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正版包邮 稻盛和夫的最后一战 人物传记

现货正版包邮 稻盛和夫的最后一战 人物传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大西康之 著
图书标签:
  • 稻盛和夫
  • 人物传记
  • 商业领袖
  • 励志
  • 正版书籍
  • 包邮
  • 传记
  • 企业家
  • 管理
  • 现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犀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68147
商品编码:28147981632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

★ 从京瓷到日航,
稻盛哲学的不败秘诀!
★ 80岁高龄
★ 1155天的苦战
★ 从1800亿的亏损到1886亿的盈利!★拯救日航是稻盛和夫辉煌的“后一战”
★详细披露日航复兴背后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
★日本的财经媒体集团——日经社产经记者深度调查,揭秘稻盛管理哲学
★ 在抱怨自己的不幸之前,为何不再加把劲呢?
★ 我一次都没有想过自己会不会失败。
如果我真的怀着那种消极的心态,那么我恐怕就会真吃败仗。

内容简介

日本航空公司JAL是日本乃至整个亚洲有一定规模的航空公司,为世界第三大航空公司,曾一度被视作“日本株式会社”战后经济繁荣的骄傲象征。然而在2010年,日航宣布破产,从而进入由日本政府主导的破产重组程序。这是日本历史上金融业外的破产案。当时80岁高龄的稻盛和夫临危受命,执掌濒临破产的日航。在短短的1155天之内,让日航扭亏为赢,而且重新上市,创造了管理界的奇迹。日本产经记者大西康之对稻盛拯救日航的历程进行了深度调查,在本书详细披露了日航复兴背后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借助这则轰动的经典案例,全面总结这位管理大师独特的经营哲学和管理法则。稻盛和夫拯救日航的一战,不但轰动了日本,更是企业家极其推崇的活教材。

作者简介

大西康之

日本大的财经媒体集团——经济新闻社编辑委员,产经记者。

1965年出生。1988年从早稻田大学法学部毕业。之后进入日本经济新闻社,担任产业部记者。自1998年起在欧洲总部(伦敦)工作,2004年开始担任日经商业记者,2005年开始担任同部门编辑委员,2008年开始担任日本经济新闻产业部副部长。2012年起担任产业部编辑委员。

著有《三洋电机——井植敏的告白》(日经BP社)等作品,风行日本财经界。

目录

前 言 /007没有可以复苏保证的“战后大破产事件” /009
“生存率7%”的生死战 /011
JAL 受到了政府的偏袒 /014
航空业门外汉引起的怪现象 /016
身为企业家的后一战 /018章 次集团争球
一分钱都不会交给你! /023
就算公司垮了,飞机也要照常起飞 /025
只要坐着当一个“装饰品”就可以了 /028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文化差异 /031
没时间玩什么“精神论” /033
“这个老爷子的实力是货真价实的吗?” /037
“小毛孩军团”能做企业管理吗? /039
掌握JAL 的驾驶舱 /042第二章 企业管理没有“禁句”
目的是追求员工的幸福 /049
茶话会席间飞起来的毛巾 /051
匿名信乱飞的“劳资”“劳劳”矛盾 /053
如果我不用心管理公司,你们可以杀了我 /057
就算泄露了也没有关系 /059
被臭骂一顿,才明白了他的真心 /061第三章 从“厌恶”开始的旅程
只有白手起家的企业家才能改变JAL /065
国土交通部长前原屡败屡战,获得胜利 /068
小泽一郎和稻盛和夫 /071
高明的“破产律师” /073
“能够力挽狂澜的只有稻盛先生一个人” /075
稻盛朗诵西行法师的和歌 /078
只有汉方医才能让人恢复元气 /080
奋斗的企业家和投资人合力,重建就有希望 /082
令人失望的“达沃斯论坛” /085
ANA 追求的公平 /086
公司管理只需遵循“理所当然” /088
稻盛和夫在中国的影响力 /091第四章 垄断是不好的
ANA 有可能被JAL 收购 /097
反垄断的血在沸腾 /099
让索尼的盛田、里库路特的江副眼前一亮的通信业
进军 /100
名为“0077”的劣势 /102
既然要做就一定要赢 /105
拯救自己“厌恶”的JAL /107
对分限者的反抗 /109
保持“平民”的生活意识 /110第五章 这就是企业管理吗?
“的计划”和“的借口” /115
数字背后都有理由 /117
从数字的罗列中读出其背后的故事 /120
天合联盟还是寰宇一家 /121
JAL 的客户们享受到的优惠会怎么样 /123
想到彻底想通为止 /125
当一辈子飞行员 /127
机器会出故障,人会失误 /130
拿起跷跷板的支点就可以了 /132
不完整的同伴意识救不了公司 /135第六章 阿米巴的威力
传道士的阿米巴人生 /141
人类有追逐数字的本能 /143
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实现盈余 /145
必须让所有员工拥有企业家的意识 /147
每一班航班的收支要在第二天统计出来 /149
把沾上油污的手套洗了再用 /152
必需的服务行业发生亏损是很奇怪的事情 /154
成功克服787 型客机的难题 /156
自己做决定,自己说 /158
对突发事件的反射神经变得更为敏锐了 /161
价格应该由企业家决定 /163第七章 总人数为4 人的驻军
一个员工都没有的“幽灵部门” /167
稻盛亲信中的亲信 /169
“阿米巴”和“稻盛哲学”是车的两个轮子 /172第八章 我喜欢能吃苦的笨蛋
组织一定会变得臃肿,人一定会官僚化 /179
心怀佐渡岛 /180
造出新钞一样的产品 /182
守护“家庭”的高领导人应尽的义务 /185
再出色的计划也要靠员工来执行 /186
只能自己解决 /189
公司经营里没有魔法 /191
身为“创业家的妻子”的觉悟 /193
后记 /195
日本强的商业圈 /197
“动”“静”同时存在的人 /199
把“不可能做到”改成“我要做到” /200
就算登上高峰也不会枯萎 /203
JAL 和空客的绝密高层会议 /204参考文献 /211


