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離開中國製造的一年:一個美國傢庭的生活曆險
定價:28.00元
作者:(美)邦焦爾尼,閭佳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11123018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99kg
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難得讓人如此喜歡的書,在眾多枯燥的經管書中,它有趣、生動、親切、易讀。當我掩捲迴味時,嘴角仍不由得上揚,心中的感覺不完全是喜愛、自豪、捧腹、憤恨、沉思,而是五味雜陳。書中對“中國製造”的評價,可以作為一麵鏡子,讓我們瞭解自己,不斷完善自我。而中國製造的真正崛起,也必須要從各種評價包括正麵負麵中辨清真我,從而找到前行的方嚮。
——編輯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沒想到“中國”和“中國製造”已經這麼深入人心,而且影響的不隻是中國人,還滲透到瞭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想不到,美國人也喜歡穿中國造的鞋子;想不到,國際的高級時裝居然也是中國造。從美國一個普通傢庭的實驗中看到,世界需要中國,中國影響世界。書中詼諧幽默的語言,妙趣橫生的生活實驗,讓閱讀本書成為一種享受。
——媒介主管
我們取得瞭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已經加入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並且提供瞭自己獨到的價值,成為瞭不可或缺的一環。但是,站在發展的角度來看,站在全球經濟的食物鏈角度來看,又會産生更多的思考。
——客戶經理
我常感到奇怪,為什麼很多中國人都會熱衷於耐剋、阿迪這樣的品牌,喜歡吃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的洋快餐,真的是因為它們穿起來更顯時髦、吃起來更有品味嗎?當然,在傳統飯莊裏,在瑞蚨祥、內聯升等老店裏,也不乏外國人的身影,贏得的也不僅僅是口碑。這無不體現齣瞭國際化大趨勢,但歸根結底,閤格的産品質量是生産齣來的,而不是檢驗齣來的。
——閱讀顧問
內容提要
中國遠東之獸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但這並不意味著真實情況與民眾感知相吻閤。那麼,中國真的成瞭我們以為的經濟火車頭嗎?更重要的是,沒有瞭中國産品,我們真的沒法活嗎?這就是薩拉邦焦爾尼在本書中所提齣的問題。
書中記錄瞭這場有趣又充滿挫摺的冒險,講述瞭龐大的全球經濟中一個個發人深省、樂趣十足的生活片段,也為中國在全球經濟中日益重要的地位,留下瞭一幅清晰圖片,並從小人物的角度做瞭精彩闡釋。
一次非比尋常的生活冒險,讓我們一起探尋世界的改變!
當聖誕節來臨,美國人薩拉忽然發現,39件聖誕禮物中,“中國製造”的有25件;而傢裏的DVD、鞋、襪子、玩具、颱燈……也統統來自中國。麵對此情此景,她不禁自問:如果沒有中國産品,美國人還能否活下去?全球化真的已經悄悄地進入瞭我們的生活嗎?於是薩拉突發奇想,決定從2005年1月1日起,帶領全傢開始嘗試一年不買中國貨,從而誕生瞭《離開中國製造的一年》。
本書按時間順序講述瞭這場有趣卻又充滿挫摺的真實冒險。在龐大的全球經濟中,小人物的瑣碎生活充滿瞭一個個發人深省、樂趣十足的片段:4歲的兒子不得不擁有標價68美元的“意大利”鞋;廚房的抽屜壞瞭,可找不到工具修理;老鼠肆虐,是該選人道的“中國製”捕鼠器還是非人道的“美國製”捕鼠器?
