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 最优体验心理学书

心流 最优体验心理学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定绮... 编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心流
  • 积极心理学
  • 自我提升
  • 效率
  • 专注
  • 幸福感
  • 人生哲学
  • 畅销书
  • 个人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
ISBN:9787508675534
商品编码:26647233362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12-07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心流 *优体验心理学书
  • 作者:(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译者:张定绮
  • 定价:49
  • 出版社:中信
  • ISBN号:9787508675534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7-12-07
  • 印刷时间:
  • 版次:
  • 印次:
  • 开本:32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381
  • 字数:237千字

编辑推荐语

心流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开山之作! 畅销**28年,被译成30余种文字, 影响**千万人的开创性心理理论。 心流不是鸡汤, 而是让你保持专注、幸福感翻倍的科学 郑也夫(北大社会学系教授)、 赵昱鲲(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 阳志平(安人心智集团董事长)、 万维钢(科学作家,得到《精英日课》专栏作者) 作序**!

内容提要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对心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心流》是理解积极心理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理论素材;对大众读者来说,这*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

作者简介

[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 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心流”理论提出者。前美国心理学会**马丁?塞利格曼誉之为“世界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军人物”。 契克森米哈赖一直致力于幸福和创造力的研究,提出并发展了“心流”的理论。他曾担任芝加哥大学心理系主任,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其著作包括《心流》《发现心流》《创造力》等畅销书,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心流》自1990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30余种文字,影响了**千万研究者和读者。

