当投机。你开始降低自己的防卫,看到什么不顺眼、不服气的事情,也与这位同事倾吐,甚至批评其他同事不是之处,借以发泄心中的郁闷。
如果对方不是一个喜欢传播是非的人,如果他站在你的立场上忠心支持你,问题自然不大。但你了解这位同事有多少?你凭什么可以判断他不会把你的话传播给别人?要知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你怎么知道你与对方不过数月的交情,比他与其他同事的感情来得深厚?为这一时之快,你把不该说的说出来,对方便抓住了你的“小辫子”,或者说,对方的手上便有了一张打赢你的牌,随时随地都可以把你曾批评过其他同事的话公之于众,那时你在公司还有立足之地吗?
与之间不要交浅言深,要注意说话的分。当欲提升某职员而向你征询意见时,面对对你如此“器重”,你该怎样做?面对这种情况,请三思而后言,因为你的表现可以影响你的人际关系。
如果你觉得这位职员十分突出,你说“他是个很好的助手”这类评语则显得太空泛了,会认为你在敷衍他。你应该列出这位职员的一些具体的例子以辅助说明你的论点,这样才显出你是认真对待这个问题。比如你可以说:“他往往能说服一些固执的顾客去尝试一些新的交易形式。”这样一来,自然会觉得你不是在有意敷衍他。
如果考察的这个人将来在晋升后的职位上表现出色,那么你的功劳也不小啊。
要是你认为此人颇为能干,但有些方面仍不足时,你可以先说一下他的优点,然后有所保留地说:“如果他在某某方面再努力提高一些好。”这样一来,你做到对他的能力进行客观评价,总比你说他能胜任新职要好,因为,你没有把话说得太满,如果以后他的表现令人失望,也与你无关。
若你觉得此人根本不胜任,你不妨这样说:“我跟他接触不多,不能妄断呀!”这样一来,自然是明白,从你这里是不会得出任何有效的信息的,他也便不会多问。
总之,虽然跟交谈要坦诚,但对于这类事件,还是要把握好“度”,不要随便地打开天窗说亮话为好。因为,如果稍不注意,便会让自己陷入“得罪人”的境地。
此外,面对诉苦的同事时,也应该做到交浅不可言深。同事间因为夹杂了利害关系、人事关系,的好搭档,明天却有可能变成对手。所以为了保护自己,好别轻易将感情放到同事身上,只要合乎礼貌,一般的人情就可以了。
比如,当某同事向你诉苦时,你不妨这样做:依然表示关心对方,但不要单独表示关心。也就是说,对方找到你,你明知他有大量“苦水”,你也可以多邀一位同事一起去开导他。对方讲的是私事,倒不妨客观地给他分析,但提意见时则避重就轻。“我以为这件事不一定是好事,但我的意见并不,奉劝你重新将整件事分析,再决定对策。”若对方烦的是公事,那么你只宜当听众了,以免卷入无谓的漩涡。
那么,在不小心的情况下交浅言深了怎么办呢?
比如:你与某甲吃午饭,你觉得某甲与某乙很友好,所以你以为对方一定对某乙的事了如指掌,于是说话时没经过大脑,很随便地将有关某乙的小秘密泄露了出来。你对某甲说:“某乙那天碰钉子,真是倒霉!”对方瞪着双眼反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当下,你明白碰钉子的是你自己,如何“补救”?
你可以这样答复对方的问题:“我是说某乙那天迟到却碰巧遇到上司罢了。”随便找一个小事谈谈,装作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然后赶快另找一个话题,将对方的注意力分散。
这种错误,其实只有你自己知晓,所以没有必要慌乱。避重就轻地一带而过是好的办法。这样,即使事情搞大了,起码泄露的人不是你!
