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參與感營銷
定價:45.0元
作者:武帥
齣版社: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64099824
字數:18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小米模式360度全解讀,瞭解小米,學習小米,必讀!
★互聯網經濟時代的營銷!
★迄今為止關於小米參與感式營銷*、*透徹、*全麵的解讀!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書!社會化營銷!
★産品經理必讀,互聯網營銷行動指南!
★翻開本書,就是翻開一個嶄新的商業時代。
內容提要
小米內部營銷手冊實踐版!
翻開《參與感營銷》,就是翻開一個嶄新的商業時代!深度解讀小米4年600億奇跡背後的參與感式營銷模式。做好自媒體,做好企業知名度,不是隻知道“三三法則”就代錶能夠實現,跨界思維纔是法門!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小米粉絲營銷: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企業的全新玩法
不管你接受與否,當今世界都正在以一種顛覆人們觀念和思維的方式發生著巨變。而隨著逐漸加快的商業步伐,整個商業社會的競爭場麵已和原始叢林差不多,殺機遍布。尤其是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強勢崛起,無論是商傢還是消費者的活動都齣現瞭不同以往的變化。毫無疑問,2014年將成為考驗企業老闆的一年——産品變革、企業更替往往就在一夕之間,這種速度考驗的不僅是老闆的想象力、預見力,更考驗的是一種謀局造勢、獲取受眾和粉絲的能力。
虎嗅網創始人李岷有言:“海平麵正在上升。一些人直到潮水淹沒到胸部,纔確認這世界確實不一樣瞭;一些人從很早就感到焦灼並追問自己與他人該如何做,卻無法將雙足從急速的流沙中拔齣……而少數人從一開始就果斷選擇逐浪而行的生活。隻有後者纔不會被海潮吞沒。”毫無疑問,小米正屬於逐浪而生的後者,而其眾多營銷手段中關鍵的一個,就是粉絲營銷。
作為一傢快速成長、創造瞭無數奇跡、登瞭無數次各種報道頭條的企業,小米品牌已經傢喻戶曉。而其粉絲強大的購買力、創造力,也成為商學院,研究學者、企業管理者和營銷人員津津樂道的話題。不信的話,請先看下麵一組數據。
黎萬強作為小米公司的聯閤創始人,對2013年公司的業績倍感自豪。在2013年,小米公司的兩個指標雙雙躍居國産手機的榜首:其一,與其他國産手機相比,小米手機的客戶端活躍度遠遠高得多,並緊逼三星與其並排在榜首;其二,小米手機的銷售額,接連聯想、華為等大公司的産品,牢坐國産手機銷售榜把交椅。
2014年元旦剛過,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就將小米公司2013年全年的“成績單”發布在瞭自己的微博上:“2013年,小米共銷售手機1870萬部,銷售量同比增長160%,實現含稅銷售額316億元,同比增長150%,超額完成瞭年初供貨1500萬部的承諾。2013年12月當月,銷售手機322.5萬部。”
小米公司成立於2010年4月,它的款手機發布於2011年8月。毫無疑問,小米是一傢年輕的公司,但其僅僅用瞭4年左右的時間,就實現瞭彆的企業十年、幾十年纔能達到的高度,公司估值更是遠超100億美元!
小米緣何成長如此迅速,這個問題一度讓業界費解。當然,更令人費解的是小米創造的幾乎“零投入”的營銷模式。沒有電視廣告,沒有戶外廣告,沒有報紙雜誌廣告,小米僅通過論壇、微博、微信等社會化營銷模式就神奇地將“各路粉絲”納入麾下,形成瞭一眾忠實的“米粉”,並通過聚集粉絲的力量快速讓小米躋身“”行列,不得不讓人稱奇!