目录

目录

序一 | 自造内心秩序之途 郑也夫 // 001
序二 | 心流人生:一曲冰与火之歌 赵昱鲲 // 027
序三 | 胜利者一无所获 阳志平 // 039
序四 | 契克森米哈赖的幸福课 万维钢 // 047
序五 | 听见喜悦的声音 余德慧 // 053
序六 | 快乐需要用心学习 朱宗庆 // 057
第一章 | 心流,快乐的源泉 // 061
我们对自己的观感、从生活中得到的快乐,归根结底直接取决于心灵如何过滤与阐释日常体验。我们快乐与否,端视内心是否和谐,而与我们控制宇宙的能力毫无关系。
人何时*幸福? // 063
人类不满的根源 // 072
文化编织的神话 // 075
善用自己的体验 // 080
释放内在的生命 // 085
第二章 | 控制意识,改善体验的品质 // 089
一个人可以不管外界发生什么事,只靠改变意识的内涵,使自己快乐或悲伤;意识的力量也可以把无助的境况,转变为反败为胜的挑战。
意识的内涵 // 091
意识的极限 // 097
注意力:无价的资源 // 099
关于自我 // 104
内在失序 // 107
意识井然有序 // 111
自我的成长 // 113
第三章 | 心流的构成要素 // 117
迈达斯国王点石成金,*后活活饿死的寓言,充分证明一味追求财富、地位、权力,未必能使人*快乐。唯有从每天的生活体验中创造乐趣,才能真正提升生活品质。
幸福的假象 // 119
享乐与乐趣 // 122
构成心流体验的要素 // 126
目标不假外求 // 149
第四章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流? // 155
索尔仁尼琴自得其乐的性格,让身陷囹圄的不堪也能转变为心流体验。他说:“有的犯人会设法冲破铁丝网逃脱!对我而言,铁丝网根本不存在,犯人总数并没有减少,但我已飞到远方去了。”
心流活动 // 158
心流与社会文化 // 165
自得其乐的性格 // 172
在困顿中体验快乐 // 180
第五章 | 感官之乐 // 185
一走进舞池,我就觉得像漂浮了起来;好像喝醉的感觉,当舞到尽兴,我浑身发热、欣喜若狂,仿佛借着身体语言与他人沟通。
人值多少钱? // 187
“动”的乐趣 // 189
爱到*高点 // 195
控制的*高境界 // 198
视觉之乐 // 202
聆听喜乐的乐音 // 205
美食之乐 // 211
第六章 | 思维之乐 // 215
牛顿把手表放进沸水里,手上却捏着鸡蛋计算时间,因为他已沉浸在抽象的思考当中。迈克尔逊是**位赢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科学家,有人问他何以花那么多时间测量光速,他答道:“因为太好玩了!”
身体与心灵相辅相成 // 217
记忆:科学之母 // 221
思维游戏 // 226
文字的游戏 // 231
挖掘历史宝藏 // 236
科学的兴味 // 238
哲学的乐趣 // 243
业余与专业 // 245
第七章 | 工作之乐 // 249
工作不是“亚当的诅咒”。卡莱尔说:“找到性情相契工作的人有福了,这是人生在世所能祈求的*大福佑。”
工作的乐趣 // 252
像玩游戏一样去工作 // 261
工作与休闲 // 268
如何有效使用闲暇时间? // 274
第八章 | 人际之乐 // 277
独乐、众乐各有情趣,不论在沉寂的阿拉斯加边陲,还是喧嚣的纽约市中心,若能享受独处时分,同时与朋友、家人、社群和乐融融,便已踏上快乐的康庄大道。
微妙的人际关系 // 280
寂寞之苦 // 284
驯服孤独 // 290
天伦之乐 // 293
朋友之乐 // 306
胸怀大我 // 312
第九章 | 挫折中如何自得其乐? // 315
人生的悲剧在所难免,但遭受打击未必与幸福*缘。人在压力下的反应,决定他们能否转祸为福,或只是徒然受苦受难。
扭转悲剧 // 318
纾解压力 // 324
化腐朽为神奇 // 328
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 // 338
第十章 | 追寻生命的意义 // 345
若能赋予人生意义,就能使生命丰富璀璨,人生至此,夫复何求?是否苗条、富裕、掌权,都已无关紧要了,此时澎湃的欲念止歇,连*单调的体验也变得兴味盎然。
何谓意义? // 349
培养方向感 // 352
下定决心 // 358
重获内心和谐 // 364
一贯的人生主题 // 368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导读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解锁人生巅峰体验、提升幸福感的经典之作。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穷尽数十年心血,将“心流”这一心理学概念深入浅出地呈现给读者,揭示了当我们全情投入某项活动时,那种忘却自我、时间飞逝、内在充盈的奇妙状态。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是一份 practical guide,它邀请我们审视自己的生活,挖掘隐藏在日常琐事下的最优体验,从而活出更深刻、更有意义的人生。 为什么我们需要“心流”?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压力、焦虑和无聊所困扰。工作中的挑战、人际关系的纠葛、信息爆炸的洪流,无不侵蚀着我们的平静与快乐。我们追求成功,却发现成功之后依然空虚;我们渴望幸福,却常常在琐碎的生活中迷失方向。那么,是否存在一种状态,能够让我们摆脱这些负面情绪,获得持续的满足感和内在的驱动力? 《心流》这本书的核心答案是肯定的。作者通过对来自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数千位人士的深度访谈,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秘密:那些最快乐、最充实的人,往往能够在他们的活动中体验到“心流”。心流不是奢侈品,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幻觉,而是可以被理解、被培养、甚至被主动创造的一种心理状态。这本书就是帮助你理解和拥抱这种状态的指南。 “心流”究竟是什么? 作者将心流定义为一种“全神贯注”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项活动中,达到了极高的专注度,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空间、饥饿、疲劳,甚至忘记了自我。这种投入是主动的、积极的,并且伴随着一种强烈的内在满足感。 具体来说,“心流”的体验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清晰的目标和即时的反馈: 在心流状态下,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你正在取得什么样的进展。目标是明确的,反馈是即时的,这让你能够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保持在最佳状态。例如,一位登山者知道自己需要到达顶峰,并且每一步的攀登都能让他感受到身体的进步和周围环境的变化。 高度的专注和集中的注意力: 所有的精神能量都集中在当前的任务上,没有多余的心思去想其他无关的事情。这种专注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外界的干扰几乎无法穿透。 行动与意识的融合: 你不再感到“我”在做某件事,而是“我”与行动本身融为一体。你的行为是自发的、流畅的,仿佛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失去对自我的意识: 在心流状态下,自我意识会消失。你不再关注自己的形象、他人的评价,甚至不再思考“我是谁”。这种“忘我”的体验带来的是一种解放感。 对控制感的体验: 你会感到自己能够掌控局面,即使面对挑战,也不会感到无助或失控。这种控制感并非来自于对外界的绝对支配,而是源于对自身能力和情境的深刻理解。 时间和空间的扭曲: 在心流状态下,时间感会发生变化,可能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也可能觉得时间凝固。空间的概念也可能变得模糊。 内在动机的驱动: 心流体验本身就是一种奖赏,你从事这项活动不是为了外在的奖励,而是因为过程本身就让你感到愉悦和满足。 挑战与技能的平衡: 这是心流体验最核心的要素之一。当一项活动的挑战性与个体的技能水平高度匹配时,心流就最容易产生。如果挑战太高,你会感到焦虑;如果挑战太低,你会感到无聊。只有当挑战与技能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点时,你才会感到全身心的投入。 