《破茧成蝶:一位企业巨擘的非凡转型之路》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对某位特定人物的传记,而是一部关于人性、成长与重生的深刻探讨。它以宏大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群在人生关键时刻,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最终实现自我超越的企业家、思想家以及各界精英的真实故事。这些人物,或许曾经站在荣耀之巅,也或许深陷泥沼,但他们都选择了在人生的“最后一战”中,摒弃过往的辉煌与包袱,勇敢地迎接改变,探寻生命的全新可能。 书中聚焦的并非简单的成功学,而是那些在命运的拐点上,如何进行自我审视、放下执念、重塑价值观的过程。它深入剖析了当外部世界赋予的标签、成就、财富和地位,都无法再给予心灵慰藉时,个体所经历的内心挣扎、痛苦彷徨,以及最终寻找到内心平静与真正意义的路径。 第一章:荣耀之下的暗涌 在第一章中,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曾经站在世界之巅的人物。他们或许是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他们的名字曾是商业帝国和市场奇迹的代名词;他们或许是备受尊崇的思想者,他们的理念塑造了时代的脉搏;他们或许是艺术领域的巨匠,他们的作品留下了永恒的印记。然而,在耀眼的光环背后,是长期的压力、巨大的责任,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层追问。 这一章将通过一系列鲜活的人物侧写,展现成功人士可能面临的困境。例如,一位曾经带领公司走出困境、创造神话的CEO,在功成名就之后,却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虚,他开始反思,自己的终极目标是否仅仅是财富的积累和权力的掌控?一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在取得突破性发现后,却发现科学研究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他开始质疑知识的极限和人类认识的局限。一位功勋卓著的军事将领,在和平年代,发现自己曾经赖以生存的军事才能变得无处施展,内心的失落感油然而生。 我们将揭示这些人物在巅峰时刻,内心的不安与迷茫。他们或许开始经历健康的危机,或许是家庭关系的疏离,又或许是对社会价值的重新评估。这些“暗涌”在他们看似光鲜的人生中悄然滋长,预示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即将来临。他们开始意识到,过往的经验和成就,在新的挑战面前,可能不再适用,甚至成为一种束缚。 第二章:命运的十字路口 这一章将是全书情感最浓烈、戏剧性最强的一章。我们将描绘这些人物如何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命运的十字路口,他们被迫面对那些足以颠覆一切的挑战。这些挑战可能源于外部的剧变,例如经济的衰退、技术的革新、社会思潮的改变,或者突如其来的个人危机,如疾病、失业、亲人离世、情感的背叛。 书中将呈现他们面对这些挑战时的不同反应。有的选择逃避,试图用忙碌和麻醉来掩盖内心的痛苦;有的选择对抗,用固有的模式和经验去应对全新的局面,结果却屡屡碰壁;而最终,那些能够突破困境的人,则选择了正视,勇敢地剖析问题的根源,并开始思考“改变”。 我们将深入探讨他们内心深处的恐惧与焦虑。“恐惧”源于对未知的茫然,对失去的担忧,对自我价值被否定的阴影;“焦虑”则源于对现状的不满,对未来的不确定,对能否再次站起来的自我怀疑。这一章将通过他们的内心独白、行为举止的细节,生动地刻画出他们在绝望边缘的挣扎,以及在黑暗中寻找一丝光明的努力。 例如,一位企业家,在公司面临破产边缘时,他曾经引以为傲的商业帝国摇摇欲坠,他必须在短期内做出决定,是坚守旧有的原则,还是彻底颠覆自己的经营理念?一位艺术家,在失去了创作的灵感,遭遇了评论界的否定,他开始质疑自己的艺术生命是否已经走到尽头,他能否找回初心,重新定义自己的艺术方向?一位政治家,在经历政治生涯的重大挫折后,他不得不面对公众的质疑和信任的危机,他如何才能重建自己的声誉,重拾公众的信任? 第三章:破茧的挣扎与新生 “破茧”是本章的核心主题。它描绘了这些人物如何踏上艰难的转型之路,这是一个充满痛苦、牺牲和自我否定的过程。告别过去的成功,意味着放弃熟悉的光环,承担未知的风险。他们需要放下曾经的骄傲,承认自己的不足,并愿意从零开始学习。 这一章将细致地描绘他们“破茧”的每一个瞬间。他们可能会经历一段漫长的沉淀期,在这个时期,他们会深入反思自己的过去,审视自己的初心,并重新定义人生的意义。他们可能会选择放下繁忙的事务,回归平静的生活,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去感受自然的美好,去与家人朋友建立更深的情感连接。 书中的案例将展现不同的人物如何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破茧”。