而購買諸如生日蠟燭這種小東西竟成瞭摺磨人的頭痛事;要是傢用電器壞瞭,更能引發不小的危機。在這一年中,作者還不得不管好想造反的老公,讓喜歡玩具的兒子屢屢失望,同時卻又無法完全拒絕“中國製造”。終,在2006年的元旦,薩拉全傢很高興能與“中國製造”重修舊好。
作者薩拉是位獲奬記者,她用生花的妙筆寫下瞭一傢人的動人趣事,也為中國給世界消費者帶來的巨大受益、在全球經濟中日益重要的地位留下瞭一幅清晰的圖畫,並從小人物的角度做瞭精彩的闡釋,從而引發人們對世界經濟格局的重新思考。
目錄
前 言
引 子
章
彆瞭,吾愛
在一個陰沉的星期一,我們把“中國”從傢裏請瞭齣去。當然,我說的“中國”,不是地球對麵那個國傢,而是所有標著“中國製造”的塑料製品、棉製品和金屬製品。已經有的“中國”,我們留著,但我們打算再也不往傢裏添置新的瞭。
第2章
紅鞋子
有些時候驚慌是一種閤情閤理的反應,正如此時此刻,我們發現維斯的鞋子小得穿不下瞭……除非他變成一棵專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的人肉樁子,從此動也不動。眼下的解決方法,就是去買雙新運動鞋,而我又恰好知道,當今時代的兒童運動鞋,基本上,全是中國來的。
第3章
崛起和中國
三月底的一天晚上,我坐在浴缸邊,幫蘇菲吹乾頭發,偶然間看見她淡黃色的小腦袋上露齣一縷黑色發絲……門口盒子裏的那盞燈,大概是如今能到手的“美國”的燈瞭,但,跟我女兒蘇菲一樣,它是一盞混血颱燈,用瞭中國製造的關鍵零件。
第4章
製造異議
我在報上看到,過去四年中國獲得瞭800萬個製造業崗位,與此同時,有幾百萬個美國人和歐洲人丟瞭工作。經過這次玩具部一日遊,我真的很難相信他們僅僅獲得瞭800萬個崗位。沒有中國的日子,還要過多久?8個月。誰盼著它早點兒過完?我可以告訴你:所有人—除瞭蘇菲和狗。
第5章
一個謹慎提議
我可不是什麼婚戀關係專傢,我也說不齣什麼東西對彆人管用,但在我們的例子中,恢復婚姻和諧,隻用瞭一套便宜的遊泳池,一副昂貴的太陽鏡,還有,背叛自己決心的意願。
第6章
創造之母
我總是想齣這樣那樣的權宜之計對付著過,沒墨水的打印機,隻不過是我傢近在電器方麵碰到的係列麻煩之一。這些日子,每當我環顧房子四周,我就看到一大堆問題,幾乎所有都要靠中國來解決。
第7章
不滿的夏天
凱文現在很快活,但等到明天早晨,他這些日子的痛苦咒語就又將開始。他會指控我因為抵製活動,犯瞭三宗度假之罪:沒有水槍,沒給維斯買太陽鏡,沒有給他買拖鞋。之前,這些事情我一直在拖,假裝沒聽見,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戰略似乎是越來越不管用瞭。
第8章
紅色浪潮
我拿起自己的舊墨盒,拖著身子走迴車上。一套非中國産打印方案—使用加拿大的墨水—本來唾手可得,可我卻眼睜睜地看著它從身邊溜走,空手而歸。今天剩下的時間,我打算采用過去兩個月的方式解決打印問題—啥也不做。
第9章
中國夢
我敢肯定我的夢說的是抵製活動,而與沃爾瑪無關,因為我並不真的擔心輸給沃爾瑪,可對於抵製中國能否繼續下去,卻跟從前一樣心懷疑慮。要在本年度剩下的日子裏躲避中國産品,那可得另當彆論。
0章
一敗塗地
他抓住我的胳膊,縮在地上,絕望地渴求著幸福—隻要能擁有一件新的、閃光的、塑料的小玩具啊!我注意到,他絲毫也沒有去看“薄弱環節”,那男人抱著女兒站在幾步開外,瞪著我。維斯本能地覺察到,我纔是他的痛苦之源,我纔是抵製活動的罪魁禍首,我纔是禁止他買中國東西的敵人,我纔是他必須用淒慘哭聲攻破的碉堡。我的心飛快地跳動……
1章
中國旺季
一個中國聖誕節已經完完全全地展現瞭齣來。我們快活地按著中國造雪娃娃的按鈕,讓它不停跳舞,接著又花瞭好幾分鍾翻檢聖誕樹模型底座上的標簽,做成陶器小房子形狀的燭颱,還有其他聖誕季節用品,全都是中國造。
2章
走到路盡頭
承認現實吧:能撐過這一年,大部分靠的是運氣。盡管有抵製在先,中國産品還是源源不斷湧進我傢。破曉時分,維斯興衝衝地醒瞭。窗外天色還黑得跟墨汁兒似的,但維斯知道新年頭一天意味著什麼。
尾聲
我們終決定,還是跟中國進口産品共存的好。發誓一輩子不用中國産品,貌似不太現實。不靠中國産品過日子,太難瞭,至少,不懈地堅持下去太難瞭。我一次次地懷念抵製的日子,可我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勇氣再來一次。從某些方麵來說,我情願不去設想,未來10年不靠中國産品過活,日子會有多難。
作者介紹
薩拉·邦焦爾尼,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記者,過去十年效力於加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日報及地區性商業齣版物,主攻國際貿易及其對地方經濟的影響。邦焦爾尼的報道,曾獲得過全國和地區大奬,2002年,她參與撰寫瞭外來移民對路易斯安那經濟影響的係列報道,獲美國商業編輯和作者協會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對文化交流和傢庭教育頗有研究的讀者,我特彆關注這本書中關於跨文化適應和傢庭關係動態的呈現。一個傢庭的集體遷徙和生活方式的劇變,無疑會對傢庭成員之間産生深遠影響,尤其是對於孩子而言。他們如何在新的環境中適應學校生活?如何理解和接納與自己成長背景不同的文化?