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十三五规划
定价:98.00元
作者:杨关林,陈志强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13234771
字数:1318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一门重要主干课程,是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本书的总体形式和分篇构架与上版教材基本相同,全书仍分为绪论、疾病诊疗篇和病征诊疗篇三个部分。涉及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ppt以及动画的应用能够解决部分难以理解的难点问题,可以更生动直观地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这是传统纸质教材无法解决的,而数字化教材建设为这一特点提供了更便利、更优质的平台。
目录
绪论
上篇疾病诊疗篇
章呼吸系统疾病
节总论
第二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第三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四节支气管哮喘
第五节支气管扩张症
第六节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
第七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八节肺炎
第九节肺脓肿
第十节肺结核
第十一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第十二节胸腔积液
第十三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附气胸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
节总论
第二节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
第三节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
缓慢性心律失常
第四节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第五节高血压
第六节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第七节心脏瓣膜病
第八节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九节心肌疾病
心肌病
病毒性心肌炎
第十节心包疾病
急性心包炎
缩窄性心包炎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
节总论
第二节胃炎
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
第三节消化性溃疡
附上消化道出血
第四节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易激综合征
第五节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第六节胃癌
第七节食管癌
第八节大肠癌
第九节脂肪性肝病
第十节原发性肝癌
第十一节肝硬化
附肝性脑病
第十二节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
第四章泌尿系统疾病
节总论
第二节肾小球
急性肾小球
急进性肾小球
慢性肾小球
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
第三节肾病综合征
第四节IgA肾病
第五节肾小管间质疾病及药物性肾损害
急性间质性
慢性间质性
药物性肾损害
第六节尿路感染
第七节急性肾损伤
第八节慢性肾衰竭
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
节总论
第二节缺铁性贫血
第三节再生障碍性贫血
附输血及输血反应
第四节溶血性贫血
第五节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
第六节白血病
概述
急性白血病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第七节淋巴瘤
第八节紫癜
过敏性紫癜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第九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六章内分泌系统疾病
节总论
第二节尿崩症
第三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第四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第五节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第六节嗜铬细胞瘤
第七节库欣综合征
第八节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第七章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
节总论
第二节糖尿病
第三节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
第四节肥胖症
第五节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常
水、钠代谢失常
失水
水过多和水中毒
低钠血症
高钠血症
钾代谢失常
钾缺乏和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
酸碱平衡失常
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第八章风湿性疾病
节总论
第二节类风湿关节炎
第三节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四节干燥综合征
第五节骨关节炎
第六节痛风
第九章神经系统疾病
节总论
第二节周围神经病
三叉神经痛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第三节运动神经元病
第四节脑血管疾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腔隙性梗死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五节帕金森病
第六节癫痫
第七节
Alzheimer病
血管性
第八节重症肌无力
下篇病证诊疗篇
节咳嗽
第二节心悸
第三节胸痹心痛
第四节呕吐
第五节腹痛
第六节泄泻
第七节便秘
第八节黄疸
第九节水肿
第十节淋证
第十一节癃闭
第十二节腰痛
第十三节血证
第十四节眩晕
第十五节头痛
第十六节不寐
第十七节郁证
第十八节厥证
第十九节汗证
第二十节内伤发热
第二十一节虚劳
第二十二节痹证
第二十三节痿证
附录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常用方剂
作者介绍
杨关林,男,主任医师,教授,医学硕士,工商管理学硕士,博士生导师,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辽宁省后备院士,全国科技工作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医师奖获得者,辽宁省名中医,辽宁省领军人才,辽宁省高校攀登学者,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带头人。1983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系,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校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会长,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血脉病重点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主任,辽宁省常委等。 陈志强 198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曾先后到中山医科大学普外科、泌尿外科进修,并曾往美国纽约大学医疗中心专修泌尿外科。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外科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善于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疗泌尿(男科)疑难重症,有较深的学术造诣,特别对前列腺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是知名的中医泌尿(男科)专家之一。其主持的国家中医药局立项的有关前列腺的科研课题,并获国家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及省科委重点科研项目资助。先后在《中医药学报》、《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新中医》等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并多次参加外学术会议交流,主持*继续教育项目。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七年制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男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以及参编《中医外科学》等5部专著。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三项,参与各级课题多项。获广东省中医药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现有在读研究生5名。为中国医师协会理事,中国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新中医》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
