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果树植保员实用手册
定价:11.00元
作者:郭学义,任吟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2-01
ISBN:97871100768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100kg
编辑推荐
本着“服务农村,方便农民”的宗旨,郭学义和任吟编写了这本《果树植保员实用手册》。全书结合实际,以简洁易懂的方式对病虫草害防治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与分析。全书共分四章:概述、果树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果树的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分类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本书内容全面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一部集理论性、可操作性、实用性为一体的“三农”著作。
内容提要
本着“服务农村,方便农民”的宗旨,郭学义和任吟编写了这本《果树植保员实用手册》。全书结合实际,以简洁易懂的方式对病虫草害防治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与分析。全书共分四章:概述、果树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果树的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分类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本书内容全面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一部集理论性、可操作性、实用性为一体的“三农”著作。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收到这本《果树植保员实用手册》的时候,我满怀期待地翻开,希望能够找到关于如何高效防治果树上各种疑难杂症的“秘籍”。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发现,这本书的内容似乎有些“高高在上”,距离我作为一名基层植保员的日常工作,存在一定的距离。 它里面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果树的形态解剖学,什么枝条的生长发育、叶片的结构组成,还有根系的分布等等,这些内容对我来说,与其说是在学习如何防治病虫害,不如说是在上一堂植物学课。虽然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果树,但如果它能把更多的篇幅放在如何通过观察这些结构来判断病虫害的发生,那就更有价值了。 书中对于各种病虫害的介绍,也显得比较概念化。它会列举出很多病虫害的名称,并且给出一些笼统的防治建议,比如“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病残体”等等。这些建议固然重要,但对于一个迫切需要知道“现在这个虫子该用什么药,怎么用才有效”的植保员来说,就显得不够具体和指导性。我希望能看到更详细的病虫害图片,以及针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虫子,给出最适合的防治时期和药物选择。 而且,我发现书中介绍的防治方法,很多都需要借助一些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或者依赖于一些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比如,它提到了利用无人机进行精准施药,这对于我们很多地处偏远、经济条件有限的果园来说,是很难实现的。我们更需要的是那些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效果稳定的传统防治技术,或者是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替代性方案。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理论深度不可否认,但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它可能更适合作为一本参考资料,或者为那些有志于从事果树植保研究的人员提供理论基础。对于我这样一个需要立刻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有待商榷。
评分这本书虽然名字叫“果树植保员实用手册”,但我觉得它在内容上可能更偏向于理论研究,对于一线操作人员来说,可能不是那么容易直接运用。它里面有很多关于果树生理生化反应的详细阐述,以及一些宏观的生态学原理,这些内容虽然有深度,但对于我们日常工作中需要快速解决病虫害问题的植保员来说,可能需要花不少时间去消化和理解,而且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防治措施,也需要一定的经验和能力。 书里对一些前沿的植保技术,比如生物防治、基因工程在植保中的应用等,都有提及,这无疑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了解到行业的发展方向。但是,这些技术往往需要较高的成本和专业的技术支持,对于大多数基层果园来说,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如果这本书能提供更多关于如何过渡到这些先进技术,或者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模拟一些生物防治的原理,那就更好了。 另外,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品种果树的病虫害防治,似乎没有做特别细致的区分。每个地方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果树的生长习性都不尽相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也应有所差异。如果能提供一些针对性更强的指导,比如针对南方湿润气候下的常见病害,或者北方干旱地区特有的虫害,那就更能体现其“实用性”了。 个人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果树植保领域的“科普读物”或者“理论参考书”,它能帮助我们建立更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但如果期望它能提供一套“拿来就用”的解决方案,可能就需要调整一下预期了。它更适合那些希望深入了解果树植保原理,并有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读者。对于我来说,它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方向,但真正落地到田间地头,还需要我做更多的功课和探索。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份深入的“果树病理学”和“昆虫学”的学术报告,而非一本面向一线操作人员的“实用手册”。