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字典(单色插图本)

现代汉语字典(单色插图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陆书平万森张秋霞 著
图书标签:
  • 现代汉语
  • 汉语字典
  • 工具书
  • 语言文字
  • 参考书
  • 单色插图
  • 学习
  • 教学
  • 词汇
  • 汉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今古传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ISBN:9787517600480
商品编码:28734813085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4-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汉语字典(单色插图本)

定价:58.00元

售价:40.6元,便宜17.4元,折扣70

作者:陆书平万森张秋霞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1760048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我国**部学习型、规范型的现代汉语字典,适合广大师生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

内容提要

《现代汉语字典》是我国部学习型、规范型的现代汉语字典,适合广大师生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该书收列单字14575个,包括《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8105字。共设8大板块,16个功能项。包括(1)属性 , 列出字形、字级、部首、结构、笔画数。(2)字体 ,一级字列出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四种字体。(3)解形 ,介绍一级字字形演变及意义流变。(4)音义 , 列出汉字现代的音和义,释义,例证恰切。(5)提示 ,提醒注意易写错、易读错、易用错的字等。(6)语汇 字头下列出相关词语78587个,帮助学习词汇。(7)插图 配有插图362幅,精美呈现,帮助理解字义。(8)知识窗 介绍与汉字有关的成语、词语、文史知识等。

目录

目录

使用说明…………………………………………………………2—3

凡例………………………………………………………………4—7

音节表……………………………………………………………8—13

部首检字表………………………………………………………14—85

部首目录…………………………………………………………14

检字表……………………………………………………………16

难检字笔画索引…………………………………………………84

正文………………………………………………………………1—1132

附录

一、 汉语拼音方案……………………………………………1133

二、 汉字结构分类表…………………………………………1136

三、 汉字笔画名称表…………………………………………1137

四、 汉字笔顺规则表…………………………………………1138

五、 汉字生僻部件读音表……………………………………1139

六、 新旧字形对照举例………………………………………1141

七、 干支次序表………………………………………………1142

八、 二十四节气表……………………………………………1144

九、 中国历史纪年简表………………………………………1145

十、 计量单位简表……………………………………………1146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翰墨书香:中华文化典籍精选系列 《诗词格律与审美探微》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梳理中国古典诗词格律、意境营造与审美哲学的专著。它不仅是诗词学习者案头的必备工具书,更是对中国文学精髓进行深度剖析的研究性读物。全书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力求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兼顾普通读者的阅读体验。 第一部分:格律的基石——声韵与平仄的构建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汉语在唐宋以来的语音流变对诗歌格律的影响。首先,对“平水韵”的源流、划分标准及其在不同时期(如唐、宋、元)的实际运用进行了详尽的考证与阐述。作者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清晰界定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归属)的归类方法,并辅以大量的历史实例加以佐证,避免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空泛描述。 继而,全书用了大量篇幅细致讲解了近体诗(律诗、绝句)的格律要求,包括句式(五言、七言)、对仗的原则(工对、宽对、流水对)、以及最核心的“粘”、“对”关系。格律的讲解并非机械罗列规则,而是结合了音韵美学,探讨为何特定音节的排列组合能产生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例如,在探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时,作者结合了古代乐谱的节拍概念,解释了这种看似灵活的规则背后的韵律逻辑。 第二部分:意象的熔炉——古典意象的文化解读 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高度凝练的意象系统。《意象的熔炉》部分,集中探讨了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核心文化符号的演变及其多重含义。 从自然景物入手,本书详述了“月”、“山”、“水”、“柳”、“梅”、“竹”等意象在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笔下的意义漂移。例如,“柳”字,从早期的离别象征(如“杨柳依依”),到盛唐边塞诗中的“灞桥折柳”的特定地域文化指代,再到宋词中与婉约情怀的交织,其内涵的丰富性被层层剥开。 更进一步,本书探讨了与季节、时间、礼仪相关的特定意象。如“黄昏”、“清明”、“孤舟”、“玉阶”等,这些意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嵌入了特定的历史情境和士人情感结构中。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意象链”分析,展示了诗人如何通过意象的并置与转译,完成复杂情感的表达。 第三部分:诗体的演变与风格的流变 本部分侧重于宏观的历史梳理和微观的风格比较。 1. 体裁的演进: 从《诗经》的四言古风,到汉魏的乐府、五言古诗,再到格律成熟的近体诗,以及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每一种体裁的诞生和兴盛,都与当时的社会思潮、文人阶层和音乐载体的变化息息相关。本书着重分析了“格律化”对诗歌表现力的影响:它在规范了形式美的同时,是否也限制了某些情感的自由表达? 2. 风格流派的比较: 本书选取了几个重要的风格分期进行深入对比:盛唐的雄浑与初唐的绮丽;中唐的社会批判(如杜甫的沉郁)与李白的浪漫奔放;宋词的婉约与豪放之间的分野。通过对代表诗人(如杜甫与李白、苏轼与辛弃疾)的五首代表作进行逐句的格律与意境对比分析,揭示了不同风格背后的哲学观和人生态度。 第四部分:审美哲思——中国诗学的核心命题 这是本书最具思辨性的部分,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论中的核心概念。 “气”与“韵”: 探讨了传统诗论中对诗人内在生命力(气)和外在感染力(韵)的区分与统一。气是源头,韵是表现,如何通过技法将“气”转化为可感的“韵”,是衡量诗人功力的重要标准。 “兴、观、群、怨”的当代视野: 回溯《诗经》的创作目的,并讨论这些古典功能在士人自我表达需求日益增长的近世,是如何被重新诠释和内化的。 “含蓄”之美与“不著一字”: 深入分析中国古典美学中对“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追求。作者认为,这种“留白”不仅是技巧,更是一种对读者参与度的尊重,是一种高度成熟的审美自觉。 结语: 《诗词格律与审美探微》旨在帮助读者超越对古诗词的碎片化、感性认知,建立起一个系统、严谨且充满人文关怀的认知框架。它不仅传授如何读懂格律,更引导读者体悟古人如何通过格律这一严苛的框架,表达出超越时空的深沉情感与深刻哲思。本书适合所有对中国古典文学怀有敬畏之心,并希望进行系统性、深入性学习的爱好者、学生及研究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印刷质量和耐用性是让我决定将其作为长期学习伴侣的关键因素。我是一个对书本有一定“使用癖”的人,经常需要查阅、做标记。这本书的装订方式非常坚固,即便是频繁翻阅到最核心的“中缝”部分,书脊也没有出现松动或脱页的迹象,这对于工具书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品质。单色插图的设计虽然朴素,但线条的清晰度和细节的还原度却非常高,即便是描绘一些结构复杂的汉字部件或古代器物,也丝毫不含糊,这显示了制图工艺的精良。此外,它没有采用那种容易反光的纸张,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明显减轻。在如今电子产品盛行的时代,拥有一本实体工具书的踏实感是无可替代的。它散发出的那种特有的油墨和纸张混合的气味,每次翻开都仿佛回到了认真学习的专注状态,这是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是冰冷的代码界面无法给予的。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本字典的收录范围持保留态度,毕竟市面上字典琳琅满目,各有侧重。但深入使用后才发现,它的词条覆盖面之广着实令人惊喜。它不仅仅收录了大量的常用词汇和成语,更令人称道的是对一些特定领域词汇的收录力度。比如,对于一些历史文献中常见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它的考据相当扎实,引用了多种权威出处进行辨析,这对于我们研究古代白话文演变非常有帮助。我特别关注了它对近些年网络热词的收录情况,虽然它的更新速度或许比不上那些主打“最新”的电子词典,但它对那些已经沉淀下来、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词语的释义,做得非常到位,注重其词源和语境的分析,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意思的罗列。这体现了编纂者严谨的学术态度——不盲目追新,但求精准深刻。如果说有什么不足,或许是对于一些极其小众的方言词汇的收录还略显保守,但这或许是受限于篇幅和单色插图的呈现方式,可以理解。总的来说,它是一本既立足于经典又兼顾现代语境的优秀工具书。