有的选择通过慈善事业回馈社会,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找到自我价值的升华;有的选择投身于新的领域,用全新的视角和知识去探索未知;有的则选择回归内心,通过冥想、哲学思考、艺术创作等方式,与自己的灵魂进行对话。 “新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这一章将展现他们如何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摆脱过去的桎梏,释放内心的潜能,并最终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这种新生,可能不是重回巅峰的辉煌,而是一种更深沉、更具智慧的生命状态。他们学会了更加谦卑地面对世界,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生,更加从容地应对挑战。 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现“新生”的特质: 回归本源的智慧: 他们不再追求外在的认可,而是更加关注内心的平和与满足。他们学会了区分“必需”与“欲望”,懂得了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内心的富足,而非物质的堆砌。 深刻的同情心与利他精神: 经历过痛苦的洗礼,他们对生命的脆弱和人性的复杂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更容易体会他人的疾苦,并愿意付出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实现生命的价值。 无畏的勇气与坚韧的毅力: 经过“最后一战”的洗礼,他们不再畏惧失败,而是以更加坦然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起伏。他们拥有了更加强大的内心力量,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并在逆境中展现出惊人的韧性。 对生命意义的全新诠释: 他们不再将成功局限于事业的成就,而是将生命的意义延伸至精神的成长、情感的连接、以及对社会的贡献。他们找到了超越个体生命的更高追求。 第四章:无声的传承与未来的回响 在最后一章,我们将探讨这些实现“破茧成蝶”的人物,他们所留下的“无声的传承”以及“未来的回响”。他们的故事,并非仅仅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展示,而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一种价值观的启发。 这一章将聚焦于他们如何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以不同的形式传承下去。或许是通过言传身教,影响身边的人;或许是通过著作、演讲、公益项目,将自己的理念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又或许,他们以一种更安静的方式,在自己的人生晚年,成为他人的精神导师,用自己的生命状态,向世界传递着一种超越年龄和成就的深刻智慧。 书中将展现他们的“未来回响”,那不是轰轰烈烈的宣告,而是渗透在社会肌理中的微小改变。可能是他们所创立的机构,在他们的精神指引下,继续发扬光大;可能是他们所倡导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新一代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也可能是他们的故事,被人们反复传颂,激励着无数在人生困境中挣扎的人们,找到前行的力量。 我们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阐述这种传承: 精神财富的传递: 他们在晚年,更加注重精神财富的积累和分享。他们可能将自己毕生的经验总结成文字,或者通过口述历史的方式,将智慧传承给后人。 价值观的再造: 他们所经历的转型,本身就是对传统成功学的一种颠覆。他们所传递的价值观,更加注重人性的光辉、责任的担当、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社会影响力的升华: 他们的影响力,从最初的商业帝国,升华到对社会精神层面的引导。他们不再是简单的管理者或领导者,而是具有深刻洞察力的思想者和引领者。 激励与启迪: 他们的故事,会成为无数普通人面对人生挑战时的力量源泉。他们证明了,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存在着转机,存在着重生的可能。 《破茧成蝶》并非提供一个简单的“如何成功”的公式,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成为一个更完整、更有智慧、更有价值的人”的生命课题。它通过描绘一个个真实而动人的生命历程,引导读者去思考,在人生的“最后一战”来临之时,我们是否能拥有破茧而出的勇气,并最终实现凤凰涅槃般的重生。这本书希望唤醒读者内心深处对生命意义的追求,鼓励他们在面对挑战时,勇敢地拥抱改变,发现那个更强大、更成熟的自己。