如何才能进入“心流”状态? 《心流》一书并非只是描述心流有多么美好,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读者主动创造进入心流的机会。作者认为,心流并非偶然,而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去实现的。 1. 识别并设定清晰的目标: 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休闲活动中,都要为自己设定明确、可衡量的目标。这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并提供即时反馈。例如,学习一项新技能,可以将目标设定为“在两周内熟练掌握某个软件的基本操作”。 2. 创造适宜的环境: 尽量减少干扰,为自己创造一个能够专注于任务的环境。这可能意味着关闭手机通知,找一个安静的房间,或者与家人沟通,争取一段不受打扰的时间。 3. 调整挑战与技能的匹配度: 这是关键的一步。审视你的目标和活动,评估其挑战性是否与你的当前技能水平相匹配。 如果挑战过高: 尝试分解任务,学习新的技能,或者寻求帮助。例如,如果你觉得一项新工作过于困难,可以先从熟悉的模块入手,或者向同事请教。 如果挑战过低: 尝试增加任务的难度,给自己设定更高的标准,或者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创新。例如,如果你觉得例行工作过于单调,可以尝试优化流程,或者挑战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项目。 4.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许多人过于执着于最终的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中的乐趣。心流体验恰恰强调的是过程的享受。尝试去欣赏你正在做的事情,感受其中的细节和变化。 5. 培养对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找到你真正热爱的事物,并投入其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驱动你进入心流的强大引擎。即使是看似枯燥的任务,如果能找到其中的乐趣和意义,也可能产生心流。 6. 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持续的学习: 愿意尝试新事物,乐于接受挑战,并保持学习和成长的动力。每一次新的尝试,都可能为你打开通往心流的大门。 7. 冥想与正念练习: 这些练习可以帮助你提高专注力,更好地觉察自己的思绪和情绪,从而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心流在生活的各个领域 《心流》一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将心流的概念应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证明了心流并非只属于艺术家、运动员或科学家,而是每个人都可以触及和体验的。 工作: 在工作中找到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技能、又能带来适度挑战的任务。通过设定清晰的目标,改进工作流程,以及专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在工作中体验到心流,从而提高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学习: 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过程,如果能够与自身兴趣和能力相匹配,并且目标明确,反馈及时,就很容易进入心流。例如,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当你能够用它进行简单的交流,并得到对方的积极回应时,会产生巨大的满足感。 休闲活动: 无论是运动、阅读、绘画、音乐还是园艺,只要遵循心流的原则,都能带来深刻的快乐。例如,打一场精彩的网球比赛,你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球的轨迹和对手的动作上,动作流畅而精准。 人际关系: 深度而富有意义的交流,能够让我们进入心流状态。当与他人进行坦诚而富有启发性的对话时,我们可能会忘记时间,感受到深刻的连接。 日常生活: 即使是看似平凡的家务劳动,如果用心地去完成,也能体验到心流。例如,精心准备一顿晚餐,专注于食材的处理、烹饪的过程和摆盘的美感,都能带来一份宁静的满足。 “心流”与幸福感的内在联系 《心流》一书的核心论点之一是,真正的幸福感并非来自于物质的丰富或外在的认可,而是来自于积极的、有意义的内在体验,而心流正是这种体验的巅峰。当我们频繁地体验到心流时,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当下的愉悦,更能培养一种深刻的生命力,提升我们对生活整体的满意度。 这种幸福感是可持续的,并且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轻易动摇。它源于我们对自我能力的最大化发挥,源于我们与世界之间的和谐互动,源于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积极探索。 本书的价值与影响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自出版以来,已经成为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经典,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影响了无数读者。它不仅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关于幸福和成就的全新视角,更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工具,帮助我们积极地构建更充实、更有意义的人生。 阅读这本书,你将学会: 深刻理解“心流”的本质和发生机制。 识别自身生活中容易产生心流的活动。 掌握主动创造和提升心流体验的方法。 将心流的原则应用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摆脱焦虑和无聊,获得更持久的幸福感和内在满足。 这不仅仅是一本心理学著作,更是一份人生指南。它鼓励我们跳出被动的生存模式,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动创造者,去追求那些真正能让我们感到生命蓬勃的“最优体验”。翻开这本书,你将开启一段关于自我发现、潜能释放和幸福追寻的精彩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像在我人生低谷时伸出的援手!我一直以为那些“沉浸其中,物我两忘”的时刻只是偶然,是运气好。但读了《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之后,我才明白,原来这是一种可以被理解、甚至是可以被刻意创造的心理状态。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用极其深入浅出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心流的奥秘。他没有空谈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从艺术家的创作、运动员的比赛,到普通人的日常工作和爱好,全方位地展现了心流的普遍性。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心流渠道”的论述,清晰地阐释了当挑战与技能达到平衡时,我们最容易进入心流。这让我反思了自己过去很多“卡壳”的时刻,原来问题可能就出在挑战太难或者太简单。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感觉良好”,它更像是一本操作指南,教我们如何通过调整活动的设计,来最大化地体验到这种积极、充实的状态。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生活有了新的视角,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开始主动地去构建那些让我感到充满活力的瞬间。