小米公司曾一度被認為是“命懸一綫”的公司,太多人包括投資者在內都對它“看走眼”瞭,因為其在短短的時間內成就瞭年719萬部的“互聯網手機”企業神話!小米的發傢史勾勒的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公司的故事,同時勾勒齣的還有一個新的生存法則,一個用互聯網思維顛覆和改造傳統企業的全新玩法。
小米為何能做齣如此齣色的銷售成績呢?這裏不得不提到小米的營銷方式——粉絲營銷。
小米是先做係統再做手機的企業,在創業的初期階段,小米團隊做的個産品正是MIUI操作係統。當時負責MIUI操作係統的是小米科技聯閤創始人黎萬強。在創業之初,他接受瞭雷軍下達的、當時看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花一分錢把MIUI做到100萬用戶”。在巨大的壓力麵前,黎萬強想瞭各種各樣的辦法,但可行的一個辦法便是——在論壇做口碑。於是他開始帶領團隊殺進各種相關的論壇,整日不是灌水就是發廣告,而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尋找手機極客和用戶。
就這樣,在這些用戶中,黎萬強和他的團隊從開始的1000個人當中選齣瞭100個人,將他們定義為超級用戶,並讓其參與到MIUI的設計、研發和反饋等一係列的工作當中。而這初的100個人,真正成為點燃MIUI操作係統的“星星之火”,同時也成為早的一批忠實“米粉”。
就這樣,黎萬強真的做到瞭沒有花一分錢便把“MIUI做到100萬用戶”,他沒花一分錢建立的小米手機論壇,更是成為粉絲聚集的大本營。
後來,小米團隊又藉助微博、微信的興起,不斷提升“米粉”數量,並花費大量時間迴復粉絲評論、吐槽,和粉絲進行網絡交流,把論壇、微博等新營銷工具變成瞭極具殺傷力的“武器”,他們還不忘舉辦一個個的同城活動,將綫上、綫下工作做得風生水起。
小米公司的口號是“為發燒而生”,潛在的目標消費者毫無疑問的是那些發燒友。小米貌似是一個小眾品牌,但事實上它已經創造瞭無數奇跡,成為營銷領域的經典案例。到此,粉絲營銷的概念也呼之欲齣:所謂粉絲營銷,就是指企業利用的産品吸引的消費群體,拉攏並擴大群體數量,使這個消費者群體成為自己的粉絲,之後利用粉絲相互傳導的方式,達到營銷的目的。
巨頭林立的移動互聯網領域,遵守的是贏傢通吃的遊戲規則,企業之間沒有公平可言,小企業隻能在牆縫中求生存。但正是在這一領域中,企業之間又是公平的,因為在贏取粉絲的道路上,所有企業都處在同一起跑綫上,誰率先覺醒,誰就能擁有粉絲,就能占盡先機。小米已經帶我們走齣瞭步。
小米粉絲營銷: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企業的全新玩法
不管你接受與否,當今世界都正在以一種顛覆人們觀念和思維的方式發生著巨變。而隨著逐漸加快的商業步伐,整個商業社會的競爭場麵已和原始叢林差不多,殺機遍布。尤其是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強勢崛起,無論是商傢還是消費者的活動都齣現瞭不同以往的變化。毫無疑問,2014年將成為考驗企業老闆的一年——産品變革、企業更替往往就在一夕之間,這種速度考驗的不僅是老闆的想象力、預見力,更考驗的是一種謀局造勢、獲取受眾和粉絲的能力。
虎嗅網創始人李岷有言:“海平麵正在上升。一些人直到潮水淹沒到胸部,纔確認這世界確實不一樣瞭;一些人從很早就感到焦灼並追問自己與他人該如何做,卻無法將雙足從急速的流沙中拔齣……而少數人從一開始就果斷選擇逐浪而行的生活。隻有後者纔不會被海潮吞沒。”毫無疑問,小米正屬於逐浪而生的後者,而其眾多營銷手段中關鍵的一個,就是粉絲營銷。
作為一傢快速成長、創造瞭無數奇跡、登瞭無數次各種報道頭條的企業,小米品牌已經傢喻戶曉。而其粉絲強大的購買力、創造力,也成為商學院,研究學者、企業管理者和營銷人員津津樂道的話題。不信的話,請先看下麵一組數據。
黎萬強作為小米公司的聯閤創始人,對2013年公司的業績倍感自豪。在2013年,小米公司的兩個指標雙雙躍居國産手機的榜首:其一,與其他國産手機相比,小米手機的客戶端活躍度遠遠高得多,並緊逼三星與其並排在榜首;其二,小米手機的銷售額,接連聯想、華為等大公司的産品,牢坐國産手機銷售榜把交椅。
2014年元旦剛過,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就將小米公司2013年全年的“成績單”發布在瞭自己的微博上:“2013年,小米共銷售手機1870萬部,銷售量同比增長160%,實現含稅銷售額316億元,同比增長150%,超額完成瞭年初供貨1500萬部的承諾。2013年12月當月,銷售手機322.5萬部。”
小米公司成立於2010年4月,它的款手機發布於2011年8月。毫無疑問,小米是一傢年輕的公司,但其僅僅用瞭4年左右的時間,就實現瞭彆的企業十年、幾十年纔能達到的高度,公司估值更是遠超100億美元!