用户评价

评分

《稻盛和夫的最后一战》是一本能够触及灵魂的书。我原本以为会读到一些关于商业斗争的技巧,但这本书所传递的,远比这些要深刻得多。它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灵魂在生命最后阶段的坚持与抉择。书中的描述,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直击人心。稻盛先生身上那种“不为自己,只为他人”的精神,在“最后一战”中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体现。我被他那种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组织、为社会负责的态度深深打动。书中对于他如何平衡“利己”与“利他”,以及如何在残酷的商业环境中保持纯粹的初心的探讨,让我受益匪浅。我反复咀嚼着那些关于“为何而战”、“为谁而战”的思考,仿佛也经历了一场内心的修炼。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强大,并非来自外部的征服,而是源于内心的平静与坚定。它提醒我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应该保有那份纯粹的初心,并为之不懈奋斗。

评分

坦白说,拿到《稻盛和夫的最后一战》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些犹豫,毕竟“最后一战”这个词带着些许沉重。但当我翻开第一页,便被深深吸引了。书中所描绘的,并非是一场简单的商业博弈,而更像是一场关于责任、关于担当、关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稻盛先生在生命的晚年,并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毅然决然地投身于一场又一场的“最后一战”,去承担那些别人无法承担的重任,去解决那些别人束手无策的难题。书中对他处理复杂局面的冷静与决断,以及他对人性的洞察,都让我惊叹不已。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那些细节的刻画,比如他如何在关键时刻稳定军心,如何用简单的道理化解复杂的矛盾,这些都展现了他超凡的智慧和人格魅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企业家在面临人生终点时的豁达与担当,也让我对“奉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激励着我,在任何年龄,都应该保持学习和成长的姿态,并用自己的力量去为社会做出贡献。

评分

这本《稻盛和夫的最后一战》我实在是太好奇了,简直是一口气读完了!作为一名一直以来都对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生哲学充满敬意的人,我一直关注着他晚年的动态。这本书的书名就充满了戏剧性,“最后一战”,这让人不禁联想到他一生中无数次面对挑战、化解危机、创造辉煌的时刻。然而,这次的“最后一战”究竟是指什么?是关于京瓷的接班人问题?还是KDDI的困境?抑或是日航的重振?亦或是他个人身体上的某种斗争?书中的描述引人入胜,将我带入了他晚年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作者通过大量细致的采访和查证,勾勒出了稻盛和夫先生在那个特殊时期所面临的压力、他内心的挣扎,以及他如何运用他那套独特的“经营哲学”来应对。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那些关键决策点的详细解析,让我仿佛置身于现场,感受他决策时的深思熟虑和果断。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位企业家的传记,更是一次关于人生智慧、领导力以及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信念的深刻探讨。我从中汲取了很多力量,也对“利他”和“敬天爱人”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稻盛和夫的最后一战》这本书,简直是为那些在人生中迷茫、寻求方向的人准备的。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快速致富的书,也不是一本告诉你如何打败竞争对手的书,而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价值的书。稻盛先生在书中,用他的人生经历,尤其是他晚年的“最后一战”,向我们展示了一种超越物质的追求。他所面对的挑战,无论是对企业的拯救,还是对人生的思考,都充满了智慧和勇气。我被书中那些朴实无华的道理所打动,比如“凡事都要拼尽全力”、“要以利他之心待人”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却是在无数次的实践和反思中提炼出来的真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对人生使命的坚守。它像是一位智者,在娓娓道来,引领我走向一种更深刻、更持久的幸福。

评分

读完《稻盛和夫的最后一战》,我内心涌动着复杂的情感。这本书绝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传记,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中最坚韧、最闪耀的一面。稻盛和夫先生,这位传奇人物,在人生的暮年,再次展现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书中所描绘的“最后一战”,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战争,而是他在面对人生终极课题时,所进行的深刻的自我对话和外界的较量。作者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细腻地展现了稻盛先生在关键时刻的内心活动,那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那些关乎数万人生计的决策,他又是如何凭借着超乎寻常的毅力和智慧,一一化解。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他如何处理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在看似绝望的境地中找到突破口的部分印象深刻。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真正的领导者,不仅要有远见卓识,更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以及在孤独中坚守信念的力量。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成功”的定义,不再仅仅是财富的积累,更是精神的升华和对他人的贡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