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不可能的存在之真
定價:30.00元
作者:張一兵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日期:2006-02-01
ISBN:9787100046725
字數:
頁碼:37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40kg
編輯推薦
我想說我不抱任何希望……尤其不抱被人理解的希望。
——拉康
拉康是不可理解的,而他的追隨者們隻不過是一些百依百順的傀壘。……你購買《拉康選集》(Ecrits),就相當於購買瞭一樁重大事件,購買瞭一樣象徵標誌。根本無須閱讀這本書,你就能感受到它的魔力, 因為裏麵的那些口號已經融入瞭巴黎的時尚閑談。
——斯特羅剋
拉康在“解構”方麵比福科要更大膽。因此今天我覺得自己在精神上更接近拉康而不是福科。
——德裏達
拉康的對象a是一項重大的科學發現,應該榮獲諾貝爾奬。
——剋勒萊爾
拉康的癥候是我們這些主體“避免發瘋”的方式。
——齊澤剋
內容提要
本書是國內本從哲學文本學的視角齣發,係統解讀法國當代精神分析學思想大師拉康哲學思想的學術專著。作者以的《拉康選集》(Ecrits)中重要的文本為基本解讀對象,深入解析瞭拉康哲學復雜的學術背景,並以其的顛覆式的曆時性關聯,對拉康與超現實主義、新黑格爾主義和語言學結構主義等學術思潮之間潛在的承襲關係一一作瞭說明,尤其強調瞭拉康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深刻背叛與激情高揚。在作者筆下,拉康的僞個人主體理論被曝於當代西方現代思想史廣闊的邏輯平颱上:在鏡像映射中,人類個人自我的本質不過是小他者影像構成的想象性操作而已;而在象徵性邏輯中,傳統哲學的主體則被指證為大寫他者的無意識自居,個人主體因而淪為一具腹內空空的語言稻草人。所以,那美麗的個人存在之真永遠都隻能是一種現實中的不可能性。筆鋒所及之處,作者以通俗生動的文風言說著不可能譯介的拉康哲學的魔幻邏輯,就學理討論的意義而言,本書稱得上是首開國內拉康深度研究之先河。後,我們必須看到,拉康哲學在當代之所以顯要,並不隻是因其片麵而深邃的思想性和非普適性,重要的原因在於它是每一個不想靠自欺活著的人必須內省的一付清醒劑。
目錄
寫在前麵的話
序
劇場指南和劇情簡介
1 拉康齣生、活著和死去
2 魔幻的問題式
3 式的先行性
4 顛覆性的曆史語境
5 一種時間空間化的邏輯
序幕
章 弗洛伊德:心靈深處的哥倫布
1 心靈的新大陸: 意識背後的無意識深淵
2 壓抑:癥候、夢與口誤的真諦
3 騎手自我:人格的內在三元結構
4 力比多:欲望的秘密
幕 拉康:僞自我的鏡像之舞
第二章 超現實主義與新黑格爾主義
1 超現實主義:另一個世界的驚異之美
2 達利:妄想狂批判中的一團自己的欲望
3 黑格爾:主奴辯證法中的欲望關係
第三章 從自戀到畸鏡之戀
1 拉康鏡像理論的本相
2 太虛幻鏡中的“我”之誕生
3 小他者影像中的異戀
4 從鏡像到麵容:眾人之鏡中建構的異化主體
第二幕 僞主體:象徵性能指鏈的節點
第四章 索緒爾與語言學結構主義
1 索緒爾:能指與所指
2 語言結構主義的曆史邏輯
3 列維—斯特勞斯的象徵主義結構人類學
第五章 作為存在之屍的象徵性語言
1 拉康語言觀的邏輯起點
2 概念:存在的屍體
3 象徵性:主體的熵學
4 命名:你不是為自己活著
5 僞主體的本質:我被語言詢喚成主體
第六章 能指鏈:我在我不思之處
1 能指:象徵域中的君王
2 能指鏈中的轉喻和隱喻
3 能指與主體存在之他處
第三幕 他者與欲望的辯證法
第七章 大寫他者的發生學邏輯
1 理念、上帝的他者與魔鬼他者
2 存在主義的他人理論
3 列維納斯的他者之麵貌
第八章 魔鬼他者:誰讓你瘋狂?
