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學與生活(第十九版) | ||
| 定價 | 128.00 | |
| 齣版社 | 人民郵電齣版社 | |
| 版次 | 第十九版 | |
| 齣版時間 | 2016年01月01日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理查德 格裏格 菲利普 津巴多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724頁 | |
| 字數 | 0 | |
| ISBN編碼 | 9787115409362 | |
菲利普·津巴多中文版序言 xv
第19 版中譯本序言 xvi
第16 版中譯本序言 xviii
緻中國讀者 xxi
前言 xxii
1 生活中的心理學 1
2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21
統計學附錄 43
3 行為的生物學和進化基礎 53
4 感覺和知覺 86
5 心理、意識和其他狀態 128
6 學習與行為分析 157
7 記 憶 191
8 認知過程 232
9 智力與智力測驗 275
10 人的畢生發展 304
11 動 機 350
12 情緒、壓力和健康 381
13 理解人類人格 421
14 心理障礙 460
15 心理治療 502
16 社會心理學 538
練習題 585
專業術語錶 603
參考文獻 628
《心理學與生活》是一部心理學經典教科書,心理學導論類教材的典範之作,在美國及許多國傢
的心理學界都有著很高的知名度。美國ETS 將《心理學與生活》推薦為GRE 心理學專項考試的主
要參考書。開創這本書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當今世界首屈一指的心理學傢,曾因其卓越的斯
坦福監獄實驗而聞名世界,更因撰寫《心理學與生活》和主持電視係列片《探索心理學》而被譽
為“當代心理學的聲音和麵孔”。
我國心理學界有不少教師多年來一直在用本書英文版作為教學用書。懷著對我國心理學基礎教育和
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學心理學係19位教授通力閤作,每人根據自己的研究專長和興趣各選取一部
分,精心翻譯。正如王壘教授所言:“這部教材的翻譯是北大心理學係教授們集體智慧和團隊凝聚
力的結晶。”《心理學與生活》第16 版中譯本在國內齣版的十年來,纍計發行50 餘萬冊,贏得瞭
廣大心理學師生及普通讀者的喜愛和認可。她不僅伴隨著很多心理學專業的學生走上瞭心理學的學
習和職業發展之路,而且也幫助眾多普通讀者獲得瞭寶貴的心理學知識。
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遠超我的預期。我本來以為一本心理學教材會非常晦澀難懂,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流暢,而且充滿瞭人文關懷。作者在講解一些復雜的心理學理論時,會運用很多生動形象的比喻,或者引用文學作品、電影情節來輔助說明,這讓原本抽象的概念變得更加具象化,也更容易被大眾所理解和接受。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幸福心理學”和“積極心理學”的討論,它不僅僅關注心理疾病的治療,更著重於如何提升個體的幸福感和生活質量。這讓我覺得心理學不僅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關於如何更好地生活的藝術。書中的一些建議,比如如何培養感恩之心,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如何設定有意義的目標,都非常有啓發性,讓我覺得學到的東西可以直接應用到生活中,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評分剛開始翻開這本書,就被它嚴謹的邏輯和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深深吸引。作者並非一股腦地堆砌理論,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進入心理學的世界。每一個概念的提齣,都會有清晰的定義,接著通過豐富的實例來解釋,這些例子非常貼近生活,比如在講到認知偏差時,作者列舉瞭許多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情景,比如“確認偏誤”如何影響我們的判斷,或者“錨定效應”如何讓我們在購物時做齣非理性的選擇。這些例子不是生硬的,而是引人深思,讓人不由自主地聯想到自己的經曆,從而對心理學産生更深刻的理解。此外,書中還穿插瞭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實驗設計,但作者並沒有把這些寫得枯燥乏味,而是用一種講故事的方式,將科學研究的過程和結論呈現齣來,讓讀者能夠瞭解到心理學是如何通過科學方法來探索人類行為和心理的。這種敘事方式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也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加有趣。
評分這本書的包裝簡直瞭,從快遞小哥手裏接過的時候就覺得沉甸甸的,拆開之後更是驚艷。封麵設計不是那種花裏鬍哨的,而是有一種沉靜的力量,白色的底色配上簡約的字體,一看就是正經學術書籍該有的樣子。紙張的質感也非常好,厚實而不失韌性,翻閱起來手感很舒服,不像有些書那樣薄得一碰就皺。印刷方麵也是無可挑剔,字體清晰銳利,排版疏朗有緻,閱讀起來眼睛一點都不纍。章節劃分清晰,目錄也做得非常詳盡,即使是初次接觸心理學的新手,也能很輕鬆地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而且,作為一本厚重的學術著作,它的細節之處也做得非常到位,比如頁眉頁腳的設計,既有章節信息,也方便定位,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在這本書上體現得淋灕盡緻。整體來說,這本書從外在到內在都散發著一種專業和品質感,讓人一看就知道是經過精心打磨的作品,還沒開始看內容,就已經對它充滿瞭期待。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堪稱教科書級彆的典範。它並非簡單地羅列心理學各個分支的知識點,而是將它們有機地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從最基礎的心理學史、研究方法,到感覺、知覺、學習、記憶、思維,再到動機、情緒、人格、社會心理學,以及發展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幾乎涵蓋瞭心理學的各個重要領域。每個章節的過渡都非常自然,前一章的知識為後一章的學習打下瞭堅實的基礎。而且,在每個章節的結尾,作者都會進行小結,幫助讀者鞏固所學內容,同時還會提齣一些思考題,鼓勵讀者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這大大增強瞭學習的互動性和主動性。這種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設計,讓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清晰地把握心理學的整體輪廓,而不至於被某個孤立的知識點所睏擾。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帶來的思維方式的轉變。在此之前,我可能對很多現象都有自己的看法,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的直覺和經驗是帶有偏見的,或者說,我們對事情的理解可能過於片麵。作者在講解“社會認知”部分時,花瞭很大的篇幅去分析群體行為和個體行為之間的關係,以及社會環境對個體心理和行為的影響。我尤其對“群體思維”和“服從權威”等章節印象深刻,它們揭示瞭一些社會現象背後令人不安的心理機製,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在某些群體決策中是如何被影響的,以及為什麼會不自覺地遵從某些規範。這本書也讓我開始更客觀地審視自己和他人的行為,不再輕易地給他人貼標簽,而是嘗試去理解行為背後的心理動因。這種從“是什麼”到“為什麼”的探究,讓我對世界的認識更加立體和深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