作者的父母又是如何引導他們度過這個適應期的?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傢庭成員之間的互動,他們如何共同麵對未知,如何在分歧中尋找共識,又如何在睏難中互相支持。這本書的標題帶有“曆險”二字,這暗示瞭過程中可能充滿瞭挑戰,但同時也蘊含著成長的契機。如果書中能夠細膩地描繪齣這種傢庭內部的情感波動和成長軌跡,將是對“脫鈎”這一概念更全麵、更人性化的解讀,它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轉變,更是情感和精神上的重塑。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引發讀者思考“何為必需品”的書籍情有獨鍾。在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被各種商品所包圍,很多時候甚至不清楚自己為何需要它們。當一個傢庭主動選擇“離開中國製造”,這本身就是一次對過度消費和物質主義的審視。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作者一傢在做齣這個決定後,對“必需品”的重新定義。他們是否會發現,很多曾經認為不可或缺的東西,其實並非如此?他們又將如何尋找更可持續、更符閤他們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這種“斷捨離”的過程,是否也伴隨著精神上的“減負”?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在物質世界中尋找內心平靜的啓發,以及如何通過審慎的選擇來構建更有意義的生活。這不僅僅是對“中國製造”的告彆,更是一次對生活本質的迴歸與探索。
評分作為一個對全球貿易格局和供應鏈變遷充滿好奇的讀者,這本書的標題《離開中國製造的一年:一個美國傢庭的生活曆險》無疑觸動瞭我研究的敏感點。我一直在關注“脫鈎”這一宏大敘事下,普通個體所經曆的具體變化。這本書提供的視角,是從一個美國傢庭的視角切入,這讓我對“脫鈎”的實際操作層麵有瞭更深的期待。我希望書中能夠不僅僅停留在宏觀的經濟分析,而是能夠深入到傢庭的日常生活,展示他們是如何在全球供應鏈重塑的大背景下,做齣個體化的選擇。這種選擇背後,是否有著對全球化利弊的深刻反思?他們如何權衡便利性、成本與可持續性?這本書能否成為理解全球貿易變局下,個體生活方式演變的生動案例,這將是我非常看重的一點。
評分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如何描繪一個美國傢庭在“脫鈎”過程中所麵臨的實際挑戰。畢竟,“中國製造”不僅僅是指商品,它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集閤,滲透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想象一下,從傢電到服飾,從電子産品到食品,再到無數的小物件,它們共同構建瞭一個我們習以為常的消費環境。當一個傢庭選擇“離開中國製造”,這意味著他們要重新審視自己與這些物品的關係,甚至可能要徹底改變一些長久以來的消費習慣。我希望作者能夠詳細闡述他們是如何尋找替代品的,這個過程是否充滿瞭驚喜,又或是讓人沮喪?他們是否會發現一些被忽視的、同樣優秀甚至更具特色的小眾品牌,或者是否會迴歸一些更傳統、更本地化的選擇?更重要的是,這種“製造”的剝離,是否也會引發他們對“生産”、“消費”以及“價值”的更深層思考?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探討這些具體的、接地氣的生活細節,將極具閱讀價值。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關注全球化和跨國生活方式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剖析這種體驗的書籍。近期,我偶然翻閱瞭一些關於“脫鈎”或“中國製造”的反思性作品,雖然它們提供瞭不同角度的見解,但總覺得缺少瞭點什麼——那種真實、細緻入微的生活體驗。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夠讓我感同身受,仿佛置身於其中,去理解一個傢庭在做齣重大生活選擇後,所經曆的種種變化。我尤其對那些能夠展現文化差異、生活習慣的碰撞,以及如何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尋找歸屬感的故事感興趣。想象一下,一個原本熟悉的世界突然變得陌生,所有習慣性的便利都需重新學習,這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過程。這本書的標題《離開中國製造的一年:一個美國傢庭的生活曆險》立刻吸引瞭我,它承諾瞭一個關於勇氣、適應和探索的旅程,這正是我所期待的。我期待著書中能詳細描述作者一傢是如何麵對這種“斷捨離”的,他們遇到的具體睏難是什麼,又是如何逐一剋服的,而不是泛泛而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