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名 | 不放弃的勇气 | ISBN编号 | 9787516817308 |
条形码 | 9787516817308 | 是否套装 | 否 |
定价 | 32.00元 | 出版日期 | 2018年3月 |
出版社名称 | 台海出版社 | 作者 | 叶舟 |
开本 | 32 | 作者地区 | 中国 |
译者 | 无 | 编者 | 无 |
编辑推荐:
【本书适读人群】
想减肥、想存钱、想告别拖延症、想摆脱“三分钟热度”、熬夜族、想改变生活状态人群读本!
☆放弃很容易,但是坚持能获得人生中那些珍贵的东西!
·因为遭遇低潮,就贬低自己、打击自己的信心?
·因为看到困难,就惧怕前行,只想退缩回安全区?
·因为一点挫折,就质疑自己的努力、怀疑自己的眼光......
所谓的成功只是因为你一路坚持,不曾放弃!
☆不放弃是一种可以养成的心理习惯,自控力养成心理指南!
·逃避型人格如何学会面对困难、坚持下去?
·如何摆脱消极的情绪,不轻言放弃?
·如何走出心理舒适区,勇敢地追求卓越?
·如何自我觉察,培养自己的自控力......
☆专业心理学视角,临床案例分析,全方位解读指导、提升你的意志力!
内容简介
《不放弃的勇气》指出,生活中人们做事情容易退缩、放弃,不能恒久的坚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内驱力=及心理反馈周期等因素造成的。一尝试就退缩,一受挫就放弃,一旦形成了这样的心理行为模式,我们的人生就会遇到很多问题。作者从心理学角度对“退缩症”的成因做了深刻剖析,既分析了情绪、潜意识、意志力等对个人的影响,又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自我暗示、自我觉察,转变心态等方法锤炼自己,让自己拥有坚持的能力。而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不退缩不放弃,你的坚持终会有所收获!
作者简介
叶舟,心理学博士,中国思维科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重点大学总裁班特聘教授,被誉为“具有使命感的学者”之一,讲授的主要课程有“总裁思维风暴”系列、“国学大智慧”系列等。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逃避退缩,我们那无处安放的不安全感
1.逃避成功就永远不会成功 / 003
2.回避痛苦并不能降低痛苦 / 009
3.你为什么害怕与人相处 / 014
4.亲爱的,你患上了爱情恐惧症 / 021
5.抑郁的本质就是逃避生活 / 026
第二章 自我治愈,提升你的自控力
1.成功的要素要去自己的内心寻找 / 033
2.战胜恐惧,别让精神枯萎 / 039
3.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治疗师 / 044
4.让世界看到好的你 / 050
第三章 磨炼心智,拥有无坚不摧的意志力
1.警惕头脑中的消极情绪 / 057
2.自我调节,训练潜意识 / 064
3.规避“道德许可”的陷阱 / 069
4.勇于尝试,挖掘自身潜力 / 075
5.缓解压力,让意志力传染 / 081
第四章 心理暗示,让焦虑变成奋斗的动力
1.取消“心理许可”,脱离舒适区 / 089
2.发掘兴趣,你比自己想象的更强大 / 096
3.掌控心灵,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 / 101
4.调整心态,突破自我设限 / 105
5.心态平和,坚持心中梦想 / 112
第五章 戒掉拖延,不做时间的奴隶
1.你为什么习惯性拖延 / 119
2.先苦后甜,培养好的工作习惯 / 129
3.懂得忍耐,板凳要坐十年冷 / 134
4.学会自律,不贪图眼前安逸 / 139
5.立即行动,别给拖延留下时间 / 144
第六章 接受自我,真实的你有魅力
1.自我觉察,看清自己的内心 / 155
2.喜欢自己,培养健康的心理 / 162
3.享受现在,没有人生来完美 / 168
4.管理时间,别让自己输在明天 / 172
第七章 转变心态,做内心强大的自己
1.学会承担,让自己成熟起来 / 179
2.树立信念,找到治愈心灵的力量 / 185
3.活在当下,不抱怨的人生快乐 / 191
4.换个角度,世界因你而不同 / 197
5.拒绝悲观,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 / 203
媒体评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3.你为什么害怕与人相处
生活中,你有没有出现过或是见过这些情况:看到陌生人就想逃避,不敢单独和陌生人会面,只要是在人多的场合演讲,就会出现心跳手抖或是感觉神经性的发抖。严重时哪怕是在公共场合打电话都不敢,只要有人注视,动作就会变得很陌生,大脑一片空白,并且常伴有心慌、颤抖、出汗、呼吸困难等症状。神奇的是,只要一脱离陌生的地方或是公共场所,异常就会消失,完全不影响生活,但只要再次进入这些场合,想逃避的想法就会愈演愈烈,症状也会再次出现。
如果这些不安情绪是暂时的,并不会影响到正常生活,很多人都会选择无视;但如果这些不安情绪影响到人的正常生活,甚至成了一种严重的心理问题,那就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这种症状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社交恐惧症。
1.社交恐惧症的由来
社交恐惧症,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在进行社交时所伴随的心理障碍,是一种对所有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为社交焦虑障碍、社交焦虑症、见人恐惧症等。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中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的表现有:害怕不安、不敢交友和自我封闭等。患上社交恐惧症的人群因为不敢社交,从而导致自身的社交欲望得不到满足,因此就会产生焦虑,甚至是孤独的情绪,严重时就会选择逃避现实,活在自身觉得安全的虚幻中。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让患者感到非常痛苦的心理障碍,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有关社交恐惧症产生的原因,心理学家认为,大多是因为患者太过于在乎和顾忌他人的评价,太看重外界的影响而造成的。而具体的原因包括:
其一,家庭的影响。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家庭的影响,即受到家庭的结构、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兄弟姐妹相处的情形的影响,而这些对于社交恐惧症的发生和发展都起着一定的作用。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经常受到批评,感觉不到父母对自己的爱,那么他长大后很容易出现不信任别人的问题,从而造成社交困难。
其二,社会的压力。
压力过大就会崩溃,因此,压抑也是使人患上社交恐惧症的原因之一。有时候你不想面对什么,你就会选择自我压抑,下意识地要将这些东西埋藏起来。然而,这些东西并不会被真的埋葬掉,而是会在暗中改变我们的潜意识,从而导致社交恐惧症的形成。
其三,长久的堆积。
很多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慢慢积累形成的,社交恐惧症也是如此。一个人如果从小开始在社交上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家长或是身边的人没有在意,问题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积累,当量变到达一定程度后发生了质变,其结果就会让人十分痛苦。
2.社交恐惧症是普遍存在的
很多人都觉得社交恐惧症是一种非常严重,但只会发生在懦弱、胆小的人身上的病症,其实不然。像我们平常见到的那些神采奕奕的政界人士和大明星,他们中有很多人也有着轻微的社交恐惧症,在面对陌生人或是进行演讲时也有手心出汗和词不达意的时候,比如:电影明星凯瑟琳·戴尼维就曾表示,自己在公众场合讲话时会感到非常紧张。只不过与别的与社交恐惧症患者不同的是,他们更懂得如何调适自己的内心,让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到一种自如的状态,不影响自己在生活、工作中正常与人交往。而与他们不同的是,大多数患者则具有一种普遍而严重的回避倾向。
社交恐惧症主要包括:
(1)红脸恐惧症。当一个人遇到羞涩和难为情的事情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脸红、手心出汗等,这都是很正常的,而红脸恐惧症则不然。如果一个人患有红脸恐惧症,那么当他们遇到羞涩和难为情的事情时不仅会脸红,还会非常担心自己在公众场合被人关注或谈论,接着就会不由自主地做出一系列更加不自然的表情动作,从而让自己尴尬难堪,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越来越恐惧社交。
(2)对视恐惧症。这种症状的患者,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一对一的交往中,会很害怕与对方的视线相碰,不敢看对方的眼睛,交流的过程中始终回避他人的目光,更有甚者会选择放弃交流。比如,走在路上害怕和行人的目光碰撞,不敢抬头;出行时总是选择避开高峰时段,或选择走僻静小道。
(3)露丑恐惧症。害怕自己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被人看到“丑陋、肮脏”的一面,因而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做出一些滑稽可笑、幼稚愚蠢甚至是不雅的举动或事情,比如说话时语无伦次等。
(4)交往恐惧症。这种症状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同时也是一种较典型的和较严重的恐惧症表现形式。患了交往恐惧症的人群,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会不自觉地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从而出现焦虑不安、心慌气短的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头晕恶心、四肢发软甚至晕厥。这种症状的患者严重时会拒绝与任何人(除亲属外)发生接触,大大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出现了社交恐惧症,千万不要过于担心,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向那些克服了恐惧症的名人学习,找准方法,迅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着一些不足之处。所以,既不要随意扩大自己的缺点,也不要无限夸大别人的优点,每个人有缺点也有优点,只要我们选择与人积极结交,就能成为社交中的优秀一员。
同时,要学会接受自己,接纳自我。只有在认可自己的基础上,你才能增强自信心,如果连自己都不认可自己,那又何谈自身的价值呢?“我在故我好”,只要活着,就一定是有价值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你自身的价值跟你现在的表现无关,甚至跟你的成就无关。
总而言之,克服社交恐惧症要有一个过程,对于一般性的害怕与人交往的情绪,可以选择多训练自己,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来加强和提升交际能力,严重时可选择咨询心理医生。但无论怎样,都需切记一点:克服社交恐惧症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其间必定会出现反复,这时,你一定要坚定意志,并保持心胸开阔,只要坚持下去,长此以往,你就能摆脱社交恐惧,拥有一个健康的人生。
