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东北方言词典
定价:20.00元
作者:马思周,姜光辉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5-01
ISBN:9787805284200
字数:200000
页码:42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作为中国文化一部分的东北文化,必因有其特点而存在,这种特点不但贮存在在词语中,就是词语自身的构造也是这种特点的表现,本《词典》为研究东北文化服务。近年来乡土文学大兴,大《词典》也选录了一部分埋在语言深层的次方言词语,希望这本《词典》能对乡土文学的创作有词语选择的实用性。
本《词典》收集了流行于东北三省的方言词语,以黑龙江、吉林为主,辽宁次之。一部分是从具有东北地方情趣的杂志、故事本、戏曲集和小说(共约二百余种)中摘录出来的,一部分直接取之于(主要是农村的)口头言谈,人有七千五百条。
收词的原则有大小两条。大原则的基本精神是凡《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词典》中的非东北方言词语,本《词典》一律不收,换言之,本《词典》认领了部分《现代汉语词典》注有“<方>”字样的词语。
目录
写在《东北方言词典》前面
前言
凡例
音节表
词典正文
笔画检字表
选词所用书刊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必须提及的是,这部词典的编纂体系所体现出的逻辑严密性和系统性,着实令人佩服。不同于以往一些方言资料可能存在的随意性或地方保护主义色彩,这本书的收录标准和释义规范似乎建立在一个非常坚实和客观的学术框架之上。无论是从词汇的覆盖面广度,还是从解释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来看,它都展现出了一流的学术水准。更难得的是,它并没有将方言简单地视为与标准语的对立面,而是非常科学地将其置于语言发展演变的大背景下去考察,很多词条的源流考证都非常到位,甚至能看到不同历史时期语言接触的痕迹。这种宏大叙事下的微观精准,让它在众多地方语言研究成果中脱颖而出。它不只是为本地人“留个念想”的文化记录,更是为专业研究者提供了扎实可靠的参照系和数据支撑,其学术地位毋庸置疑,让人对其背后的严谨治学态度肃然起敬。
评分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易用性”是我最想称赞的一点。通常,工具书如果过于追求学术的深度,往往会在实用性上打折扣,但这部词典巧妙地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它的索引系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除了标准的拼音和汉字检索外,还考虑到方言使用者在记忆模糊时可能出现的“似是而非”的发音情况,提供了一套非常巧妙的归类方法。我曾尝试用一些比较模糊的发音去搜索,结果都能在合理的范围内被系统引导到正确的词条,这极大地降低了普通用户的使用门槛。对于那些只是好奇或想了解家中长辈日常用语的年轻人来说,它提供了一条平易近人的路径。它没有用高冷的学术术语将人拒之门外,而是热情地邀请每一位读者走进东北方言的世界,去体会那种特有的率真和幽默感,这份对读者的体贴,是很多厚重著作所欠缺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拿到手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它作为一部工具书应有的扎实和严谨。封面色彩的选择很沉稳,既有学术气息又不失亲切感,那深邃的墨绿色调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查阅,也不会感到疲劳。特别是版式的设计,字体的大小和行间距的把握都非常考究,这对于一部需要频繁检索的词典来说至关重要。我注意到,在词条的排布上,编者显然下足了功夫,清晰的层级划分让查找效率大大提高,即便是初次接触此类专业书籍的人,也能迅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整体来看,这部作品在视觉呈现上达到了工具书的最高标准,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化制品,体现了出版社对这部重要方言资料的尊重与重视。这种对手工质感的追求,在这个数字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让人不禁想一页一页地翻阅,感受那种油墨的芬芳和纸张的细腻。
评分作为一名对方言学略有涉猎的爱好者,我最欣赏的是这部作品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田野调查”般的细致入微。它不像某些收录工作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词语和大致解释,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个词汇背后的文化脉络和社会语境。举个例子,某些看似简单的日常用语,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情境下,其内涵和感情色彩竟然会有天壤之别,这本书对此都有详尽的描绘,甚至还标注了不同的使用频率和地域倾向。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词典的实用性和学术价值。我感觉编者们并非坐在办公室里整理资料,而是真正走进了黑土地上的生活场景,去倾听、去记录,将那些正在消逝或被稀释的鲜活语言片段精准地捕捉下来。这种对“活态语言”的尊重和忠实记录,使得这部词典超越了单纯的“工具”范畴,更像是一部东北文化生态的微观史诗,让人在查阅之余,也对这片土地的人文风貌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共鸣。
评分这部词典所承载的文化重量,远超其书本本身的物理体积。它不仅仅是收录了一批词汇,它保存和延续了一种强大的地方集体记忆和文化性格。东北方言的那种特有的豪迈、直率,夹杂着特有的生活智慧和幽默感,是这片土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独特润滑剂。通过阅读这些词条,我仿佛能“听见”过去那些热情洋溢的对话场景,感受到那种特有的生活气息。它像是给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文化体建立了一个精确的“基因库”,确保了其表达的精髓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模糊不清。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异地,却对故土怀有深厚情感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稳固的锚点,让我们能随时回去“听听”那熟悉的声音。这是一种情感上的慰藉,也是一种文化身份的强力确认,它让历史的温度通过文字得以延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