评分

从使用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本字典的“人性化”设计体现在许多不易察觉的细节之中。比如,它在每个跨页的页眉处都清晰地标注了当前页码对应的首字和尾字范围,这比仅仅标注页码要实用得多,极大地加快了在不同章节间跳转的速度。再者,它的部首查字表的编排也显得非常科学,不仅给出了标准的部首表,还附带了常见偏旁部首的笔画提示,这对于那些对部首划分记忆模糊的学习者十分友好。我注意到,在一些特殊符号或特殊读音的标注上,它采用了行业内公认的、最规范的标记体系,这确保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无误,避免了不同工具书之间可能出现的解释差异。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专业性和稳定可靠性,它就像一位沉默但知识渊博的导师,总能在你需要的时候,提供最精确、最可靠的指引,让我能够自信地面对复杂的汉语言学习和应用挑战。

评分

我更倾向于从一个语言学习者的角度来评价这本书的释义深度。很多字典为了追求篇幅精简,常常把释义写得过于简略,导致初学者看了还是半懂不懂。但翻阅这本字典时,我感受到了编纂者希望将词语的“来龙去脉”都解释清楚的诚意。举个例子,对于一个多义词,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用数字1、2、3分开列举不同的含义,而是会辅以具体的例句,并且这些例句的选择非常贴切,往往能体现出该义项在特定语境下的微妙差别。特别是一些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它会详细标注其搭配的介词或常用句式,这对于我们提升口语和书面表达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我发现自己在使用过程中,不再是简单地“查了就忘”,而是通过它提供的多层次解析,真正内化了词语的用法。当然,如果能针对一些容易混淆的近义词增加专门的对比解析版块,那就更完美了,但这也许是篇幅上的取舍,瑕不掩瑜。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首先是那种沉稳的墨绿色封面,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一看就知道是那种可以长期使用的工具书。纸张的选择也相当考究,虽然是单色插图本,但内页的纸张厚实适中,即使用钢笔书写也不会轻易洇墨。排版布局非常清晰,字体的选择既保证了易读性,又带有一种经典的学术气息。尤其值得称赞的是索引系统的设计,无论是按照拼音还是笔画查找,都显得逻辑严谨、快速定位。我记得有一次深夜查一个生僻词,本来打算放弃,结果通过目录的巧妙设计,不到一分钟就锁定了目标词条,这种高效的检索体验在很多新式字典中已经很难找到了。不过,话说回来,对于习惯了全彩图解的年轻读者来说,单色插图确实在视觉冲击力上稍逊一筹,但这也正是它回归本质、专注于文字本身魅力的体现。整体而言,这本书在保持传统工具书严谨性的同时,兼顾了现代读者的使用习惯,是一款值得长期珍藏的案头必备良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