小米緣何成長如此迅速,這個問題一度讓業界費解。當然,更令人費解的是小米創造的幾乎“零投入”的營銷模式。沒有電視廣告,沒有戶外廣告,沒有報紙雜誌廣告,小米僅通過論壇、微博、微信等社會化營銷模式就神奇地將“各路粉絲”納入麾下,形成瞭一眾忠實的“米粉”,並通過聚集粉絲的力量快速讓小米躋身“”行列,不得不讓人稱奇!
小米公司曾一度被認為是“命懸一綫”的公司,太多人包括投資者在內都對它“看走眼”瞭,因為其在短短的時間內成就瞭年719萬部的“互聯網手機”企業神話!小米的發傢史勾勒的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公司的故事,同時勾勒齣的還有一個新的生存法則,一個用互聯網思維顛覆和改造傳統企業的全新玩法。
小米為何能做齣如此齣色的銷售成績呢?這裏不得不提到小米的營銷方式——粉絲營銷。
小米是先做係統再做手機的企業,在創業的初期階段,小米團隊做的個産品正是MIUI操作係統。當時負責MIUI操作係統的是小米科技聯閤創始人黎萬強。在創業之初,他接受瞭雷軍下達的、當時看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花一分錢把MIUI做到100萬用戶”。在巨大的壓力麵前,黎萬強想瞭各種各樣的辦法,但可行的一個辦法便是——在論壇做口碑。於是他開始帶領團隊殺進各種相關的論壇,整日不是灌水就是發廣告,而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尋找手機極客和用戶。
就這樣,在這些用戶中,黎萬強和他的團隊從開始的1000個人當中選齣瞭100個人,將他們定義為超級用戶,並讓其參與到MIUI的設計、研發和反饋等一係列的工作當中。而這初的100個人,真正成為點燃MIUI操作係統的“星星之火”,同時也成為早的一批忠實“米粉”。
就這樣,黎萬強真的做到瞭沒有花一分錢便把“MIUI做到100萬用戶”,他沒花一分錢建立的小米手機論壇,更是成為粉絲聚集的大本營。
後來,小米團隊又藉助微博、微信的興起,不斷提升“米粉”數量,並花費大量時間迴復粉絲評論、吐槽,和粉絲進行網絡交流,把論壇、微博等新營銷工具變成瞭極具殺傷力的“武器”,他們還不忘舉辦一個個的同城活動,將綫上、綫下工作做得風生水起。
小米公司的口號是“為發燒而生”,潛在的目標消費者毫無疑問的是那些發燒友。小米貌似是一個小眾品牌,但事實上它已經創造瞭無數奇跡,成為營銷領域的經典案例。到此,粉絲營銷的概念也呼之欲齣:所謂粉絲營銷,就是指企業利用的産品吸引的消費群體,拉攏並擴大群體數量,使這個消費者群體成為自己的粉絲,之後利用粉絲相互傳導的方式,達到營銷的目的。
巨頭林立的移動互聯網領域,遵守的是贏傢通吃的遊戲規則,企業之間沒有公平可言,小企業隻能在牆縫中求生存。但正是在這一領域中,企業之間又是公平的,因為在贏取粉絲的道路上,所有企業都處在同一起跑綫上,誰率先覺醒,誰就能擁有粉絲,就能占盡先機。小米已經帶我們走齣瞭步。
……
序言
這本書剛到手,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但光看封麵設計和目錄,就已經充滿瞭期待!“參與感營銷”這個概念本身就很有吸引力,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讓消費者從被動的接收者變成積極的參與者,是很多品牌都在思考的問題。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如何構建社群、激發用戶UGC(用戶生成內容)以及如何將綫下活動與綫上互動相結閤的部分。總覺得,未來的營銷趨勢一定是更加注重“人”的連接和情感的共鳴,而參與感正是連接這一切的橋梁。這本書的齣版時間也很及時,相信裏麵一定包含瞭當下最新的營銷理念和實踐案例。我個人一直對如何打造有溫度、有靈魂的品牌非常感興趣,而“參與感”恰恰是賦予品牌生命力的重要元素。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些啓發,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參與感營銷的精髓,在實際工作中找到新的突破點。從書本的裝幀來看,齣版社也挺用心,紙張的質感很好,印刷清晰,排版也很舒服,這些細節都能提升閱讀體驗,讓人有捧在手裏細細品讀的衝動。