1 主體在本體論上的瘋狂本質
2 從主體際到大寫的他者
3 無意識是大寫他者的話語
4 主體間辯證法:人與小、大他者的遊戲
第九章 僞“我要”:他者欲望的欲望
1 本真的需要與異化的要求
2 追逐無的欲望
3 欲望他者的欲望
終麯
第十章 不可能的存在之真
1 巴塔耶:沒有僞裝,沒有光與影的遊戲
2 大寫的真實:打斷一個美夢的敲門
3 刪除鄉愁:創傷性的不可能之真
4 大寫的物與“本真”的對象
5 作為“∑”齣場的癥候
主要參考文獻
主題索引
後記
作者介紹
張一兵(原名張異賓),男,1956年3月生於南京,祖籍山東茌平。1981年8月畢業於南京大學哲學係哲學專業。哲學博士。現任南京大學副校長,南京大學馬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代錶性論著有:《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馬剋思主義經典文本解讀》(
文摘
序言
這部書的裝幀設計實在太抓人眼球瞭,尤其是封麵的那種深邃感,讓人一看就覺得裏麵藏著不一般的東西。拿到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翻閱起來有一種儀式感。雖然我還沒能完全沉下心來啃完,但光是目錄和前言部分的排版布局,就透露齣作者在結構安排上的匠心獨運。那種對“存在”的追問,不是那種空泛的哲學思辨,而是帶著一種探尋底層邏輯的嚴謹,讓人隱約能感受到一股強大的思辨力量正在醞釀。我猜,這本書的文字功底一定非常深厚,能夠把如此抽象的議題,用一種既能保持學術深度又不失可讀性的方式呈現齣來,這本身就是一種高超的技藝。我尤其期待它如何構建起那個“不可能”的維度,這顯然不是一部輕鬆愉快的讀物,更像是一場需要全身心投入的智力探險,齣版社選擇它,想必也是看到瞭其思想的稀缺價值。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衝擊在於,它徹底顛覆瞭我對“可能”與“現實”之間關係的認知。以往我們總習慣於在既定的框架內討論什麼是可行的、什麼是應當的,但這本書似乎在告訴你,那些被我們視為“邊界”的東西,恰恰是構建“存在”的起點。我感覺作者在試圖打開一扇通往純粹潛能的門,而我們習慣性地將其關上。這種對“未完成性”的執著探討,非常具有當代意義。在這樣一個快速變化、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堅實的思想錨點,它告訴我們,或許真正的力量就隱藏在那些我們一直迴避的、看似矛盾的領域之中。讀完後,我發現自己看待日常決策的方式都微妙地發生瞭一些偏移,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纔是好書的價值所在吧。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非常獨特,它不是綫性的展開,而更像是在一個多維空間中穿梭。我注意到作者在闡述核心觀點時,會頻繁地引用和對照不同學派的觀點,這使得整本書的張力非常足。他不是在孤立地構建自己的體係,而是在與整個西方(或者東方?)哲學史進行一場高水平的“辯論”。這種“對話”的方式,讓內容顯得異常飽滿,你仿佛能聽到不同思想的火花在紙麵上碰撞。我個人特彆欣賞他處理復雜概念時那種“去魅”的能力,他沒有用故作高深的晦澀語言來掩蓋空洞,而是用極度精準的詞匯去雕刻每一個邏輯節點。商務印書館的翻譯質量也毋庸置疑,保持瞭原著的力度和學者的風範,沒有因為追求流暢而犧牲掉思想的銳度,這對於這種專業性極強的著作來說至關重要。
評分讀完第一部分後,我有一種被徹底“洗腦”的感覺,作者的論證邏輯簡直像一套精密運轉的機械,每一個環節都咬閤得天衣無縫,不留一絲空隙給你喘息的機會。他似乎在不斷地挑戰我們對日常經驗的預設,迫使我們重新審視那些習以為常的“確定性”。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對照著書裏的圖錶和術語解釋反復琢磨,很多概念的界定極其苛刻,這要求讀者必須保持高度的專注力。坦白說,這中間有好幾段文字我需要隔瞭幾天纔能真正消化,它們仿佛是某種古老的密碼,需要用特定的思維框架去解鎖。這本書絕不是那種可以“消遣式”閱讀的文本,它更像一本需要被反復研讀、不斷批注的工具書,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領悟浮現。對於那些真正對形而上學有執著追求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一份厚禮,那種智力上的滿足感,是其他通俗讀物無法比擬的。
評分從閱讀體驗來看,這本書的章節劃分非常具有引導性,雖然內容深奧,但結構層次感極強,讓人在迷霧中總能找到指引性的光標。我特彆留意瞭那些引言和注釋部分,它們展現瞭作者深厚的學養和嚴謹的治學態度,每一個參考文獻的選用都經過瞭深思熟慮。這本書不像是倉促完成的作品,更像是一位學者多年心血的結晶,字裏行間都滲透著時間打磨齣的智慧光芒。它要求讀者也投入相應的時間和心力,它不會輕易地嚮你敞開心扉,但隻要你跨過那道門檻,所獲得的洞察力是極其寶貴的。對於渴望挑戰自我思維極限的讀者來說,這是一次不容錯過的深度交流體驗,它迫使你不僅要“讀懂”,更要“內化”這套全新的思維邏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