不只是在职场中要做到交浅不言深,在生活中,有些时候也要做到交浅不言深,你做个乖巧的听众即可。
比如,你的两位相识由密恋人宣告各走各的路,而他俩又分别向你诉苦,数落对方的不是。本来,别人的情史跟你无关,但碍于同是相识,你是没有理由掩耳跑开的。这时候,你不妨做个听众,只是好别做的听众,因为这样的话,容易让自己陷于困境。
总之,交浅不言深就是要你在遇到一些特殊的交际情况时,为了保护自己和当事人,做到与交际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轻易表达意见。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社交“笨拙”的人,很难和别人建立深入的联系。总是觉得和别人聊着聊着就没话题了,或者别人对我的话题不感兴趣。这本书就像一个社交“指南针”,让我找到了方向。它不是那种空洞的理论书,而是充满了非常实用的技巧和策略。书中提到的一些“破冰”方法,我之前从未想过,尝试了一下效果非常好。比如,如何从对方的穿着打扮、所处的环境寻找共同点,如何用好奇心去引导话题,以及如何分享一些自己的小故事来拉近距离。最重要的是,它让我理解了人际交往的底层逻辑,知道如何去揣摩对方的心思,如何去建立信任。我不再觉得社交是一件“看天分”的事情,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来不断提升的技能。现在,我去参加一些活动,不再是抱着被动的心态,而是带着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尝试与更多的人交流,而且效果远超我的预期。
评分天啊,我之前是个极度内向的人,甚至到了害怕社交的地步。每次聚会,我总是躲在角落,不知道该说什么,生怕说错话丢人。朋友们都劝我多出去走动,但我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契机,更不知道如何打开话题。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束光照进了我的世界。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解了如何在各种场合都能自在地与人交流。我学到了如何从细微之处发现话题,如何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对话,以及如何巧妙地运用幽默感来化解尴尬。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并没有强调“改变自己去迎合别人”,而是鼓励我找到自己的优势,用真实的我与人建立连接。它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关键在于如何发现并放大它。我开始尝试在工作中主动与同事交流,在小区里与邻居打招呼,甚至在社交媒体上与网友互动。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给了我巨大的信心。现在,我不再是那个畏缩在角落的自己,而是能够自信地与人交谈,甚至能感受到与人连接的快乐。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我社交困境的救星!一直以来,我都很羡慕那些似乎天生就能和任何人打成一片的人,他们总是能找到话题,让别人觉得舒服,甚至能在初次见面就建立起一种奇妙的连接。我曾经尝试过很多方法,看了不少文章,但总感觉隔靴搔痒,无法触及核心。直到我翻开这本书,才发现原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并非遥不可及,它背后有着深刻的心理学原理和可操作的技巧。书中不只是泛泛而谈“要真诚”、“要倾听”,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人在沟通中的潜在需求和心理活动。它教会我如何捕捉对方的非语言信号,理解他们言语背后的真实意图,更重要的是,如何根据这些信息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让对方感到被理解和重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同理心”的阐述,它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了如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何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读完这本书,我不再害怕主动与陌生人交流,甚至开始享受与人沟通的过程。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在于,它重新定义了“会说话”这件事。我曾经认为,会说话就是口齿伶len,能言善辩,说出漂亮的话。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真正的会说话,是能够让对方感到舒服,让沟通变得顺畅而有效。书中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并且提供了许多具体的方法来提升倾听能力,比如如何专注、如何反馈、如何避免打断等等。我以前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忽略了对方的需求,导致很多沟通都无效。这本书教会我,耐心倾听,理解对方的意图,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此外,书中关于“非暴力沟通”的理念也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意识到,很多冲突的根源在于沟通方式的不当,而通过更有意识、更有同情心的语言,我们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摩擦。我开始尝试在家庭和工作中运用这些原则,发现原本可能引发争执的场合,变得更加平和与理解。
评分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和任何人都能交朋友”,更是关于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连接。我之前一直困扰于如何才能让别人喜欢我,总是在别人的评价中寻找自己的价值。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吸引力来自于真诚和自信,来自于你能够真正地关心和理解别人。它教会我如何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如何用积极的语言去赞美和鼓励,以及如何化解误会和冲突。书中对于“女性沟通心理”的独到见解,也让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理解了女性在沟通中的一些特质和需求,让我能够更有效地与女性朋友、同事甚至是伴侣沟通。我不再是那个常常因为沟通不畅而感到沮丧的人,而是能够更从容、更自信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并且从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