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
| 作者 | 王丹 |
| 定价 | 35.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11630308 |
| 出版日期 | 2017-05-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主要介绍“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平台”的内容,利用现有各类气象资源建设服务平台的方法,平台建设包含文献资源检索系统、多媒体资源检索系统、气象数据查询系统、虚拟参考咨询系统、无线服务系统等主要内容,为气象服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有效途径。 |
| 作者简介 | |
| 王丹,19977-,女,汉族,中员,农学博士。现工作于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情报信息部,主任。主要从事数据信息挖掘与整理,学科信息服务与个性定制服务等工作。 |
| 目录 | |
| 1引言() 1��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的意义() 1��2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研究现状() 1��3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技术路线() 2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情况() 2��1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 2��2平台的主要功能() 2��2��1学习功能() 2��2��2检索功能() 2��2��3服务功能() 2��3平台的主要特征() 2��4平台的层次结构() 2��4��1资源层() 2��4��2加工层() 2��4��3服务层() 2��4��4用户层() 2��4��5管理层() 2��4��6支持层() 3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平台设计() 3��1平台开发技术背景() 3��1��1B/S模式的体系结构() 3��1��2ASP技术() 3��1��3数据库技术() 3��2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平台主体结构() 3��2��1平台信息资源内容() 3��2��2平台服务资源内容() 3��2��3平台衍生资源内容() 3��3平台系统配置() 3��3��1系统配置基本原则() 3��3��2系统配置内容设计() 3��4平台安全保障() 3��4��1物理安全() 3��4��2网络安全() 3��4��3信息安全() 4气象专题文献检索系统的设计() 4��1系统简介() 4��2专题文献检索系统查询功能设计() 4��2��1系统建设技术介绍() 4��2��2Web数据库开发与集成的关键技术() 4��2��3Web与数据库集成的ASP技术() 4��2��4专题文献数据库查询系统各业务模块设计() 4��2��5专题文献数据库功能结构() 4��2��6文献查询功能实现过程() 4��3专题文献系统个性化服务设计() 4��3��1信息定制功能的设计() 4��3��2信息推送功能的设计() 4��4资源扩展() 5气象信息可视化咨询系统的设计() 5��1系统介绍() 5��2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5��2��1RTP技术() 5��2��2音视频编解码技术() 5��2��3JMF技术() 5��3音视频模块的设计方案() 5��3��1运行环境() 5��3��2模块数据流程设计() 5��3��3音视频模块功能设计() 5��3��4音视频模块的技术实现() 5��3��5程序流程实现() 6黑龙江省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平台的实现() 6��1平台资源与服务集成的实现() 6��2平台主要子系统功能实现() 6��2��1门户网站的功能与实现() 6��2��2文献检索子系统功能与实现() 6��2��3多媒体检索子系统功能与实现() 6��2��4气象信息查询子系统功能与实现() 6��2��5虚拟咨询子系统功能与实现() 6��2��6无线服务子系统功能与实现() 7讨论与结论() 7��1讨论() 7��1��1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优势() 7��1��2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发展() 7��2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对于《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这本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似乎触及了当下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核心环节。我一直关注着国家在乡村振兴和智慧农业方面的投入,而气象信息的数字化和平台化,无疑是提升农业韧性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能够整合卫星遥感、地面观测站、以及可能的用户反馈等多源数据的庞大系统。那么,这本书会深入探讨这个系统的架构和技术吗?比如,它会讲解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气象信息分析中的具体应用吗?我还在想,一个成功的平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它能否真正地“服务”于用户。对于不同的种植区域、不同的农作物种类,甚至不同的种植规模,气象信息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这本书会不会详细阐述如何根据这些差异化需求来定制服务?比如,为小麦种植户提供关于春季干旱预警的信息,为水稻种植户提供关于夏季洪涝灾害的预警,又或者为果园提供关于霜冻的预警。此外,我很好奇书中对于“平台”的定义,它是否仅仅是一个信息发布网站,还是一个包含决策支持、风险评估、甚至市场对接等多元功能的综合性服务体系?如果能够涉及平台如何与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及农民合作组织对接,那将更有现实意义。
评分《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的是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以及它如何具体地落地应用。我一直对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感到困扰,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很多农民获取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存在困难。因此,一本关于“平台建设”的书,在我看来,应该是一个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案。我好奇,这本书会从哪些方面来解析平台的建设过程?是强调基础数据的重要性,比如如何建立一个覆盖面广、精度高的地面观测网络,或者如何有效利用卫星遥感等手段?我猜想,书中也会探讨如何将这些海量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并转化为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比如,是否会涉及智能预警系统,能够提前告知农民可能发生的干旱、洪涝、低温等灾害?我更感兴趣的是,这本书会如何描述平台的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一个好的平台,应该是“用得起、用得好、用得习惯”的。它会介绍如何通过手机APP、短信、广播等多种渠道将信息推送给不同的用户群体吗?而且,对于农业生产的复杂性,书中是否会涉及到平台如何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比如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特点,提供量身定制的气象服务?