文摘
序言
最近因为家人健康问题,我开始关注一些医学书籍,希望能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更好地照顾家人。这本书的书名“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听起来就非常“硬核”,但同时又充满了希望。我了解到,现在很多疾病,单纯依靠一方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会产生副作用,而中西医结合的理念,正是一种更全面、更人性化的医疗方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些复杂的医学概念,让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能有所理解。比如,书中是否会讲解一些常见的内科疾病,从西医的生理病理角度进行分析,再从中医的经络、气血、脏腑等角度进行解释,从而让大家明白为什么中西医结合能够更好地治疗疾病。我尤其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通过饮食、生活习惯等方式,配合中西医治疗,来预防和管理内科疾病的建议。这本书如果能成为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实践指导意义的科普读物,那将是对我很大的帮助。
评分作为一名即将步入临床的医学生,对于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医疗服务,我一直感到一丝迷茫。特别是内科学,内容庞杂,而中医和西医又是两个独立且博大精深的体系。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书名,都给我一种严谨、权威的感觉,似乎预示着它能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中西医在内科疾病诊疗上的共通之处和各自的独到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展现出两者融合后的强大力量。例如,在面对一个典型的内科疾病时,书中是否会先从西医的角度进行详尽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现代治疗手段的介绍,然后引申到中医的辨证分型,以及如何运用中医药的理论来指导治疗?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一些重大内科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段病等的论述,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将现代医学的精准诊断与中医的整体调理相结合,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个渴望获得系统性知识的学生来说,其价值不言而喻,希望能成为我临床学习的得力助手。
评分我对学术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医学领域,如何突破学科壁垒,实现知识的创新和融合,是我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这本书的书名——“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恰好契合了我对于跨学科研究的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介绍,更能深入地探讨中西医结合在内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进展。例如,书中是否会收录一些近几年来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杂症的科研成果,分析其研究方法、实验设计和临床验证过程?我对于书中是否会提出一些关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未来研究方向的设想,感到非常好奇。是否会从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解析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并探索其与西医治疗机制的联系?这本书若能为我提供一些前沿的研究思路和学术视角,将是对我进行相关学术探索的重要启示。
评分一直对中医和西医的融合治疗方案很感兴趣,尤其是在内科疾病方面。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过去,我总觉得中医和西医是两条平行线,虽然都致力于治病救人,但在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上似乎总有隔阂,甚至有时会相互否定。然而,现实中,很多疑难杂症,单纯依靠一种医学体系往往效果有限,而中西医结合却常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本书的书名就点明了它的核心——“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这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将两种医学的优势互补,如何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融入西医的精准诊断和现代药物治疗,从而形成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策略。特别是对于一些慢性病,例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中西医结合是否能提供更长远的疗效和更好的生活质量?书中是否会给出具体的临床案例,来佐证其理论的有效性?我非常期待能够看到书中对于不同内科疾病,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这对于我这样对医学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评分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内科常见病,而前来就诊的居民,很多都对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抱有较高的期望。因此,拥有一本能够指导我进行规范、有效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的书籍,对我来说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明了它的实用性和临床导向。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适用于基层医疗的诊疗流程。比如,在面对一个患者时,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西医的诊断,并同时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进行辨证施治?书中是否会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提供具体的中医方剂、西药处方以及联合治疗的建议?我更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常见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以及在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注意事项。如果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日常工作中解决疑难问题、提升服务水平的宝贵工具,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