它在理论构建上非常严谨,对于各种病原菌的侵染机制、害虫的生物学特性,都有着详尽的描述。比如,它会详细分析某种真菌是如何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侵入植物组织,以及其在植物体内的传播途径。这些内容对于理解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有很大帮助。 然而,当涉及到具体的防治措施时,这本书的处理方式就显得有些“宏观”和“间接”。它会强调“建立综合防治体系”、“推广优良品种”、“优化栽培管理”等策略,但很少会深入到“针对某个具体虫害,在某个特定时期,应该如何配比药物,如何选择施药器械,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样的操作层面。它更像是提供了一套“治本”的理念,但缺乏“治标”的指导。 我希望在这本书中找到类似“针对蚜虫,在初发期,建议使用XX农药,稀释倍数为YY,在清晨或傍晚喷施”这样具体明确的操作指南。但这本书给出的更多是“要加强监测,一旦发现虫害,应及时采取措施”。这种表述方式,对于缺乏经验的新手来说,可能仍然是一头雾水。 而且,书中对一些地方性的、或者季节性的特殊病虫害的提及相对较少。果树种植涉及的地域广泛,不同地区面临的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都有显著差异。一本真正“实用”的手册,应该能够涵盖更广泛的地域和气候条件下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本书在这方面,似乎还可以做得更细致。 总之,这本书是一本内容扎实、理论深厚的著作,但其“实用性”更多体现在为植保研究者提供理论支持,或者帮助有一定基础的从业者深化理解。对于那些需要快速学习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植保员而言,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更具操作性的资料来补充。
评分这本书我实在太失望了,当初买的时候是被书名“果树植保员实用手册”所吸引,以为能学到很多关于果树病虫害防治的实用技巧和方法。结果呢?打开一看,内容简直是天马行空,完全脱离了实际操作。它里面充斥着大量的理论知识,什么植物生长周期、养分代谢原理,讲得头头是道,但真到了怎么去识别病虫害、用什么药、怎么用,它就含糊其辞,或者提供一些根本不适用于我们果园实际情况的“高科技”方法。 我本来是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科学地用药,如何根据不同的病虫害制定防治方案,最好还能有些图文并茂的病虫害图谱,方便我对照识别。可这本书呢?讲到病虫害,总是泛泛而谈,说什么“加强通风”、“改善土壤”,这些话谁不知道?我们需要的是具体的操作指导,是能立刻拿到田间去用的东西。它给出的方案,要么是需要购买昂贵的仪器设备,要么是需要改变整个种植模式,这对于我们这些辛勤耕耘在果园里的植保员来说,根本就不现实。 而且,书中的案例也十分离谱。它举例的时候,总是用一些规模化、现代化的种植基地,他们的技术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而且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但这跟我们这些小农户、合作社的情况完全不同。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是资金有限、技术力量薄弱、信息闭塞,需要的是简单易学、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的防治方法。这本书完全忽视了这一点,仿佛在写一篇科幻小说,完全不接地气。 最让人恼火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晦涩难懂。本来植保工作就够辛苦了,眼睛盯着屏幕或者书本,就想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呢?它用了很多生僻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式,读起来费劲不说,还容易产生误解。我反复阅读了好几遍,很多概念还是没能彻底理解,更别说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了。我感觉这本书与其说是“实用手册”,不如说是“理论百科”,只适合那些有深厚学术背景的人阅读,对我们基层植保员来说,简直就是鸡肋。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纸上谈兵”,完全没有达到“实用”的标准。我花费了时间和金钱,期待的是一份能够指导我工作的有力工具,结果却是一堆理论和不切实际的建议。这本书对我来说,最大的价值可能就是让我认识到,在选择植保类书籍时,不能仅仅看书名,更要关注其内容是否真正贴合基层实际需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下次我再也不会轻易购买这种没有经过实践检验、脱离基层实际的书籍了,我宁愿花钱去参加一些线下的培训课程,或者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至少那样的收获才更实在。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丰富的专业术语和严谨的学术论证所吸引。它对果树病害的发生机理、传播方式,以及虫害的发生规律,都做了非常细致的剖析。比如,它会详细解释某种病毒是如何通过媒介昆虫传播的,或者某种真菌是如何在越冬期存活下来,并在来年春天大量繁殖。这些信息无疑为深入理解果树病虫害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但是,当我想从中找到一些可以直接应用到田间地头的“操作指南”时,却发现内容有些“飘忽”。书中对防治措施的描述,往往停留在“理念”层面,例如强调“绿色防控”、“生态平衡”等。虽然这些理念非常重要,但对于一位急需解决实际问题的植保员来说,如何具体地去实现这些理念,如何选择合适的生物农药,如何有效地进行物理防治,书中并没有给出足够清晰的指导。 我曾经试图根据书中提到的“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原则,去寻找一些替代方案。然而,书中对于替代方案的介绍,要么过于笼统,要么涉及的技术非常复杂,不适合普通果农操作。比如,它会提到“利用天敌昆虫进行防治”,但对于如何去购买、释放、保护这些天敌,并没有详细的说明。 另外,这本书在案例的选取上,似乎也更侧重于一些大型、现代化的示范性农场。这些农场通常拥有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团队,其防治模式对于一些小型、传统的果园来说,参考意义有限。我更希望看到一些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经济条件下的果园,都能适用的、有针对性的防治经验。 总而言之,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理论指导书”,它能让你对果树植保有一个更深入、更系统的认识。但如果期望它能像一本“工具书”一样,让你随手翻阅就能解决具体问题,可能就需要调整一下期待值了。它的价值在于启发思考,拓展视野,但真正的“实用性”,还需要读者自己去发掘和转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