读完《不放弃的勇气》,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到位,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常常会陷入怎样的思维定式。尤其是关于“退缩症”的部分,我一直以为这只是性格内向的表现,但书中将其剖析得如此细致,从心理根源到行为模式,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被某些无形的枷锁束缚着,却不自知。作者没有生硬地灌输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引导读者去理解“退缩”背后的心理机制,并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练习方法。我尝试了几种,比如“小步前进法”和“积极自我对话”,发现效果比我想象的要好。以前,一遇到挑战,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退缩,担心失败,担心被评判。现在,我学会了将大目标分解成小任务,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给自己一次积极的肯定,这种积累真的非常有力量。这本书让我明白,勇气并非天生,而是一种可以通过训练和实践获得的品质,这让我重拾了对改变的信心。
评分《不放弃的勇气》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心理学书籍,不如说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它用平实却充满智慧的语言,引领我重新认识了“自己”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书中关于“退缩症”的描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让我开始审视自己长期以来对挑战的回避,以及由此带来的遗憾。但这本书并没有停留于诊断,而是提供了丰富的“解药”。我特别欣赏书中倡导的“微小胜利”的力量,它让我明白,改变不必惊天动地,每一次小小的坚持,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是在为“不放弃”积蓄能量。我曾经因为无法一次性完成大目标而感到沮丧,但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欣赏过程,欣赏每一次尝试,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从中汲取经验,继续前行。这种心态的转变,让我卸下了沉重的心理负担,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和掌控感。这是一本真正能带来改变的书,它让我看到了通往“全新自己”的清晰路径。
评分《不放弃的勇气》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触动,在于它对“意志力”和“自控力”的重新定义。我一直以为它们是某种神秘的天赋,要么有,要么就没有,但书中却将其描绘成一种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培养和强化的能力。作者通过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和生动的故事,阐述了意志力损耗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环境、优化习惯来“节省”意志力,避免不必要的消耗。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环境设计”的章节,它让我意识到,我所处的物理和社交环境对我的自控力有着多么大的影响。比如,我曾经为了减肥,把家里的零食全部藏起来,但后来发现,如果每次想吃零食,都要费力去翻找,反而会增加我对零食的渴望。书中的建议是,与其完全禁止,不如采取更智能的方式,比如把不健康的零食放在不显眼的地方,而把健康的食物放在触手可及的位置。这种“借力打力”的思路,让我觉得非常实用,也让我对提升自控力这件事不再感到那么吃力。
评分这本书的“四色彩插本”设计实在是太棒了!我平时读书容易走神,但这本书的版式设计非常吸引人,色彩的运用既美观又不失专业性,各种图表和插画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解释得清晰易懂,极大地提高了我的阅读兴趣和理解效率。我曾尝试过很多关于心理自助的书籍,但很多都过于枯燥,让人难以坚持。而《不放弃的勇气》在视觉上的吸引力,让我能够更投入地去阅读和思考。书中关于“活出全新的自己”的论述,更是让我看到了改变的可能性。作者并没有夸大其词,而是脚踏实地地从“不放弃”这个核心概念出发,去引导读者一步步打破旧有的束缚,建立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内在对话”的练习,它让我学会了如何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并用更积极、更具建设性的方式来回应那些消极的想法。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静和力量。
评分老实说,起初我拿到《不放弃的勇气》这本书,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面上关于心理学和励志的书籍太多了,很多内容都大同小异。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简单地告诉你“要勇敢”、“要坚持”,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为什么”我们难以做到,并提供了具体的“如何做”。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意志力是有限的资源”这一观点,这让我恍然大悟,为什么我总是在一天结束时感到精疲力尽,难以抵挡诱惑。书中的“能量管理”策略,比如合理安排需要高度自控的任务,以及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处理更困难的事情,对我来说简直是救星。我曾经习惯性地把最困难的事情拖到晚上,结果总是因为精力不足而不了了之。现在,我开始调整我的日程安排,并在工作日早晨安排需要专注和意志力的任务,效果立竿见影。这本书让我明白,提升自控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魔法,而是一门关于如何与自己的心理和生理节奏和谐相处的科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