评分这本《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书名确实吸引人,尤其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农业发展和科技应用都充满兴趣的普通读者来说。我一直觉得,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关键,而气象信息又是农业生产的“晴雨表”和“指南针”,它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甚至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整个农业经济的稳定。因此,一个强大的“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听起来就非常有价值。我很好奇,这本书究竟会从哪些角度来探讨平台的建设呢?是侧重于技术实现,还是更多地关注用户需求和实际应用?比如,它会不会讲到如何收集、处理、分析海量的气象数据,以及如何将这些复杂的信息转化为普通农户能够理解和直接使用的建议?我猜想,书中可能还会涉及平台的设计理念、用户界面友好性、数据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内容。毕竟,一个再先进的平台,如果操作复杂、信息难以获取,那也只是徒有其表。我尤其期待书中能有一些案例分析,展示实际的平台建设是如何解决现实农业生产中的痛点,比如如何预测极端天气、如何指导病虫害防治、如何优化灌溉施肥等。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平台推广和运营的经验,那就更好了。毕竟,技术的创新固然重要,但最终要服务于人,实现价值。
评分我最近对科技如何赋能农业的议题非常感兴趣,因此《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这本书的书名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猜测,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可能在于如何构建一个能够高效、准确、实时地提供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的体系。我想到的是,在当前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农业生产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一个强大的信息服务平台,应该能够为农民提供有效的预警和指导,帮助他们规避风险,做出更明智的生产决策。我设想,书中可能会详细介绍平台建设的各个环节,从最初的需求分析、技术选型,到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可视化展示。它会不会探讨如何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来构建一个精密的监测网络?我个人尤其关心的是,平台如何将复杂的气象模型和数据分析结果,转化为通俗易懂、操作简便的农事建议。比如,如何将降雨预报转化为灌溉指导,如何将气温变化转化为施肥建议,甚至如何将极端天气预警转化为防灾减灾的措施。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成功的平台案例,展示它们是如何帮助农民提高产量、降低损失的,那将非常有说服力。
评分一本名为《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书,听起来就像是为现代农业的“智慧化”升级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科技真正地深入到田间地头,为最基层的农业生产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而气象信息,无疑是农业生产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我很好奇,这本书会站在什么样的层面来探讨“平台建设”?是侧重于宏观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还是聚焦于具体的平台功能模块和技术实现?我想象中,一个理想的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应该是一个集数据集成、分析研判、信息发布、应用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它需要能够整合来自不同渠道的气象数据,并运用先进的算法进行精准预测和风险评估。更重要的是,它需要将这些专业的信息转化为农民能够理解和应用的“干货”。比如,它会提供关于最佳播种期、最佳施肥时节、病虫害高发期预警,甚至是关于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适应性建议吗?我猜想,书中可能还会涉及平台的可持续运营模式,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用户反馈机制,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和用户体验。毕竟,一个脱离实际需求的平台,无论技术多么先进,都难以长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