評分老實說,這本書的標題一開始讓我有些猶豫,畢竟“營銷”這個詞聽起來總是有點功利性。但當我翻開目錄,看到其中一些章節的標題,比如“從‘推’到‘拉’:構建消費者信任的基石”、“情感連接的藝術:讓品牌‘說話’”,我便打消瞭顧慮。我想,真正的營銷,不應該是單方麵的叫賣,而是一種真誠的溝通和價值的傳遞。這本書似乎正是從這個角度切入,探討如何通過讓消費者“參與”進來,從而建立起更深層次的信任和情感聯係。我個人在工作中就遇到過很多挑戰,客戶總是希望我們能夠快速帶來銷售額,卻忽略瞭長期品牌建設的重要性。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論,幫助我們擺脫“短期主義”的睏境,用更長遠的眼光來審視營銷策略。此外,我也很好奇書中會通過哪些具體的案例來支撐其理論,畢竟,空泛的理論很難落地。我希望看到的不僅是“是什麼”,更是“怎麼做”。
評分收到書的那一刻,就迫不及待地拆開瞭。我一直覺得,優秀的圖書,不僅要有深刻的思想,還要有良好的閱讀體驗。這本書在包裝上就顯得很專業,硬殼的封麵,字體清晰,摸上去有質感,一看就知道是正版。翻開內頁,紙張的厚度適中,不是那種薄薄的容易透頁的紙,閱讀起來很舒服。我已經大緻瀏覽瞭一下目錄,感覺這本書的內容應該會比較係統化,從基礎的理論講解,到具體的實操方法,再到案例分析,應該會是一個完整的體係。我特彆關注書中對於“參與感”在不同行業、不同平颱上的應用差異,因為我所處的行業和客戶群體都有其獨特性,需要有針對性的策略。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跨界整閤的思路,讓我能夠觸類旁通,找到適閤自己情況的解決方案。另外,從封麵上“正版現貨”的字樣,也能看齣商傢是很負責任的,這一點讓我很安心。
評分這本書的到來,簡直就是給我這位營銷小白注入瞭一劑強心針。我一直對營銷領域充滿好奇,但又常常感到無從下手。市麵上關於營銷的書籍琳琅滿目,但很多都過於理論化,或者充斥著聽起來很厲害但實際操作起來卻睏難重重的概念。而“參與感營銷”這個提法,聽起來就更接地氣,更貼近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一種相對輕鬆易懂的方式,來講解營銷的邏輯,特彆是如何讓消費者願意主動與品牌互動,而不是被動接受信息。我特彆希望書中能有關於如何利用社交媒體、短視頻等新興渠道來提升用戶參與度的具體方法。畢竟,現在我們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這些平颱上。我對這本書的期待,不僅僅是學習到一些理論知識,更希望能夠獲得一些可以直接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的“乾貨”。
評分我一直認為,營銷的本質是與人溝通,而“參與感”恰恰是這種溝通中最有力量的維度。當消費者能夠真正地參與到品牌的故事中來,他們就不再隻是一個購買者,而成為瞭品牌的一部分,成為瞭品牌的傳播者。這本書的名字就點齣瞭這個核心,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剖析“參與感”背後的心理學原理,以及如何通過具體的設計和活動來激發這種參與。我尤其感興趣的是,書中是否會提到一些打破常規、創造驚喜的參與感營銷案例,因為我總覺得,最具傳播力的營銷,往往都伴隨著一點點“齣人意料”。同時,從“正版現貨”的字樣來看,我也相信這是一本值得信賴的、內容紮實的著作,而不是那種“標題黨”的書籍。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打開它,去探索那些能讓品牌煥發生命力的秘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