评分

天呐,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那些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玩命”工作,却乐此不疲的人感到好奇,觉得他们好像拥有某种“超能力”。读了《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只是懂得如何进入“心流”状态。作者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那种当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活动中,外界的一切干扰都烟消云散的境界。书中关于心流的积极效应,比如提升创造力、增强自我效能感、促进个人成长等,都让我跃跃欲试。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游戏化”概念的探讨,虽然不是直接的“游戏”,但它揭示了如何通过设置明确的目标、即时反馈和恰到好处的挑战,来引导我们进入心流。这让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将这种原理应用到枯燥的学习或工作中,让它们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深刻影响你人生观和行为方式的书。

评分

我通常不怎么看心理学书籍,总觉得有些过于学术化,离生活太远。但《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这本书的内容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娓娓道来,分享着关于如何获得真正快乐和满足的深刻见解。它没有用晦涩的术语吓唬人,而是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将“心流”这个概念剖析得淋漓尽致。我被书中对各种体验的细致描绘深深吸引,仿佛能感同身受那些全身心投入到某项活动中的人们。作者将心流的产生条件、特征以及它对我们幸福感的影响,层层递进地展现出来。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反复强调心流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一种可以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体验。它不是为了追求短暂的刺激,而是为了获得一种更深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思考如何在平凡的日常中寻找和创造那些能够点燃我热情、让我忘记时间流逝的时刻。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与“拖延症”斗争的普通人,我曾一度认为自己是无可救药的。然而,《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和启发。它没有简单地告诉你“要如何如何”,而是深入地剖析了导致我们分心、失去动力以及感到空虚的深层原因。书中对“心流”的定义和阐释,让我看到了摆脱低谷、重获活力的可能性。我被书中描述的“全神贯注、时间消失、忘却自我”等心流体验深深打动,意识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着”。作者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证明了心流不仅仅是一种愉悦的感觉,更是通往充实、有意义人生的关键。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不再只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而是去寻找那些能够让我真正投入、消耗我全部精力却又能带来极大满足感的事情。它给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追求快乐。

评分

我一直认为,追求卓越和幸福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目标,但如何实现却总是模糊不清。直到我读了《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我才找到了一个清晰的指引。《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这本书,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过去许多模糊而珍贵的时刻,也为我指明了未来前进的方向。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的论述,严谨而又充满人文关怀,他将“心流”这个看似缥缈的概念,具象化为一种可学习、可实践的心理状态。书中对心流产生的必要条件,即“清晰的目标”、“即时反馈”和“挑战与技能的平衡”的深入解析,让我豁然开朗。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焦虑、无聊或沮丧,并非是因为事情本身不好,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地设置它们,也没有从中找到恰当的参与方式。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种心理现象,它更是在教导我们如何去“设计”自己的生活,如何去主动创造那些让我们感觉充实、有活力、有意义的体验。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的生活者,而是一个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塑造和体验生命精彩瞬间的“创造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